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燮和:光复上海南京最大的辛亥功臣,为何会名列“筹安六君子”
迪丽瓦拉
2024-06-28 17:09:04
0

原标题:李燮和:光复上海南京最大的辛亥功臣,为何会名列“筹安六君子”

李燮和:北顾效三呼,南来欠一死

熟悉民国史的都知道,在鼓吹袁世凯称帝的聒噪中,有个名为“筹安六君子”的核心团体,俱是大名鼎鼎之人,有点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其中有四人都是原同盟会大佬级的人物,如胡瑛、如刘师培、如孙毓筠,还有一位便是李燮和。

于今而言,“筹安会”逆天下潮流而行,为袁世凯称帝张势,遗臭万年,但对于这几个人,还是应该具体分析的,因为,其中至少严复和李燮和是被杨度忽悠后,强行推入陷阱的,可以说是帝制阴谋的产物,最后二人是声名狼藉,痛苦不堪。

李燮和自己都不知道是如何进入这“筹安会”的,他自从到北京后,实际上就被袁世凯给软禁了起来,老乡杨度为扩大影响,便游说李燮和支持袁世凯称帝,而李燮和却不置可否,但杨度却不管这些,直接将他的名字列入其中。

对此,李燮和是全然不知,他是在报刊公布三天后才看见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但除了大骂杨度之外,也毫无办法,只能听之任之,可以说,李燮和是没有做过一点为袁世凯称帝效力之事。

晚年,李燮和曾写下了一副对联说明他的态度,其联曰:“北顾效三呼,渡河杀贼虚初愿;南来欠一死,列简蒙冤愤晚年。”这也表明了他对误名筹安会一事的痛心和委屈。

李燮和,字柱中,号铁仙,出生于湖南安化的一个茶叶商人家庭,他“少赋异禀,性渊默,躯仅中人,目炯炯有光。”25岁考中秀才,后就读于长沙求实书院。

在长沙,他结识了黄兴并加入华兴会,又约集同志创建了“黄汉会”,“黄”是中华始祖的黄帝,“汉”即我大汉民族,其寓义是不言自明的,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与后来同盟会的纲领不谋而合。

他在任宝庆中学堂教员时,与革命党人谭人凤等筹谋起义,事泄后亡命天涯;再谋长沙举事,又被人告发,逃亡途中结识陶成章,遂加入光复会,继续反清活动。

后来,他东渡日本,入东京警军学校学习,与孙中山和黄兴会晤后,加入同盟会,是同盟会第一批会员,“一身入四会”,这在革命党人中恐怕是不多的。

当同盟会员刘道一等人发动萍、浏、醴起义时,李燮和等人回国响应,抵达时起义已经失败,于是李燮和便决定刺杀两江总督端方,事又败,于是,他便远赴南洋,教书为生,在此,他深受民众爱戴,也交结了很多爱国华侨。

李燮和因在南洋享有崇高的威望,于是,他便四处筹建同盟会分部共计30余处,倾尽全力筹款,供饷以巨万计,同盟会后来举行的多次起义,赖李燮和之力多多。

他是陶成章最得力的助手,当陶成章同孙中山发生矛盾时,他坚定地站在陶成章一边;后来,陶成章等人重树光复会大旗后,李燮和被任命为光复会南部执行委员,代总部行事,负南洋会务之总责。

革命党内部虽然矛盾重重,但是在反清革命的事业上,保持着高度一致,当革命党人决定发动广州起义后,李燮和立即筹饷 3万余元,并亲自参加了起义,失败后,他与陶成章一起去了上海,继续准备下一次的暴动。

武昌起义爆发后,李燮和便以上海吴淞为基地,策反了该地区的武装力量举行起义,当陈其美攻打市区的上海制造局失利,被局内清军所俘后,李燮和立即率军营助攻,不仅救出了陈其美,还一举取得了上海光复的重大胜利,也正因为这一不世之功,他被推为临时总司令。

但是,上海光复后,革命党内部的矛盾立即凸显了出来,陈其美用不光彩的手段,登上了上海都督的宝座,而李燮和仅仅被任命为都督府参谋,还在回吴淞的路上遇到刺杀,险些丢了性命,至于凶手为谁,何人指使,皆无从考证,但却是可以想得到的。

回到吴淞后,李燮和改任“吴淞军政分府”总司令,又大力扩军,组建了“光复军”自任司令,挥军南下,在面对“辫帅”张勋的全力顽抗中,奋勇杀敌,攻克南京,为革命党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后来的南京成为民国临时政府的首都。

