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山东诸将不服粟裕指挥,毛主席很伤脑筋,陈毅:借您一物可解决!
迪丽瓦拉
2025-07-06 05:32:18
0

前言

1946年10月,为应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军事局面,毛主席作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决定:

将山东野战军以及华中野战军合并,由陈毅担任主持大局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而军事指挥权则全部交给了副司令员——粟裕。

粟裕和陈毅从抗日战争时期就在一起共事,彼此之间特别了解,陈毅对于粟裕的军事指挥能力是相当欣赏的。

但是,原山东野战军的将领们,对这个突然空降的“副司令员”就不那么了解了,而这也让毛主席很伤脑筋。

一、粟裕其实并非毛主席的首选

“你们只知道下命令,知不知道我们的战士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你在地图上卡一卡,我的战士就要跑断腿!”

电话那头声音非常激动,但粟裕的表情依旧非常平静,他耐心地等对方说完,才语重心长地解释道: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现在的局势怎么能事先预知呢?我知道你的困难,我也清楚战士们的艰苦,可这一切都是为了战役的胜利!我们在消耗,敌人也在消耗……”

粟裕的话还没说完,电话那头就挂断了,无奈的粟裕只好重新回到了战略地图的前面,紧皱眉头苦苦思索。

像刚才发生的这种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事实上,从他成为两支野战军的军事主官之后,类似这样的事情就时有发生。

实事求是地说,毛主席当初心目中,新任军事主官的人选并非粟裕,而是徐向前。

1946年6月,蒋介石集结了几十万大军开始向我解放区发起进攻,解放战争正式打响。

面对国民党军的大举进攻,毛主席在一开始做出的设想其实是“南线出击计划”。

所谓“南线出击计划”,就是让晋冀鲁豫(刘邓)、山东(陈毅)、华中(粟裕)3支野战军远出根据地,进行外线作战,争取做到在大量消灭敌人的同时保护好老解放区。

可是与陈毅不一样的是,远在华中地区的粟裕在听到毛主席的这一主张时并没有急于出动,而是根据现实情况与谭震林等人进行了一番商讨。

最终,粟裕向毛主席提议:应先在苏中内线地区歼灭一部分敌人之后,再向西进发,这样更加有利。

粟裕的这一建议得到了毛主席的认可,毛主席后来改变了原有计划,决定:“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之后再转至外线”。

而事实也证明,这一伟大决策对于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粟裕、谭震林所指挥的华中野战军刚一出山便打出了个“七战七捷”。

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三万余人的华中野战军竟歼敌五万余人,粟裕也在此战过后变得名声大噪起来。

同为新四军的高级将领,粟裕与陈毅这对老搭档,在此刻的境遇却是“冰火两重天”。

因为战略决策上的失误,陈毅所率的部队,虽然有着兵力上的优势,却在外线和国民党军打起了“消耗战”。

泗县战役中,华中分局的几位领导向陈毅提出了“应打蒋系不打桂系”的建议。

就连毛主席都给他发电,告诉他:凡是不能歼灭敌人的仗不要打!不能操之过急!

可陈毅还是决定进攻泗县,设法歼灭这支素以“滑溜”著称的桂系第七军。

但此役,陈毅部非但没打下来县城,还白白折了两千余名将士。

这次失利,让毛主席开始考虑更换山东野战军的军事主官。

二、“空降司令”难以立威

思来想去,毛主席决定:将红四方面军的统帅徐向前,调到山野担任军事主官,陈毅则继续负责统领全局。

可还没等徐向前正式赴任,“两淮”又丢了。

“两淮”乃华中重镇,占领了“两淮”,使得国民党军将我军主力压缩在了一个特别狭长的地带,这种半包围的形势对我军来说已经极为不利了。

“两淮”失守后,陈毅深感自责,直言“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托付”。

虽然此时的他已经从中央军委那里得知,徐向前因病不能前来赴任的消息,可陈毅的内心却一点也不轻松。

经过这两次失利,陈毅深刻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他在此后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表示:

“今后……军事上多由粟裕下决心,定可改变局面。”

上文曾提到过,“两淮”失守让我军的处境变得极为不利。

而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战局,陈毅、粟裕、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等华中领导,在撤出两淮后不久,就联名向中共中央致电:

“建议将华中野战军、山东野战军合并在一起,集中行动以改变战局。”

1946年9月22日,中央军委先后发出由毛主席起草的两份电报:

