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灭亡不过百余年,还有成千上万的满族人,为何满语却消亡了
迪丽瓦拉
2025-07-01 06:02:52
0

中华语言博大精深,除了作为官方语言的汉语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方言和民族语言,满语就是其中之一。满语的形成主要是在各地的游牧、渔猎民族中产生的。

因为居无定所,时常到处漂泊,就带着自己原本的语言去和当地的语言互相融合后,形成了该语系。

所以,满语中有很多的借词,有借汉语的,也有借蒙古语的,甚至还有藏语等,其中尤其以汉语借词的数量最大,这其中缘由就与那带领草原铁骑入主中原的清王朝分不开干系了。

自明朝年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关外建立金国后,满族就产生了。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基础必然是不能成立的,于是满语也就应运而生。

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在十六世纪末的时候,满语是由蒙古字母创造成的,但因为蒙古语和满语还是有所不同,完全使用蒙古语不能完全满足满语的表述需求,于是聪明的满族人则在蒙古字母上加上一些“圈圈点点”,来用于区分原本不易区分的语音。就此,现在我们能看见的新满文就产生了。

在清朝时期,满语一直都是清朝官定的国语,一直在皇权的加持下非常强硬。清军入关前,皇太极就曾下旨后金境内所有使用汉语的地方,都必须改为满文,违者严惩不贷。当时的文书、档案、军令也都是由满文撰写的。

这是因为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心里,满文和后金的国运息息相关,如若抛弃母语,唯恐国本动荡。

于是,在他们的强压之下,旗人几乎都是精通满语的,在当时被俘虏的汉人们迫于生计,也大多熟练地掌握了满语。这些掌握满语的汉人也将满语和汉语进行了一定融合,形成了东北地区独有的方言。

清军入关后,清王朝成立,爱新觉罗家族依然致力于保护满语,比如要求八旗子弟必须会写会说满文,旗人写奏章也必须用满文等。直到康熙年间有汉臣抗议“看不懂满文”后,朝堂上才开始同时搞满汉两套语言制度。

满语的没落,其原因总结下来就是一个——文化根基太过薄弱。作为游牧民族,满族虽然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书籍。这个烦恼从皇太极时期就一直困扰着爱新觉罗家族。

为了让自己的民族兴盛,让族中之人也能拥有文化自信,皇太极就开始做起了“文明的搬运工”。

他命令朝中专门负责翻译满、汉文字的官员将《四书》、《孝经》、《六韬》、《孙吴》、《素书》、《通鉴》及历代史书翻译成满文,让担任着重要岗位的八旗总领们学习里面的“治平之道”。

对汉书的翻译工作一直贯穿了清朝的好几个时期,到了顺治年代,朝中的翻译官们就不仅只翻译一些治国安邦的书籍了,也开始翻译起例如《三国演义》、《诗经》等比较有趣味性的小说来。

博物馆珍藏的满语书籍

据说当时在满族人中最受欢迎的翻译书是《三国演义》,当时很多满族将领都把这本书当成兵书来看,也在书中学习到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将汉书译成满文的工作持续了很久,到了乾隆年间,满族宗师子弟们对汉文的喜爱越演越烈,即使是在皇权的严令之下,满文没落局面也到了难以扭转的地步。

毕竟汉族庞大的文明体量、无数的小说、戏曲等等太吸引人了,有如此现成的精神食粮摆在眼前,谁有还会愿意去看经过朝廷拣选过的翻译书呢?

文字的力量,终究是王权无法驾驭的,从皇太极到乾隆,几代帝王都想要将满文保留并且传承下来,却依然没能抵得住璀璨的汉文化的强势侵略。日新月异,岁月更替,满语不断被稀释,到了清朝末年时期,会说满语的人就已不过百了。

随着清王朝的破灭,满语也随之而逐渐消亡,但依然不乏有许多遗留下的满族人怀抱着恢复满语功能性社交的梦想,并且他们也在通过各种形式向世人传播满族文化,也让我们再次了解了这个曾经一度统治了中原地区的强大民族。

如今,在黑龙江的一些地区,兴起了许多满语学堂,从几岁孩童到年近古稀的老年人,都会来到学堂里认真的学习这门曾经辉煌一时却又在走向衰微的语言。

至今,满语几乎已经失传了,会读会写满语的人在当今已经屈指可数。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满语其实并没有完全消失,因为历史进程中民族文化的融合,许多满语变成了如今的汉语词汇,存活在了方言之中。

