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和珅做官时有三不贪,科举钱不贪,赈灾钱不贪,而第三点更显高明
迪丽瓦拉
2025-07-07 03:03:27
0

和珅是清朝著名的大贪官,嘉庆皇帝抄他的家,竟然抄出了八亿两白银,相当于大清朝十几年的收入,这都不是富可敌国了,和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比皇帝还富有。

乾隆怎么会不知道和珅的所作所为呢?

但乾隆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是他被和珅蒙蔽,而是他心知肚明,和珅的钱就是皇家的“私房钱”。和珅贪的钱越多,嘉庆得到的钱也就越多。

不过,乾隆不发作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和珅太过精明了,他的言行举止都不会让乾隆感觉过界。

就拿他贪污来说,和珅也不是什么钱都拿的,他有自己的原则——“三不贪”。

一、科举钱不贪

真正意义上的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经过千年的发展,清朝时期的科举制度乃是最完备的,发挥出了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功能。

清朝时期的名臣如张廷玉,乃是康熙三十九年的进士,孙嘉淦,乃是康熙五十二年的进士,晚清四大名臣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和曾国藩,都是通过科举入仕。

和珅贪污,第一不贪的就是科举钱。

有人可能会问了,和珅是内阁首席大学士,又管着翰林院,要想在科举上面捞油水,还不是轻轻松松,为何他这样的贪官都不敢染指科举呢?

这还要从清朝科举的特点开始说起了。

唐朝的科举,考试内容与皇帝的喜好息息相关,比如玄宗时期,因为玄宗皇帝喜爱诗词,科举内容中就多加了诗词,这也是为何那么多诗人都能入仕的原因。

清朝由于是少数民族政权,因此对于汉人文化特别重视,讲究一个文以载道,所以孔子在清朝地位很高,科举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也就少不了孔孟之道。

清朝的统治者认为,熟读儒家经典的学子,将来做了官之后,能够恪守君臣之理,始终秉持着天地君亲师的观念,这对于皇权的稳固是有积极作用的。

清朝科举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分层次考核,从最低一级的童生到乡试、会试,再到殿试,每一层级都是优中选优,确保了能走到殿试的人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

由于童试和乡试的范围很广,几乎涵盖了每个地方,所以这两种考试都是由当地政府进行组织的,确保了考试的公平,毕竟没有人会在自己的地盘上作弊。

综合这几个特点就可以知道,和珅之所以不贪科举钱的原因了。

首先和珅自己是乾隆朝多个部门的一把手,他是要为自己的工作负责的,难道会为了一点钱招一个草包进来吗?

第二,除了殿试之外,会试以下的考试体量太小了,就算能贪污这一部分,也不好开价,总不能让和大人去挣小钱吧?

可见,和珅不贪科举钱是非常明智的做法,他就是最大的朋党,不怕没有人投奔,不如将科举打造成彻底的人才选拔机器,这反而有利于他手里有人才可用。

二、赈灾钱不贪

其实和珅并非是不贪赈灾钱,他是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来敛财。

当一个地区发生天灾的时候,国家当然要拨款赈灾,其使用的款项包括最常规的粮草、医疗、防疫以及安置等等,但是,在灾情不明朗的时候,户部无法确定一个明确的拨款数额。

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面对纪晓岚的指责,和珅语重心长的给他解释了一番。他说灾民不是人,只要喂得饱就行,一斤小麦可以换三斤麸糠,本来可以救一个人的粮食,现在可以救三个人了。

纪晓岚又问,灾区里,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竟然在贪污!他们难道不知道很多老百姓都已经饿死了吗?

和珅又耐心给他解释,赈灾是大事,但是谁来执行?是直接把粮仓打开让灾民进来吃?那直接乱套了。

所以还要依靠基层官员去帮助朝廷发放粮草救济灾民,不让这些人吃饱了,他们会去为朝廷干活吗?

这个故事虽然充斥着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色彩,但是管中窥豹可以看出,和珅也算是在费尽心思办事了,他明白,一点油水不给下面的人捞,他们大概率也不会好好办事儿。

在他那个位置上,军政大权统揽一身,他根本不可能做到什么实事不干,专心贪污的。

灾情发生的时候,本身就是户部侍郎的和珅会第一时间下发赈灾款,然后在民间通过钱庄贷款的方式发放赈灾款。

这一环节就是为了喂饱各级官员,有了他们,和珅才能把赈灾这件事办好,才能顺利给乾隆交差,他自己的乌纱帽才能保住。

等到灾情过去,灾区一定会面临着重建,试想一下,这份重任会交给谁呢?自然是和珅,到时候他趁着重建打捞一笔不是更好吗?

