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乾隆年间,锡伯族为何要从东北迁徙到新疆?
迪丽瓦拉
2025-06-08 10:33:38
0

引言

清朝为多民族融合奠定了现在的稳定的基础,解决长久以来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生存空间之争。也打下了现今完整的统治版图,把以前游离于中央控制的西藏、新疆、蒙古给掌控住,纳为事实的版图。

在其国策的影响下,我国的少数民族锡伯族也为国家领土的稳定作出贡献,甚至不惜从东北迁移到新疆地区。还把满语很好地继承下来,成为少有的还能保存完整的满语族群。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就不得不说锡伯族的历史传承。

满清国防政策的需要

满清入关后,接管明朝的政治遗产,为稳定中原江山的统治,军事重心南移,导致关外之地军事力量薄弱。剩余八旗军只能守住辽东核心地区,对于黑龙江以北区域已经是放任当地部族进行就地防御。跟不设防没有区别。这就需要留守关外的部落担任国家边疆区的防御任务。

1族居东北,为国戍边

锡伯族就是其中的一员,其族祖居松嫩平原一带,以游猎为生,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民族。由于族群数量较少,在古代依附于强大的游牧民族,以保持自身的生存。直到明末清初之际,才最终定型成为稳固的主体。

这时他依附于蒙古科尔沁部,曾参与过对建州女真人的攻击,后因满洲与蒙古科尔沁部联姻和好,进而随科尔沁部效忠于满清。这个过程锡伯族的权力也被收缩,由原来的名义服从,政治自主,转变为事实上的控制,失去自己的主控权。

这也是因为满清实行的八旗制度,把部族按军事编制进行武装,成为一个进攻性的军事集团,以保证满族的绝对优势与对周边臣服民族的统治权。同时为了加强这些附属部族的归属感,在满八旗的基础上,又开始建立蒙八旗与汉八旗,进行军事编组,打乱原有的部族的体系,融入满清全新的统治体系中。

直到满清主力入关,边防空虚,戍边任务就成为留守部族的职责。锡伯族就是在这时开始承担黑龙江中北部的防御任务。当时满清主政中原,历经20多年,才终于稳定局势,坐稳江山。对于东北边防重视程度不够。

与此同时,正是沙皇俄国东部大扩张时期,哥萨克骑兵席卷西伯利亚地区,兵峰直指我关外东北地区。清朝当时正处于内部整合期,康熙正是诛杀鳌拜,平定三藩,与西北准格尔部争锋之时。难以顾及东北地区。

沙俄趁清朝边防空虚之时,大举侵犯我外东北地区,当地部族只能奋起抵抗,但由于没有成型的建制军队,只能各自为战,纷纷被攻克,告急文书发往京师,只是当时的统治者认为问题不大,并没有重视。

直到沙俄先头部队突入牡丹江流域,让康熙不得不重视这一问题。令当地部族就地预防。锡伯族就开始承担国防任务。也曾与沙俄少部分游击部队进行战斗。当清朝终于稳定内部后,康熙帝下令清军整合关外兵力,并从关内调齐兵力,合兵一处进行卫国战争。

经两次激战,在关外清军与多部族联合打击下,终于赢得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逼得沙俄不得不签订《尼布楚条约》,以法理的形式明确边界线,这一战近两百年的边疆稳定时间。锡伯族由于戍边有功,被清廷编入满八旗中的上三旗,成为清廷的嫡系兵马。

康熙鉴于关外边防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军屯制,调遣八旗兵驻防,组建宁古塔等地区的国防线,稳固黑龙江与外东北的地区的稳定。锡伯族应召戍边,从此一部分族人开始分居边疆地带,长期戍边。

为加大对盛京地区的防御力度,锡伯族又被二次征调,又一部分族人开始南迁辽西一带驻防。锡伯族成为仅次于八旗正规军的军事力量,成为东北边防的第二梯队主力,为国戍边,成为这一部族的使命。这一守就是半个世纪之长。