南京光复后,李燮和遵照黄兴的指示,立即备军西征,他将江浙革命军同各地前来的武装结合在一起,组建了援鄂联军,被公推为联军总司令。

联军还未开拔,革命党人同袁世凯的议和正火热进行,对此,李燮和是坚决反对,他力主北伐,反对妥协,在《时报》上公开发表了《上孙大总统书》,告诫革命党人,袁世凯是“反复无常之小人,断不可恃”,与其和谈乃大错特错之举,唯有北伐方能实现共和。

这些言论表明了李燮和坚持革命的决心,以及对袁世凯的态度,但却同孙中山等人坚持议和的态度相左,因为李燮和的言论,代表了革命党内部一些中、高级军人的意愿,而这些是孙中山所不能容忍的。

随即,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向李燮和颁发了“光复军北伐总司令关防”,他在南京韬园第五次就任总司令;他随后率部誓师,号召将士们“矢志灭敌,必坚必贞”,北上开赴烟台与清军作战。

之后,在南京留守黄兴坚邀之下,李燮和出任长江水师总司令官,节制湘、鄂、赣、皖、苏和江南水师,他的这些经历,成就了他“六任总司令”的荣光。

“南北议和”成功后,李燮和立即向临时政府递交了辞呈,这也许是根据光复会“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的宗旨,也许是他同最高层已有裂痕,更大的因素,我觉得应该是他的老上级陶成章的遇害。

对此,孙中山立即表示同意,但也没有忘记对李燮和的褒奖,他在批复中高度评价了李燮和的功绩,辞句文采飞扬,赞誉有加,辞曰:

“该司令规划东南,往来淞沪,朱家结士,翟义兴军,用张光复之旗,誓扫膻腥之秽。遂乃蚊腾沪渎,鹰攫金陵,收龙盘虎踞之雄,作电掣风驱之势。于是汉阳晴树,无碍云烧,岳墓南枝,顿教风定。厥功甚伟,其绩尤多。”

李燮和自解兵权后,赢得民众的一片赞誉,舆论界连篇累牍地发表了许多文章,颂扬他的高风亮节;而他自己则以“抱病日久、气体过虚”为由,在力辞了黄兴任命的长江水师总司令,及袁世凯授予的长江水师总稽查之职后,将眼光转向了实业和教育事业。

李燮和的手下原来有一支女子北伐队,为了这些姑娘的前途,他向上请求了款项,开办了一所女子学堂,使这支娘子军转身为新学的学生,学得知识后,为新气象的中华民国效力。

他还同黄兴和蔡元培等人一起,发起成立了“拓殖协会”,并联系他以前认识的华侨,创办了“中华汽船有限公司”等一些实业,另外,他还同于右任等人一起,发起成立了“厚生银行”,专门为振兴实业及农业和工商业贷款。

宋教仁被刺后,在南北双方都享有盛誉的李燮和眼看又要发生战争,他遂立即赶到北京进行调停,无奈南方的孙中山不顾黄兴等人的反对,坚持发动“二次革命”,可惜的是,在袁世凯大军的压迫下,不久便宣告失败。

调停失败后的李燮和此时是心灰意懒,但是,他的影响力巨大,同乡杨度为了替袁世凯称帝作舆论准备,意图说服拉拢李燮和,早已无意政治的李燮和虚以委蛇,不置可否,然而却被杨度暗中列入“筹安会”的名单之中,李燮和知道时已经为时已晚,但除了大骂几声“杨度误我”外,也是无可奈何。

袁世凯死后,身心俱疲的李燮和顶着一片骂名退隐家园,从此,无论是革命党人还是北洋诸雄,乃至普通民众,都视他为“帝制祸首”,他曾经为辛亥革命所作出的丰功伟绩,也被一笔勾销。

后来的李燮和携全家重返南洋,不久后又返回湖南安化故里,本想在故土悠闲地安度时光,没想到,随着上海“四一二政变”,长沙“马日事变”,尤其是武汉汪精卫发动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时局的发展让李燮和越来越感到忧虑,遂卧床不起,旧疴日沉。

1927年8月,为辛亥革命呕心沥血、奋斗了一生的李燮和,身背“帝制祸首”的秽名,在悔恨和无奈中病逝,年仅54岁,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李燮和之所以现在声名不彰,这还是因为蒋介石上位后,竭力美化大哥陈其美,不遗余力地夸大其在光复上海中的作用,而对李燮和的功绩只字不提。

