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兵力是西夏的3倍,却被西夏打得惨败,赵匡胤负主要责任
迪丽瓦拉
2024-06-29 09:05:07
0

原标题:北宋的兵力是西夏的3倍,却被西夏打得惨败,赵匡胤负主要责任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公认的繁华的朝代,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文化发展在宋朝达到了历史高潮,甚至可以和欧洲的文艺复兴相媲美。而军事上,它的军事羸弱、版图狭小,也一直为后世所诟病,其在“武功”上的表现,远不及汉唐,甚至不及明清。

与北宋同一时期的西夏,这两个国家从最初的宗主藩属国关系,逐渐演变成了两个独立存在的强国,时而剑拔弩张,时而握手言和。就像两个相生相克的兄弟,北宋用尽一生之力都没有够将西夏覆灭。

宝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称帝后,改国号大夏,始称西夏。宋朝不愿意承认李元昊的帝位,并且下诏“削夺赐姓官爵”,停止互市。

北宋与西夏之战已无法避免,这之后的几年内,李元昊相继发动了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歼灭北宋精锐数万人。

在西夏统治的180年里,前期的北宋或许还有机会恢复宗主国的地位,而到了后期,北宋却就得毫无还手之力。

一直以来人们提到汉唐就褒、就捧:盛世、治世,而一提到宋就贬就抑:“积贫积弱。但这一切似乎都不应该算到宋朝的继位者身上,而这一祸根在立国之初就已经埋下。

在宋与西夏共存的百年中,多次交手,为什么宋一直没能战胜西夏呢?

西夏是由党项人建立的政权,属于游牧民族,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千年以来,常败多胜少,而像宋这样被压着打的倒也是少数,除了其自身的士兵作战能力存在差异外,其根本的原因还是这两个王朝军事力量上的差异。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马背上得天下,深知唐朝将军事将到边疆大将手中所带来的藩镇割据,百年混战的危害,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为了让赵家江山能够万年流传,赵匡胤选择了文治。

杯酒释兵权后,天下兵权皆收于皇权,不再交给武将。

赵匡胤首先对军队进行了制度改革,将天下兵马分为“两司三衙”,将带兵权与调兵权进行拆分,带兵之权给了三衙,调兵之权给了枢密院。

而枢密院常驻京城,其负责人为枢密使,权力和宰相相当,理论上这一职位应由武将担任,但北宋这一职位却长期被文人霸占,如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晏殊就曾担枢密副使。枢密院虽然拥有调兵之权,但调令却出自于皇帝。

这个政策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是一种极度愚蠢的政策,战场之事瞬息万变,而将调兵的权力给到千里之外的京城枢密院,在没有无线通信技术的古代,等到作战指令下达到当地部队时,战机早已不在。要想在战场上能够调动军队,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皇帝御驾亲征,这样才能将带兵与调兵之权集中使用,达到御敌之效。

然而自宋仁宗以后,御驾亲征几乎就成了摆设,往往守成之君,多善文而不善战。赵匡胤这一制度虽然牵制了大臣拥兵自重的可能性,但也造成了“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后果,这也是北宋后期军事一直不给力的原因。

在重大错误政策之下,赵匡胤又精心设计了“强干弱枝”的养兵制度。

北宋的全国兵力为22万,而其中10万驻扎在京城,其余的则分布全国各地,京城之兵归皇帝直接管辖,一旦发生兵变,举全国兵力也不过与京城兵力相当,这样形成了京师之兵与地方兵力相互控制的局面,即防止了地方兵变,又防止了京城驻军的骚乱。

除了两部兵力人数相当外,还将重兵精英都分布在京城,而地方兵力则被削弱,形成了“强干弱枝”的效果,进一步削弱了地方兵势力。可以说这一策略从根本上避免了唐朝末期藩镇割据的局面。

除了“强干弱枝”外,赵匡胤还独创了“荒年养饥兵”的政策,简单来说,就是在灾荒之年,大量招募失去土地的流民入伍,由国家进行供养,这样即解决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同时又扩充了兵力,一举两得。而实际上,用这种方式招募的新兵,多是一些毫无战斗力的种地农民,反而增加了军队的开支,最多时招募了30万流民兵。

