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支撑下,宋代的国家财政收入也得到了极速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财政系统的更新升级自然也十分重要。宋代的中央财库包括内藏库和左藏库两者,而这两者也都同样承担着国家财政系统的职能,一同分担着宋代巨大的财政管理压力。而有着完全不同地位的内藏库和左藏库,在整个宋王朝时期,之间的pk也是持续了很长时间的,并且这种博弈也成就了宋代的财政管理体系。
"于私"的内藏库和"于公"的左藏库,两者性质地位完全不同
内藏库和左藏库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内藏库实际上是属于宋代皇帝私有性质的一种财库,而左藏库则是一种公有性质的财库,两者最大的差别,也就体现于此。
内藏库"私财"性质明显,财务管理保证特殊性和隐蔽性内藏库的"私财"性质,主要体现在其财务管理层面。内藏库的财务管理,基本上是不对外公开的,甚至不会受到主管国家财政的中央三司机构的管理。
宋太祖
在《续资治通鉴长编》当中也有记载,关于内藏库的一种私有性质:"专以内臣掌之,不领于三司,多少虚实,有司莫得而知。"可见,当时的内藏库的钱财状况和具体情况都不为人所知。
其次就是从内藏库的管理人员来看,也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而不需要经过其他的机构。内藏库的主要监官,其实都是直接由皇帝的内侍来充当,其他的使、副等等管理人员,也都是由皇帝内侍充当。从中也可以看出,内藏库其实是作为皇帝的一种私有财产而存在的。
左藏库作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撑,财政地位以公共性为主左藏库就完全不同了,作为国家财政机构的"外府",相当于国家财政部,它是一个公共公开性质的机构,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撑。
左藏库的主要职能,也就是管理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公共性质非常明显。从管理人员来看,左藏库的管理人员与内藏库完全不同,都是来源于朝廷内的编制官员,受到三司机构管理,直接对三司机构负责。当时左藏库的监管者主要来源于文官或者是武官,而且选聘和职位调任,都具有一定的公开性质。
古代银钱
比如说,宋高宗就曾经下诏:"左藏东库武臣监官带同字结衔。旧额左藏库官,文臣一员监、武臣一员同监。"从中可以看到,这种财务管理的公开性质。
左藏库收入来源为国家赋税,内藏库收入来源于左藏库的服务
关于这两者的不同,还体现在左藏库和内藏库的收入来源层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内藏库的收入来源和左藏库有着很大的联系。
左藏库主要来源于税收和课税,具有国家公共财产性质左藏库的收入来源比较直接,都是直接从国家赋税收入当中得来,从这一层面上也可以看出左藏库自身所具有的一种国家公共财产性质。
左藏库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税和朝廷专卖等等方面。两税主要包括户部征收的赋税和皇庄的租税,这部分是左藏库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次就是朝廷专卖品的收入,包括盐铁专卖等等比较常见的特殊产品,还有土地这一类皇家专有的产品。从左藏库的具体收入来看,其实这些收入来源都是由国家共同财产收入所得,所以这也说明了左藏库自身的收支,都是根据国家系统来进行运作的。
宋代百姓
内藏库收入从不定额到定额,起源于左藏库的收入服务作为皇帝的私人"小金库",内藏库的收入一开始是不定额的。主要就是靠国家经费剩余的部分作为内藏库的补充,而随着内藏库支出不断扩大,其收入来源也开始逐渐朝着定额化发展,而这也与左藏库有着重要的联系。
史料记载:"熙宁二年,始命三司户部判官张讽核实,讽取自嘉祐至治平十年以来输送之数、见得川路金银,自皇祐三年并纳内库,余福建、广东、淮南、江南东则各有窠名分隶。"
