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戚家军宝刀初出鞘,13战13捷,锋芒毕露,倭寇闻其名莫不心惊
迪丽瓦拉
2025-07-01 10:03:59
0

根据唐尧臣发来的报告:桃渚方面的倭寇已进至精进寺(在今临海东百二十里)!

这里补叙一下唐尧臣其人。

唐尧臣是“阳明心学”传人,早年曾跟随王守仁学习,嘉靖七年(1528年)中举人,授湖州府通判,迁桂林府后,有平定土司作乱大功,升杭州府同知。这个时候为浙江按察司指挥佥事,驻守在新河城。

戚继光最初从台州府城出发时,要求士兵仅带三天干粮,经过宁海一都团之战、宁海梁王铺之战这两场战斗后,时间已是第五天,军中断粮,军士空腹,接下来怎么完成救援台州的任务呢?

而且,从宁海梁王铺到台州府城,还有有110里的距离!

面对这种困境,戚继光也没法变出粮食来,只能鼓励士兵迈开两条腿,急行军,赶回台州府城吃饭、杀敌。

这一场急行军充分体现出当日练兵时专门练脚力的重要性了。

强大而剽悍的戚家军上下将士们,他们空着肚子,在浙江的群山峻岭中狂奔,愣是赶在敌人之前抵达了台州府城。

时值中午,城中侦知倭寇来犯,已早早关闭了城门。

戚继光和一千五百名士兵饥肠漉漉,且累得气喘如牛,却被堵在了城门之外。

要不要打开城门,先入城休整呢?

当戚继光得知来自精进寺的倭寇已进至花街,离城不足二里,毫不犹豫地打消了入城休整的念头,发出“灭此朝食”的号召,列阵迎敌。

断粮两天、空腹夜奔110里山路,连喘息之机也没有,马上投入战斗,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关键是,这一千五百名人乏马困的疲惫之师还取得了胜利,并且追敌十余里,共斩贼首308颗,生擒贼酋2人,解救出被掳民众5000余人,瓜邻江(灵江第二支流)上漂满贼尸,即来犯的五百余倭寇已被全歼!

对于一千五百人,用“天兵神将”来形容也不过分。

歼灭了这股敌人,“天兵神将”终于可以美美地享用了一顿美餐。

但不要忘了,健跳方面的倭寇也正在向台州府城迫近。

前面说了,倭寇分三路来犯台州府城,从新河登岸的只有六百余人;从桃渚登岸的只有五百余人;而从健跳(今三门东南)圻头登岸的,可是有两千余人!

这两千余人已进至台州府城东北的大田镇。

戚继光对待倭寇的态度是:“倭非大创尽歼,终不能杜其再至”。

即不把倭寇剿灭除尽,就不能清除倭患。

所以,他对大田镇这股倭寇的打击措施不是“击退”,而是“尽歼”。

因为仍要留一部分兵力守府城,他所带领出城迎击的兵力仍旧是一千五百人。

不用说,这是一场以寡击众、而且务要全歼敌人的战斗。

战前,戚继光对将士作了思想动员。

他说,此前几日,我们的战斗一直都是以众胜寡,胜之不武;这次要打一次以寡胜众,让贼众知道我们的厉害。

为了确保圆满完成战斗任务,戚继光与将士约法三章:毋尚首功,毋掠辎重,毋轻刃胁众。

不得不说,戚继光的战前工作做得非常到位。

但是,进至大田镇的倭寇已知悉从新河和桃渚登岸两路友军的命运,震慑于戚家军的战斗力,兵锋一偏,准备转犯处州(治今丽水),往仙居方向去了。

想去处州劫掠?不行。

戚继光掐指一算,算准倭寇入仙居必是从中渡过河,经上峰岭,出白水洋(在今临海西)。

他决定在上峰岭设伏袭击。

上峰岭植被太少,不利于隐蔽,怎么办?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戚继光让士兵在大田采伐松树枝,每人背负一棵,急行军至上峰岭,将树枝植入草丛,士兵藏身于树枝与草丛之间,专心候敌。

由于天降大雨,倭寇的行进速度很慢,沿山路单列而走,两千余人,队伍拖拖拉拉,前后长达二十里。

这让戚继光的歼敌行动提供了不少难度。

戚继光决定弃其首尾不顾,突然向中间发起攻击,然后再前追后围。

这么一来,斩获还是颇为可观的:共获敌首级344颗,生擒倭寇头目5人,缴获兵器1490多件,解救被掳男女1000多人。

但戚家军也付出了三个人的阵亡的惨痛代价。

经过连续的运动战,台州府城的保卫战算是全面胜利了。

戚家军自上峰岭凯旋回台州,台州民众倾城而出,夹道二十里相迎,欢声雷动。

但戚继光并不满足于此,由于最先在宁海一都团的战斗和最后在上峰岭的战斗都未能全歼敌寇,致使这些透漏掉的残寇重新纠合在一起,连舻十八艘,在长沙(今温岭东南)登陆,不断从象山、奉化、宁海等劫掠民众,囚于船上,企图南攻隘顽,北袭太平,盘踞一方,作威作福。

