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兵力是西夏的3倍,却被西夏打得惨败,赵匡胤负主要责任
迪丽瓦拉
2024-06-29 09:05:07
0

原标题:北宋的兵力是西夏的3倍,却被西夏打得惨败,赵匡胤负主要责任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公认的繁华的朝代,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文化发展在宋朝达到了历史高潮,甚至可以和欧洲的文艺复兴相媲美。而军事上,它的军事羸弱、版图狭小,也一直为后世所诟病,其在“武功”上的表现,远不及汉唐,甚至不及明清。

与北宋同一时期的西夏,这两个国家从最初的宗主藩属国关系,逐渐演变成了两个独立存在的强国,时而剑拔弩张,时而握手言和。就像两个相生相克的兄弟,北宋用尽一生之力都没有够将西夏覆灭。

宝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称帝后,改国号大夏,始称西夏。宋朝不愿意承认李元昊的帝位,并且下诏“削夺赐姓官爵”,停止互市。

北宋与西夏之战已无法避免,这之后的几年内,李元昊相继发动了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歼灭北宋精锐数万人。

在西夏统治的180年里,前期的北宋或许还有机会恢复宗主国的地位,而到了后期,北宋却就得毫无还手之力。

一直以来人们提到汉唐就褒、就捧:盛世、治世,而一提到宋就贬就抑:“积贫积弱。但这一切似乎都不应该算到宋朝的继位者身上,而这一祸根在立国之初就已经埋下。

在宋与西夏共存的百年中,多次交手,为什么宋一直没能战胜西夏呢?

西夏是由党项人建立的政权,属于游牧民族,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千年以来,常败多胜少,而像宋这样被压着打的倒也是少数,除了其自身的士兵作战能力存在差异外,其根本的原因还是这两个王朝军事力量上的差异。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马背上得天下,深知唐朝将军事将到边疆大将手中所带来的藩镇割据,百年混战的危害,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为了让赵家江山能够万年流传,赵匡胤选择了文治。

杯酒释兵权后,天下兵权皆收于皇权,不再交给武将。

赵匡胤首先对军队进行了制度改革,将天下兵马分为“两司三衙”,将带兵权与调兵权进行拆分,带兵之权给了三衙,调兵之权给了枢密院。

而枢密院常驻京城,其负责人为枢密使,权力和宰相相当,理论上这一职位应由武将担任,但北宋这一职位却长期被文人霸占,如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晏殊就曾担枢密副使。枢密院虽然拥有调兵之权,但调令却出自于皇帝。

这个政策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是一种极度愚蠢的政策,战场之事瞬息万变,而将调兵的权力给到千里之外的京城枢密院,在没有无线通信技术的古代,等到作战指令下达到当地部队时,战机早已不在。要想在战场上能够调动军队,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皇帝御驾亲征,这样才能将带兵与调兵之权集中使用,达到御敌之效。

然而自宋仁宗以后,御驾亲征几乎就成了摆设,往往守成之君,多善文而不善战。赵匡胤这一制度虽然牵制了大臣拥兵自重的可能性,但也造成了“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后果,这也是北宋后期军事一直不给力的原因。

在重大错误政策之下,赵匡胤又精心设计了“强干弱枝”的养兵制度。

北宋的全国兵力为22万,而其中10万驻扎在京城,其余的则分布全国各地,京城之兵归皇帝直接管辖,一旦发生兵变,举全国兵力也不过与京城兵力相当,这样形成了京师之兵与地方兵力相互控制的局面,即防止了地方兵变,又防止了京城驻军的骚乱。

除了两部兵力人数相当外,还将重兵精英都分布在京城,而地方兵力则被削弱,形成了“强干弱枝”的效果,进一步削弱了地方兵势力。可以说这一策略从根本上避免了唐朝末期藩镇割据的局面。

除了“强干弱枝”外,赵匡胤还独创了“荒年养饥兵”的政策,简单来说,就是在灾荒之年,大量招募失去土地的流民入伍,由国家进行供养,这样即解决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同时又扩充了兵力,一举两得。而实际上,用这种方式招募的新兵,多是一些毫无战斗力的种地农民,反而增加了军队的开支,最多时招募了30万流民兵。