2支援伊犁将军府

直到乾隆执政时,终于平定西北动乱,扫平准格尔余部,剿灭大小和卓的叛乱,彻底掌控新疆地带。但清廷在这一地区的兵力有限,难以有效掌控地方。为解决这一问题,只能从关内抽调兵力进行长期驻守。

伊犁将军府成为此地区重要的军镇国防军,由于常年征战,八旗军已经减损严重,只能从其他编制补给。相对于八旗军的腐化堕落,锡伯族的军事力量被保持得很好,战斗力仍在。就被征调为伊犁地区戍边。

这是锡伯族第三次被抽调,且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征调部落大半主力,包括亲眷与牲畜。由于人数众多,分两批次行军。第一批次是主力作战部队,历时一年零三个月才从东北迁移至伊利驻地。

其中过程很艰辛,经过重重关卡,克服地域差异的不适,交通不便只能自己解决。骑兵还好说,尤其是对于第二批次的妇孺来说,大量的家当,牲畜需要整体搬迁,最终终于是到达命运的归宿地,

3定居此地繁衍

锡伯族驻地伊犁南城区,归属于伊犁将军府管辖。由于是长期戍边,世代守城。这一坚守就一直到清朝灭亡。在清末伊犁被沙俄侵占,后经左宗棠强硬出击,终于收复新疆。但八国联军侵华后,伊犁地区又被丢掉。

民国时期,清朝覆灭,锡伯族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就开始在新疆择地居住,成为当地的新族群。长期生活在新疆地区,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今天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就是以锡伯族为主体的族群,也是那时期留下来的血脉。

政治平衡的考虑

为何清政府三次拆迁锡伯族的部落?这也是处于维护多民族融合一体的需要,当时的清廷为了能够安抚住各民族,实行满蒙结合,统御关外嫡系部队与跟随附属部族,进行全国的军事力量压制。战斗力极强的锡伯族必然是优先考虑 重点。

1东北安全的需要

东北边防抽调锡伯族力量,是因为沙俄的入侵导致北边的部族损伤严重,为保持空虚地区有一定的军事力量存在,只能抽调该部族为国戍边。这也是清廷自身族群力量难以维持庞大的国土面积,只能从自己的附属部队抽调,为此特意把锡伯族抬入上三旗。也算是一种特权弥补。

2西北空虚需补给

锡伯族被大规模迁移西北,也是因为当地的国防安全,必须需要清廷的嫡系部队进行驻防,此时的锡伯族,军事力量已经由第二梯队上升为第一梯队,需要这支军事力量在当地进行威慑。以维护此地的安宁,保证清廷在这一地区的实际控制权。

3平衡各族群的实力

最主要的是清廷的民族政策,通过轮调部族各地迁移,防止一家做大,成为清廷最忠实的部族。保证清廷对各部族拥有绝对的控制力。而锡伯族在清廷主力入关后,成为东北地区的第一大势力,影响清廷的权威,为防止后院失火。只能通过三次抽调精锐力量,削弱、分化该部族的整体实力。

满语为何被保存完整

不管清廷对于锡伯族的防御手段如何,确实是为民族融合作出积极地的调控。也正是因为这一举措,才使得边疆稳定,更重要的是,让锡伯族保留了完整的满语文字的传承,对当今研究清廷的族史有很大的帮助。为何他们会做到满语的传承?

1八旗建制问题

满语是建州女真统一女真族后,皇太极为增强嫡系部族与归附部族的凝聚力,开始用文化凝聚新的联系纽带,满语就成为标配准则。锡伯族就是在这一情况下,成为满语的使用者。

但真正大规模使用,成为自己民族通用语言,则是军制问题,也就是被升为满洲上三旗,成为嫡系部队的时候,军用语言必须是用满语的硬性要求,由于世代戍边,这种语言就被继承下来。

2营地沟通 的需要

还有就是现实生活问题,伊犁军镇是个兵营地,只能用满语进行现实的交流与生活物资采买,为了更好的生活下去,不至于被边缘化,满语也就逐渐成为主流文化,自己的母语则被时间淘汰。

