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允炆的悲哀:用错三个文臣,一个武将,将他送上必死之路
迪丽瓦拉
2025-06-14 19:34:56
0

建文元年,新君即位之初,朱棣就按耐不住他的狼子野心,举起了谋反的大旗。

中国人起兵自古讲究师出有名,朱棣就在他的出兵檄文中这么写道:“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今祸迫予躬,实欲求生,不得已也。义与奸恶不共戴天,必奉行天讨,以安社稷”。

“清君侧,靖国难”的大旗就这么扯了出来。而他清的又是哪些人呢?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之二,建文帝智囊团的代表人物——黄子澄和齐泰。

(关于他们,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已经提到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既然朱棣发出了大招,那么朱允炆就不得不接。而他最后的覆灭也就从此开始,跟随他的智囊团们也是与朱允炆的命运绑在了一起。他们将在这场争锋中,决定自己最后的命运。

朱棣和朱允炆的争锋,其实很早就开始了。最初朱允炆出于巩固政权的考量,做了削藩的决定。但是众多的藩王,从谁身上先下手,这可难住了年幼的皇帝。

皇帝一时半会儿做不了决定,那他的智囊团就要出来替皇帝出谋划策了。黄子澄和齐泰俩人就开始商量这件事,但是他们两个人却出现了一个分歧:齐泰认为削蕃要从实力、能力和影响力都是最强的朱棣身上下手,把他搞定以后,那么其他的藩王自然是手到擒来;但是黄子澄却认为,朱棣盘桓在北平城多年,早已经积累了稳固的势力,如果轻举妄动的话,很有可能削藩不成,还会逼他造反。

最后黄子澄的建议占领了上风,他说服了齐泰,准备从燕王朱棣之外的藩王身上寻找突破口。很快他们就把枪口对准了朱棣的同母兄弟——周王。

但是我们其实分析一下两个人的策略,依照笔者来看,其实还是齐泰说的更靠谱一点。因为一旦拿周王下手的话,朱棣一看肯定会有所警惕,并且开始防备,那么之后再拿他下手的话,就取不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了,很有可能会失败。

之后的发展也确实是这样,朱棣在听到风声以后,抓紧了自己的战备准备,做好了反击的打算。而齐、黄二人的决定,相当于给了朱棣一个战略上的缓冲期,让他有时间来做进一步的准备。这也是为什么在后来的战争中,朱棣为什么能够接连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说,在双方第一次交锋的时候,朱允炆就因为采取了错误的方针,而败下阵来。

到了朱棣大军压境的时候,朱允炆再次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朱棣起兵以后,朱允炆派了耿炳文北上平乱。据《明史》记载:“及洪武末年,诸公、侯且尽,存者惟炳文及武定侯郭英二人”。可见这耿炳文也是朱元璋时代仅存的硕果之一。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员老将,却也未能阻止朱棣南下的步伐。在真定大战中,耿炳文失利了,朝廷军队损失了上万人马。

虽然说失利不等同于失败,但是在年轻气盛的朱允炆眼中,作为老将,他就应该取得大规模的胜利,这样才是不负皇恩,才无愧于他老将的身份。

没有得到期望的结果的朱允炆气急败坏,他的情绪开始产生了很大的波动。

这个时候黄子澄站了出来,他对朱允炆说自己有一个锦囊妙计,保准可以把朱棣杀得片甲不留。朱允炆很高兴,让他马上说出来妙计。

于是我们又一位主人公——李景隆就出场了。

很显然,黄子澄的这条妙计就是推荐李景隆取代耿炳文,担任北伐的统帅。朱允炆听了以后,好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虽然齐泰在一旁劝他再考虑一下,但是朱允炆根本听不进去,直接把李景隆任命为北伐统帅。

但是提起这个李景隆,就让我想起了历史上有名的赵括。他们两个人实在是太相似了,都是将门之后,又都饱读兵法军书,看似是军事上的天才。但是他们都没有经历过大的战事,只会纸上谈兵,就突然被临危受命,成了带领几十万人的统帅。

就这样的一个人,突然就成了北伐统帅。最后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李景隆不仅丢了粮草淄重,还损失了几十万的大军。第二次北伐,朱允炆又失败了。