北宋最巅峰时期,军队人数达到了160万人,其中正规军--禁军占总数一半以上。

正是这种招兵、养兵政策,常使宋朝在对辽战争时,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反观西夏的军队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西夏的军事制度是在宋朝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真正做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西夏的最高军事机构也叫枢密院,下设有各司、军队由中央侍卫军、擒生军和地方军三部分组成。

西夏属于游牧民族,全民皆兵,战时上马,和时种地。即使是豪门子弟也同样要上战场杀敌。西夏有一支专门由豪门子弟组成的质子军,这支部队归主要负责皇帝的安全,号称“御内六班直”,分三班守卫。

除了质子军外,还有从各地部队选上来的精英骑兵,每300人组成一队,总共10队,形成皇帝的亲信卫队,这支部队主要随皇帝出征作战。

京城地区还有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卫戍部队,共2.5万人,是中央侍卫军的主力部队。西夏各地方兵力总和加起来有50万人次,主要以骑兵、步兵为主。

两个同时期的王朝,由于军事制度的不同,使得两个王朝呈现出不一样的军事实力。治大国若烹小鲜,油和盐必须并重,文、武是立国根本,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而一个健全的民族,却将“武”这一部分进行阉割,使得宋王朝面对侵略时毫无还手之力。

【END】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长... 长安的名字非常优美,为什么后来会改成西安呢?这个名字又是由谁来改的呢? 从古代到现代,每一个朝代都...
原创 秦... 前言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在《南园十三首(其五)》中写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
原创 长... 姜维向马遵提出了一个计策:“这个地方后面肯定埋伏了敌军,我愿意带五千人埋伏在要道上。太守先派人回报敌...
原创 皇... 古时候,皇位一般都是世袭的,皇帝会从自己的子嗣中挑选一个他认为最优秀的人来继承皇位。然而,也有一些皇...
原创 清... 最近,《人民的名义》这部关于反贪腐的电视剧正在热播,大家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反腐败的问题上。今天,我们就...
原创 中... 中国历史悠久,男人和女人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常常说“女人半边天”,但在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的观念...
原创 成... 现在的军队几乎不再使用骑兵了,但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是战斗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可以说,谁拥有骑兵,谁...
原创 为...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关羽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物,他代表着忠诚、勇敢和义气。他始终心系汉朝,即使身...
原创 从... 真实情况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基本延续了元朝的行省体制,设立了13个省。为了便于...
原创 历... 灾难就像一把刀,如果我们握住刀柄,它可以为我们服务,但如果拿住刀刃,它就会割伤我们——这句话出自洛威...
原创 中... 1654年,清军入关已经有十年。当时,德意志地区的马德堡市长奥托·冯·格里克,在神圣罗马帝国的雷根斯...
原创 刘... 导读:刘备并非不听劝告,而是他深知,只有借着为关羽报仇的借口,才能凝聚人心、激发士气,背水一战去讨伐...
一张老照片,揭开漳州一中120... 在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建校120周年的庆祝活动中,一张摄于1931年的老照片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张照...
原创 秦... 历史上抗金名将岳飞,数次投身军旅,矢志北伐、收复失地,然而最终却遭奸相秦桧陷害而死。岳飞英名流传千古...
原创 朝... 朝鲜和韩国,这两个位于东亚的国家,地处朝鲜半岛,历史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今天的它们已经成为水...
他把南湖红船模型捐给中国共产党...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小华 “我的心愿终于达成了,谢谢你们!”10月29日下午,原长沙市水运公司职工...
原创 真... 三国时期,名将如云,几乎每个强国都有一支精锐部队。曹魏有虎豹骑,吕布麾下有陷阵营,而蜀汉的王牌部队则...
原创 扒... 日本,曾经是亚洲的霸主,东亚的无敌强者。 19世纪下半叶,几乎所有亚洲国家都在西方列强的压迫下受苦...
原创 成... 毛主席在《沁园春》一词中提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句话足以看出毛主席对成吉思汗...
原创 曾... 在历史的长河中,曾国藩无疑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影响力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风风雨雨,但却能取得非凡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