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高炽去世之后,朱高煦为何无法半路截杀朱瞻基?他有3大劣势
迪丽瓦拉
2025-07-02 22:02:58
0

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朱高炽骤然去世,而太子朱瞻基远在南京。

朱瞻基和野心勃勃的汉王朱高煦展开了一场生死竞速:朱瞻基要以最快的速度从南京回到北京登基,而朱高煦计划派人半路截杀朱瞻基。

朱瞻基所在的南京,离北京大约1000公里,而朱高煦所在的乐安,离北京约350公里。

按理说,朱高煦会比朱瞻基更早得知朱高炽的死讯,并有充足的时间在路上布下拦截。

而是,朱瞻基却神奇地平安回京,朱高煦连他人影都没见着。

为此,包括《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在内的一众历史爱好者,不由得怀疑朱瞻基比朱高煦更早得知朱高煦的死讯,提前出发了。朱瞻基有弑父的嫌疑。

那么,在正常情况下,朱瞻基真没办法躲过朱高煦的截杀么?

我认为,朱高煦无法截杀朱瞻基,应该是正常事件。朱瞻基不需要提前知道朱高炽的死讯才能避开朱高煦。

因为,在截杀行动上,朱高煦有3大劣势。

劣势1:时间差

根据明史记载,朱高炽在位的时候,朱高煦“日遣人潜伺京师,幸有变”,意思是,朱高煦的探子长年潜伏在北京城,希望京城发生变故,朱高煦可以趁乱造反。

假如朱高炽去世之后,朱高煦的探子能够第一时间向朱高煦传递消息,那么,350公里外的朱高煦必然会比1000公里外的朱瞻基更早得知朱高炽的死讯,并有充足的时间布置针对朱瞻基的截杀行动。

然而,朱高煦的探子,做得到这么及时送出消息么?

我们来看看,朱高炽去世之后,他身边人做了什么。

根据史书记载,朱高炽去世,属于“无疾骤崩”,意思是,没有漫长的养病过程,死得非常突然。

在《明仁宗实录》的记载中,朱高炽是在庚辰(上午7-9点)觉得身体不太舒服,辛巳(上午9-11点)太医宣布朱高炽病危,当天傍晚,朱高炽去世。

由于事情发生得过于突然,朱高炽身边只有皇后和几个心腹重臣。他身体不适以至于突然去世的消息,并没有广而告之。

朱高炽去世之后,皇后张氏考虑到太子朱瞻基远在南京,一时半会没法回到北京主持大局,当机立断,下令隐瞒朱高炽的死讯。

她第一时间派出心腹太监海寿,以及有胆有识的礼部官员况钟,以最快的速度飞奔南京,迎接太子朱瞻基回京登基。

而后,她命令自己的幼子襄王朱瞻墡秘密监国,而朱高炽和朱瞻基最信任的老臣夏元吉辅佐襄王,主理京城事务。

最后,她下令全城戒严,静候朱瞻基归来。

也就是说,朱瞻基回到京城之前,朱高炽的死讯只在小范围内传播,知道的人并不多。

从后面朱瞻基和朱高煦的对峙来看,朱高煦安插在北京的探子级别并不高,基本上不太可能第一时间知道朱高炽已经去世这种机密事件。

即便探子觉察到京城的气氛不对,并想方设法打听到朱高炽已经去世,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他在全城戒严的情况下,想要悄无声息地离开北京,给朱高煦报信,也并不容易。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朱高煦得知朱高炽死讯的时间,甚至有可能比朱瞻基更晚。

他不见得有充足的时间,去布置截杀朱瞻基的行动。

劣势2:人手不足

很多人想象的朱高煦派人截杀朱瞻基,是朱高煦派出几个或者十几个武功高强的蒙面杀手,埋伏在朱瞻基的必经之路上,和朱瞻基身边寥寥无几的侍卫搏杀,最后直取朱瞻基性命。

那么,派出区区一批杀手,能不能杀得了朱瞻基呢?

