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魏延子午谷奇谋如果成功,蜀国必然大获全胜,诸葛亮为何没有采纳
迪丽瓦拉
2025-06-15 07:02:24
0

子午谷奇谋一直都是关注三国历史的焦点之一,裴松在给《三国志》做引注中是这样说的,魏延与诸葛亮建议,“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影视剧中的魏延

此语一出,大多数痴迷军事的爱好者必然会拍手称快,果然奇谋,然而诸葛亮认为这个计划太危险“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而没有采纳魏延的计策。

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

陈寿在《诸葛亮集》中评价诸葛亮:“ 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在《三国志·诸葛亮传》评价诸葛亮:“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肖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钦卫”。

影视剧中的诸葛亮

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较为公允,一方面是肯定了诸葛亮的政治能力和治军能力,另一方面也认为诸葛亮缺乏奇谋。

当然,缺乏奇谋并非认为诸葛亮不善于带兵打仗,而是单纯的缺乏出奇制胜的谋略,这也是一直以来人们对诸葛亮没有采纳魏延子午谷奇谋的重要原因。

关于诸葛亮缺乏奇谋,连他自己也是承认的,诸葛亮擅长的宏观战略分析,而不是擅长战术当中的千变万化。

诸葛亮是以谋士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的,从宏观战略角度为刘备谋划了“隆中对”,并且制定了先三分天下,再等天下有变,北上伐魏。

影视剧中的刘备与诸葛亮

尤其是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主张孙刘联合共同对抗曹军,最终取得了赤壁之战的重要性胜利,对于诸葛亮的军事战略思想,我们是必须佩服的。

“奇谋为短”是因为“诸葛一生惟谨慎”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 先帝知臣谨慎,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这一句话突出的反应了诸葛亮的性格特点。

刘备在带兵打仗的时候,从来不会与诸葛亮一起,而是让诸葛亮坐镇后方,统筹全局,这种军师坐镇后方,主帅前线拼命的搭配,自古以来就很少。

影视剧中的刘备

那么,刘备出征的时候带着谁呢?蜀郡太守法正!诸葛亮对法正的评价是“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

诸葛亮在刘备夷陵之败后更是感叹,“ 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

陈寿对诸葛亮与法正的评价是:“ 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

可见,法正才是刘备在具体行军打仗过程中较为信赖的人。

不止是刘备知道诸葛亮的性格,就连司马懿也是十分清楚的“诸葛亮平生仔细谨慎”,实际上,司马懿比诸葛亮还要仔细谨慎,在与蜀国的交战中,不求获胜,只求不败,最终拖垮诸葛亮。

影视剧中的司马懿

行军打仗,要没有点谨慎,打得还是仗吗?所以,诸葛亮中规中矩的行军风格,也没有毛病,这并不能成为诸葛亮否定子午谷奇谋的原因。

子午谷奇谋看似简单,实际上冒着巨大的军事冒险,诸葛亮轻易不会冒这个风险的。

子午谷奇谋的风险并非蜀国可以承受的

在《三国志·魏延传》中诸葛亮对于子午谷奇谋的态度是:“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子午谷奇谋

很多人会说,实现子午谷奇谋,魏延不过是要五千兵马,诸葛亮连这点风险都不敢冒吗?

这是对子午谷奇谋的狭隘认识,真正的子午谷奇谋并非五千人马那么简单,魏延的子午谷路线是要求精兵五千,运粮的五千,这就一万多人,在三国时期,尤其是三国末期,一万多人真的不是少数。

而根本上,子午谷奇谋要求的并非只是这一万人,实际上子午谷奇谋并没有什么可奇的,当时从蜀国到关中的路线总计就四条,子午道、骆谷道、褒斜道、陈仓道,哪一条道诸葛亮能不事先推演,子午谷肯定也是多次推演,最终被否定的。

魏延的策略是,诸葛亮率主力出褒斜道,而自己率领精锐从子午谷而出。

魏延子午谷线路

实际上,四条道上,只有褒斜道相对好走一些,能够让大军穿过,魏延的计策拥有太多的假设,让诸葛亮大军为其铺垫,把致胜的法宝放在他这偏师上,放谁也不可能轻易行动。

一旦主力有失,即使魏延取得成功,以其五千人马又如何能守得住一座孤城。也就是魏延的计策冒的风险太大,即使诸葛亮一生不谨慎,也很难采取这种计策。

对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还是需要重新评估。

魏延进攻路线与诸葛亮进攻路线的对比

就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所起到的效果,绝对比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还要奇。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实际上是采取主力从褒斜道而出,奇兵出子午谷。

