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何嘉靖帝追封了生父,朱高炽就要被移出太庙?这是大礼议的余波
迪丽瓦拉
2025-06-20 02:32:00
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前言

在明朝历史上,有一段引人深思的皇室纷争,当嘉靖帝决定追封生父时,竟引发了惊天波澜,甚至导致朱高炽被移出太庙。

为何一个简单的追封仪式会引发如此巨大的震动?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复杂政治斗争?原来,这一切都是“大礼议”的余波。

嘉靖帝的这一决定,不仅仅是对家族关系的重新定义,更是对权力格局的深刻影响。究竟“大礼议”是什么?它如何影响了皇室的命运,甚至撼动了太庙中的灵位安排?

一、新帝登基遇波折,朱厚熜拒绝跨越血缘之恩

按照明朝规矩,皇帝驾崩无嗣之后,皇位应由其亲生子嗣继承。可如果亲子无人,就得依次寻找其他有血缘渊源的旁系亲属,让他们世袭王位。

正德年间,武宗朱厚照英年早逝,无子可薪。按理说他的堂弟嘉靖帝朱厚熜应该成为皇储。但是一上台,嘉靖立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史书上记载,朱厚熜出身微贱,乃是被大臣们从外室中选出来的储君。其亲生父亲朱祐杬只是御赐的一介王爷,在朝中该如何定位其分内尊卑,就成为一个棘手的难题。

内阁首辅杨廷和等人认为,依照祖制,嘉靖应该过继给上一代皇帝明孝宗,以弥补其出身上的缺陷。

他们严词斥责说:"陛下乃是殿下的外甥,怎能将其生身之父尊为父皇?那违背了太祖朱元璋'三纲已极、同出一宗不可重叔'的训诰。"

"无理!"嘉靖大怒,怒目而视地反驳道:"伦序尊卑,自当予以明确,岂能因了旁人的口诛笔伐而否认本心?朕乃循礼而立,陪驾亲政多年,终于传位于家。

今日方踌躇满志,矍铄登基,却遭如此羞辱!母仪天下,父为师酷,大义自应如此,朝野臣工却置喙于我等储正之人伦,有违圣训,其罪无赦!"

这番气壮山河、理直气壮的回应令与会大臣无不心惊胆战,几乎要被嘉靖那不可一世的帝王威压镇住。终于旧臣们只得勉强接受这一难堪现实:朱祐杬即将正式被册封为"父皇"的身份地位。

二、父慈子孝激辩不输,佐臣们老谋深算也只手疲

面对嘉靖坚持不渝的决心,杨廷和等人并非毫无依据。他们最有力的论点,正源于明太祖朱元璋的训诰。

"三纲已极矣,同出一宗,不可重叔。"这可是明太祖亲口的谕旨。按此说法,嘉靖与朱祐杬乃"同出一宗"的叔侄关系,理应尊崇明孝宗为"父"。

否则就是重复了三纲(君臣、父子、夫妻)关系,有悖自然伦理。这一说词直指嘉靖与朱祐杬的亲疏关系,可谓正中下怀。

不过,嘉靖丝毫不为所动,反而置之一对白而获呛声道:"朕与明孝宗何尝不是'长辈'关系?难道你们这些大臣也要尊称我为长辈了吗?"

一语戳穿旧臣们的言辞,立刻令两派之间的矛盾延伸到了极致。场内乱作一团,朱厚熜和大臣们唇枪舌剑,争得理直气壮,你来我往,斗嘴了整整三年。

时间久了,帝王的威仪终还是镇住了一切反对声。嘉靖渐渐失去了耐心,对杨廷和怒目而视:"朕继承皇位不过履行伦常,怎能因你们几句不屑的诽谤而否定人伦大义?无论如何,朱祐杬定将被册封父皇,尔等就暂且如此领受!"

果然,面对垂垂老矣的廷杖之年,内阁首辅大人们终究还是敌不过这位朝政饱经沙场的老牌皇帝。

他们只得颤颤巍巍、半推半就地承认了朱祐杬"父皇"的新身份地位。嘉靖满怀孝思,高兴万分,立刻恭敬地追尊亲父为"恭穆献皇帝"。

三、新太上皇虎视眈眈,私心狰狞向历代祖宗伸爪

让朱祐杬在太庙中占有一席之地,对嘉靖来说远远不够。因为按照明朝的规矩,太庙供奉帝王的位置仅有九个,一旦新帝即位,前代的某位祖宗必然得让出自己的牌位,让位给新帝父亲。

