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不必向长安》作者金哲为:如何解读沈周晚年名作《卧游图册》
迪丽瓦拉
2024-04-22 23:11:01
0

原标题:专访《不必向长安》作者金哲为:如何解读沈周晚年名作《卧游图册》

《不必向长安》近日出版,本书以沈周晚年名作《卧游图册》为叙事线索,结合沈周及友人诗文集、地方志、画史笔记等大量材料,深入挖掘这位吴门画派宗师、一代隐士不为大众所知的日常生活,搜狐文化特约本书作者芝加哥艺术学院艺术硕士金哲为,详细讲述本书创作背后的细节以及如何理解沈周晚年名作 《卧游图册》。

搜狐文化:本书回顾了明四家之首沈周的一生,沈周最打动您的地方是什么?

金哲为:其实沈周的很多地方都比较吸引我,我一开始只是对他的画比较感兴趣,因为沈周作为“明四家”之首,如果研究艺术史的话,肯定会关注到他。我第一本书里面也有写沈周的部分。沈周的作品在主题上很广,他不一定是画一些很宏大的山水,也会画表现隐世的闲情雅致的事物,这是他跟其他画家不一样的地方。

在沈周那个年代,他的弟子像文征明、唐伯虎,包括他的好友,像吴宽、王蒙等,他们都是在仕途上想要有所追求的,但是沈周却相反,虽然他很有才华,也有那么多人看重他,包括年轻的时候苏州的知府,后来像钦差大臣王恕也是想要举荐他,但沈周都推脱了。

沈周的画作首先是很吸引我,后来去了解他的经历,他的个人魅力同样也很打动我。

搜狐文化:本书是以沈周晚年名作《卧游图册》为叙事线索,金老师能否解读一下《卧游图册》以及科普下册页的形式?

金哲为:《卧游图》我很早就关注了,但一开始没有想很多,因为它的主题比较零碎,你会产生一些疑惑。因为“卧游”这个概念最早是从南朝绘画理论家宗炳提出来的,他是一个很喜欢旅游的人,老了之后腿脚不便,就在他的房间里画上以前去过的山水,挂在他家的墙壁上,这样在家躺着也可以游遍大好河山。宗炳画的应该是曾经去过的一些山水,题材以山水画为主。

而沈周的《卧游图》首先是册页的形式,它不是在具体描绘某一地的山水。因为卧游,如果你要回忆起曾经去过的地方,它应该是一个具体的地点,那些山水应该也有代表性,但是沈周的画里面没有体现,他的画里有很多水果、蔬菜,还有一些家禽,你就觉得他已经超越了原本宗炳提出的“卧游”的概念。

我在想沈周为什么要给这个作品集叫《卧游图册》,所以最开始是以这个疑问去切入的。但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卧游图册》,它其实没有一个明确的纪年,我们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画的,但是据考证,应该是晚年所画的,通过他绘画的一些主题,包括中间的一些诗句也提到他已经很老了。我在看明代收藏家、鉴赏家张丑所著的《真迹日录》里面就提到了《卧游图册》,也叫《卧游小册》。他明确写的《卧游图册》是沈周80岁画的。

因为《卧游图册》虽然不一定指向的是山水,但它回忆属性是很重的。因为你肯定是发生过一些事情,你才有内容可以通过图画来表现。从这个切入点入手,我就想为什么沈周在晚年画这么一本图册,而且画了这么多奇怪的素材。其实我觉得自己也是慢慢有一些领悟,也是因为我看了沈周的画,包括他的诗文,学者的一些研究,所以隐约地觉得它可能是有一些主题隐含在里面的。

册页的形式其实在宋朝开始出现,在南宋其实就已经比较流行。因为传统的古代的画画就是画在卷轴上,但卷轴不太方便携带,也不太方便欣赏,因为你要打开就得从头拉到底,拉到最后你才能看。册页它有点像现在的书一样,它其实是从书籍装帧的方面引申过来的。首先方便携带,像带一本书一样,随时打开都可以画。

像沈周的很多画,都是画在册页上。我觉得这也跟中国绘画主题的扩展有关,因为以前绘画是画一些宗教主题的,或者是劝诫世人的,还有一些山水题材的,它比较适合那种很大幅的卷轴去绘制,有一种比较神圣的感觉的。但是我觉得到了宋朝之后,我发现原来日常生活中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进入诗歌和绘画的,当这个题材得到了扩充之后,你就发现小的册页可以去容纳一些,它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作品。就像我们其实如果设想像沈周他画一只鸡或者画一个水果,出现在一本卷轴上,也会有一点奇怪的。

搜狐文化:本书含有近180幅珍贵的图片,金老师是以什么顺序来排列这些图片的,以及当时选图有怎样的考虑?