于是,戚继光又先后组织了洋坑之战、长昂洋之战、沙镬洋之战、仰月沙之战、悬山之战、小藤岭之战、大藤岭之战、长沙之战,彻底消灭了侵犯台州的倭寇。

而浙江总后卢镗及温处参将牛天锡等人也率部歼灭了进犯宁波、温州等地的倭寇,浙江的倭患基本平息。

细细算来,戚家军自宝刀出鞘,单单在台州地区,就打出了13战13捷的军事奇迹,共歼敌5500多人,解救百姓数以万计,而自己仅付出阵亡代价20人,可谓锋芒毕露,天下莫敢撄其锋。

对于这样一场歼敌保卫战,史称“台州大捷”,标榜史册。

直浙总督胡宗宪亲自为戚继光表功,向嘉靖帝称:“台民共倚为长城,东浙实资其保障,功当首论。”

戚继光和戚家军的威名也因此遍传天下,倭寇惧称戚继光为“戚老虎”,老百姓则尊称戚继光为“戚我爷”。

(以上为覃仕勇著作《大明战神戚继光》之十五)

之一大明战神戚继光的名字寓意深远,您未必了解,来看他的出生与成长

之二战神戚继光自小流露出名将气质,父亲为育其成才,处处从严要求

之三战神戚继光的成长,得益于他有一位严父之外,另外还有一位良师

之四戚继光巡边,遇僧人讲长生之术,他旁边片刻,大发高论,众皆色变

之五戚继光世袭父职,官居四品,却以普通身份参加科举考试,众人不解

之六“戚继光斩子”属传说,“戚继光惩舅”为史实,来看“惩舅”过程

之七戚继光初赴抗倭战场,被安排在最前沿区域,正可谓:好钢用在刃上

之八戚继光在抗倭战场上初试锋芒,结果大失所望,因此产生了新想法

之九一在日本搞殖民统治的中国人,有班超的英雄气,却被贴上倭寇标签

之十岑港失利,戚继光到义乌募兵,他没告诉别人,自己募兵属以貌取人

之十一名将不愧为名将,戚继光练兵别具一格,成后世练兵典范

之十二传统武术能不能打,名将戚继光有过精辟见解,各种大师该醒醒了

之十三名将戚继光认为,练兵之要,不是武艺,也不是阵法,而是两样东西

之十四戚家军鸳鸯阵在宁海上演处子秀,相当惊艳:歼敌三百,己方零伤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中国古代的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点,每一个王朝无论前期如何繁荣昌盛,末期都会不约而同地走向腐朽混乱,而...
原创 楚... 文:历史云顶 项羽出关,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
原创 清... 1912年溥仪宣布退位,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中国也开启...
原创 孙... 从我国近代历史开始以后,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解救劳苦大众,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在这些革命前辈当中,...
为什么很多初恋总是难以修成正果... 人们时常会发现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大部分人的初恋,都难以修成正果。不仅现代人如此,其实古人也同...
原创 明...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生生过26个儿子,曾经做过乞丐的朱元璋,像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不希望儿孙再受自己...
原创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秦二世元年秋,陈胜和吴广两个农民振臂高呼,揭竿而起,发动了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
原创 1...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
原创 刘... 西汉沿袭了秦朝的诸多制度,唯独弃了这一制度,最后爆发七国之乱!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刘邦和秦始皇是同时代...
原创 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文丨...
原创 东... 蔡伦造纸的故事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纸张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蔡伦在其中的贡献是巨大的,这种贡献,...
原创 顺... 在一个遥远而神秘的时代,紫禁城的深处,一场关乎一个朝代命运的对话正在悄然上演。 顺治皇帝,这位年轻的...
原创 多... 多尔衮的一生,为大清朝立下的汗马功劳,他曾经接受吴三桂的请求,率领清军入关,后击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
原创 《... 《甄嬛传》中,雍正临死前拼命拉黄带子这一细节有多重深意。尽管一般的解读是雍正希望通过这一行为告知他人...
原创 唐... 高宗仪凤二年(677年)八月,李显被封为英王,更名哲。 调露二年(680年)八月,李贤被废翌日,英王...
原创 年... 在古老的京城深处,随着朝廷命令的下达,一场轰动整个帝国的大事件正在悄然展开。 年羹尧,这位曾经权倾朝...
原创 秦... 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国考虑到已经无力攻灭南宋,准备接受南宋的议和请求,但议和不是无条件的,金...
原创 1... 1875年,19岁同治驾崩刚刚2小时,所有人哭得正伤心时,亲妈慈禧突然冒出一句,“以后继续实行垂帘听...
原创 这... 大家知道什么是幕僚么?其实就是政客的意思。古往今来,历朝历代都有幕僚的身影。 这些幕僚不仅给大官出主...
原创 宋... 北宋末年,因为徽钦二宗的昏庸,再加上女真人的强势,于是就有了靖康之耻,北宋也随之灭亡。当时宋徽宗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