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都说兔死狗烹,为何大清不敢诛杀曾国藩等功臣?原因很简单
迪丽瓦拉
2025-08-23 05:02:25
0

前言

古代封建王朝中,最常遇见的无非就是“

狡兔死,走狗烹

”。

达到了功高盖主,自然是小命难留。比如身处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种,还有身处西汉初期大名鼎鼎的韩信等。

他们何错之有?无非就是功劳大了,皇帝也便留不得了。在手握权势,身处高位之人认为,他们恐难不会在日后生出异心,

这也便会对自己造成更大的威胁,所以古代历史上“兔死狗烹”之事应接不暇。

但到了清朝似乎这一现象有所缓解,就连慈禧太后这么多疑的人,竟没有对曾国藩、左宗棠等功臣赶尽杀绝,这是为何呢?

一、朝臣的重用

首先我们从满人入关时说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所在,而清朝的皇帝自然也会在一定的原则上达成统一,

其中“重满抑汉”便是人尽皆知的一个原则。

但是满人所能做出的贡献有限,清廷也需要不断的巩固自己的政权,这时吸收和接纳一部分汉人入朝也便是他们的重要举措。

只是在职位上汉人的职位始终是达不到满人的高度的,像什么军机大臣等重要职位,他们更是很难涉及。

就连一些地方的总督、巡抚等清廷首先会考虑的自然也是满人。

如此,满人和汉人之间就又形成了一定的阶级差异。简单来说就是满人出身非富即贵,而汉人总归是要在当时时期矮一截的。

但是随着生活的富有,时间的推移,“非富即贵”的生活并未给八旗子弟带去多好的影响。

随之跟随的却是满族精明能干之人的落幕,这时清廷则会率先将视线放在其子孙的身上。但他们的子孙无疑就是“烂泥扶不上墙”,纨绔不已,更别提委以重用了。

这一情况发生后,清廷自然还是得用人,只是他们只能依靠的是更有能力的汉人。

比如我们熟知的在康熙年间平三藩的事宜,乃至在雍正年间平定噶尔丹的情况,清廷所派和依靠之人无疑都是汉人,方才得以成功。

到了晚清这种情况更甚,可以说是急需能将都不为过,毕竟太平军来势汹汹,慈禧太后更是需要像曾国藩、左宗棠等人来为自己效力,更为自己解决心腹大患。

特别是慈禧为了自己的权势,将“八大臣”扳倒后,慈禧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更优秀的将领来“为我所用”。

所以从咸丰帝开始,曾国藩这样的优秀之人便已经开始被逐渐提拔了。紧随其后的是对其他官员的任命,并且同样也是为汉人,他们被派往各地,甚至还有被任命为封疆大吏的。

这无疑是清朝的一次大变动,汉族人自然是得志的。但对于朝廷上的满族亲贵们却是一大威胁,毕竟撼动的是整个满族人的地位,自然朝廷上下哗然一片。

至于这样的结果,慈禧自然是知晓的。这样满族朝臣自然就会与汉族朝臣形成对立。一定程度上说他们双方也便能形成对立,

而这样的结果对于夹在中间的慈禧来说,怎么看也是利处更多。为何这么说呢?

二、为何“不诛杀”?

我们耳熟能详的晚清名将非曾国藩、左宗棠等人莫属,他们也便是汉人,同时功绩突出,更名声远扬。

对于他们慈禧可是抱有不小的期待,并且更委以重用。

晚清的正规军无非就两支,一个是满洲八旗,另一个则是绿营,可是他们在面对起义时,简直就是不堪一击。

再加上前文我们所说的不堪重用,慈禧何不得为了清廷着想。

曾国藩等人显而易见是需要依靠的。在满族和汉族之间纠结,他们首先需要担忧的恐怕还得是清廷的生死存亡,更别提什么“兔死狗烹”之事了,只怕是有心也无力了。

再者围绕慈禧太后而言,她虽然说在晚清时期手握大权,但毕竟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其地位更是需要有人帮她来稳固,

这时她显然还是得需要曾国藩等人。

最重要的是曾国藩等人所倾斜和听从的对象也是慈禧,这样双方的利益都能达成,慈禧太后何乐为不为呢,又怎会想不开将他们杀了。她若真动手,恐怕牵连的只会是自己的地位和权势。

最后就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而言,他们三人也算是三方势力。

久而久之就会在朝政大事上形成一定的对立。

而他们之间看似有争斗,同时也是在相互制衡,但总归是为了挽救大清王朝。

有了争斗和制衡,朝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安心的将兵和权交给他们。

或者说他们之间需要一定的“争”,如果都是“和”,清廷自然会感到岌岌可危,届时他们有没有兵和权不知道,恐怕留条命都难。

所以胡林翼去世前是他们三个,而后就是李鸿章被提拔上来补足了。

不管是清廷还是慈禧太后,甚至还有曾国藩等人,他们都会规避着一定的风险。

这些功臣能力之大,清廷和慈禧太后需要他们的助力。同时一定的猜忌肯定有,曾国藩等人也便不会不为多动。

三、晚清的能人

他们身处晚清时期,就曾国藩看来,他对于晚清时期的改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曾国藩作为晚清重臣,关注到的无疑就是内忧外患的国势,还有就是对于当下现实的关注。

