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是小尤子,把他拦下来。”
1949年11月下旬在二野34师奉命向重庆进军的道路上,师长尤太忠骑在马上从队伍的后方不断朝前方赶去,就在他即将路过正在原地休息的炊事班时,其中一个老兵站起身来不断朝着尤太忠挥手,并直呼对方“小尤子”。
众人都被这名老兵的言行举动震惊了,就在众人为老兵接下来的处境而担忧时,却发现尤太忠并没有就此生气反而在老兵说了几句话后就毕恭毕敬的给对方递上了几根烟。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尤太忠与这名老兵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
初相遇
“人家已经是师长了,你可不能再叫‘小尤子’了。”等尤太忠走远后,刚刚那个收了烟的老兵将手里的烟分给了炊事班的其他几名战士,看着尤太忠离去的背影这些个士兵才堪堪恢复了替老班长担忧的心情。
不过对于他们劝阻的话这位老班长并没有放在心上,在他老宋的眼里无论尤太忠做到何官职、立下多少功勋也依旧是那个当初跟在自己身后的小尤子。
“孩子,快吃吧,不要害怕。”那是1930年12岁的尤太忠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来到当时红军队伍驻扎的营地附近,他早就听说红军队伍是专门为老百姓做主、帮助穷苦百姓的队伍,为此在他无处可去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找到红军队伍。
可如今他已经站在红军驻地外了,心里却打起了退堂鼓,尤太忠瑟缩着身子在驻地外来回徘徊,就当他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时老宋出现了。
老宋是炊事班的班长,他一眼就看到了年幼的尤太忠,当他走近了看到尤太忠瘦骨嶙峋,身上还带着伤口后就毫不犹豫地将人领了进去,让他在篝火旁边烤火暖和暖和身子。
随后老宋又简单给尤太忠做了点饭,当他将碗筷递给尤太忠时,对方还是蜷着身子一副防御的姿态,老宋打心眼里心疼对方,于是放缓了动作再一次将碗筷推近尤太忠。
察觉到老宋的好意,再加上他实在是饿的不行了,尤太忠便再也顾不上其他的捧着碗就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老宋在这个时间里少了点热水将毛巾打湿,等尤太忠吃完饭后他又用湿热的毛巾为尤太忠擦去脸上与身上的泥垢。
这样的温暖使得尤太忠卸下了心里最后的一层防备,在老宋询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后尤太忠便开始大诉苦水。
尤太忠生在农民家庭,父亲早早离世,他和母亲相依为命,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为了能够解决温饱,原本该享受童年、无忧无虑的尤太忠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撑起了这个在风雨飘零的时代下支离破碎的家。
他去给地主家做工,为地主家放牛,可他的劳动并没有换来应有的报酬,反而在地主家的一再苛责下经常遭受辱骂甚至是殴打,有时劳碌一天就连一顿饱饭都吃不到。
可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上天并没有眷顾年幼的尤太忠,这天尤太忠像寻常一样去给地主家放牛,可一时不察牛丢失了,心急如焚的尤太忠在田间、山头四处寻找,却都没有找到牛的踪影。
反而他自己因为着急寻找身上什么时候被锋利的树枝杂草刮破了皮肤都不知道,想到地主家的很厉尤太忠知道自己回去肯定是死路一条,年幼的他一时间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最终尤太忠将希望放在了红军队伍的身上。
滴水之恩
听到尤太忠的诉说后老宋心里也泛起了酸水,穷苦百姓家的孩子太苦了,“求求你了救救我吧,就让我留下吧,我如果回去了肯定会被他们打死的。”说着说着尤太忠就崩溃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哀求着老宋。
可是按照部队里的要求尤太忠的年龄还是太小了,而且十分瘦弱根本不符合部队的招兵条件,看到老宋的犹豫后尤太忠更加卖力的“推销”自己。
“我什么都能干,我不怕吃苦,就让我留下吧。”在尤太忠的哭诉下老宋动了恻隐之心,他将人留在了炊事班中,让尤太忠跟着偷偷跟着他。刚开始的那几天尤太忠还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要“藏”起来,直到老宋和一个人的争执。
“你当初参军的时候不也就比他才大两岁嘛,当初要不是我你怎么能参军,现在还当上指导员。”其实老宋当天晚上就找到了队伍的指导员说明了尤太忠的情况,但指导员并没有同意让人留下,可老宋还是于心不忍便私自将尤太忠留下。
队伍已经行军赶路有3天之久了指导员才发现了尤太忠的存在,他知道这肯定是老宋的主意,于是两人便就此发生了争执,好在经过这一次的“不愉快”尤太忠光明正大的留在队伍了。
尤太忠就这样跟在老宋的身后,学习在战场上怎样躲避炮弹,怎样用手中的“武器”去对付敌人,而老宋也会在生活上对尤太忠偏爱一些,整天“小尤子,小尤子”的叫着,吃饭时会将自己碗里的饭菜拨给正在长身体的尤太忠,将自己的衣服给尤太忠穿...
