原创 李鸿章40岁无子,刚收养子又连生二子,养子命运如何
迪丽瓦拉
2025-06-07 22:03:12
0

李鸿章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被誉为清朝晚期的外交家和政治家,由于在晚年时代表清廷签订屈辱条约协议,并且也没能做到洁身自好,所以一直有批评的声音。

封建社会非常重视子嗣,李鸿章在这件事上却是犯了愁,算上小妾已经娶了四个女人,但一直到四十岁都无儿无女。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李鸿章的弟弟李昭庆将自己七岁的儿子过继作为李鸿章的养子,他就是李经方。李经方真是有福之人,自从李经方来到家中,在两年之内,李鸿章连得两子,并且还是不同的妾室所生。

至此,李鸿章就有了李经方、李经述、李经迈三人,有了亲生儿子后,李鸿章对养子李经方如何呢?李鸿章非常重视对李经方的培养,与亲生儿子完全没有区别。

李经方从小就非常善于读书,很早就成为秀才中的姣姣者,到了1882年,李经方通过乡试再上一层楼,考中举人,然后就作为地方的候补官员。

李鸿章对李经方的学习非常关注,在李经方二十岁时,李鸿章就将他送到天津去读书,并且还找了很多关系去请当时的名家大儒来为李经方授课讲学。

可以说,李鸿章对李经方的培养目标是作为自己的接班人,继续为大清朝效力。李鸿章还专门招来外国人给李经方做老师,向他们学习最地道的外语,以便将来所用。

如果按照正常情况,李经方会被分配到外省做一名候补官,但是,李鸿章将李经方带在身边,亲自教导他学习外交事务,而李经方也非常争气,成为李鸿章外交事业上的左膀右臂。

在李鸿章身边工作,李经方拥有多次出访外国的机会,虽然只是以钦差大臣的小弟身份,但是能够拥有这样的机会实属不易。

如果仅仅从李经方的成长经历来看,他应该会有不小的作为,但事实上并没有,因此有一种观点是李鸿章一直将李经方带在身边,反而限制了李经方的发展。

李经方聪明能干有才华,同时精通五国语言,在李鸿章的极力栽培下更是见多识广,如果按照一般人的思维,李经方很有希望能够成为朝廷大员。

李鸿章对儿子成长之路的选择不同于一般人,李鸿章不让儿子们成为手握实权的朝廷大员,也不让担任涉及洋务的肥差,而是苦逼地选择外交事业。

在清朝晚期做外交官是非常艰难的事,弱国无外交,在外受外国欺辱,国内还要受到朝廷指责、百姓唾骂,因此李鸿章和李经方外交中受到不少屈辱。

中日之间的甲午战争对清朝来说是一次重创,对于李鸿章的人生来说也是一次转折,对于李经方来说何尝不是一次转折。

战败的清廷要派人前往日本请求议和,此人就是李鸿章。李经方此时已经拥有七年的外交经验,可谓是经验丰富,并且李经方曾经担任过驻日公使,所以李经方跟随父亲李鸿章前往日本。

在日本谈判期间,日本人以胜利者姿态步步紧逼,李鸿章只能虚与委蛇,面对这样的情形,李经方在旁边看得非常气愤,他也想要为这个软弱的清廷争取最大化的利益。

李经方多次想要与日方代表进行争论反驳,但都被李鸿章制止了。李经方随后又将自己的意见写在字条上,让随行的服务人员传递给李鸿章。

面对李经方这些更为激进的主张,李鸿章选择忽视,并没有采纳,这让李经方无可奈何。

在谈判期间还出现一次意外事故,作为清朝谈判大使的李鸿章竟然被日本浪人刺杀,虽然没有性命之忧,但是伤势严重,李鸿章被迫隐居幕后来掌控谈判,虽然李经方成为谈判大臣,但实际权力仍然在李鸿章手中。

在刺杀事件发生后,日方代表伊藤博文得知消息大惊不已,害怕中日谈判就此破裂,立即采取诸多补救措施。

首先,安排士兵暗中包围李鸿章谈判代表团的住所,将其与外界隔离,避免李鸿章等人与世界各国媒体的接触。

其次,迅速对刺杀者展开大搜查,要求必须控制这个“罪魁祸首”,将来可能要用他的命来平息舆论。

然后,伊藤博文亲自来到李鸿章的住所看望慰问,表示由于治安问题导致出现这样的荒唐事,并且表示一定会严查凶手,希望不要因此影响谈判进程,李鸿章表示同意。

最后,伊藤博文召集部分不知名的地方媒体,向他们说李鸿章只是受到轻伤,并不严重,不会影响双方谈判,因此李鸿章被刺杀这件事就在无名小报上草草刊登了事。

再看看中方对于刺杀事件的处理,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任何处理,李鸿章并没有借助这件事造成社会舆论给日方造成压力,虽然后来在谈判桌上,因为李鸿章受伤,所以日方给出少许让步,但相比主动造成舆论压力来说,日方的损失已经足够小了。

