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辽宁抚顺当地举办了一场葬礼,离世老人的亲属和朋友纷纷前来吊唁,就在葬礼举行的过程中,突然出现的两个花圈引起了众人的注意,只见这花圈上写着侄女李敏、李讷泣挽。
对于这两个名字,自然是家喻户晓,都知道他们是毛主席的后人,那么问题来了,老人究竟是何人,为何毛主席的直系亲属会来亲自吊唁呢?
老人的名字叫做毛万才,绝大多数人可能没听过,不过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毛泽青。听到这个名字,再结合毛主席女儿前来吊唁的事实,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能猜到老人和毛主席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
没错,这位老人是毛主席的堂弟。根据资料记载,毛家泽字辈一共有10个兄弟,毛主席排行老三,被大人们称为石三伢子,又被弟妹们叫三哥。而这位毛泽青则是刚好排名第十,是家里的小弟。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是毛主席的弟弟,但是他出生于1916年6月,比毛主席小了整整23岁。也正因为如此,他没能和毛主席一起踏上那条激荡的革命道路,只能在父母的耳中听闻着哥哥的传奇故事。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逐渐被哥哥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开始向往革命。在他9岁那年,毛主席回农村搞农民运动,而这个小弟则一直跟在他的后面,当年他不仅参加了儿童团,而且还经常给农会站岗放哨,已经开始为革命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然而闹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很多时候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那时候毛泽青可能还不太明白,但是在1929年的那一天,这个孩子终于知道了“革命往往需要付出血的代价”。
原来,毛泽青的姐姐毛泽建被反动派抓捕杀害,反动派随即还准备连坐。幸亏有人及时报信,毛泽青这才跟着父兄一起逃出虎口,但一家人却被迫开启了流浪生活。
正是从这一刻开始,毛泽青的心态逐渐走向成熟,他终于明白了哥哥为什么要推翻反动派,而他的心里也立志要报效祖国,为姐姐报仇。
随着毛泽青逐渐成长,家里人给他安排了一门亲事,这门亲事还是毛泽民的妻子王淑兰提出来的,当时她特意找到毛泽青的父母,提出要将庞家的女儿嫁给毛泽青,两家人很快就拍板定下了此事。
那一年庞淑谊8岁,成为了毛泽青的童养媳。根据庞淑谊的回忆:虽然毛泽青当时年仅15岁,但是已经表现的极为稳重,而且他为人老实厚道,非常真诚,很关心她。
在毛泽青20岁的时候,满腔热血的他打算去追随自己的“三哥”为穷人打天下。就这样,毛泽青开始秘的向组织靠拢,而他的联系人就是当初给他指婚的王淑兰。
1936年,毛主席领导的工农红军到达陕北,毛泽青听说后极为激动,在王淑兰的安排下,他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家乡,来到了延安,他要来见自己的“三哥哥”,要寻找一条真正能走向光明的革命道路。
当然为了保证家人的安全,他也对家人赘述太多自身情况,只是告诉妻子:我要出去做生意,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你在家里好好过吧。
淳朴的庞淑谊自然听不清楚丈夫这句话的深层意思,她还天真的以为丈夫很快就会回来,但和毛主席一样,毛泽青一走就没了音讯,家人一度还以为他在外面出了事。
不过庞淑谊始终是个贤惠的好妻子,她没有一句抱怨,默默的担起了一家的重担,在外面去做长工,回来的时候料理公公婆婆。虽然过得很艰难,但庆幸的是,还有九哥毛泽连夫妇的帮衬,日子勉强坚持了下来。
而另一边,离开家时的毛泽青20岁,他只身一人,走过千山万水,期间遇到了很多波折,但革命和复仇的信念一直支撑着他,他一定要去延安,什么都无法阻挡他。
终于在1937年春天,他抵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在那里他见到了三哥毛主席和四哥毛泽民,那一刻,所有的心酸、不甘、惊喜、激动之情都在此时此刻迸发出来......
随后,毛泽青向两位哥哥讲述了家里的悲剧,姐姐死了,家里散了,乡亲们过得很凄惨。毛主席听后沉默良久,最终鼓励道:“泽青,要记住啊,我们可不能想升官发财啊,要为穷人打江山。”
这句话毛泽青记了一辈子,也贯彻了一辈子。之后他就跟着两个哥哥学习,先是跟着毛主席学打算盘,之后又跟着毛泽民去新疆,在新疆迪化财经学校工作。
有毛泽民带着,再加上他本人非常好学,所以很快就脱颖而出,甚至开始在台上讲课。之后他被调回延安,被安排到解放军印刷厂做财会工作。
1939年,日军大举入侵延安,这使得延安的经济极为困难。为此中央派了一批人去西安做生意,这其中就包括了毛泽青。
在这一时期,毛泽青以商人的身份往来于延安和西安之间,不断的采购食盐,布匹和药品等物资。期间,为了避免引起敌人的注意,他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毛运才。
从这一刻开始,毛万才就再也没有改换过名字,他也从不与人提起自己的堂哥,以至于他勤勤恳恳工作10多年,却无一人知晓他的真实身份,甚至连毛主席都不知道他究竟在哪里工作。
例如1949年,九哥毛泽连到北京找三哥毛主席,两人在叙完旧以后,毛泽连就向毛主席询问十弟的下落。结果毛主席略微不安的说:“从延安分手后,一直没见过面了。”
这一幕着实让人感慨,我们一方面感慨于毛主席的大公无私,同时也佩服毛泽青的甘于寂寞,他真正做到了低调和默默奉献。
当然,虽然毛泽青在自己的哥哥那里“隐了身”,但他对于工作却一直认真负责,因为表现优异,他得到了上级的称赞。在1949年湘潭被解放的时候,他成为了一个副连级干部,回到了久违的长沙......
