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糊涂一辈子,临终之前却怒喊“大耳贼”,当场揭穿刘备真面目
迪丽瓦拉
2024-06-28 10:05:16
0

原标题:吕布糊涂一辈子,临终之前却怒喊“大耳贼”,当场揭穿刘备真面目

前言

吕布,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犹如一颗璀璨的流星,其生平充满了传奇。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以其勇猛无畏和豪气干云,成为了一代英雄。然而,就在他临终之际,他却怒吼着“大耳贼”,揭穿了刘备的真面目。

吕布一生糊涂迷茫,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突然警醒,揭露了刘备的真实面目。那么,刘备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乱世英雄的真面目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英雄辈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吕布和刘备两人。吕布被誉为"当世第一大将",其武力无人能及;而刘备则自称"汉室宗亲",被后世美化为"仁德之君"。然而,就在吕布临终前的怒吼中,他却将刘备称为"大耳贼",这到底是何言何语?

公元198年,曹操攻下下邳,生擒了吕布。面对强大的曹操,吕布欲表归降之意。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刘备却出言诽谤,说吕布"两次杀义父,反复无常"。曹操听信了刘备的话,下令斩杀吕布。

面对生死存亡,吕布怒火中烧,当场怒骂刘备是"大耳贼"!这句话虽然简短,却掷地有声,似乎揭开了刘备的真面目。吕布一生英勇善战,虽然糊涂,但他临终前的这番话,却让人不禁深思。

吕布虽然一生糊涂,但他毕竟是个勇猛善战的将领。在临终前,他能够如此清晰地洞见刘备的真面目,足见他内心的洞察力。或许,正是因为吕布一生都在战场上打拼,所以他对人性的阴暗面有着更深刻的认知。

相比之下,刘备虽然自诩为"仁德之君",但他的所作所为,却往往与这一形象背道而驰。吕布临终前的怒吼,是对刘备的一记当头棒喝。他用简单粗暴的语言,戳穿了刘备伪善的面具,让人不得不正视这位"仁德之君"背后的阴暗面。

我们不应被表面的美好形象所迷惑,而要深入探究其内在的真实性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识这位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

二、耳大何故?

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有一刘玄德,......目能自顾其耳,乃当世之英雄。"这句话的意思是,刘备的耳朵如此之大,以至于他的眼睛都能看到自己的耳朵。

这个描述似乎有些夸张,但在《三国志》这部权威史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刘备......目能自顾其耳。"可见,刘备确实有一对极为突出的大耳朵。

而在《世说新语》中,编撰者刘义庆还特意提到,刘备"颇好容止",意思是刘备很重视自己的仪容仪表。如果刘备真的长了一双"青蛙眼",相信这种怪异的长相一定会被记录下来,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话题。

从这些史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刘备确实有一对极为突出的大耳朵。这种特征在当时应该是很罕见的,因此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那么,为什么刘备会有这样的特征呢?在古代,耳朵大被视为是"大贵"的象征,意味着这个人将来必定会成就一番大事。这或许也是《三国演义》作者刻意强调刘备大耳的原因,想要突出他"天命所归"的身份。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刘备就一定是个仁德之君。正如上述,历史上的刘备并非如小说中所描述的那般完美无缺。他也有许多自私自利、失信于人的行为。所以,我们不应被表象所迷惑,而要深入探究其内在的真实性格。

三、美化还是掩盖真相?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被塑造成一个仁德君子的形象。他被描述为"汉室宗亲",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他与关羽、张飞结义桃园,与赵云亦师亦友。然而,这一切美好的形象,是否只是作者为了迎合当时的价值观而进行了美化?

让我们看看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在曹操南征荆州的长坂坡一战中,刘备抛下妻儿,带着诸葛亮、赵云等人逃跑。一个真正的仁人君子,怎会做出如此自私自利的事呢?

一件令人髦然的事,就是刘备鞭打督邮一事。当时朝廷派了一位督邮到刘备所在的安喜县任职,刘备想去拜见他,却被督邮以身体抱恙为由拒绝了。于是,刘备大怒,闯入督邮府中,将其狠狠鞭打一顿。一个仁德之君,怎会如此暴虐无理?

