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事变后,善于装病的司马懿独揽朝政,成了魏国的擎天柱。为了拉拢司马懿,曹芳下令给他加九锡之礼,但司马懿坚决不接受。
原来在古代“锡”同“赐”。九锡并不是一件东西,也不是九件东西,而是包括车马、衣服、虎贲、乐器、纳陛、朱户、弓矢、斧钺、秬鬯等多种物品。
这个加九锡是皇室能给臣子的最高赏赐,其背后则代表着天子承认这个诸侯有仅次于天子的权威。历史上敢接受九锡的人,后来基本上都当了皇帝。举个例子:
元始五年(公元5年),张纯等九百二人请赐王莽九锡。迫于形势,太皇太后王政君不得不亲临前殿,赐王莽九锡。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授予九锡的大臣,王莽后来称了帝。
光阴荏苒,转眼间又过了二百多年,东汉到了曹操当家作主的时候,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董昭为了迎合曹操,提出要给他加九锡,以表彰曹操的特殊功勋。
后来的事情,你懂得。曹操在“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基础上,又加九锡,封魏公,“位在诸侯王之上”。这也打破了刘邦定下的“非刘氏不可称王”的白马之盟,成了实际上的皇帝。
司马懿作为这一事件的亲历者,心里是非常清楚,受九锡是什么意思。高平陵事变后,他虽然位极人臣,但在朝中的权威绝对比不过曹操。
毕竟,人家曹操的魏国都是自己真刀真枪打下来的。司马懿则不同,他是靠兵变夺权,朝廷内外看似和谐,但其实还有很多人不服。
为了表示自己无篡位之意,司马懿不得不收敛一些,所以既没有称王,也没有加九赐,更没有逼宫。至于是不敢呢,还是不愿呢?这在后世有很大争论。
不管怎么说,司马懿临终前,专门把司马师和司马昭叫到床前对他们说,大家都怀疑不忠,我百口难辩,很是惶恐。我死以后,你们兄弟二人一定要慎之又慎。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抚以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仍然不敢受九锡,但是他的胆子比司马懿又大了一些,竟废掉曹芳,立曹髦为帝。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掌权。甘露元年(256年)正月,魏废帝曹髦下令给司马昭加九锡,假斧钺,可以带剑穿履上殿,司马昭也是辞让不受。但曹髦说了一个歇后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到了公元264年,感觉地位已经巩固的司马昭终于不再谦虚,接受了魏元帝的诏命,被封为晋王,加九锡。
但是,司马昭最终也未能取代曹魏,因为在第二年,他就病死了。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才最终称帝,建立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