比如北方的一些比较典型的方言,如“波棱盖儿”、“麻溜的”、“倒腾”等等,其实都是源自满语。甚至连那句大江南北都有人说的“嗯呐”,其实也是来自满族,是他们表示同意时会随口说出的一句口头禅,至今在东北地区仍有许多年纪稍大的满族人会如此表达。

辛亥革命后,许多满族人将自己的姓氏也简化为了汉姓。当时比较显赫的八旗姓氏如佟佳氏改为了“佟”、瓜尔佳氏改为了“关”、马佳氏改为了“马”、钮钴禄氏改为了“朗”、富察氏改为了“富”、“付”等,许多我们熟知的名人其实都是满族后裔。

除了方言、姓氏外,如今我们还耳熟能详的满语还有一些地名,比如“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这些名字其实都是保留了曾经的满语称谓。

虽然满语已经逐渐失传,但满语对汉族的影响,其实早已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痕迹。随着北方的小品、相声、二人转等节目被大众熟知,南北两地的人们更是都会说上一两句东北话。

当我们学着相声贯口《报菜名》时,可知道里面就有许多菜名是满语命名的?当我们唱起那句流传南北的“我们那嘎都是东北银儿”的歌词时,又可知嘴里吐露的正是失传的满洲话呢?

就像标题所说,大清不过灭亡百余年而已,还有上千万的满族人存在,但是强大的文化融合导致,满语早已消亡,但也存在在生活的细小之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乾... 作为各种小说、电视剧中的红人,乾隆皇帝一天怎么度过?戏说剧认为他忙着和纪晓岚和珅编段子,宫斗剧认为他...
原创 唯... 就如同史学家对历代帝王的评价惜字如金一样,对历代皇后的评价也是相当苛刻,绕是如此,也有一位皇后在条条...
原创 匈... 中国古代的北方一直都是游牧民族活跃的地区,这些游牧民族的战斗力的十分强悍,从春秋时期一直到明朝,北方...
原创 如... 马皇后其名为马秀英,安徽宿州人,为人仁慈、简朴,在历史中被世人公认的一位贤后。马皇后是朱元璋的结发妻...
原创 被...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原典为“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根据度娘的解释,本指围攻...
原创 正... 三国时代是名将智者尽显英雄本色的舞台。无论你是名将还是谋臣,只要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价值,就可以在那个波...
原创 因... 北宋是我国在经历混乱的五代十国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王朝,虽然疆域面积在全盛时期只有460万平方公里,稳...
原创 隋... 隋唐第二猛将,单挑李元霸一百回合。 李元霸,西府赵王,以一对重三百二十斤的擂鼓瓮金锤威震四方; 李元...
原创 清... 孙耀庭出身于天津市静海区一个贫农的家庭。一家6口,父母和4个弟兄,孙耀庭是老二。他出生时,全家只有7...
原创 大... 对于中国人来说,匈奴无疑是我们最熟悉的少数民族之一了,无论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
原创 慈... 世人对于慈禧太后的认知,基本都是清朝灭亡的罪魁祸首,因为在清朝统治进入晚清阶段的时候,慈禧太后便开始...
原创 刚... 1785年的11月,湖南湘乡的江夫人生下了一个女儿,丈夫江沛霖本不是一个重男轻女之人,更何况他们在此...
原创 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也逐渐开放,有一些新奇的事物和新奇的理念也逐渐的接受,对于曾经封...
原创 这...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可以说创造了那时期最灿烂的文化,却被人称为蛮夷之国,实在为它憋屈。 这个国...
原创 因... 俗话说得好:“妇女能顶半边天”,即使在女性地位极为低下的古代,这句话也同样适用。比如,皇后作为一国之...
原创 杨... 发生在1856年的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太平天国彻底走向衰落,为何会爆发这次公开的...
原创 刘... 刘封率军加入襄樊战役,改变不了关羽失败的结果,但刘封在关羽兵败后进行及时援助,有很大可能救下关羽。 ...
原创 戚... 根据唐尧臣发来的报告:桃渚方面的倭寇已进至精进寺(在今临海东百二十里)! 这里补叙一下唐尧臣其人。 ...
原创 历... 看过《延禧攻略》的人无不憎恨里面的喜塔腊尔晴。她为人歹毒,费尽心机拆散了傅恒与他所爱之人,自己鸠占鹊...
原创 贪... 我们看古装剧,总会有“免死金牌”的桥段,犯了重罪即将被诛杀的臣子或者百姓,就可以用皇帝赏赐的免死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