这让嘉靖感到极大的焦虑。他担心,等到自己去世之后,新一代的大臣们可能就会将自己数十载费尽周章为之奔走的朱祐杬,从太庙中被无情地"祧"了出去。

那样一来,嘉靖孜孜不倦的努力就前功尽弃了。为了巩固朱祐杬在太庙中的地位,防患于未然,嘉靖打算先发制人,主动清理出一个空位。

让他万万没有料到的是,竟然是自己亲祖先朱高炽(明仁宗)首当其冲,成为被驱逐出太庙的那一位!一切还要从嘉靖对小产方皇后的偏爱说起。

当这位不太受宠的方皇后过世后,嘉靖别出心裁,竟打算打破明朝惯例,提前就让她入祔太庙。所谓"生前未卜祀位,死则顺理成章"的明训,在嘉靖眼里顷刻都化为了可有可无的陈规陋习。

此事一经传出,朝野大臣们哗然一片,纷纷表示强烈不满。他们怒斥嘉靖"唯我独尊""执拗已甚",认为如此飞扬跋扈的举措必将颠覆明朝祖制,破坏礼教秩序。

面对众臣的愤怒反对,嘉靖却怒目圆睁,破口大骂:"你们这帮泥古不化的臭老九!只知道死死守着陈规陋习不放,却罔顾了天理大义。

虽然朕是主宰这个太庙,可你们却视朕同闰臣无异。朕说了算的权柄,岂是你们这种奴才可以置喙的!"

帝王暴躁的威压扑面而来,令场中所有的大臣无不心有余悸、疲于应对。最终他们也只得作罢,眼睁睁看着嘉靖将先帝朱高炽的牌位从太庙中驱逐出去,为方皇后腾出了一个空位。

四、权术阴毒路不拾遗,百年祧大计皇家反目

嘉靖孜孜以求,拼命为朱祐杬在太庙中谋求地位,其野心的用意也是显而易见的。他想要彻底巩固朱祐杬在太庙的位置,使其永不被"祧"出去。

根据明朝惯例,每一代新帝登基,如太庙殿中供奉帝位的九个名额不够,就会按照与当今帝王的血缘亲疏远近,优先把最后一位与新君主缘分最疏远的那位祖先从太庙中"祧"出,改祀于偏殿或其他庙宇。

如此来说,嘉靖先发制人地将朱高炽从太庙中移出的决策虽然荒谬,但却也是他深思熟虑之下的防患未然。果不其然,嘉靖驾崩后不久,就有大臣上书建议将朱祐杬的牌位从太庙中请出,迁祀于专门为其建造的世庙,以"妥善安置"。

这一建议直接印证了嘉靖当年的顾虑是多么有先见之明。幸好他生前先下了一步先手棋,否则被移出去的很可能就是朱祐杬了。

由此可见,若非嘉靖有先见之明铺垫,朱祐杬在太庙中的地位恐怕难以长存。嘉靖的继任者明穆宗时期,也一度面临是否将朱祐杬迁出太庙的选择。

不过最后仍是维持了上一代嘉靖的做法,保留了朱祐杬在太庙中的供奉位置。由此可见,嘉靖当年将亲祖朱高炽"祧"出的做法,确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先见之明。

五、两朝王爷祔庙论战,明王朝没落根源已现

纵观明朝历史,嘉靖对朱祐杬在太庙中地位的争夺并非个例。早在嘉靖的祖父明宪宗朱见深时期,也曾出现过类似的"祔庙之争"。

当年,朱见深对自己的生母贤惠皇太后宠爱有加。贤惠皇太后一逝,朱见深竟别出心裁,费尽心机要求让母亲入祔太庙,与他同享皇帝的最高荣耀。

这也是在破坏明朝数百年来沿袭的旧礼,也是有违祖制常理的逆天之举。此事一经传出,立即在朝野大臣中引发了极大争议。老资格大臣陈云根等人据理力争,斥之为"亏祀教"。

他们直指,太庙乃供奉皇帝尊极的圣地,自古以来只有皇后配享其内。即便贤惠皇太后荣位崇高,但终归不是皇帝正室,理应受制于礼数。

面对旧党的强硬反对,朱见深却也铁了心要在太庙中为母亲谋位,理由竟与嘉靖如出一辙:"岂能因循旧制而枉顾孝道人伦之大义?"可见,祖孙三代对"孝"这个道德都颇为敏感和崇尚。

