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靖难之役后大明百废待兴,可为何朱棣还要派郑和下西洋
迪丽瓦拉
2025-07-02 09:03:04
0

文/寂寞的红酒

明成祖朱棣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五征北漠,开疆破土;修永乐大典,传承文化;改革吏治,完善内阁;迁都北京,守卫国门等等。不过朱棣做的最得意的一件事要数下西洋了。1405年,朱棣派遣太监郑和率领一支世界上最庞大船队七次下西洋,完成了一项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过郑和下西洋时,大明朝刚刚经历战乱,国库空虚,百废待兴,留下一个要多烂有多烂的摊子。不过面对这个烂摊子,朱棣却派了郑和下西洋。那么朱棣为何不顾国情却要派遣郑和劳师动众、耗费巨资的下西洋?

第一,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原因。当时大明刚刚经历靖难之役,国库空虚、财政困难。为解决财政危机,明成祖派遣郑和率船队下西洋,通过海外朝贡贸易用国内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换回胡椒、宝石等各种海外商品,再利用大明的海禁政策,实施垄断贸易来获取巨额的利润。郑和每次下西洋赚到的利润比大明朝一年的财政收入都多。永乐初期大明政府通过郑和下西洋使得国库很快充盈起来。不过随着走私的日益猖獗,郑和下西洋变得无利可图,因此在士大夫的反对下下西洋活动被迫中止。

第二,政治因素。由于朱棣抢了建文帝的皇位,权力并不稳固,因此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一方面为了寻找建文帝,另一方面通过下西洋建立起藩属朝贡体系,宣扬了国威,扩大了影响力,也提高了朱棣的个人声望,可谓一举多得。

第三,军事因素。由于明朝第一个赶走了蒙古人,因此以帖木儿帝国为首的蒙古势力和亲蒙势力极为仇视大明。为打破明朝外交困境,明朝一方面派遣陈诚从陆路出发出使中亚破解僵局,另一方面派遣郑和下西洋从海路出发破解外交困境,郑和庞大的船队向沿岸诸国展示了军事肌肉和雄厚的国力,并通过和平贸易震慑和拉拢了沿途蠢蠢欲动的亲蒙势力,最终使得各国纷纷心向大明,连一心和大明为敌的帖木儿帝国都放弃了敌视政策,恢复了大明的宗主国地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成... 历史中的颖嫔,在乾隆十三年,由选秀入宫的。颖嫔跟一般的秀女是不一样的,清朝自努尔哈赤起就有联姻的习俗...
原创 乾... 清朝乾隆年间有两位特别出色的武将,一个是海兰察另一个是乌尔登。他们两个人年纪相仿,而且都在大小金川战...
原创 秦... 前言 秦朝末期,曾经灭六国的威风凛凛的大将军们,都去了哪?为何在叛军席卷天下之际,只有章邯一人在奋力...
原创 希... 这里必须要说明的是,所谓的第一,第二乃至第三帝国都是后世叫的。当时并不这么叫。欧洲总面积大概一千多万...
原创 从... 公元1478年3月,建州女真忘了12年前差点被灭族的伤痛,再犯大明边关。 西厂“厂公”汪直上奏明宪宗...
原创 汉... 势起——周亚夫封侯拜相 周亚夫年轻时,曾担任河内太守,当时,有个术士名叫许负,给周亚夫相面。 许负...
原创 希... 文/寂寞的红酒 希特勒是二战时期德国的元首,德国的大独裁者。希特勒大肆鼓吹纳粹主义和宣扬战争,是个非...
原创 让...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历史是经验、教训、明鉴、秉承,是过去的沉积,未来的导向;对于一个人而言,历史是最好...
原创 乾...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 撰文:碧海扬帆 编辑:吃硬盘吧 插画:发达蚊 #01: 抢地盘,杜老五出山...
原创 “... 1919年出生于浙江海宁的蒋英,从小就喜欢音乐,经常捣鼓各种音乐器材。1936年,17岁的蒋英跟随父...
原创 世... 但凡开创庞大帝国的人,无一不是星光璀璨之辈,如汉之刘邦、晋之司马昭、宋之赵匡胤、元之铁木真、明之朱元...
72岁武则天召薛怀义入宫,他沐... 武则天那跨越性别界限的千古一帝,不仅在朝堂上展现雄图霸业后宫之中亦手腕非凡!如同那些帝王一样她身边也...
原创 毛... 我生在农村,小时候爷爷奶奶辈喜欢在家里的正堂的供桌上贴毛主席画像。以前,正堂上供奉的是神明和祖宗,有...
原创 “... 狄仁杰(630-700),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被誉为“中华神探”,与西方的福尔摩斯一样...
原创 与... 导语:与唐朝同在的渤海国,其民族起源?秦汉肃慎,南北朝勿吉,隋唐靺鞨人 强盛一时的海东盛国渤海国是我...
原创 “... 从军阀割据到两党相争,再到日军入侵、神州陆沉,从没有改换门庭的将军很少很少,大多数人都曾效忠过不同的...
牧野之战与周朝崛起 牧野之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它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较量,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
原创 “... 人类是一种十分脆弱,又自认为强大的物种,人类自以为是的聪明,在自然灾难面前总是显得不堪一击。战争、瘟...
原创 徽... 程燮平 微信版第1544期 驿道,是古代中国设置的陆地交通主通道,沿途设有驿站。同时也是重要的军事...
原创 辽... 大家都知道在辽沈战役中,国民党方面由于蒋介石和卫立煌两人之间的观点不同,导致50多大军在进退两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