更令人无法释怀的,是刘备向孙权借了荆州后不还的事。虽说乱世之中,占山为王是常态,但借来的就应该还。刘备不但不还,反而命关羽驻守荆州,这显然是失信于人的表现。

这些事迹都与《三国演义》中塑造的"仁德之君"形象大相径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描述刘备时,显然进行了大量的美化。他们刻意忽略了刘备的负面行为,而只突出了他的正面形象,以迎合当时的价值观。

但是,历史的真相往往比美化的形象更加残酷。刘备虽然自诩为"汉室宗亲",但他的所作所为,却往往与这一身份背道而驰。他不过是一个与曹操、孙权一样的野心家而已,只不过被后人美化成了"英雄"。

四、野心家的真面目

在听闻汉献帝崩逝后,刘备未经验证,便给献帝定了谥号。这说明他是在盼望献帝去世,以建立自己的"汉室"政权。一个匡扶汉室的人,怎会对汉室君主的死这么欢欣雀跃?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刘备不顾群臣劝阻,先去征讨东吴孙权,而不是先对付汉室头号敌人曹操。由此可见,他的目标并非匡扶汉室,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私心。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将赵云视如手足,委以重任。但在历史上,赵云的最高官职不过是翊军将军,地位远低于关羽、马超、张飞。原因就在于刘备忌惮赵云的"爱国"思想,怕他效忠的是正统政权,而非统治者本人。

这些事实都在证明,刘备并非是一个真正的"仁德之君"。相反,他更像是一个野心家,只是巧妙地伪装成了一个正义的形象。他的目标并非匡扶汉室,而是为了建立自己的政权。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惜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如抛妻弃子、鞭打手下等。他还对赵云这样的忠臣不予重用,只是因为担心他会效忠正统政权。这些行为都与"仁德之君"的形象背道而驰。

或许,正是因为刘备的这些负面行为,才引起了吕布临终前的怒骂。吕布虽然一生糊涂,但他对人性的洞察力却是非凡的。他看穿了刘备伪善的面具,直指其本质上是一个野心家。这种直白而又犀利的指责,也是对后世评判刘备的一种启示。

结语

通过上述种种,我们可以发现,吕布临终前的"大耳贼"之语,实则是一语中的。刘备虽然自诩为"汉室宗亲",但他的所作所为,却与"仁德之君"的形象南辕北辙。他不过是一个与曹操、孙权一样的野心家而已,只不过被后人美化成了"英雄"。

吕布一生虽然糊涂,但他临终前的那番怒吼,却将刘备的真面目揭露无遗。历史终将还原真相,而那些虚伪的面具,也终将被撕下。在探寻历史真相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知,勿被任何虚伪的外衣所蒙蔽,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考... 商朝,一个古老的朝代。甲骨文,一种神秘的文字。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变幻,今天我们能从中发现怎样的秘密。...
原创 这... 关羽,江湖人称关二爷。无论在《三国志》还是在《三国演义》或者民间传说中,他都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关羽...
原创 起... 根据《汉语大词典》对于“送故”一词的考据,解释其一便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州郡长官迁转离任, 其属僚随...
原创 晚... 俗话说得好:“千秋无绝色,悦目为佳人”,由此可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从古至今,出现在璀璨历史星河中...
原创 王... 随着一声嘹亮的婴儿啼哭声出现,一个影响大宋朝的人物坠地了。他,就是北宋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王安石。...
原创 马... 诸葛亮在世人眼中总是代表着智慧,似乎只要有他就百事不难。实际上刘备也确实因为得到他的帮助,才成就了大...
原创 一... 前言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此诗用来形容唐代才子刘禹锡,最合适不过了,那年,刘禹锡...
原创 3... 文章引言: 张作霖这样的人物,身边自然会有一些保镖,其中最为出名的一位就是——胡奉三,这个人极其的了...
古希腊妇女的生活 妇产医院场景:妇女织布。阿提卡人黑色雕像的细节/卢浮宫博物馆,Marie-Lan Nguyen 供图...
宁夏余家桥烈士陵园入选第七批国... 此次获批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涵盖辛亥革命、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
原创 蜀... “五虎将”最早出现在古白话小说《三国志平话》中,分别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但是这部书相对知...
楚雄禄丰恐龙足迹化石研究有新进... 2月26日,开屏新闻记者从云南省地质调查院获悉,去年在楚雄禄丰发现的418枚恐龙足迹化石,年代为距今...
原创 曾... 中国共产党对于俘虏的态度向来是宽容的,只要能够正视错误,积极参与教育改造,总有获得自由的一天。解放战...
原创 诸... 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一句话叫做:“西蜀子云亭,南阳诸葛庐。”也就是说诸葛亮的老家在南阳。 既然诸葛...
原创 三...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东...
原创 岳... 前言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
原创 诸... 牛无疑是最早的家畜之一,其被人类驯化的时间至少在8000年前,还有观点认为牛的驯化史在万年以上。而关...
原创 西...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ECOWAS ) 15 国峰会上决定,在 2027 年启动单一货币,新货币被命...
原创 古... 历史的长河浩渺无垠,其中涌动着无数波澜壮阔的篇章,而兵变,作为历史转折的激烈瞬间,往往以其独特的姿态...
原创 清... 作为封建王朝最后的统治阶层,满清皇族也没想到自己的政治生涯结束来的这么快,辛亥革命的一声枪响,彻底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