这就要看看朱瞻基回北京的阵势了。

明朝的太子,出行的阵势十分浩大,光是仪仗队,就有好几百人。

朱瞻基从南京回北京的时候们虽然号称“轻车简从”,但礼仪规格可不低。礼部官员况钟,一路上跟在朱瞻基的辇车前,亲自服侍太子赶路。

而且,明实录记载,朱瞻基还带了一支轻骑兵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史书没有记载朱瞻基这支轻骑兵的人数,但光太子的仪仗队都有数百人,且明朝一支护卫的人数少说也有几千人,那么朱瞻基的这支轻骑兵,少说也要用千来计数。

几千人的轻骑兵和几百人的仪仗队护卫在朱瞻基的身边,可不是派几个杀手就截杀得了的。

朱高煦想要截杀朱瞻基,少说也要派出几千人,才能和他硬碰硬。

想要确保成功截杀,怕不是要几万人。

那么,朱高煦能拿出的,有多少人呢?

当时的朱高煦,还没正式造反,他能调遣的,大约只有自己身边的护卫。

明初,由于朱元璋过于宠爱和信赖自己的儿子们,藩王们手上大多有3支护卫,人数从几千人到几万人不等。

不过,朱高煦在朱棣在世的时候,夺嫡之心过于迫切,惹恼了朱棣。朱棣一怒之下,削了朱高煦的2支护卫,只给他留下了一支护卫在身边,人数大约在几千人左右。

这点可怜巴巴的护卫人数,和朱瞻基的轻骑兵正面碰上,实在是没有什么胜算。

劣势3:风险太大,收益太低

不过,朱高煦一直打算造反,在乐安这么多年,没少招兵买马,后来甚至有底气造反。

他若是咬咬牙,没准真能挤出个几万人来,前去截杀朱瞻基。

不过,这么做的收益,可就太小了。

朱瞻基从南京回北京,并不经过乐安。朱高煦要派出的人,需要经过很多府县,才能赶到朱瞻基回京的官道上。

而从后来朱高煦造反之后,响应的人里可以看出,朱高煦对这些府县,是没什么控制力的。

他若派出千人或万人的大部队离开乐安,沿途一定会受到这些府县的拦截。便是这些府县没有拦截这么多人的能力,也一定会上报朝廷。

等待朱高煦的,将是朝廷大军的镇压。

也就是说,朱高煦一旦出手,就相当于公开和朝廷对抗了。

搞这么大阵势,却只是为了截杀皇太子,不太值当。

当时,朱瞻基虽是皇太子,但他身边并没有什么紧要的人员。

明朝最重要的人物,除了朱瞻基这个太子之外,都在北京城,在张太后身边。

就算朱高煦孤注一掷,成功截杀朱瞻基,他也登不上皇位。

毕竟,对朝廷而言,赶紧把太子接回来登基,是头等大事。但若太子没了,也不是就没人可以继承皇位了。

北京的张太后,可以扶自己的其他嫡子登基,并以诛杀叛贼和为朱瞻基报仇的名义,派兵诛杀朱高煦。

朱高煦最终还是要面临和朝廷大军直接对抗的局面。

而他的精锐人马,已经派出去截杀朱瞻基,沿途都是敌人,也没个根据地,恐怕就算杀得了朱瞻基,也自身难保。

朱高煦与其这么大费周章,只为了截杀一个太子,还不如直接以他的封地乐安为根据地,正式造反呢。

截杀朱瞻基的性价比,实在是太低了。

写在最后

即便朱高煦半路截杀朱瞻基,有那么多劣势和不现实的地方,但朱高煦曾立下过赫赫战功,名声在外。

朱高炽和朱瞻基身边的人,都相当惧怕他,怕他真能鼓捣出一支军队来,在朱瞻基回京的路上神兵天降,或者是担心他直接宣布造反,截断了朱瞻基回京的道路。

张皇后派人去南京迎接朱瞻基的时候,按照规定,应该有礼部的官员随行。

礼部的人都吓破了胆,不敢接这个任务。

唯有况钟挺身而出,豪迈地说“是固非我不可”,接下了这个任务。

而朱瞻基启程返京之前,他身边的人也很担心他们会半路遇到朱高煦的人,劝朱瞻基从长计议。

朱瞻基却坦坦荡荡地说:神器岂是人人都可以觊觎的呢?

他带上一支轻骑兵,一天也没耽误,堂而皇之地沿着官道回到了北京。

而结局我们也都知道了,朱高煦并没有给朱瞻基造成半点障碍。

或许朱瞻基也看透了,朱高煦此时出手的可能性,实在太小。

由于阻碍太大,朱高煦截杀朱瞻基这件事,应该只是停留在计划和口嗨的阶段,并没有真正付诸实践。

对此,明史的记载也非常有意思:高煦谋伏兵邀于路,仓卒不果。

意思是,朱高煦想在半路埋伏军队,把朱瞻基半路截杀,但时间过于仓促,没能实现。

这个“不果”就很有意思,究竟指的是派了人,但是没能成功截杀朱瞻基,还是压根就没派人,只是停留在“谋”的阶段呢?