金哲为:因为这本书以沈周《卧游图册》来切入,但是《卧游图册》本身只有十七开,但沈周留下的画非常多,如果作为一个沈周的传记,我肯定不能忽略掉那些他生命中很重要的作品。

这个问题也不用去很特别地考虑,因为《卧游图册》是沈周晚年的一些回忆,他那些很重要的作品是他重要的人生时刻,自然地就会在他记忆里占有一席之地的。只是像我提出抽帧的方式,需要去把它抽取出来,然后安放到每个主题之下。比如说像第一章,写的是《小轩四季》,它其实讲的是沈周祖宅叫西庄,里面建了一个叫“秋轩”的地方。秋轩会种一些花草,大家吃完饭之后会到那里喝喝酒、赏赏花,赋诗、联句,我想要把发生在这里的事情容纳进去,作为引子,是沈周在《卧游图册》里的几幅画花卉的画,为什么这些花卉是属于秋轩里的?因为沈周自己写过一篇叫《秋轩记》,讲了他在里面种的一些秋季的花朵,像芙蓉、黄葵,其实都是在《卧游图册》里有包含到。

沈周他也画过一本图册,就是讲他每次吃饱喝足之后就会对着秋轩里的一些植物花卉画写生,像牡丹或者是栀子花,其实也是存在于秋轩里面。就等于说这个主题可以成立,而且种类繁多,因为沈周他在秋轩里是度过非常长的时间,有很多重要的瞬间。

有一幅图叫《秋轩晤旧图》,画的是他的一个发小陈仪,就是他童年时期老师陈宽的儿子,他们其实都是对秋轩很熟。在陈宽去世之后,陈仪和沈周十年没有见过,陈仪这次来拜访沈周,他们就在秋轩里喝酒,谈论往事。

沈周一些很重要的画作,其实都跟《卧游图册》有一些关联的,我把这些重要的作品都放到每个不同的章节里去,虽然说是从十七开的《卧游图册》出发,但是可以看到串联起沈周一生中所有重要的画作。

搜狐文化:您在创作本书的时候用了两年的时间去搜集了大量沈周及友人诗文集、地方志、画史笔记等资料,这些资料您是如何找到的,挖掘史料期间令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金哲为:比如说《石田集》《石田稿》《石田先生诗钞》《石田先生文钞》等等,如果你要研究沈周,这肯定是必读的。另外我想要还原沈周生活的话,肯定要去读他朋友的资料,如沈周朋友刘钰的《完庵集》等。

沈周作为一个画家,他在绘画上会留下非常多的题跋,还有当时明朝的书画笔记,通过这一部分的史料可以来弥补我们很多现在看不到的沈周的一些生活片段。我挖掘史料当中印象最深的是我在写第二章的时候引用沈周《骑牛图》的诗,这首诗在沈周的《石田稿》里。我觉得这首诗非常重要,因为它是沈周60岁对内心的一个剖白,你从这首诗里看到沈周已经很自洽地接受他隐世生活。

我第二章的标题叫《牧牛者说》,是跟牧牛相关的。在沈周晚年的时候,他不太会称赞自己绘画的技艺,但是他对放牧的技艺晚年却很自得,他回忆起小时候放牛,熟练到甚至不需要去牵牛的缰绳。但是因为我们现在看不到《骑牛图》这幅画,我通过去看明代一个很重要的收藏家李日华的《六研斋笔记》里面记录了这幅画,他描绘了这幅画是什么样的状态,并给它取了个名字《春社醉归图》,我通过李日华描述可以去想象沈周到底画的是怎样的画面,可以作为这一章节很好的补充。

搜狐文化:您是如何通过分析画作去体会画者本身的内心世界的?有哪些欣赏画作的技巧可以分享么?

金哲为:我觉得画作本身很重要,它用的笔触,用的设色,然后画中用了什么风格也是非常重要。

欣赏画作的技巧,尤其是像沈周是一个明代集大成的画家,前代所有人的画法他都学过,在日本东京很有名的国立博物院有他早年的《九段锦》图册,就是他画不同人的风格的绘画,是他早年练习的图册,我很难说如果一个以前可能没有怎么接触过绘画的人,就直接来欣赏,告诉他这个画哪里好是不现实的。

可能你得看很多的画,包括前代人的画,分析这幅画是学的谁的风格,因为不同的画学的人的风格也不一样,情感也不一样。 可能稍微直接点,你去看画,尤其是沈周的作品,他一般都会有提诗和题跋,去读去分析这些题跋和诗句,但这也是有一定门槛,因为他的诗中还是引用蛮多典故的。可能某一个典故又是有不同的意思。