而在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在郑村坝之战李景隆失败以后,黄子澄竟然向朱允炆隐瞒战况,他谎称大军并没有失败,朱允炆信以为真,反而对李景隆加官进爵。一个战败之将,竟然还有这样的待遇,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而这件事还有一个后果就是,使朱允炆失去了对战场的主导权。

在之后的对峙中,朱允炆也是输多胜少,最后一步步地走向毁灭。在这个过程中,文人出身的智囊团,由于缺乏军事智慧,并没有给他什么太多行之有效的军事策略。而他信赖的李景隆甚至在朱棣兵临南京城下的时候,打开了城门,做了一个叛军。这样的结果,着实让人意外。

而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三人,虽然没有带给朱允炆胜利。但是他们却用自己的骨气向世人证明,他们是建文帝的铁杆忠臣。

朱棣拿下南京城以后,他们三个人誓死不降,无一例外都被朱棣处死。

方孝孺更是因为拒绝为朱棣起草即位诏书,并且当众大骂朱棣,不仅他本人恼羞成怒的朱棣处死,就连他的亲友也全部被处死。这就是历史上令人发指的“诛十族”。

而李景隆却因为打开了城门做了投降派,而被朱棣视为功臣,不仅加封爵位,更是名列群臣之首。

就这样,建文帝失败了,连带着他的智囊团,都彻彻底底的失败了。他的失败原因有很多,但是用人不当,绝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或许在很多人眼里,他们没有做错什么。但是对于皇帝而言,大臣无功便是过。他们虽然不是奸臣,但也是罪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隋... 嘿,各位看官!你们听说过"九口大刀闹隋唐"这个梗吗? 这可不是什么普通的江湖打打杀杀,而是一群顶级武...
原创 1... 前言 如果有一天,你的老婆拉着你的手,含情脉脉地说,她曾经是皇上的妃子,不知道你会有何感想?会不会伸...
原创 铁...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
原创 青... 河南省西平县属于战国时期的韩国遗址,在这里,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古人炼铁的遗迹,这些遗迹不仅见证了铁...
原创 长...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惜花问酒:古瓶盛酒后簪花,花酒... 清代 郎世宁《午瑞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瓶,梅瓶,其是古器中至美者,其造型的优美程度可以说天下第一...
原创 雍... 追比国库欠款的工作,正式开启,就田文镜的办事风格,欠钱最少的陈文盛差点被气到领了盒饭,欠钱最多的魏东...
原创 汉...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左... 在晚清时期, 社会局势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交织 。 在此严峻态势下,于大清的西北边陲,七万将士浴血奋战...
原创 雍... 清朝雍正皇帝一生以勤政著称,批阅了大量的奏折,仅收录在《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的朱批奏折就有约35...
原创 重... 在三国乱世中,白门楼之战是一个令人唏嘘的历史节点。吕布兵败被擒,与其麾下大将高顺一同被押至曹操面前。...
原创 红... 1932年,鄂豫皖根据地,两位身着红军军装的中年男子正在低声交谈。 他们是黄埔军校的老同学、如今的红...
原创 张... 张学良,一位风云人物,终其一生,其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2001年10月14日晚间,张学良在夏威夷逝世...
原创 蒋...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首先挑起内战,与共产党开始了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也毅然决然的反击,打败了国民党...
原创 银... 银戟太岁薛霆,乃是银枪驸马薛蛟之子,红罗关总兵薛勇之孙,两辽王薛丁山和保国夫人窦仙童的曾孙,平辽王薛...
原创 “... 引言: 在一个阶级社会中,思想学术并不单纯,它带着相当强烈的政治色彩,更像是统治阶级维系自身秩序的工...
雍正不满一大臣墓碑,命人把谥号... 清世宗雍正皇帝是个真性情的人,有恩必还有仇必报这句话,放在他身上完全适用。对雍正喜欢的臣子,他能把对...
原创 德... 本鬼在前文《江户幕府的“御三家”为什么是德川家康年龄最小的三个儿子?》中提到,“御三家”是德川家康最...
原创 起... 还在犹豫什么?好运的机会稍纵即逝!赶紧关注我,一起开启幸运之旅吧!祝您财运亨通,心想事成! 起义将领...
原创 清... 我们知道正是由于古代历史的不断发展和变迁,才有了现代社会的繁荣与腾飞,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