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随着尤太忠的成长逐渐从战友慢慢演变成父子,当然老宋对于尤太忠可并不只是救命之恩,还有知遇之恩。
在行军打仗的途中老宋惊奇的发现尤太忠是一个当兵的好苗子,身体养好了后的尤太忠个头远超队伍里其他的红小鬼,交代给他的任务没有不完成的,而且有胆量、有想法,于是老宋便再次站到尤太忠的前面将他推荐给团里。
经过考察,在1931年13岁的尤太忠真正成为了一名红军,被编入红四方面军红73师219团当战士。而尤太忠也没有辜负老宋对他的照顾与赏识,他从最初的司号员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的向上爬。
成为通信员,升任排长、连长,成为团长又当了旅长,最后还成为了师长,经历过土地革命,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与抗美援川等战役的尤太忠立下了赫赫战功,为祖国的建立与百姓的“新生”贡献着自己的全部精力。
在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时尤太忠被授予了少将军衔,正如当初老宋所说:“我看这孩子就是个好苗子,说不定之后还能当上将领呢。”
不过彼时的他们谁也想不到当初随口一说的话竟然在不久的将来变为现实,而当初的老宋还一直停留在炊事班班长的职位上。
依旧如初
尤太忠绝非是一个不知道知恩图报的人,相反他一直铭记着老宋对于自己的恩情,期间尤太忠也想提拔老宋,让他成为排长,可老宋总是推脱,“我又没有打过仗,难不成要我带着战士们去送死?把机会多留给部队里的年轻人。”
就这样老宋在班长的职务上兢兢业业十几年,不过因着老宋是老党员,在队伍里又德高望重,因此组织上给了老宋一个团级的待遇,于是老宋就成为了队伍里享有团级待遇的炊事班班长。
“班长,还有烟么?”1949年11月下旬老宋带着自己班的战士继续跟随34师大部队向西南行军,可多日来的行军打仗使得队伍中的老烟瘾战士们失去了精神头,大家将最后的希望都放到了老宋身上,老宋拜了拜手表示自己的口袋也空空如也。
不过这可不代表别人没有,于是老宋令炊事班的战士们原地休整,短暂的休息后众人就听见从后方传来一阵马蹄声,仔细看去马上坐着的人正是师长尤太忠。
老宋一下子就来了精神,他坐在地上指挥着身边几个战士,说道:“这是小尤子,快把他拦下来。”一句“小尤子”可吓坏了身边人,大家每一个敢动的。
眼见着尤太忠越来越近,老宋干脆起身自己去拦人,只见他站在路边不断朝着尤太忠挥手,嘴里还不断地喊着:“小尤子,快下来。”
在老宋的招呼下尤太忠果然翻身下马,“老班长,您老有什么吩咐啊?”尤太忠听着老班长熟悉的、亲切的称呼内心没有因为时过境迁而感到任何的不悦,他笑着走上前握住老宋的手。
“小尤子,有烟嘛,给我点。”老宋一开口还是那熟悉的感觉,两个人之间即便职务出现了天壤之别的变化,即便因为动荡不安的战士而长时间不见面,但感情还是依旧如初。
尤太忠摸了摸自己身上的口袋,又叫来身后警卫员将众人的烟全部搜罗出来交给了老宋,看着对方还是有些毛躁的样子,老宋忍不住开口道:“都已经是当师长的人了,做事情可不能在这么毛毛躁躁了。”
熟悉的关怀使得两人一下子仿佛回到最开始的时候,或许老宋也是想借此机会见一面许久未见的小尤子,只有看到他安然无恙老宋才能真正的心安吧。
“没什么事了小尤子,你赶紧出发吧,可别耽误你的大事。”两人的手再次握住握紧,简单的道别后尤太忠便再次出发,“保重。”尤太忠走后老宋才缓缓开口,眼眶泛红。
看着因为长期行军打仗而皮肤黝黑的尤太忠,老宋感到又骄傲又心疼,但好在他还是像当初那般,还是那个跟在自己身后的小尤子。
而老宋也还是当初那个心地善良的老宋,为了自己身边的几个战士,老宋还是愿意挺身而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拿到烟,老宋就都分给了炊事班的战士们,接下来便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无论尤太忠的官当的有多大,他永远都不会忘记老宋,不会忘记这个如同父亲般的存在,不会忘记在那个困难的时候是谁为他的人生带来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