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吴起夺取了秦国河西之地后,如果再接再厉,是否可以灭了秦国
迪丽瓦拉
2025-06-15 07:03:47
0

魏国是战国时期比较早变法的一个诸侯国,李悝变法使得魏国成为了诸侯国中,相对强大的一个诸侯。吴起到了魏国以后,更是对魏国的军队做出了改革,这就是著名的吴起变法。

因此这个时候的魏国,完全可以称之为是战国时期最强诸侯国。吴起变法,给魏国训练了5万魏武卒。他利用这些人马,将秦国摁在地上摩擦了很多年。

尤其是河西之战时,吴起带着5万魏武卒,将秦国河西500里的土地都给拿下了。将秦国这一票马仔都给赶进了函谷关,几十年不敢探出头看看。

一、吴起的离开,成为了魏国的伤痛。

攻占河西之地以后,魏国在这里设立了河西郡,而吴起则担任起了河西郡的第一任郡守。这是赤裸裸的挑战有没有?

把人家的地盘给占了,还在人家的家门口嘚瑟。秦惠公气得聚集了50万大军,发兵攻打魏国的阴晋。

结果吴起带着5万没有立过战功的人马,又跑去阴晋将秦国50万大军摁在地上胖揍了一顿,从此秦国就老实了。

就在魏国把秦国一顿胖揍以后,魏国出现了麻烦,因为吴起老兄被迫离开了魏国。所谓的魏武卒失去了最高统帅。

没了主帅,不光魏武卒的战斗力受到了损伤,而且还让魏国暂时没了战略方向,这是很要命的问题。

函谷关的确难以攻克,但是这不代表秦国不可以被灭掉。只要吴起还在,那么魏国灭亡秦国就是有希望的。

但是魏国没能够抓住这次机会,在千钧一发之际,放过了秦国,给了他们喘息的机会。他们永远都不会知道,将来秦国会对他们做什么。

二、魏国继续打,有机会灭了秦国吗?

吴起离开魏国,绝对是魏国巨大的损失。这个时候的秦国勉强有了喘息的机会,但是想要复仇,似乎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到的事情。

很多人就替魏国打抱不平啊,因为如果这个时候吴起再接再厉的话,那秦国铁定是要亡国的了,那么果真是这样吗?

在不考虑外在因素的前提下!以吴起和魏武卒的战斗力来说,秦国当时压根就扛不住。攻打函谷关的确压力很大,但是不代表没机会打下来。依我看,只需要有足够的兵力,拿下函谷关问题不大,更何况主帅是没打过败仗的吴起呢?

拿下函谷关以后,那秦国可就彻底完蛋了。当时咸阳城还没建好,魏国大军便能够长驱直入,直奔雍城而来。

雍城被破后,那秦国麻烦就大了,因为他们的宗庙祭祀都会遭到毁坏,秦国相当于就灭亡了。剩下的残兵败将,对吴起来说,压根就不是什么事儿了。

三、魏国需要考虑他国眼红的问题。

其实魏国这么一个诸侯国,是无法将秦国一口吞下去的,为啥?因为灭国之战,一定会引起其他诸侯国们的反对。

要知道,山东六国之所以一致打压秦国,主要是因为秦国过于强大,而且有灭亡他国的倾向,压制秦国就能够保住自身的安全。

可问题是,如果对象换成了另外任何一个诸侯国,其实结果是一样的。秦国强大了就打压秦国,魏国强大的时候,自然也会打压魏国。

这就是为什么魏国吞不下秦国的原因,那个时候的魏国主要战斗力,就是吴起所带领的魏武卒,其他军队的战斗力,实在是不值一提。

所以说在魏国攻打秦国的时候,本着保护弱者的原则,其他五国一定会参与进来,攻打魏国的大后方。

等到魏国大后方遭受攻击的时候,你说吴起还能坦然地在秦国境内驰骋吗?当然是不能的!因此吴起只能撤回来支援魏国,那灭亡秦国的计划就泡汤了。

四、魏国处于四战之地,不适合发动灭国大战。

历史选择秦国完成灭国大战,那是有原因的。因为秦国背后没有多少威胁,最大的威胁义渠国在宣太后时期也被灭了。

所以说秦国发动灭国之战,是没有后顾之忧的。反观魏国,那可是顾虑重重了。你比如说魏国的北边是赵国和燕国、南边有楚国、东边有齐国、西边有韩国和秦国。你说他能干啥?

