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了遏制老谋深算的李善长,修炼成精的朱元璋,画大饼收复胡惟庸
迪丽瓦拉
2025-07-05 14:32:48
0

众所周知,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可谓是修炼成精,手下有两个能人刘伯温和李善长。为了驾驭他们,朱元璋的才能发挥到极致,尤其是为了打压老谋深算的李善长,竟然打起他的爱徒胡惟庸的主意,由此上演一场御下之术的经典大戏。那么,朱元璋如何巧妙地收复胡惟庸呢?

大明奠基前后,淮西首领李善长发挥自己的管理才能,兢兢业业,把大明打理得有条不紊,深得满朝文武官员的敬佩,威望顿时如日中天。然而,古人云“伴君如伴虎”,李善长的风光无限,引起了朱元璋的猜忌。

为了打压李善长,中书省重新组建以后,朝廷上下一致认为左丞相人选应该是李善长,但是朱元璋却任命徐达为左丞相,李善长被任命为了右丞相,仅为辅佐之职。

可就算如此,朱元璋对李善长的压制动作还没有结束,他还要将李善长身边的一个能人收为己用,他就是胡惟庸。

胡惟庸也是淮西帮的,为了早早得到提升,他拜李善长为师。胡惟庸聪明伶俐,勤学好问,李善长真心传教,想在朝廷扶持自己的势力,因此二人融洽的关系成为一段佳话。

然而,朱元璋开始下手了,有一天,趁着外放官员的档口,朱元璋命人叫来了胡惟庸,而且还是当着李善长的面。

即将被提拔的外放官员,在大殿外拜见朱元璋。

朱元璋立即下令“刘进武,着你调任六合县知县,正七品。”

“梁中宇,着你升任户部员外郎,从五品。”

“吴亦凡,着你改任镇江府同知,正六品。”

除胡惟庸以外,三位基层官员均被官升一级,而且均调任实权职位。

可朱元璋钦点了三位官员后,就回自己的大殿了,而同样被召见、同样等待被钦点的胡惟庸却没了动静,被晾在那里。胡惟庸不知道怎么回事,在那里显得诚惶诚恐。注意,这是朱元璋的刻意行为,意在最后一次提醒胡惟庸,要让胡惟庸牢牢记住这种被无端压制的感觉,让其绝望,再给其希望,才能让对方为己所用。

就在胡惟庸左右为难的时候,朱元璋身边的二虎提醒胡惟庸,快随朱元璋进入大殿,等待朱元璋的专门召见。

来到大殿,胡惟庸大气不敢出,更是小心翼翼,跪等朱元璋的训斥。

“胡惟庸,知道为何压着你不用吗?”朱元璋边看奏章边问,显得那么心不在焉。

“臣猜想是小明王的事。”胡惟庸谨小慎微地回答。

“你怎么想的?”

“臣最初想,臣为皇上立了大功,皇上会赏赐臣的。”

大明开国之前,在朱元璋的前面,还有一个他宣誓效忠的小明王在前面挡着,为了大局观,更为了堵住天下人的嘴,朱元璋不得不将小明王迎来南京。

可小明王来了,谁当一把手?是小明王,还是朱元璋?朱元璋当然不想让位,于是深通上意的胡惟庸便擅自做主,交代了负责这档差事的大虎,也就是二虎的哥哥,让大虎途中杀了小明王,并让大虎随即畏罪自杀。

如此既能遂了朱元璋的心思,还能给天下人一个合理的交代。所以胡惟庸认为自己立了大功,认为朱元璋会重重赏赐自己。可朱元璋非但没有这样做,反倒一直都在压着胡惟庸,胡惟庸这才慢慢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犯了忌讳。

朱元璋又问:“后来呢?”

“后来臣又想,皇上不但不会赏赐臣,还会把臣流放天涯,最终杀臣灭口。”为了让这个秘密永远变成秘密,更为了维护自己的正面形象,胡惟庸认为朱元璋会让自己永远消失。可胡惟庸再次低估了朱元璋,胡惟庸还是一直被压制,但却一直都活得好好的。

“再后来呢?”

“再后来,臣又想,无论是杀臣还是赏赐臣,臣都只能无怨无悔。”

“那是为何呀?”

