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是刘备旗下五虎战将之外最出色的将领,不过他最后的结局并不是在对抗曹魏、孙吴中战死的,而是被当时诸葛亮的参军杨仪派大将马岱砍杀的。
魏延为何会被自己人杀死,而这些是否是因为诸葛亮的授意呢?首先介绍一下魏延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魏延曾经是刘表的手下,刘备攻打长沙时,魏延才献城投降。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魏延归附刘备,自然是没有什么好被指责的,贤臣择主而事这个也很正常。不过,他为了泄私愤,把曾经不重要他的长沙太守韩玄给杀了。
诸葛亮动怒,认为这不是忠义之士所为,建议刘备除掉魏延以绝后患。但刘备看他英勇,并没有听取诸葛亮的建议,反而让他留在军中。因为这点,“诸葛亮不待见魏延”,“魏延被杀是因为诸葛亮下的命令”,这些声音一直都很多。
刘备入蜀,入汉中,魏延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深得刘备的重用,诸葛亮当然也知道魏延的才能。不过魏延个性非常狂傲,毒辣,得罪了蜀军中不少人,而其中杨仪就非常看不起魏延,两人关系剑拔弩张。诸葛亮只能常为两人调解。所以看出诸葛亮只是不喜欢魏延的性格,但他的能力,在诸葛亮这里还是得到肯定的。
刘备死后,可以说蜀国都是听从了诸葛亮的号令,诸葛亮也开始他的五次北伐计划。魏延也没有改掉他的脾气,要求诸葛亮给他兵马,他从另外一路攻打曹操再和诸葛亮汇合。诸葛亮不同意,魏延多次议事对其嘲讽。而诸葛亮对魏延只能明升暗降,封他一个凉州牧,但凉州在曹操控制中。
第五次北伐,诸葛亮病重,临死前,他交代杨仪负责全军撤退,魏延断后。但原文也有提到,如果魏延不愿意,就随他去。所以魏延听不听杨仪的安排,愿不愿意撤军,都随魏延的心意。但诸葛亮可没说要让杨仪杀掉魏延,只是他知道魏延的个性,又与杨仪不合,是不会听从调遣的。
果然如诸葛亮所料,魏延得知诸葛亮遗言,就震怒,不愿撤军不愿听杨仪的安排,看到杨仪命令全军撤退,认为他是胆小怕事之辈,就率军赶到了大军的前方,加以阻拦大军撤退。于是杨仪向刘禅上奏说魏延谋反,魏延不甘示弱也上奏指责杨仪谋反,双方不愿让步,就打了起来。
而魏延军得知诸葛亮去世,军心动荡,不愿跟着魏延“胡闹”,魏延只能兵败逃跑。杨仪趁机派马岱杀魏延,砍掉其脑袋,将他献给杨仪。杨仪拿着魏延的脑袋,扔在地上,用脚踩着,大笑道:“庸奴!复能再作恶?”并没有放过魏延三族。
从这7个字来看,杨仪此事做的非常不理智的,而且单纯地就是为了泄私愤。在当时,魏延可以说是蜀国所剩无几的能将,并不是庸奴。魏延死后,蜀国再无能将!而且就算要处理魏延,也是回蜀之后再定罪。当场处死一个功臣,死后还做辱尸的行为,实在不人道。诸葛亮如果泉下有知,也被气活过来。
文:上下古今团队离城创作
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