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孔子问7岁小孩: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小孩回答后,孔子却拜他为师
迪丽瓦拉
2025-07-01 00:32:08
0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是儒学大伽,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春秋战国百家思想争鸣时期,儒家占有重要的地位,后来汉武帝登基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那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两千年封建历史中的思想主流,在现代历史与文明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孔子被誉为一代圣人,他把只有贵族才能学习的诗、书、礼、乐普及到了民间,让普通百姓也有机会接受“高等”的教育,他手下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家。只是让人想不到的是,孔子竟然会拜一个小孩子为师。一天,孔子问一7岁小孩: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小孩回答后,孔子拜他为师,这其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孔子本是贵族出身,后来经历坎坷而自力为生,劳动的同时也不忘记学习,从小自律性极强的他立志要做学问之人。孔子在鲁国步入仕途之后,一边虚心求学,一边创办私人学校,当他三十岁时在社会上就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三十而立大概也就源自于此。

春秋时期诸国众多,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本土文化,这对于一心向学的孔子来说是个极好的机缘。当孔子看到鲁国君臣沉迷于女色歌舞时就离开了鲁国,开启了自己的周游列国之旅,可以说孔子的后半生都是在周游列国当中度过的,他带着自己的弟子考察各地的风土人情,同时也总结出了很多名言警句。

别看孔子学问高,但他却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都说谦虚使人进步,远在孔子时代他都已经明白了这样的道理,所以孔子走到哪里都会得到极高的待遇,拥有学问是一方面,他强大的人脉对于哪个国家都是有利可图。而孔子的心里却是无心政治,一心想做学问,当他知道莒国有个城池中的百姓都有着较高的学问与品行时,便决定带着弟子前往。

东游路途漫长,孔子与弟子们游山逛水旅途也不是很枯燥,一路“点评”沿途风光,又产生了诸多的人生感悟。一天他们的车马走到莒国的城郊附近,远处的郁郁葱葱的麦田证明着当地人过着富足安逸的生活,正当众人准备感慨一番时,马车突然停了下来。

原来是一帮小孩子在路上玩耍,小伙伴儿们看到来了马车纷纷躲避,只有一个孩童没有躲开反而拦在了路中间。马车上的众人感到不解,对孩童的拦路又有几分生气,于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质问他,看到马车不知道避让是什么意思?

若是一般孩子早就跑开了,但这个孩童却不是一般的孩子,他就是历史中有名的神童项橐,别看他只有七岁,却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思维敏捷、能言善辩,一向以做学问闻名于世的孔子这回遇到了这个“刺儿头”孩童,两人展开了一场不见刀枪的辩论。

原来项橐和小伙伴儿们在路上精心搭建了一座城池,如果让孔子的车马过去,他们的“城池”就会被毁坏,项橐因此拦了下来。当项橐听到子路用不客气的语气问他为何拦车时,就想戏弄一下这些“大人”们,便回答:“没看到有城池在此吗?”

孩童大胆地不答反问成功激起了孔子的兴趣,就下车看着究竟,当他看到了“城池”之后就问:“如果我非要从这里过去呢?”项橐则回答:“都是车马绕着城墙走,哪有城墙给车马让路的道理。”孔子一听兴致来了,自认为是有学问之人,没想到在孩童面前竟然说不出反驳的道理。

孔子正在爱惜孩童的才华时,子路一看孩童对自己的老师不敬,就想帮老师“报仇”,就问孩童,“旁边的农夫天天在耕种,是不是应该知道自己每天挥了多少下锄头?”项橐听到后直接反问:“像你们天天坐马车出门之人,是不是也应该知道马蹄踩了多少下呢?”如此针尖对麦芒的交手,孔子看项橐对答如流,便有心考下项橐。

孔子上前和项橐说,“我看你如此聪明,我们互相给对方出个题目,谁输了谁就拜对方为师。”孔子是喜爱项橐的聪颖才智,也是借机真心想收他为徒,项橐可不知道孔子的心思,害怕孔子骗他,就问了一句:“此话当真?”孔子答:“童叟无欺!”。于是两人开始了新一轮的脑筋急转弯问答。

孔子问项橐:“人之所以能够活在世上,是因为天上有日月星辰,地上有五谷杂粮,我且问你,你知道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地上有多少谷物吗?”这样的问题就连大人都答不出,为难一个小孩子显然有几分难为之意,但项橐可不是一般的孩子。

项橐听后从容回答:“天高不可丈量,地广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听到项橐如此完美的答案孔子心生欢喜,点头表示满意,这时他听项橐问道:“鹅和鸭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鸿雁为什么能鸣叫,松柏为什么能冬夏常青?”