鉴于朱高煦如果真派人截杀朱瞻基,动静不可能小,也不可能没有任何作战记录,就能来到朱瞻基的必经之路。

我认为,朱高煦的截杀行动,就没有真正付诸实践过。

他只是得到了朱高炽去世的消息,一拍脑袋,觉得有个半路截杀的机会,就和手下人商量了一番,确认可行性。

商量的结果,是此事的可行性几乎为0,于是他便不再惦记这件事了。

后来朱高煦造反失败,成为朱瞻基的阶下囚,这个没有实施的计划才又被朱瞻基翻出来,成为朱高煦的罪状之一。

你觉得是不是呢?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大家都知道历代王朝在总结前朝覆亡的经验教训时总会矫枉过正,比如西汉认为秦朝覆灭是因为不分封宗室为诸侯...
原创 雍... 根据后人的概括,康熙晚年九子夺嫡衍生出的八阿哥党成员有:八阿哥胤禗,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这些人,当...
原创 杜... 北宋末年,最早梁山泊的创始人杜迁排名第2,宋万排名第3,为什么最后俩人在108将中排名却是82和83...
原创 雍... 《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历经二十多年,经久不衰,除了剧集确实优秀以外,也离不开大家的不断造梗。...
顺义访古|康熙4次驻跸顺义大东... 康熙皇帝4次北巡,返回紫禁城前的最后一站,都特地绕一下,来顺义县大东庄,并留宿在海岛寺。 康熙三十年...
“破天荒”也源自科考? 明代文学家张岱《夜航船》卷六中专门收录许多有关科考的精彩“段子”,如今读来既“涨知识”,也令人忍俊不...
原创 她... 清朝时期,后宫中除了中宫皇后之外,还有八个妃嫔等级,而位分稍高的妃、贵妃其实在清朝每一代皇帝都有很多...
杭州岳飞墓唯一一次被打开:里面... 2023年春节档,电影《满江红》勾起了我们对于南宋名将、抗金英雄岳飞的回忆。在民间有着崇高地位的岳鹏...
原创 以... 前言 魏延和赵云,两个在三国历史上都极具传奇色彩的名字,一个以忠勇著称,一个以智勇双全闻名。 如果这...
原创 瓦... 在隋末乱世的时期,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其中以瓦岗寨的势力最为强大,当时他们曾数次击败前来征讨的隋军,引...
宣南文化博物馆:《宣南往士》不... 宣南文化被誉为北京文化源头、缩影与精华,宣南文化博物馆便坐落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椿寺内。作为...
关麟征与陈诚:国民党内部的恩怨... 在国民党的历史中,关麟征与陈诚的恩怨可谓是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这两位曾经的同学、战友,因人事纷争和权...
原创 袁... 除了狙击钱谦益之外,在周温二人的发迹历史中,还有一件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就是冤杀袁崇焕,并借此收拾...
原创 雍... 雍正对参与夺嫡的几个兄弟,打击得比较狠,其中五人圈禁至死。 雍正死后,乾隆却都给予翻案,比较厚待。 ...
权倾两百年,创立西魏北周隋唐四... 近来无意中刷到电视剧马跃版的《贞观之治》,剧中李世民率领几千府兵就击败了几十万大军的窦建德,以及下令...
原创 嘴...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先烈用泪血赢得革命的胜利,他们舍弃至亲骨肉、缠绵爱情的个人情愫,...
原创 同... 天下的治理从来不是皇帝一个人的事情,每个国家的国君,都会有一个谋士和军师一样的大臣存在,虽然封建社会...
原创 明... 明末时期,国内农民起义不断,外有满清大军虎视眈眈,内忧外患之下,许多明朝大臣不是想着如何报国,反而都...
唐太宗的治国传奇:贞观之治的辉... 唐朝,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璀璨光芒,而唐太宗李世民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的帝王之星。他所铸就的贞观之...
文化中国行丨看明代“世界地图”...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经略海洋”悠久历史。从三星堆遗址发现的大量海贝,到宋元时期载满龙泉青瓷的圣杯屿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