“同意集中两个野战军,统一指挥,向淮海行动,打开占据”。

毛主席还指示:“华中和山东两个野战军集中行动,指挥部亦应合一……战役指挥交予粟裕负责。”

从此,粟裕便正式成为了两支野战军的军事主官。

对于原华中野战军的将领们来说,粟裕的指挥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苏中“七战七捷”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但对于原山东野战军的将领们来说,粟裕还是太过陌生了,因为这种陌生,山东诸将并不服粟裕的指挥。

就拿前文所提到的那个事件来说。

按照粟裕之前的部署,这位指战员已经带着部队走了几十里的山路。

可眼看目的地就在前方了,粟裕却打来了一个电话,叫他们原路返回。

作为一名从基层走来的军事将领,粟裕十分理解战士们的心情,虽然对方的话语中带着火气,但粟裕却并没有生气。

但是,如果山东诸将一直不能改变对于粟裕的固有看法,那么对于大局来说一定是不利的。

毛主席一开始决定这项任命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两个野战军合并在一起后会出现如此棘手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毛主席想了很多办法,可始终都没有想到一个万全之策。

而就在毛主席一筹莫展之际,陈毅突然向延安致电,说要向毛主席借一样东西。

陈毅甚至向毛主席打了包票,这件东西一定可以帮粟裕在军中立威。

三、陈毅出招,帮粟裕在军中立威

因为,陈毅对于山东的这些将领实在是太了解了。

就拿许世友来说,他是军中出了名的暴脾气,性格大大咧咧,想起什么就说什么。而他打仗的风格也很直接,就喜欢“横冲直撞”,信奉“一力降十会”。

这种指挥风格虽有缺点,但也正是这种强硬作风,才让他在许多场硬仗中打出了名堂。

而粟裕此人恰恰与许世友截然相反,他沉默内敛,颇有儒将之风。

指挥作战时,他喜欢出奇制胜,擅长掌控全局,谋定而后动。

他所做出的一些布置,往往会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所以毛主席才会夸赞粟裕:有统领四五十万大军的才能。

陈毅也清楚,在山东野战军中唯一能够服众的就是战功,最好还是那种令毛主席都夸赞有加的奇功!

考虑到这些,陈毅就给延安发去了一封电报,想让毛主席将他在粟裕七战七捷期间,发给华中野战军的电报发给他一份。

毛主席虽然不知道粟裕想要干什么,但还是着人找到了那些电报的备份,汇总之后发给了陈毅。

为什么几份电报就能为粟裕在军中立威呢?

原来,毛主席在苏中战役开始之初,对于粟裕所提出的战略部署还是有所顾虑的。

苏中野战军当面之敌人毕竟是国军精锐,无论是兵员数量亦或是武器装备,都要比粟裕部强上太多。

就连毛主席也不敢断言:苏中战役粟裕会必胜。

可当战役爆发之后,粟裕的三万人马竟把十二万国军打得出尽了洋相,军事据点丢了不说,还损失了五万多精锐。

毛主席此前的担心顾虑就此烟消云散,接连给粟裕发报,让他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这几份电报抄本下发出去之后,那些原本不服粟裕的将领们,无不为粟裕在苏中战役的“神来之笔”所惊叹。

从此以后将帅一心,部队的战斗力自然是如虎添翼。

1946年底,苏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合并后的第一仗,就打了一个极为漂亮的“翻身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宿北战役”。

这时,国民党集结了二十五个半旅,分四路向我解放区进攻。

陈毅、粟裕等人经过缜密分析,均认为:敌人虽数倍于我,且四路同行,步步为营,来势汹汹,但也并非无懈可击。

从战略地形上去看,在宽150多公里的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不可能做到毫无缝隙,这就给了我军逐个击破的机会。

此后陈、粟二人经过分析认为:

在敌人的四路大军中,东台、两淮、峄枣三路敌军均遭受过华中野战军的打击,其主将又都是顾虑较多之人,所以这三路部队的行进速度大概率不会太快。

而由宿迁东进的整编第11师和整编第69师则比较骄狂,所以,我军可以故意诱其冒进,最后再将其聚歼!

用粟裕的话来说就是:“伤其五指,不如断其一指”!

这两支部队之中,胡琏所指挥的整编第11师是国民党军的主力部队之一,装备精良,作战经验丰富。

与之相比,整编第69师就要好打得多。

这支部队不是王牌,其师戴之奇前不久才刚刚被蒋介石提拔上来,立功心切。

所以,经过反复考量,陈、粟决定:先拿这个整编第69师开刀!