面对小孩子十万个为什么的问题,孔子思索了一下答道:“鹅鸭脚掌是方形可浮在水面,鸿雁是因为有脖子才会鸣叫,松柏是因为茎心坚实才会常青。”孔子自认为答案比较完美,未成想被项橐一一反驳了回去。

项橐反问:“鱼鳖的脚不是方的也能浮在水面,青蛙没有脖子一样呱呱叫,竹子是空心却依然常青,显然你的回答都是错误的。”孔子一听项橐说得确实有道理,自愧不如,于是按照约定信守承诺,孔子拜七岁的项橐为师,后被世人传为一段美谈,而项橐则被尊称为“圣人之师”、“圣公”。

项橐如此机智聪慧确实是一个难得的神童,只可惜天妒英才,项橐十三岁死于非命,具体如何死亡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有传说是被齐国君主大卸八块,也有传说被活活烧死,总之小小年纪就英才陨落,实在可惜,如果他能活在世,想必以他的学问应该会有不弱于孔子的造诣。

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项橐虽然早夭,但他的聪慧才智被流传了下来,成为了后代神童的“楷模”,甘罗以“项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作为偶像,后又有《三字经》中的“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的广泛流传,桩桩件件都在证明:人的一生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宽度。

参考资料:《论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乾... 作为各种小说、电视剧中的红人,乾隆皇帝一天怎么度过?戏说剧认为他忙着和纪晓岚和珅编段子,宫斗剧认为他...
原创 唯... 就如同史学家对历代帝王的评价惜字如金一样,对历代皇后的评价也是相当苛刻,绕是如此,也有一位皇后在条条...
原创 匈... 中国古代的北方一直都是游牧民族活跃的地区,这些游牧民族的战斗力的十分强悍,从春秋时期一直到明朝,北方...
原创 如... 马皇后其名为马秀英,安徽宿州人,为人仁慈、简朴,在历史中被世人公认的一位贤后。马皇后是朱元璋的结发妻...
原创 被...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原典为“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根据度娘的解释,本指围攻...
原创 正... 三国时代是名将智者尽显英雄本色的舞台。无论你是名将还是谋臣,只要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价值,就可以在那个波...
原创 因... 北宋是我国在经历混乱的五代十国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王朝,虽然疆域面积在全盛时期只有460万平方公里,稳...
原创 隋... 隋唐第二猛将,单挑李元霸一百回合。 李元霸,西府赵王,以一对重三百二十斤的擂鼓瓮金锤威震四方; 李元...
原创 清... 孙耀庭出身于天津市静海区一个贫农的家庭。一家6口,父母和4个弟兄,孙耀庭是老二。他出生时,全家只有7...
原创 大... 对于中国人来说,匈奴无疑是我们最熟悉的少数民族之一了,无论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
原创 慈... 世人对于慈禧太后的认知,基本都是清朝灭亡的罪魁祸首,因为在清朝统治进入晚清阶段的时候,慈禧太后便开始...
原创 刚... 1785年的11月,湖南湘乡的江夫人生下了一个女儿,丈夫江沛霖本不是一个重男轻女之人,更何况他们在此...
原创 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也逐渐开放,有一些新奇的事物和新奇的理念也逐渐的接受,对于曾经封...
原创 这...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可以说创造了那时期最灿烂的文化,却被人称为蛮夷之国,实在为它憋屈。 这个国...
原创 因... 俗话说得好:“妇女能顶半边天”,即使在女性地位极为低下的古代,这句话也同样适用。比如,皇后作为一国之...
原创 杨... 发生在1856年的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太平天国彻底走向衰落,为何会爆发这次公开的...
原创 刘... 刘封率军加入襄樊战役,改变不了关羽失败的结果,但刘封在关羽兵败后进行及时援助,有很大可能救下关羽。 ...
原创 戚... 根据唐尧臣发来的报告:桃渚方面的倭寇已进至精进寺(在今临海东百二十里)! 这里补叙一下唐尧臣其人。 ...
原创 历... 看过《延禧攻略》的人无不憎恨里面的喜塔腊尔晴。她为人歹毒,费尽心机拆散了傅恒与他所爱之人,自己鸠占鹊...
原创 贪... 我们看古装剧,总会有“免死金牌”的桥段,犯了重罪即将被诛杀的臣子或者百姓,就可以用皇帝赏赐的免死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