北宋最巅峰时期,军队人数达到了160万人,其中正规军--禁军占总数一半以上。

正是这种招兵、养兵政策,常使宋朝在对辽战争时,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反观西夏的军队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西夏的军事制度是在宋朝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真正做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西夏的最高军事机构也叫枢密院,下设有各司、军队由中央侍卫军、擒生军和地方军三部分组成。

西夏属于游牧民族,全民皆兵,战时上马,和时种地。即使是豪门子弟也同样要上战场杀敌。西夏有一支专门由豪门子弟组成的质子军,这支部队归主要负责皇帝的安全,号称“御内六班直”,分三班守卫。

除了质子军外,还有从各地部队选上来的精英骑兵,每300人组成一队,总共10队,形成皇帝的亲信卫队,这支部队主要随皇帝出征作战。

京城地区还有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卫戍部队,共2.5万人,是中央侍卫军的主力部队。西夏各地方兵力总和加起来有50万人次,主要以骑兵、步兵为主。

两个同时期的王朝,由于军事制度的不同,使得两个王朝呈现出不一样的军事实力。治大国若烹小鲜,油和盐必须并重,文、武是立国根本,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而一个健全的民族,却将“武”这一部分进行阉割,使得宋王朝面对侵略时毫无还手之力。

【END】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长... 当谈及东吴立国的历史时,人们总会提到长江天险以及“划江而治”的战略。这四个字虽然简洁,但其中蕴含的复...
原创 老... 老美给了什么好处?北大数学4才子海外齐聚,如今颜宁弃国赴美 如今,很多人都认为“老美没什么特别的,...
满清八旗军,为何多尔衮一死就失... 八旗军是什么? 是当年后金建立的东北亚最强军事集团。 这只军队战斗力彪悍,借力明朝的内乱成就了清朝的...
原创 东... 前言 千年长盛,哪个国家的鼎盛时间最为悠久? 提起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许多人会首先想到汉朝。汉...
原创 飞... 前言:历史上有一位著名将领,他的威名如虹,曾被匈奴称誉为“飞将军”。然而,他的历史却并不光鲜,身为英...
原创 海... 大家好,我是小蜘蛛。 巨人岛艾尔巴夫篇终于迎来真正的高潮,贾巴的加入让我们见识到天龙人那诡异的不死之...
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不留生俘,... 抬棺西征,是左宗棠名垂千古、载入史册的标志性事件,目的是收复伊犁,而伊犁谈判是收复新疆的最后“一出好...
原创 李... 李渊一旦下定决心要“鱼死网破”,结果却果真如他所愿,演变为“鱼死网破”:不仅鱼儿丧生,连那张网也裂开...
原创 老... 通过历史的老照片,感受一个世纪以来的巨变与沧桑。各位朋友好,我是专门为大家搜集历史照片的历史君。今天...
原创 7... 在革命战争时期,谭震林作为党内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根据地创建者和领导者,同时也以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和优...
原创 老... 今天我们为大家呈现的这组珍贵老照片,是民国时期一所小学的毕业证书。在欣赏这些历史影像之前,不妨一起回...
原创 李... 单雄信这个名字在历史上广为人知。他是隋末唐初时期的一位将军,同时也是《隋唐演义》中的绿林好汉、江湖英...
原创 英... 梁启超在《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提到:“地球上的文明古国有四,中国、埃及、印度、小亚细亚是也。”后来,...
原创 雍... 在《雍正剑侠图》这部作品中,有四位杰出的老剑客,他们是师出同门,被誉为“大清国四大名剑”,是武林中的...
冀廷璧同志逝世,曾参加百团大战... 据澎湃新闻消息,离休干部、陕西省军区原司令员冀廷璧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13日晚在西安...
原创 蚩... 在远古的岁月里,曾有一位举世闻名、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蚩尤,他的名字响彻整个时代,令人肃然起敬...
原创 秦... 近期,江宁市内新建的一座秦桧坐像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秦桧作为南宋末年的一位重要权臣,在历史上备...
原创 李... 贞观六年,春节将至的唐朝宫廷中,一项前所未有的决策正在暗自酝酿。坐在威严龙椅上的李世民,作为被奉为明...
原创 袁... 袁世凯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曾协助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最终却将革命的胜利果实占为己有。...
原创 西...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时期两项关键的政治制度,它们的实施为西周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也对中国封建帝制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