“臣既然追随皇上了,那就得义无反顾,无论生死荣辱,都是臣的天命。”直到最后,胡惟庸才算认清了自己的角色,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不再期待,也不再担心,就只是认准了朱元璋这一个主人,然后静静等待一切可能会有的结果或者后果。

不得不说,胡惟庸不但是位能臣,还是一位将语言艺术发挥到极致的精明人。

对于朱元璋而言,对于所有的帝王而言,功劳只能等着,惩治只能候着,这才是臣子应该有的忠君态度。

既然胡惟庸如此懂事,朱元璋也不再藏着掖着,直接道明了胡惟庸到底错在了何处。

“杀小明王确实是咱的意思,但是让大虎引罪自尽就不是咱的意思了,那是你暗中揣摩咱的心思,逼着大虎这么干的,对不是?”

听了这话,站在旁边的二虎心里舒坦多了,原来皇上没有杀哥哥的意思,对皇上就更加忠心了。

千百年来,想要得到帝王的信任,“深通上意”是一项必备的能力,但“深通上意”也有一个度,把握太过了,就会成为杨修,就会变成擅自揣摩上意的作死表现。

在小明王这件事上,胡惟庸算是“深通上意”,但在大虎这件事上,胡惟庸却变成了揣摩上意,这就是朱元璋不能容忍的作死行为。

“你呀,是个能臣,但有时候能的就是太过头了。如果你时常揣摩皇上的心思,甚至把自己当作是皇上的知心人,擅行生杀,久而久之,你岂不把自个儿的心思当成皇上的心思了?等到了那天,谁是皇上啊?你,还是咱啊。”

“臣知罪了。”

“深通上意”没有错,可以顺着皇上的话说,顺着皇上的意办。可擅自揣摩上意却是大错,就会会错了皇上的意,更会办错皇上真正想要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这种情况一旦长久发展下去,胡惟庸就会忘记自己的想法到底是自己的还是皇上的,就会先入为主地将自己的所有想法,都当成皇上的想法,进而无法无天,进而祸患无穷。

现在,胡惟庸知罪了,朱元璋的目的也达到了,那就进入下一个阶段,开始“收复”胡惟庸。

“五年之内,当使全国军民足食,八年之内,当使全国粮产恢复到元世祖年间水平,即岁入1200万担以上,十年之内,当使粮价降至唐太宗贞观年间水平,即斗米仅3钱。”

“胡惟庸,这些豪言壮语都是出自你手啊。”

“收复”胡惟庸需要官职加授,需要让胡惟庸深感龙恩,可这些加恩之举都需要理由,恢复民生的新政方案便是朱元璋的理由,便是不让胡惟庸怀疑,更不会让李善长怀疑的理由。再来注意朱元璋对新政方案的评价,“豪言壮语”啥意思?这是朱元璋在刻意刺激胡惟庸,故意将这些方案说成是“空喊口号”,目的就是要逼着胡惟庸给出解释。

“是,但这并非只是豪言壮语,禀皇上,五年生养,十年富国,这前景定能实现。”

注意,胡惟庸就只是重新强调了一遍而已,甚至连点自信的理由都没有。可朱元璋听到这句回应以后,便立马给出了夸赞:“这前景让咱一宿都没合眼呢,想想都激动。”

看见了吧,朱元璋一直在等着胡惟庸的自信满满,一直在等着胡惟庸认定自己会被这些方案打动,一句话,朱元璋预判了胡惟庸的预判,猜中了胡惟庸的真正心思。

然后朱元璋对胡惟庸的无限抬高开始了:“一开始是想把你给杀了,但是咱舍不得杀你啊,不但舍不得,实话告诉你吧,咱在考虑到中书省丞相人选的时候,咱还想到过你呢。”

然而,听到这话,胡惟庸一脸不敢相信的表情,这是被认可以后的强烈满足,甚至能让胡惟庸立马为君去死。在自己连个正式官职都没有的时候,皇上就能直接将自己和中书省丞相的官职联系起来。这种信任,这种一步登天的感觉,让胡惟庸上头了,感动了,忘乎所以了。

可就算如此,朱元璋对胡惟庸的“大饼”还在继续“画”,“从当初那件筑砖锲名的创举,到今天这件新政条款,咱看得清楚着呢,你这个人,要是把本事全都放出来的话,肯定比李善长还有精明强干。”