只可惜,朱见深终究还是敌不过朝野的强烈抗议。贤惠皇太后的牌位只能被迫安置在祧庙中,令朱见深每年亲自恭设孝祭,以昭孝心,却始终无缘太庙。

由此可见,从宪宗到嘉靖,明王朝祔庙权力之争已持续了整整两代朝。明祖太祖有明文规定,太庙祀享乃皇帝独一无二的专权,即便地位仅次于皇后的皇太后,也都被逐出了太庙之门。

然而在后世子孙眼里,这显然还远远不够。他们似乎将明朝祔庙祭祀制度形同虚设,总是按照自己的一己私欲而肆意妄为。

比如朱见深对母亲的溺爱,嘉靖对亲生父亲的孝顺,都让他们罔顾祖训,毫无顾忌地打破祀典制度。

一人一时的私欲,竟然能动摇整个朝代根深蒂固的礼教秩序。更有甚者,权力之争蔓延到宗庙神位,连先帝的牌位也难逃被"祧"出的厄运,沦为棋手把戏。

究其根由,皆出于皇族们那虚荣自私、贪恋权势的本性使然。明王朝由此日渐纷争不断、朝纲日非、国力渐衰,当可见一斑了。

结语

通过上述纷繁复杂的事件来龙去脉,我们可以发现,所有的争议和矛盾根源都在于一个"孝"字。

然而,这份本应当受到赞颂的孝心,却被明朝皇帝们过多的私欲和虚荣心扭曲、滥用,甚至违背了本身的初衷和天伦大义。

纷争背后更是暴露了明王朝统治阶层那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家族私心以及虚荣之气。在"礼"与"孝"的张力中,嘉靖时代的太庙之争注定成为日后明王朝没落的导火索,实在令人深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朱元璋亲自给儿子剥橘子,马皇后大惊失色:你爹这是要杀你,快跑 朱元璋给儿子朱棣剥橘子的故事,在明朝历...
原创 孙... 三国时期,孙权作为东吴的领导,虽然年轻却寿命更长,但却未能达成一统天下的伟业,这在历史上常被视作遗憾...
原创 朱...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作为明教教主,以其侠肝义胆和绝世武功赢得了江湖人士的尊敬...
原创 士... 中国抗战为何打了那么多年,从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三省开始算,有十四年之久。在抗战中,中国军民的伤亡...
原创 李... 引言: 1939年的春天,重庆街头人来人往。李克农正与地下党员王莹、金山商讨事情,突然远远看到一个熟...
原创 农...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荀子·劝学》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因为...
原创 “... 知县,品秩为正七品,就行政级别和具体职务而言,基本相当于现今的一县之长;但就具体的职权而言,“掌一县...
原创 想... 王朝进入深秋,革新举步维艰。无论是文人士大夫还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均备受掣肘。 那些时代的精英,都想要...
原创 李...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是隋末至初唐时期杰出的军事家...
原创 朱... 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朱元璋与刘伯温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尤其是朱元璋为何要对刘伯温痛下杀手,更是众说纷...
先睹为快!潍坊象化石展,将于1... 记者了解到,“盛世吉祥——潍坊象化石展”将于12月28日在潍坊市博物馆开展。目前,位于潍坊市博物馆原...
原创 外... 关于赫德这个人,充满着争议。有些人认为,中国的海关由外国人执掌,这是丧权辱国;有些人则赞叹,赫德这个...
原创 古... 《——【·前言·】——》 皇帝看似风光,其实是个“高危职业”。翻开历史,你会发现,古代皇帝普遍短命,...
原创 7... 图片源于网络,文章原创,欢迎关注! 公元1259年,据史料记载,中国四川境内发生了一场小城争夺战役,...
原创 一...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所以历史遗留下的东西有很多,有的没有被人发掘,有的则是还深藏在地下,也许...
原创 朱... 朱德朱老总在人民军队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他长期是全军的总司令,元帅中排名第一,还有着“红军之父...
原创 日... 在日本战败投降的动荡年代,东北地区作为曾经的战场和殖民地,见证了无数悲欢离合。在这场历史的洪流中,有...
原创 李... 被誉为“大唐军神”的李靖,以其卓越的战略眼光和非凡的军事才能,为唐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而...
原创 临... 1948年7月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提出了济南战役的计划,虽然对于华野是否具备攻坚能力产生忧虑,特别...
原创 曹... 自唐代开始,历代统治者都祭祀武庙。 他们选择最杰出的古代名将列入武庙,供后人景仰。 其中,三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