3教育重视程度

最主要的还是清廷的控制与锡伯族本身的重视,清廷当时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伊犁将军府的正常军事沟通便利,当时的驻军不止锡伯族一部,还有各地不同的部族,言语不同,难以有效展开军事布防。为此特意开办满语培训,加强协调性。

直到清朝中后期,清廷汉化程度较高,满语也开始不重视了。这时锡伯族却没有放弃这一传统,自己开始主办培训本族的满语教育,这才有后来锡伯族保留满语传承的成功。

结语

锡伯族的迁移是受清廷的政策影响,才有西迁万里的壮举。无论清廷是出于边防的需要,还是政治制衡的考虑,确实在无意之中促进民族融合。锡伯族三次被拆分,但他们的贡献很大,基本是为国戍边的族群。无论东北边防还是西北边防,都有他们的身影。

而且还是世代坚守,直到清廷灭亡。可以说有清一代,锡伯族一直在戍边,时间长达二百多年,是一个值得敬佩的民族。满语的保存也是因为当时驻地闭塞,军镇内部沟通的需要,随时间推移而成为自己的母语。为这个英雄的族群致敬!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起... 还在犹豫什么?好运的机会稍纵即逝!赶紧关注我,一起开启幸运之旅吧!祝您财运亨通,心想事成! 起义将领...
原创 清... 我们知道正是由于古代历史的不断发展和变迁,才有了现代社会的繁荣与腾飞,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社会...
原创 开... 1941年大年初二,驻扎在河北省曲阳县武家湾村一带的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三分区第二团,正在与当地群众召...
原创 苏... #历史# 沙俄及之后的苏联是清末和中国近代最大之苦主。沙俄利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一百多万平方...
原创 宋... 宋神宗熙宁年间,皇家工场中的工人认为门巷既弯曲又狭窄,请求改直拓宽方便出入。神宗认为这是太祖创始的,...
原创 慈... 提起大清,这个女人始终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她是清朝宫廷中一位卓越的女性,她的人生充满了曲折和传奇,她...
朱元璋一张纸酷刑,无人生还,究...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孕育了众多令人毛骨悚然的刑罚手段,其中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
原创 日... 清晨的阳光还未驱散日本长崎上空的阴霾,一声巨大的爆炸声突然划破了寂静。一颗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从美...
原创 除... 白马之战颜良一战威震曹军诸将,吓得曹操急忙鸣金收兵。话说这宋宪魏续不足道哉,但徐晃确是实打实的猛将,...
原创 朱... 梁冠华是我国一位非常有实力的影视剧演员。 在早年间的话剧表演当中,他锻炼出一副强大的语言和表情表达能...
原创 学... 相信很多人了解司马懿,都是通过《三国演义》小说或影视剧。 但因为三国作者罗贯中明显偏向蜀汉一方的描写...
原创 忽... 忽必烈贵为一代天骄,横扫世界,为何夺位战争却如此惨烈? 公元一二五九年七月,蒙哥汗于钓鱼岛城下去世。...
原创 日... 前言 相信很多看过抗日战争题材影视剧的朋友对日本的一种军帽并不陌生,这种军帽两侧有几片垂布,看上去一...
原创 赵... 公元968年二月,大宋都城虽被寒意笼罩,但到处张灯结彩,42岁的赵匡胤即将大婚,新娘是刚满17岁的宋...
原创 陈... 提起淞沪会战,我们总能想到1937年8月爆发的那场惨烈战斗。 日本从海上登陆,打了国军一个措手不及,...
原创 朝...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被迫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向曾经的小弟屈服。 甲午...
长白山天池为什么分给朝鲜一大半...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请知悉。】 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和接壤的国家...
原创 放... 李文彪,1952年出生在上海一个高知家庭,父母均是高学历,并且从事教育工作。受他父母的影响,李文彪从...
原创 抗... 一、历史风云起,将军初登场 (一)传奇人生铸就辉煌 许世友,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将领。他8岁入嵩山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