皇上再次认可了胡惟庸的真本事,甚至将胡惟庸排在了李善长的前面。这句话就值得玩味了,这分明就是一句许诺,只要你能把自己的真本事使出来,李善长现在的位置说不定就是你的了。

各位,学着点,这才叫正儿八经的话。画“大饼”这才是“收复”人心的正确打开方式,有了这一张“大饼”,将来如果有需要,胡惟庸会毫不犹豫地出卖李善长,坚定站在朱元璋的一边。

只是光画“大饼”却吃不饱,要想让胡惟庸真正归附于自己,真正死心塌地地忠心耿耿,朱元璋还必须给胡惟庸点实际甜头:

“胡惟庸听旨,着你升任中书省参政,兼户部侍郎,正三品。”“臣胡惟庸领旨谢恩。”胡惟庸被感动得一塌糊涂,李善长不知道,甚至连胡惟庸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朱元璋控制整个中书省的有效工具。

伺候这等修炼成精的帝王,老老实实乖乖听话,或许才是最明智的选择。胡惟庸已经死心塌地了,李善长的地位开始亮起了警报灯。

朱元璋收复胡惟庸,虽然方式并不复杂,但贵在过程推进得非常巧妙,彰显朱元璋御下之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郭... 这篇文章深刻探讨了“感恩”与“报答”的主题,通过历史人物郭子仪的故事,为我们展示了真正的强者如何在群...
原创 逼... 在清朝初期,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被逼死一事,成为了历史中的一大谜团。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第四任大妃,也是...
原创 文... 《三国志》没有给孟达立传,这应该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如果三国时期真的有脑生反骨之人,孟达肯定要算是其...
董志塬十八大营:左宗棠平定甘陕... 小编在之前的文章中董志塬之战中捎带提了一下董志塬十八大营的故事,今天就索性单开一篇,专门讲述一下这个...
原创 和... 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传奇人物,他就是和珅。和珅,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他初入仕途的起点便...
2024年公基常识考点汇总40... 启蒙运动指发生在 17–18 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
原创 “... “安乐书院”辨伪及其它 文/董昭武 近几年来,国内外对“一代奇人”邵雍思想文化的研究异军突起,热度...
原创 你... (宋 白茶花图页 局部) 北宋太宗时期,有一号奇人,名字叫做李飞雄。 这个李飞雄啊,出身名门,爷爷是...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小女:新城公主... 她是唐太宗最宠爱的女儿,唐高宗李治最疼爱的妹妹,然而一生经历了三次婚姻最后郁郁而终,去世后却按皇后之...
原创 秦... 在秦汉时期,边境军队广泛种植榆树是为了对付匈奴的进攻。使用榆树作为防御手段是一个巧妙而高明的策略,它...
朱元璋最长寿的女儿,活82岁,... 朱元璋最长寿的女儿,活了82岁,历经八朝七帝,其母是高丽人,这位便是含山公主。天顺三年,含山公主来到...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7周年专题... 今年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7周年。今天下午1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的“烽火抗战——抗战时期的人民...
原创 李... 李治,唐朝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间(650-683年),唐朝国力达到了鼎盛。然而,对于他的评价,历史学家...
各地举行活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7月7日),全国各地举行多种活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7周年。 铭记...
张九龄的凉茶 有一句话说得好: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但有一个人却把两者都做到了,他就是盛唐的最后一位名相,张九龄。 ...
震撼!9 名英国逃兵在孤岛联合... 外来者与当地人之间的文化冲突和相互影响。从船长的私心到部落间的争斗,故事扑朔迷离,让人不禁想要探寻更...
原创 明... 按理来说,愤青在官场上往往走不远,但明朝的高拱却是一个另类,这位明朝“愤青”曾嘲笑过权力正盛的严嵩,...
原创 诸... 其实,这件事在历史上倒也确实发生过,但主角不是庞统,而是另有其人。《三国演义》来了个移花接木,把别人...
三国乱世里,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能... 很多人认为子午谷奇谋可行的原因在于,魏国大将邓艾曾偷渡阴平成功,所以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也有可能成功。然...
阳泉在五代十国时期的沧桑岁月 阳泉,位于山西省东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时期,然而在五代十国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