在他的提倡下,洋务运动得以兴办,其中包括军事以及民用等工业,他所做便是为了晚清的发展,乃至增强晚清的国力。

有了军事、民用等企业的奠基,曾国藩想要富国强兵的目的也便可能实现,对于晚清其他方面上的发展同样也是坚实后盾般的存在。

虽然最后的结果没有多如意,但总归曾国藩等人是在为晚清的发展所担忧着,便也做出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再者曾国藩对于朝廷的“忠”也清晰可见,同时也不乏还有对百姓的考虑。最显而易见的恐怕得是在其对湘军的治理上了。当时他就有将“忠君”、“爱民”等放入治理的范畴中,使得将士们达成一定的思想统一。

对于朝廷,对于天下百姓来说自然利处很大,并且在众多危险时刻,也便不缺挺身而出之人,这是清王朝所缺,也是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所需要的。

不管是曾国藩还是左宗棠等晚清功臣,他们一定程度上是能力之人,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维护清王朝之人。

结语

在晚清时期,要说谁的功劳和名声最大,少不了的自然是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他们挽救清王朝于危难之中,自然算得上是功高盖主之臣,但是纵观清朝的处境,他们显然是不能被抛弃的,甚至说还要很大程度上进行依仗呢,慈禧太后恐怕还得宝贝着才行。

总而言之,大清没有多强大,又怎敢谈“兔死狗烹”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她... 文|历史追不停 她一生只嫁过两个皇帝,却当过六次皇后,只因长相太美。 蔡东藩曾这样说道:“靳康有女,...
原创 为... 在封神演义的小说里,残暴不仁的纣王,建炮烙、造鹿台、建酒池肉林、敲骨验髓、剖腹验孕、挖比干心。 纣王...
原创 高... 一直以来,我国南海、台海麻烦不断,如今台海局势的不稳定更是牵动了很多人的心!众多纷扰的源头却是 蒋介...
原创 6... 要说中国历史上轶事典故最多的皇帝大概非朱元璋莫属了,从政治到美食,从文化到建筑,各个领域都有朱元璋的...
原创 河... 县衙是古时候的一个说法,如今还保存完好的县衙见证了古代地方官办公的地方。 位于河南的新密县衙,距今...
百多年前,外国建筑师镜头里的中... 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保留着各式各样的传统建筑。从庄严雄伟的宫殿坛庙到粉墙黛瓦的江南园林,从多姿多彩的...
原创 中... 1996年,有报道称安徽涡阳县发现了千年圣人老子故乡的遗址,这个消息立刻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反应最...
原创 唐... 我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文学题材,也有很多的文学著作流传千古,唐朝时期,诗词盛行...
原创 唐... 中原王朝的北疆防卫问题由来已久。由于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的差别,北方的游牧民族自古代开始就不时南下侵扰...
透过文物看“雨水” 中国农耕文... 央视网消息: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在博物馆里,也有着展现雨水节气自然...
宋朝皇帝为啥不穿龙袍?也不称皇... 在中国古代,帝王服饰从秦朝黑衣到唐代黄袍,再到宋代红袍,每一次色彩选择的背后,都暗藏着一套以“五德终...
原创 清... 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里,对犯罪行为的惩罚通常是相对简单而直接的,而回顾清朝时期的刑罚方式,不禁令人觉...
原创 一... 家庭的命运,常受着积善和积不善的影响。正如俗话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一...
从“魔童”到“顶流”,哪吒千年... 2月18日 中国电影迎来里程碑时刻 《哪吒之魔童闹海》 以超过123亿的成绩 大部分人印象中的哪吒—...
到这座博物馆,赏“千峰翠色”(... 本报记者 李中文 窦 皓 图①:三件“镇馆之宝”。金凯华摄图②:歌舞剧《陌上花开》海报。杭州歌剧舞...
原创 广... 广西自古民风彪悍,有尚武之风,因此有“天下狼兵出广西”的说法。广西出“狼兵”,也出将军,最为让人熟知...
原创 唐... 要说唐朝最凶残的将领,估计大家第一时间会懵圈,因为唐朝厉害的将领实在是太多了,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就...
原创 唐... 滨哥侃历史原创:探寻国宝系列(1),欢迎大家转发分享! 从今天开始,小编给大家讲解中华国宝系列,借此...
明代龙泉窑瓷器鉴定方法和价格指... 明代龙泉窑瓷器鉴定方法和价格指南 明代龙泉窑瓷器:历史瑰宝的价值重估 在陶瓷艺术的历史长河中,明代...
原创 李... 在汉献帝离开后,“长安双煞”李傕和郭汜最终得到了怎样的结局? 郭汜最后没能逃脱部将伍习的冷刃,被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