影视剧中的魏延

实际上,主力出褒斜道为什么凶险呢?因为魏国也判断蜀军如果北上必然从褒斜道而出,为什么?因为褒斜道是四条道里面唯一相对宽一点的道,傻子都知道啊!当时魏军统帅曹真就率军在斜谷口等着诸葛亮。

而诸葛亮采取的进攻策略是,主力出祁山,而偏师由赵云率领偏师从斜谷道而出,吸引魏军统帅曹真的注意。

当时蜀军从褒斜道而出的时候,曹魏大军已经摆开了阵势,当听闻诸葛亮大军从祁山而出,十分震惊“卒闻亮出, 朝野恐惧, 陇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时应亮”。

实际上,蜀国早就有攻取陇右的打算,陇右是曹魏政权下的定时炸弹,一直处于叛乱、镇压的过程,其中也必然有蜀国的挑拨,不然刘备为何如此重要马超,完全是为了将来行军陇右作打算,马超死后,诸葛亮带马超之弟马岱北伐,也是这个道理。

影视剧中的吕布

这才有了诸葛亮的祁山出兵“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

可以说,诸葛亮的出兵路线,不止比魏延的要出奇,还稳扎稳打,在取得陇右为根据地,从西北而东进也对曹魏造成了很大的震慑作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陈... 引言 1940年,陈嘉庚带着南洋华侨慰劳考察团回国,向奋战在前线的将士们慰劳。受到毛主席邀请,来到延...
原创 他... 年少时一战成名,获得贺老总赏识,抗战期间,屡获殊荣,抗美援朝时,是王牌军长,却在1955年授衔却只授...
原创 蒋... 前言 1941年9月的一天,风清气爽,毛主席乘车来到了大边沟青年食堂。主席一下车,当地的一些群众就蜂...
原创 新...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在南方八省15块游击区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
原创 斯... 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斯拉夫民族以其独特的联盟模式,构建了多个重要的国家实体,如苏联、南斯拉夫以及捷克...
原创 诸... 诸葛亮之所以被后世尊为是智圣,不仅是因为他有智慧,而关键是其品格高尚,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完美形...
原创 朱... “夏原吉爱我。” 这是被记载在《明史》中的一句话,是永乐大帝朱棣在病重之时对身边人说的一句话。 过了...
原创 张...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 在四川彭州,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着这句口诀,据说...
原创 窦... 隋末农民起义,势力较大的有4支,分别是河南瓦岗军、河北窦建德、江淮杜伏威、荆汉萧铣。河北窦建德所部起...
原创 周...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 常言道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它对一个人的工作事业和生活都起着...
班墨是善城滕州最高的精神地标 鲁网12月20日讯近日,巍峨的龙泉塔下,2024中国古代科技遗产与中华文明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在滕州市...
这本三晋历史“线装书”又有新“... 山西太原的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西周武王之子叔虞而建的祠堂。其肇始于西周、孕育于北朝、发展于隋...
原创 明...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明天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了,冬至的到来意味着天气真正进入寒...
原创 七... 1945年春,抗日战争进入尾声,日军已经在战场上呈现溃败局面,抗战即将胜利。在此前提下,我党七大于1...
原创 三... 要说起三国,相信很多人都对其中某个角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者是羽扇纶巾的诸葛孔明,或者是乱世枭雄的曹...
原创 赵... 这次三国战争故事可以在《三国演义》第95集中看到,在箕谷道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是赵云、邓芝、郭淮、...
原创 1... 这是一张非常珍贵的照片。照片中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与岳父杜聿明、岳母曹清秀三人合影。 左边拿香...
原创 日... 从清政府甲午战争的失败开始,日本帝国侵略我国的野心日益膨胀。为了打击日本的嚣张气焰,1937年抗日战...
原创 张... 1955年首次授衔仪式上,有一千多名将帅被授予了军衔,他们都曾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立下汗马功劳,将自己...
原创 此... 三国时期:枭雄曹操手下大将是最多的,他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他手大概有上千大将,除去他本家的曹氏和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