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播剧《上阳赋》中,皇帝马曜的角色成为了一大亮点。
他巧妙运用王氏内部的矛盾,逐步分化并瓦解敌对势力,最终成功达成目标,可谓谋略出众。然而,这位皇帝的原型司马曜在历史上同样是一位风云人物。他面临危机时挺身而出,依靠士族成功抵御北方前秦的进攻,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司马氏的皇权。然而,他未能改变家族贪图享乐的弊端,未能振兴东晋朝廷。最终,他以一句戏言走向了滑稽的结局。
这位历史上的东晋第九位皇帝司马曜,出生于晋哀帝隆和元年(362年)。
虽然司马曜是东晋建立者晋元帝司马睿的直系孙子,但他的父亲司马昱地位仅为王爷,与皇帝无关。在东晋建立后,皇室与士族一直陷入斗争之中。司马家虽有正统之名,却力量不济;世家大族拥兵自重,但缺乏权威。他们只能维持一个皇帝在上位,仿效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君臣关系无法长久和谐。
晋元帝登基后,试图通过安插亲信来压制士族,却引起了大将王敦的不满,王敦带兵攻入都城建康。然而,王敦最终并未废黜司马睿,而是以讽刺的态度对待他。晋元帝郁郁而终,朝局陷入混乱。晋明帝继位,采取巧妙手段牵制士族。他利用扬州寒族军团解决了王敦问题,并巧妙地维持了朝廷的稳定。然而,晋明帝的政治生涯短暂,仅在位三年就驾鹤西游。此后,东晋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朝廷上涌现出一系列无冠之王,主弱臣强,皇帝逐渐沦为傀儡。
此时,东晋朝廷上出现了类似王敦的人物,即大司马桓温。桓温通过手段夺取了荆州、扬州两个军事集团,开始有篡位之意。为了方便行事,他兴废立之举,用奇葩理由废黜了当时的皇帝司马奕,让司马昱登上皇位,成为晋简文帝。司马昱上台不久,就立了司马曜为皇太子。然而司马昱政治寿命短暂,八个月后离世,年幼的司马曜正式登基。
司马曜上台后,由于年龄太小,东晋只能继续由士族打理朝政。谢氏等士族联合抵制桓温,最终熬死了这位野心家。几年后,司马曜与弟弟司马道子娶太原王氏女为妻,引进新的士族。此时的东晋朝廷,谢安成为主要宰相,他整编北府军,这支军队后来脱离了士族的控制,成为司马道子的得力助手。朝廷稍微安定,江北的苻坚发动进攻,但在淝水之战中被谢玄率领的北府军击败。司马曜在幸运的情况下越发稳固了地位。
然而,司马曜却在权力手中滥用,挥霍了朝政成果。他与弟弟司马道子每日放纵,导致宫中混乱。兄弟表面和睦,实际上却存在着重重矛盾。矛盾通过两人的后妃势力表现出来,太原王氏内部爆发明争暗斗,东晋朝廷再次陷入混乱。
这场争斗被后人称为“主相相持”。在392年,司马道子想任命亲信为荆州刺史,但司马曜通过一系列人事任命逐渐占据主动。
司马曜通过公开扶持弟弟司马道子,支持他夺取谢安的权力。然而,这一举动非常危险,谢氏手中仍然掌握着强大的北府军。幸运的是,谢安不计较这些,最终辞官回家,过上了隐士生活。北府军的领袖谢玄也在一年后解除兵权,并在一年后病逝。谢家放弃的兵权很快就落入了司马道子手中。此时桓氏领导人桓冲已故,琅琊王氏沉湎于玄学和书法,已经退化成不懂政治的文人。司马兄弟的“主相相持”逐渐演变成对人事权、兵权、财权的瓜分。
他们没有实际的政策和改革,江山社稷并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司马曜和司马道子之争,通过两人的后妃势力展现出来,太原王氏内部爆发明争暗斗,东晋朝廷再次陷入混乱。
司马曜在和弟弟司马道子的政争中占据上风,但他的胜利使他过于放松,说出了一句致命的玩笑,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命丧黄泉。司马曜的皇后王法慧酒量过大,每天酗酒昏头昏脑,无法履行皇后的职责。
当皇帝试图让她改变时,却引发了一系列不适应,最终在公元380年,皇后病故。失去了皇后的制约,司马曜开始在后宫中纵情宠幸女人。其中,张贵人成为他最宠爱的女子。然而,在一次喝酒的过程中,司马曜不慎说出了玩笑话,导致张贵人担心失宠,于是她趁着皇帝酒醉时将其活活捂死。司马曜的死意外地开创了一种先例,后来即使皇帝在宫中被刺杀,真凶也鲜有受到制裁。
这种恶劣的行径为日后埋下了祸根。
孝武帝司马曜去世后,他的儿子司马德宗登上皇位,即晋安帝。然而,司马德宗智力有缺陷,四季不分寒暑,治理无方。在这位傻皇帝的掩护下,司马元显贪污腐败,百姓苦不堪言,最终引发了声势浩大的孙恩之乱,东晋统治岌岌可危。随后,桓氏的桓玄再度崛起,北府军背叛,东晋面临危机。然而,北府将领刘裕最终击败了桓玄,重新扶持晋安帝上位。
公元420年,刘裕取代东晋,建立了刘宋政权,司马氏的基业彻底终结。
《上阳赋》中,马曜是一位高手,棋局巧妙而严密,的确非常出色。回顾司马曜的一生,尽管幸运成分大于个人能力,但他在东晋权力结构转变中仍然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他的幸运最终被挥霍,司马皇族成为扶不上墙的烂泥。随着寒族和北方异族崛起,他们被时代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