再加上他是陶成章的心腹大将,也是陶成章发动第二次“倒孙风潮”的骨干,所以,在陶成章被刺杀后,光复会失去了最后的领导人,革命党内部也有意无意地回避了光复会的作用,于是李燮和逐渐被边缘化,他在辛亥革命中的历史贡献也湮没无闻。

湖湘多豪杰,沅水吊屈原,可惜了李燮和,一生革命又功成身退的他,现在竟几乎无人知道他名字了,只在臭名昭著的“筹安六君子”名单中,成为一个陌生的名字,是苍天不公还是人世险恶,实在是说不清楚了。

最后,用一幅李燮和逝世后,由老革命党人以南京政府的名义送来的楹联,作此文的结尾,此联倒是很贴切地描绘出了李燮和风云激荡的人生轨迹,其中是满满地无奈啊,只是不知道出自何人之手,其联曰:

天下事非成即败,非败即成,想将军毕生功勋,成也可知,败也可知;

大丈夫以歌当哭,以哭当歌,惟此老一生伟绩,歌也无穷,哭也无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王... 说起我国的科举制度,它对历史的影响深远,甚至一度传到了国外。然而在宋朝时期,发生了一件引人注目的事情...
原创 匈... 如果要提到我国古代游牧民族政权中最为著名的,很多人都会想到匈奴。匈奴这个庞大的游牧帝国起源于秦朝时期...
原创 历... 自古以来,很多历史人物都备受争议。许多人在后代的记载中,不是被美化就是被丑化,导致他们原本的形象发生...
原创 董... 董卓是个聪明的角色,他长期处于高位,深谙权谋,为何他还是如此青睐某些人? 首先,董卓并不如大家所...
原创 他... 光武帝刘秀在重建汉室江山的过程中,对那些有功之臣们进行了封赏,赐予他们列侯的爵位。在这些有功之臣中,...
原创 刘... 标题:刘邦为何放弃撤换太子?商山四皓的出现,真表明刘盈根基强大了吗 第一章:隐士现世 在汉朝初...
原创 傅... 标题:傅怀玉的历史人物竟是康熙的嫡亲表妹,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后 六月的阳光透过紫禁城的琉璃瓦,反射...
历史考证丨北宋“铁面御史”赵抃... 在传统戏曲中甚至历史上,“包青天”是清官之代称,是人们对官员的寄望,但是“包青天”并非就是包拯。其形...
原创 他... 开皇十一年(591年),隋朝都城长安发生了一件震动朝廷的大事:上大将军、延州刺史独孤陀被捕入狱,差点...
原创 曹... 曹家的命运最终由雍正来“收官”,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如果追溯到曹家最初的历史,我们得从明朝讲起...
原创 刘... 刘邦统一天下后,六国的遗民没有反对汉朝,主要有五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秦朝的灭亡让六国贵族的仇恨得...
原创 原... 上了年纪的人都记得,刘兰芳在评书《岳全传》中曾讲到金国的大将金兀术,他武艺高强,精通兵法,是一位非常...
原创 朱... 朱标,一直被誉为历史上最稳固的太子。 中国古代的皇位争夺向来激烈,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兄弟间的激...
原创 赵... 在蜀汉的历史长河中,赵云和魏延这两位将军各自有着耀眼的光辉。他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时代英雄,各自以自己...
原创 明... 趣谈答案:因为一旦吃药,就会死更多的人。 朱元璋的神奇逻辑 我们先来做一个假设:如果马皇后真的吃...
原创 从... 亲爱的宝贝们,今天我们要聊一聊两位古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秦始皇和隋炀帝杨广。虽然他们的王朝都很...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有三个人在历史中曾经出现过,但却突然销声匿迹。她们中有一对姐妹花,还有一位超级段子手。 ...
原创 三... 三国时期,不仅有许多著名的猛将和智谋深邃的谋士,也有很多才华横溢的大才子。比如曹操、曹丕、曹植这三位...
原创 关... 标题:关羽要和马超比试,真打起来谁会赢? 在那个遥远的三国时代,战火纷飞,英雄豪杰层出不穷。而其中...
原创 春... 春秋时期,晋国赵氏原本是一个显赫的贵族世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影响力。然而,赵氏的命运并非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