四面八方都需要防守的情况下,魏国根本就抽调不出大量兵马来对付秦国。所以魏国完成不了灭国大战。

唯一的机会就是吴起一鼓作气,在最短时间内让秦国屈服。但是这种几率是很渺茫的,毕竟秦国人都是比较有斗志的,虽然打不过,保存有生力量,还是做得到的。

一旦吴起和秦国陷入了持久战,那么对不起,灭国大战就打不成。因为四战之地的魏国,一定会遭受其他国家的趁虚而入。

总结:历史选择了秦国,是从综合因素去考虑的。

地理位置是秦国的重要特点,他们占据了关中之地,又有巴蜀作为依靠。这种险恶的地形,使得秦国不容易被灭亡。

连吴起都无法做到的事情,想必战国之中,也没有其他人能够办成这件事了。接下来就是看秦国的表演了。

秦国人遭受了欺辱,自然想要复仇。而复仇之心,才是商鞅变法的根基所在。如果没有被吴起摁在地上摩擦的那些年,秦孝公压根就不会对商鞅变法下如此大的决心。

所以说,魏国抢走了秦国河西五百里之地,对秦国来说,未必就是一件坏事。至少给秦国埋下了复仇的种子。而这种子发芽长大以后,就是魏国被碾压的时候了。

参考资料:《史记》

读历史,首选《史记》,因为这本书,不光记载了大量历史,而且文采斐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肖...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敌我双方态势的变化,我军在1949年前后对全军进行了整编,先后成立了16个兵团,分...
原创 日... 1945年9月27日,日本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都刊登着同一条新闻,与洋洋洒洒的长篇报道相比,封面的巨幅...
原创 张... “岁月如梭,英雄辈出。”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的舞台上上演着一幕幕悲喜剧,其中有一位人物,他的名字如...
家族在太平天国战后重建中的作用... 太平天国战后,宜兴荆溪逃难外地的人口陆续归乡。面对人口散乱、田地荒芜、经济衰颓的情形,官府、士绅和各...
原创 宋... 前言 在各种宋朝背景的影视剧中,人们都能看到朝廷官员们总是头戴一顶脑后横着两根长长的“棍子”的帽子 ...
曹家和司马家都是篡权而来,为何... 公元220年,曹丕逼汉献帝刘协禅位建立了曹魏政权,公元265年司马炎逼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了晋朝。曹家...
原创 孔... 孔丘,于公元前 551 年出生在鲁国。孔丘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祖先本是宋国贵族,父亲叫叔梁纥,是一...
原创 怪... 在古代战场上,我国有好多次都是人少的一方赢了人多的一方,或者是看起来弱的一方赢了强的一方。这些胜利啊...
原创 开... 一个人要想做出一番成就来要经历多少事情,是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的。比起鲜活的历史来,语言和文字显得苍白...
原创 二... 前言 日本与我国一衣带水,而据范晔的《后汉书》记载,在东汉光武帝时日本倭奴国便已经派遣使者前来朝贺。...
苏联解体后的15个国家,谁过得... 自1991年苏联解体,分裂成15个独立国家以来,这些国家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各自踏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如...
国民党为何打不过共产党?张学良... 本篇文章开始之前,先说说张学良和国共两党的关系。 张学良和蒋介石,是敌人也是朋友;张学良和共产党,更...
原创 彭... 张爱萍跟彭德怀的接触并不多,算不上深入,即便在长征中,张是在彭的指挥下奋战向前的,可两人关系还是算不...
原创 一... 如果用一句话来解释白帝城托孤,那就是:夷陵之战结束以后,蜀汉集团元气大伤,刘备病重。临终之前,刘备把...
原创 此... 水浒的故事想必已经家喻户晓,北宋末年108位好汉聚义于梁山,各个身怀绝技。以宋江为首领,他们除暴安良...
原创 李... 在千字文里有一句,“起翦颇牧,用兵最精。”这句话里的起翦颇牧指的是中国战国时的四位将领,白起、王翦、...
秦朝统一全国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我们在上历史课的时候就已经背的滚瓜烂熟。首先,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中国历...
原创 南... 南朝4帝中谁的能力最强?这四位皇帝各有千秋,我们来一探究竟。 在南朝的历史长河中,刘裕无疑是一颗最...
原创 诸... 诸葛亮出山前,曾自比管仲乐毅。但是徐庶对曹操说,刘备得诸葛亮,可比周得吕望,汉得张良。 为什么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