通过对比刺杀事件中日双方的处理,可以看出李鸿章保守的外交策略,也可以反映出当时对外交方式的运用并不纯熟。

回到国内的李鸿章彻底成为国民唾弃的对象,一手创建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又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李经方全程参与,并且作为李鸿章的“大儿”,也背负着卖国贼的恶名。

随后,光绪皇帝诏命李经方到台湾和日本谈交接细节,李鸿章想要站出来保护儿子李经方,但是奏章被光绪皇帝驳回,并且引来皇帝一顿臭骂。

李经方经上海前往台湾,完成任务后的李经方已经心灰意冷,他对清朝这个行将就木的王朝失望之极,李经方甚至都没有回到京城向皇帝复命,直接在上海隐居起来,不再关心朝廷大事。

李经方再次参与政事是在慈禧太后西狩之后,他鼓动父亲李慌张自立为王。1900年,慈禧太后向八国联军宣战,结果被联军打到北京城,慈禧见势不妙立即带着光绪皇帝就逃向西安。

慈禧太后为了能够早点回到紫禁城,将李鸿章再次任命为谈判代表,表示即便倾尽中华的财力,也要讨联军的欢心。

此前李鸿章已经被慈禧太后撸掉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职务,调到两广做总督,而慈禧太后懿旨传到时,张之洞等人和李鸿章已经商量好了“东南互报”约定,在慈禧遭遇不幸后由李鸿章来主持大局。

李经方也是极力支持父亲夺权自立,但是李鸿章一生谨小慎微,忠于清廷,他始终没有答应。

此事过后,李经方彻底赋闲在家,在李鸿章病逝后,李经方曾经参与过洋务运动。在宣统时期,曾因主动抗争为中国夺回邮政事务所有权,被任命为首任邮政总局局长。

1934年,李经方因病去世,享年80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唐... 大家好,我是历史小搜,今天要为大家揭开古代婚姻的神秘面纱。婚姻,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人生中至关重...
原创 天... 1993年,天津大邱庄村爆发了一场轰动一时的事件,被称为“禹作敏对抗解放军事件”。这起事件的源头是一...
原创 名... 李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名字。 他年轻时只是一个文书小吏,通过师从儒家代表荀子,并投奔秦国...
原创 抗... 国民党第十五补训处是抗战时期在四川合江组建的为野战部队补充兵训练的师级机构,后来第十五补训处改编为暂...
技术、奇观与怀旧:19世纪城市... 约翰·伯格(John Berger)在其经典文章《为何凝视动物》(Why Look at Anima...
原创 1... 出生于辽宁省的老革命胡真一,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见了一位来自朝鲜的客人,这名不速之客是朝鲜驻扎沈阳领事馆...
原创 同... 在领导岗位上,除了卓越的个人能力,还必须具备独特的个人魅力。只有拥有个人魅力,领导才能在短时间内吸引...
原创 北... 在我国的历史上,宋朝时期是最为多灾多难的一个朝代,当时由于气候原因,北方原本寒冷干燥的平原山脉,开始...
盐的世界史:从奴隶社会到全球化... 1 基本信息 作者: [法]让-克洛德·奥凯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原作名: Le sel....
七七事变后的第一个圣诞节,雷鸣... 七七事变后的第一个圣诞节,雷鸣远神父在周至集贤真福院艰难度过 七七事变时卢沟桥中国守军 作者:赵...
原创 日...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你... 对于现代人来讲,尽管医疗技术很多高端,但能活到一百来岁,就算得上是仙龄了。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彭祖活了...
中华民国河南省造《十六》双旗币 中华民国河南省造《十六》(此处“十六”可能指面值或铸造年份等具体信息,但鉴于资料中未明确提及,本文将...
原创 英... 导言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当毛泽东回忆起数年之前自己第一次出访苏联,住在莫斯科姐妹河别墅的那些日子,曾...
原创 《... (日尧居k古史侃谈《雍正王朝》——第84期) 太子胤礽被废是必然的,即使重新复位也就是一个花瓶招牌,...
原创 明... 引言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特色的朝代,在其漫长的统治过程中,建立了两京六部制度:在北京和南京各设...
原创 关... 话说一天夜里,刘备梦见关羽身死,惊出一身冷汗,许靖、孔明正劝解之间,忽然近侍禀报,马良、尹籍至,二人...
原创 鲜... 鲜为人知的清朝最后一次外战,清朝灭亡后,还打了15年 世人皆知清朝末年列强环伺,中华大地风雨飘摇。然...
原创 刘... 刘彻是汉朝最著名的皇帝之一,除了他的丰功伟绩让人津津乐道之外,他与后宫佳丽的感情纠葛也成了人们茶余饭...
原创 五...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后,塞北众多游牧民族趁中原衰弱之际陆续进入中原,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五胡"指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