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想要富足强大,就必须要有能人能臣,一支军队想要攻无不克,则要有猛将智将。幸运的是在新中国成立时期,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这样的能臣猛将,为祖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比如今天的主人公吴忠,他的人生经历便会让我们看到,什么样的将领才能称得上是猛将智将,什么样的人才配得上忠勇志士的称谓。
一、为祖国成立立功的开国少将
1921年吴忠出生于四川苍溪,年少时期他有幸被父母送进私塾学习六年,因此也能够习文断字,这在当时还是属于比较少见的。
也是因传统国学的熏陶,让身处乱世的吴忠很早就萌发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因此1933年他弃文从武参加了红军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战场上的吴忠真是应了他的那个名字,忠勇正直。无论最初还是新兵土地革命,长征时期,还是后来已经有一段时期作战经验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吴忠都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勇敢。
而且他还不是一味地鲁莽之勇,而是有智慧有计划的勇敢。他从一名小小的排长做起,到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是能够独挡一面的第二野战军第十八军五十二师师长了。他在巨野、鲁西南、淮海、渡江、上海、西南等战役表现不俗,被组织寄予厚望。
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以志愿军第十二军三十一师师长身份派往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由于他作战经验丰富,对坦克等大型武器装备极为熟悉,因此后来又成为了我国首个机械师作战部队的师长。
这样优秀的人才,在55年的授衔仪式中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吴忠是我国最年轻的少将。而且从1968年开始吴忠就担任北京卫戍边第一司令员,从此负责首都安危长达7年之久,也足以见得组织上对他的信任。
二、越南的易守难攻
像这样有勇有谋又忠诚的将领,在祖国有需要的时候自然也会再次想到他。当对越反击战打响时,负责该战役总指挥的许世友上将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彼时在广州军区担任副司令员的吴忠。
在正式介绍吴忠于越南战场上的精彩表现时,这里着重描写一下越南战场我军所面临的困难,也是摆在吴忠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越南属于东南亚地区,这里植被茂密山林众多,是一个适合打游击战的好地方,却不是一个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战的战场。我们从美国在越南战场上所吃的亏就可以窥见一二。
再加上对越反击战正式打响前,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接受着我国援助的。这其中除了经济上与工业上的援助,还有军事上的,也就是说越南当时部队里面的军人,很多都受过我国先进的军事化训练管理,也意味着他们明白我们很多作战方式,是一个比较了解我们的敌人,这也是对越反击战的困难。
三、吴忠的出其不意
不过吴忠在接到许世友要求他负责南集团总指挥,并且主攻越南重镇高平的任务时,表现出了胸有成竹的自信,而且他后来给出的作战方案更是令人由衷佩服与惊讶。
因为他早已将越南地图给研究了一个透彻,原来高平作战计划,我军分北线与南线双线进攻,而越军主要把兵力集中在一个叫复和的地方。
因为该地区地势相对平坦,且有较宽的道路很适合机械化部队行军,也就是说复和地区的越军就是用来专门针对吴忠的坦克装甲部队的。
但吴忠认为如果贸然带着战士强攻复和地区进入高平,肯定会遭到越军的顽强抵抗。有可能即便最终拿下高平,我军损失也不会少,对此吴忠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从一个叫布局关的地方行军,经过东溪这条河流,上4号公路给越军一个措手不及。
这条路线相对于直接强攻复和显然是比较“迂回”的,而且该线路山路崎岖,想要成功运输200辆坦克装甲车,其难度可想而知。
就在大家犹豫不决甚至还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时,恰逢中央又传来吴忠被免职的命令,更是搞得人心惶惶。好在吴忠与许世友稳住了阵脚,在多方权衡利弊后还是选择了该方案。
事实证明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吴忠在多方压力下顺利完成了200辆坦克装甲部队的运输,打的越军是措手不及,只得回到其首都河内龟缩不前了。
结语
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吴忠能够另辟蹊径做出一个漂亮有特别的作战计划,可见其军事能力之强大。
再者他在受到质疑时,仍旧能够保持清醒认知,很显然吴忠能够有如此成就还是有迹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