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庙堂与江湖:隐居者的三重境界
迪丽瓦拉
2025-06-12 15:32:41
0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

今天我们聊聊古代历史中隐士隐居的故事。

其实隐士在中国文化中是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的许由和巢父。

而且由于隐居的都是所谓的高人,出山的贤士在群众心目中则是低于隐士一个档次的,这就造成了中国文化中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做了高官的人,在人前越是要说自己要不是受到皇上/先帝/恩师……的大恩,本来只想做一个游山玩水的人云云。

不论古代的读书人如何在出世-入世,庙堂-江湖之间摇摆,其实都脱离不了下面我们要提到的隐居者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修齐治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说是古代每一个读书人毕生追求的四大境界。几乎每一个读书人都有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梦想。

但是基于残酷的现实,许多寒门书生读了书也不一定能做官,自己的温饱都成问题,更不要说兼济天下了。于是在这样的困顿之下,一些读书人为了维持自己的清高,开始了隐居的生涯。

比如说著名的田园派诗人陶渊明,因为祖上陶侃得罪了王家,因此陶家备受排挤打击。陶渊明的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大家一般认为是:我不愿意为了区区五斗米的官员俸禄就低三下四去求人。

其实陶渊明的上司恰恰就是仇家王家的王凝之,而且王凝之恰恰信奉五斗米教。从这个角度来思考,“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不是有了另一种含义呢?

再比如一些读书人,因为走传统的科举之路走不通,于是灵机一动改走隐居成名,然后成名后再出来做官的:“终南捷径。”

唐代著名田园诗人孟浩然因为屡次考不上好名次,于是专门以著名隐士孟浩然的名义和达官显贵交往,以便求得推荐给皇帝的机会。

结果有一次孟浩然在大臣张说家中闲聊的时候,唐明皇突然来了,孟浩然没地方躲于是只能藏到床底下。张说怕被说成刺客,于是不敢隐瞒,唐明皇于是就考孟浩然诗词。

结果孟浩然背了自己一首得意之作,其中有两句是:“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唐玄宗一听就很不高兴的说,你从来没见过我,我又如何嫌弃了你?

于是一次大好的机会就这样没有了,孟浩然终身也再没能做官,只能背着隐士的名头过了一生。

第二重境界:名利双全

第二重境界可以说是绝大多数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状态——名利双收!

这种境界的读书人一般都位极人臣,在他们的一生中,基本上完成了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四大梦想。

在这个时候,位高权重的高管就开始显摆自己与众不同的志向,这个志向自然不是还要继续把持权位,而是急流勇退,功成名就之后退隐山林了。

这一境界之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范仲淹,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之中,对于这种情况用一句话概括的非常完美: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

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所以,才诞生了著名的: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朝!范仲淹这样的就是大隐了。

第三重境界:立德立言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一个人只有达到“立德”、“立功”、“立言”才可以被称为“三不朽”的境界。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左传

其实在隐居圈子里,更注重或者是更欣赏的是立德、立言。

能到达这一境界最著名的隐士要数道家祖师:老子、庄子。这二位可以说是第三重境界:立德立言的代表。

老子在周朝担任图书馆管理员,阅遍群书,堪称当时知识量最多的知识分子,连孔子都要去求教。后来老子辞职,骑青牛出函谷关,留下五千字道德经,之后就神龙见首不见尾。

庄子一生拒绝出仕,在著名的《逍遥游》中表示:虽然龟壳在朝堂之上万人敬仰,但是对于一只乌龟来说,它恐怕坚决不做高高在上的龟壳,而更愿意做一只在泥里开心生存的乌龟吧。

以史为鉴墨上桑评曰:庙堂与江湖,既矛盾又统一。许多人一边贪恋世间繁华,然后又一边希望通过短暂的隐居提升自己的内涵,美其名曰“灵修”、“辟谷”、“修行”……其实每个人的心境也是在随时发生变化的,挣钱的时候嫌累,想要轻松的隐居生活;真正过隐居生活,没有网络、没有美食、没有社会的喧闹,大部分人又能隐居几天呢?

而且,从古至今,能真正达到隐居三重境界的人要么富、要么贵,真正看破红尘的人极少。而普通人有谁会隐居呢?毕竟活着就很艰难了。

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陈... 引言 1940年,陈嘉庚带着南洋华侨慰劳考察团回国,向奋战在前线的将士们慰劳。受到毛主席邀请,来到延...
原创 他... 年少时一战成名,获得贺老总赏识,抗战期间,屡获殊荣,抗美援朝时,是王牌军长,却在1955年授衔却只授...
原创 蒋... 前言 1941年9月的一天,风清气爽,毛主席乘车来到了大边沟青年食堂。主席一下车,当地的一些群众就蜂...
原创 新...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在南方八省15块游击区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
原创 斯... 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斯拉夫民族以其独特的联盟模式,构建了多个重要的国家实体,如苏联、南斯拉夫以及捷克...
原创 诸... 诸葛亮之所以被后世尊为是智圣,不仅是因为他有智慧,而关键是其品格高尚,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完美形...
原创 朱... “夏原吉爱我。” 这是被记载在《明史》中的一句话,是永乐大帝朱棣在病重之时对身边人说的一句话。 过了...
原创 张...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 在四川彭州,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着这句口诀,据说...
原创 窦... 隋末农民起义,势力较大的有4支,分别是河南瓦岗军、河北窦建德、江淮杜伏威、荆汉萧铣。河北窦建德所部起...
原创 周...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 常言道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它对一个人的工作事业和生活都起着...
班墨是善城滕州最高的精神地标 鲁网12月20日讯近日,巍峨的龙泉塔下,2024中国古代科技遗产与中华文明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在滕州市...
这本三晋历史“线装书”又有新“... 山西太原的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西周武王之子叔虞而建的祠堂。其肇始于西周、孕育于北朝、发展于隋...
原创 明...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明天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了,冬至的到来意味着天气真正进入寒...
原创 七... 1945年春,抗日战争进入尾声,日军已经在战场上呈现溃败局面,抗战即将胜利。在此前提下,我党七大于1...
原创 三... 要说起三国,相信很多人都对其中某个角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者是羽扇纶巾的诸葛孔明,或者是乱世枭雄的曹...
原创 赵... 这次三国战争故事可以在《三国演义》第95集中看到,在箕谷道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是赵云、邓芝、郭淮、...
原创 1... 这是一张非常珍贵的照片。照片中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与岳父杜聿明、岳母曹清秀三人合影。 左边拿香...
原创 日... 从清政府甲午战争的失败开始,日本帝国侵略我国的野心日益膨胀。为了打击日本的嚣张气焰,1937年抗日战...
原创 张... 1955年首次授衔仪式上,有一千多名将帅被授予了军衔,他们都曾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立下汗马功劳,将自己...
原创 此... 三国时期:枭雄曹操手下大将是最多的,他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他手大概有上千大将,除去他本家的曹氏和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