三、最精明的“办不成事不贪”

如果说科举不贪、赈灾不贪是和珅受困于自己的身份,那么这“办不成的事不贪”则体现出了和珅高明的政治头脑。

身居高位的人是根本不缺钱的,特别是和珅这样级别的高官。

他平日里敛财的手段主要就是为他人办事或者安排职位,一般人还没有资格给和大人行贿呢。

和珅完全可以收钱不办事,就算他真的这样做,也不会有人持反对意见,因为和大人拿了自己的钱,就说明跟和珅攀上了关系,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和珅不明白吗?

和珅是贪,但他明白有些钱是不能贪的。

他的贪腐之路讲究一个细水长流,既然是做生意,跟熟人做生意最为稳妥,陌生人的钱再多也不能拿。

有了这样的原则,和珅身边的人会成为他的铁杆心腹,这些心腹又会主动去维护和珅的权利地位,地位巩固之后,又能更好的捞钱,不得不感叹和珅的智慧。

所以说,他是贪,但也是聪明的贪,知道怎样将利益最大化。

至于和珅的结局,也正是印证了杨慎的那句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眼见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当乾隆的生命走到尽头的那一刻,也是和珅的人生尽头,这是历史的大势,无论再高明的人,也无法规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康... 清朝历史中的这一段有关康熙皇帝与西方文化交流的片段确实是一个充满趣味和启示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康熙...
原创 没... 安史之乱,把大唐帝国推向崩溃边缘。仆固怀恩造反,则把帝国向着崩溃的边缘又推了一把。这件事的破坏指数远...
原创 吴... 1988年5月,开国少将吴忠重返老部队参观,并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一个笔记本捐给了部队荣誉室。 图|吴...
原创 康... 导读:在康熙朝,宠爱的妃子有很多,其中以惠、宜、德、荣四位妃子备受皇帝钟爱。那么,为何惠妃能够跻身四...
原创 张... 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张三丰那么厉害,他的七个徒弟为什么稀松平常? 武当七侠武功稀松平常?怕是对七侠...
原创 李... 权谋智谋,历史长河中演绎着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故事。其中,唐朝徐茂公的机智和果断着实令人叹服。一段史诗...
原创 李... 1953年,中美谈判期间,韩国李承晚突然使诈,偷偷摸摸地转移了2万多战俘,破坏谈判。 毛主席知道后...
原创 史... 人类历史的真相,只有极小一部分能够通过历史记录得知,而剩下的99%则需要考古学来揭示。考古成为我们了...
原创 徐...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名将,如白起、李牧、卫青、霍去病、李靖、岳飞等等,他们的英勇事迹流传千古,为后...
原创 彭... 彭德怀戎马一生,没有留下一儿半女,是十大元帅中唯一没有子女的元帅,彭德怀对侄女彭钢倾注了所有的爱,他...
原创 公... 时间本身是不断流逝的,但是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对时间进行记录。 人类作为一个群体,是需要在一定的规...
原创 《... 作为清史影视剧中的巅峰之作,《雍正王朝》的魅力何在,可谓仁者见仁。但这部描绘朝堂争夺、权力角逐的官场...
原创 曾... 卢绾和刘邦,同乡好友,情谊深厚。然而,卢绾在刘邦的宏图大业中,经历了犹豫、矛盾和最终的背叛,这段交情...
原创 李... 李逵,一生杀戮无数,但对于他的行为,人们往往只关注其数量,而忽略了杀戮的对象。多数时候,他所斩杀的都...
原创 清... 在以清朝为背景的影视剧中,经常会出现冠有大内侍卫这一头衔的角色,这些人大多身怀绝技,同时有着不俗的地...
原创 常... ·前言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之中涌现出来了很多英雄人物,他们都是战争中的佼佼者,非同一般的人物,对于...
原创 裕... 1989年1月7日,日本裕仁天皇在吹上御所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裕仁天皇是日本124代天皇,他...
《真三国无双 起源》制作人采访... 《真三国无双 起源》是《真三国无双》系列时隔数年的重启之作。在今日举办的Chinajoy 2024索...
原创 戴... 前言: 抗战时期,日本为了侵占我国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同时为了获取他们想要的情报,培养出了许多的特...
原创 5... 秦基伟在战争年代立下了赫赫战功,1953年6月,毛主席亲自接见了从朝鲜战场回国的秦基伟。秦基伟将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