还有要分析他什么时候画了这幅画?画之前发生了什么?他这幅画要送给谁,这也很重要。你就得站在一个授画人的立场去体会他画中的用意是什么?我觉得这很难讲,因为有点像李白说的“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但我觉得去了解中国画不同画派的风格,不同大家,像董其昌所说的北宋的一些山水大师,到南宋的院派,元代四大家,到明代之后的浙派,吴门画派,对不同风格的画派、画家有一定了解,有这么积累之后再去看某一幅画作,其实就能知道它从哪里来。因为中国很早就是你是继承自谁,你也看出它又发展出哪些新的面貌,

搜狐文化:您在2021年完成的《画里浮生:中国画的隐秘记忆》,与您的新作《不必向长安》有着怎样的联系?

金哲为:联系的话,因为第一本书里面我是分了6个主题,最后一个主题以沈周的一幅画叫做《落花示意图》作为引导的。后面这个章节里的三个人选中,文征明、唐寅也是跟沈周学画,等于沈周是我第一本书最后的一个人物。因为那个时候就看了很多沈周的东西,我第一本书完成之后,我正好是沉浸在一个对沈周非常感兴趣的状态。前文我谈到沈周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也会吸引我想去了解他,他为什么可以把很平凡的生活画得妙趣横生,后面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郭老师又找到我,说想要做一个名师家的系列,我本来就在准备沈周的东西,所以出了这本书。

金哲为,浙江义乌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芝加哥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公众号“吃畫人”作者,现为中国艺术史领域自由撰稿人。曾著《画里浮生:中国画的隐秘记忆》: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社科类推荐图书。

文/袁立聪 审/钱琪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世界上的 文明古国 ,古埃及可以说是名列前茅遥遥在先的,古埃及的文明到今天已经被搁置了,并没有被延续...
原创 西... 唐朝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朝代之一,它在华夏民族的基因里落下了深刻的印记。人们提到唐朝,总是喜欢称呼它为...
圆桌|聚焦明代学者王圻,他的学... 王圻(1530—1615),字元翰,号洪洲,是明代中后期一位学识渊博、著作等身的学者。近澎湃新闻获悉...
原创 《... 《蜀锦人家》原著小说就叫《蜀锦人家》,小说是桩桩所著,剧版会在优酷上线播出。原著小说以蜀锦的发扬传承...
原创 靠... 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王朝都以其鲜明的特点而为后人所铭记。 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汉朝和唐朝以其极为...
原创 西...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从前很远,远到成为过往,从前又很近,近到只是昨天发生的事情。这些...
原创 他... 引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强盛的一个朝代,其延续的时间也长达289年,在唐朝最为强盛的时候,可以算得...
原创 北... 北洋时期,以袁世凯的北洋军政权的建立和消亡。自从1912年清帝逊位,到1928年张作霖皇姑屯事件中身...
原创 赵... 当皇帝只是一个职业,并非爱好,这一点李后主与宋徽宗深有同感,二人一个是千古词帝,一个是书画双绝,当然...
原创 这... 熟悉历史的小伙伴都知道,在我国几千年来的历史当中秦始皇的功绩应该是历代皇帝里的首位了,因为他是首位统...
原创 金... 引言 汉代有祭祀四季的礼制,每个季节都有一首郊祭歌曲来对应,《汉书·礼乐志》中记载夏季的歌名为《朱明...
原创 薛...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其繁盛的朝代,从公元618年建国开始,到公元907年灭亡的近300年的时间里,...
原创 清... 清朝入关后,其统治者确曾在强行推行【剃发令】的同时,也下令严禁女子缠足,但和剃发令不同,其实并没有真...
原创 芈... 大秦帝国的兴起,让中国第一次实现了统一,让封建王朝得以发展,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大步迈进。可以说秦朝对中...
朱棣为何要迁都北京? 明朝初期,中国经历了长期的 ** 割据和战争动荡。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皇权的日益集中,为了更好地...
原创 古... 在中国的古代社会,少女往往在13、14岁的时候便要嫁人。 这与现代社会的观念大相径庭,因为在现代社会...
原创 清... 标题:清宫最神秘的妃子,封号与孝庄相同,皇后竟亲自参加葬礼! 清朝宫廷中,有这样一位妃子,她的封号...
原创 蒙... 公元1229年的夏天,成吉思汗的第三个儿子窝阔台继承汗位,窝阔台在登基一年之后,决定亲自率军攻打金朝...
原创 李... 标题:李世民建立一个机构,朱棣喜欢把女人送进去,当官的有空就想去 在中国古代,皇帝们常常用各种手段...
原创 为... 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面可以看到,很多官府在对犯人行刑的时间都选择在了午时三刻。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就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