也就是从熙宁二年起,宋代的内藏库就开始划分左藏库的收入,正式成为一种定额式收入的财政机构。也就是从那时起,内藏库也就开始侵夺左藏库的收入,两者的博弈正式开始。
内藏库侵夺左藏库收入,可体现在收入名头和钱物管理层面
与其说是两者的博弈,还不如说是内藏库单方面的侵入左藏库的收入,具体可以体现在收入名头和钱物管理两个层面上。
宋孝宗
内藏库分得左藏库收费场所和收费范围,侵夺左藏库收入从不定额到定额收入,内藏库的主要定额收入就是从划分左藏库的收费场所和范围开始的。而这部分,也是内藏库侵入左藏库收入的开始。
据史料记载:"自皇祐三年并纳内库,馀福建、广东、淮南、江南东则各有窠名分隶。"
从中可以看到,在福建、广东、淮南和江南等地的赋税收入,原本是划分给左藏库的,但是却被内藏库侵入,成为了内藏库定额收入的一部分。其实这也体现了,内藏库作为皇帝的私有财产,会更加受到皇帝重视一些。因此,在内藏库鼎盛时期,其地位远远高于左藏库,收入更是远远多于左藏库。
在钱物管理层面上有一定特殊性的内藏,先于左藏库收费内藏库在财务管理上非常具有特殊性,直接受命于皇帝的内藏库,在收费这一层面,是先于左藏库进行的。这也是内藏库对于左藏库权力的最大程度的侵占。
内藏库在收费次序上是具有一定优越性的,在收费范围和场所划定之后,如果遇到两者的收入冲突性质,内藏库的收入要先于左藏库进行收费,从而体现出它的特殊性质。比如说,在淳熙八年之时,明州本应该先送于内藏库当年的税钱,但是在财政支出产生矛盾的情况下,明州却先给左藏库支出。在这件事情之后,宋孝宗也就正式下令,规定了内藏库和左藏库两者的收费顺序,进一步提升了内藏库的地位和权力。
军队
地位受到影响的左藏库,财政支出在内藏支配之下运行
在内藏库不断发展之后,左藏库也开始受到影响,因为收入被侵占,所以其完全负担不起国家的财政支配,甚至左藏库的支出也开始完全在内藏库的支配之下进行。
入不敷出的左藏库,无法支撑起国家日常财政支出的负担左藏库,作为国家财政的中流砥柱,基本上要负责所有的国家财政支出,但现实情况却是,因为受到内藏库的挑战,左藏库财政收支开始失衡,入不敷出的情况严重。而宋代偏偏是一个冗费非常严重的时期。频繁的战争压力,带来了巨大的军事费用;繁重的官僚体制,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支出压力。
在种种压力之下,左藏库的收入偏偏又被分割给了内藏库,一遇到国家灾难或者是战争支出之时,就完全没有办法支撑下去,有时甚至无法负担起国家日常的支出负担,足以可见,当时的左藏库的财政压力非常巨大。在这种背景之下,寻求内藏库的帮助是一种常态,三司向内藏库进行借贷也更是成为了一种常态。
左藏库财政支出主要来源于内藏库,受到内藏库限制在频繁的寻求内藏库支出和帮助的背景之下,左藏库的财政支出完全受制于内藏库,失去了国家财政机构的本质。在宋代的官僚体制之下,左藏库本应负担起国家的一切财政支出,包括官员俸禄、军队费用等等。但是随着内藏库的收入不断扩大,左藏库不断向内藏库借贷,被内藏库所支配。
金库
当时左藏库的主要借贷行为包括军费支出、灾难费用、财政缺口、修建设施和赈灾济贫等方面,而这些职能正是国家财政机构负责的主要任务。正是因为在这几个方面都受到内藏库的限制,左藏库也就完全失去了该有的财政地位,在内藏的支配之下才可以正常的运行这些职能。从财政来源上的支配,内藏库已经完全侵夺了左藏库的财政权力和财政职能,成为了宋代的最重要的财政中心,拥有最根本的财政权力。
总结
表面上的宋代内藏库和左藏库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机构,一个"掌内",一个"掌外"。而实际上,随着内藏库权力的上升和地位的提升,内藏库开始不断侵占左藏库的收入范围和收费名头,成为了当时的主要财政中心。左藏库也因为内藏库的发展,受到了来自经济源头和财政权力两方面的限制,两者权力的博弈,以最终财政权力中心落到内藏库名头上为结果,内藏库也开始正式替代了左藏库,成为宋代的最重要的财政机构。
参考文献:
1.《续资治通鉴长编》
2.《宋会要辑稿》
3.《建炎以来朝野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