果然不出二人所料,在进攻开始之后,这两支国民党部队迅速成扇形展开,而这也就给了我军穿插分割,将其逐个歼灭的机会。

12月15日黄昏,战役正式打响。

陈毅、粟裕指挥军队凭借出其不意的攻击,打了国民党军一个措手不及,并最终于16日拂晓,成功占领了关系战役全局的制高点——峰山。

此时,国民党军整编第69师已经彻底被我军所包围。

那个战前还趾高气昂,扬言要为“党国”立下头功的戴之奇,如今已经彻底沦为了瓮中之鳖,方寸尽乱。

粟裕为了不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命麾下各部队立刻向这支孤军展开进攻!

18日黄昏,“山野”第一纵队、第二纵队、第九纵队以及第五旅,在同一时刻向敌整编第69师发起了进攻。

最终,我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之下,全歼了整编第69师师部及3个半旅,共2.1万余人。

该部师长戴之奇自杀,副师长以及参谋长皆被我军俘虏,宿北战役也以我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此役不仅开创了我军一次歼敌3个半旅的先河,同时也推动了华东战局的顺利发展,可谓是一箭双雕。

12月19日战斗结束之后,中央军委立刻向“华东野战军”发来了贺电,指出:

“此役让整个苏鲁战局都得到了好转。”

1947年1月下旬,两大野战军以及山东军区部队正式合并为华东野战军。

而华东野战军也在此后的战役中越打越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载入史册的不朽功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和... 和谈棋局中的提线木偶:乌克兰悲歌响彻权力角斗场 当基辅的残阳染红第聂伯河,这场持续千日的代理人战争终...
骆驼城遗址:各民族“三交”的历... 骆驼城遗址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境内,是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段上的军事重镇,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留存规模宏...
赵杰:隋朝北部边疆的变迁——以... 摘要:隋朝在开皇初年、开皇末年和大业初年三个阶段数度修筑长城,根据长城位置分布,结合各阶段隋朝与突厥...
宁夏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线索32... 2月17日,记者从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获悉,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宁夏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线索322条...
原创 朱... 家人们谁懂啊,朱元璋那可是对朱标这个儿子宠到了骨子里。他不光大手一挥,直接把太子之位给了朱标,还亲自...
原创 一... 晚清时期的清朝处于封建落后的年代,但当时的人们只不过是思想上落后,国力还是很强的,此时的清朝街道仍然...
原创 闯... 1641年,闯王李自成攻陷洛阳后,在城里杀掉了一个300多斤的胖子,这个胖子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
原创 我... 在这个充满了各种奇闻异事的时代,又有一则让人啼笑皆非的社会新闻来袭!话题就在于 我国白玉山塔的拆除计...
原创 逆...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史中,毛主席和他的团队面对的是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无论是反动军阀、国民党,...
原创 霍... 在初唐四杰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其中有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说的就是汉朝的飞将军李广了,要说历...
原创 清... 1870年8月22日,一个看似普通的日子,却因为一起震动朝野的案件而被写入史册---新任两江总督马新...
原创 原... 话说刘彻羽翼已丰,派四路大军突袭匈奴,但结果并不是很理想,公孙贺一路未能捕捉到匈奴人的影子,公孙敖一...
原创 法... 公元220年,正值壮年的蜀汉谋士法正因病去世,痛失左膀右臂的刘备十分感伤,连续数日哭泣不止,悲伤场面...
原创 汉... 在漠北之战五年后伊稚斜单于去世。曾经叱咤风云的他,之后再无任何建树,他做到了自己能做的一切,只可惜遇...
原创 《... 赵云在超一流高手里面名列前茅,而庞德则位于超一流高手的底部。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为什么把庞德定...
原创 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当我...
原创 忽... 外蒙古人极度崇拜成吉思汗,却为何不怎么待见忽必烈呢?甚至还有人非常讨厌忽必烈? 忽必烈和元朝 你先听...
原创 让...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中国就步入了封建史,期间也产生了很多位皇帝,就其成就和影响力来说,秦皇汉武、唐...
原创 苏... 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标志着苏联的终结,这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时刻,不仅让苏联走向了终结,...
原创 这... 文/林岩 ?辛宪英 辛氏,字宪英,生于东汉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祖籍陇西,颍川阳翟(今属河南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