时隔12年,当年的热血青年终于再次见到了妻子,此时的他已经32岁了,身材依旧是挺拔,但脸上的青涩却早已不复存在,经岁月打磨后,他的脸庞愈发棱角分明,让他显得更为成熟。
而另一旁的庞淑谊则显得非常的憔悴,夫妻两人相拥而泣,毛泽青不断的向妻子诉说着思念,同时也向她表达了歉意:革命不成功,我就不能回来。
在彼此纾解情愫后,毛泽青便带着妻子回到了部队,两人跟着部队继续干革命。
根据庞淑谊晚年的回忆,毛泽青一直在部队里面搞财务工作,他的工作认真负责,时刻不忘记毛主席的教导。有一次她对丈夫说:在部队里面要注意。毛泽青肯定的告诉她:我一定不给三哥抹黑。
就这样,毛泽青一直默默的工作着,虽然他从来没有告诉人们他有一个毛主席哥哥,却始终以毛主席弟弟的身份约束自己,尽可能做到最好。
就这样,一直持续到1950年。当时他遇到了毛岸英,随后毛岸英又告诉了毛主席其下落,于是毛主席便特意邀请他来北京,两兄弟终于再次见面。
此时此刻,时间仿佛没怎么动弹,毛泽青感觉还像是第一次去延安的场景一般,唯一不同的是,哥哥已经成为了全国人民敬爱的伟大领袖。
兄弟二人聊了很久,最终毛主席请他干一件事情,那就是回韶山看一看。毛泽青答应了下来,在安排好事情后,怀着复杂的心情回到了阔别10多年的家乡。
上一次他只是在长沙停留,而这一次终于要回到儿时的场所,都说近乡情更切,这是非常符合毛岸青当时的心态的。
而乡亲们得知毛泽青归来,都纷纷围了过来,热情的向他打着招呼,当然也难免会提出灵魂三问,其中就包括:“十哥,您在外面一定是什么长吧?”
毛泽青一脸好笑的看着乡亲们,摇摇头回道:“哪有那么多长?我是一个普通的财会人员。”只是这番话并没有让众人信服,在大家看来,三哥都已经成了国家主席,十哥怎么会是一个普通人?
面对众人的疑问,毛泽青语重心长的解释道:“我在外面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讲过我是毛主席的堂弟,更不会向他求情要官。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我也不是当官的材料给个官我也顶当不起。再一个,七十二行,行行要人搞,分配我当会计,只要把会计做好了就蛮不错了。”
众人听完后大为感慨,纷纷称赞他刚正,没给韶山人丢脸。
事实上,毛泽青的低调还真不是做作,他不仅在自己的哥哥面前刻意“隐身”,即使后来两人见面了,他也依旧保持着低调的姿态,甚至为此还差点闹出了一起“大案”。
根据一位和毛泽青工作了4年的同事回忆,大概是在1951年夏天,毛泽青被调来了东北军区30路军医院任军需股长。这位同事当时是文化教员,毛泽青在他的班里学习。
据他所说,毛泽青比其他人都要刻苦的多,经常跑到他宿舍里面请教数学难题。当时他还劝说毛泽青学习不要过度,也要劳逸结合。
但毛泽青的回答让他久久不能忘怀,他说,我年纪大了,脑筋迟钝,就得笨鸟先飞。结果就是这只笨鸟,很快成绩脱颖而出,而且多次被评为模范学员。
因为表现非常出众,他被这位教员所记住,对其尤为关注。不过在那时候,他只知道对方叫做毛运才,是湖南人,个头差不多有两米高,是全院最高的人。他每次上课的时候他总是坐在最前面,而且是侧耳而坐。
当时文化教员并不明白为什么,后来询问众人才知道,原来1939年日寇入侵延安的时候,有一颗炮弹在毛泽青的身边爆炸,他的一只耳膜被震破了,所以才会这样。
这一事则让教员大受触动。当然,要说哪件事使得他对毛万才的敬仰提到顶点,就不得不提1953年发生的一个故事。
那是在秋天的某一天,院部文书忽然收到了一笔从北京寄来的300万旧币(即人民币300元)汇款,上面写着一句话“努力学习,好好工作。”
本来这也没什么,但让众人大吃一惊的是,这句话居然是毛主席亲自写的,而他随后也在文书口中得知:原来毛运才居然是毛主席的堂弟。
虽然知道了其身份不简单,但他当时还是听从文书的告诫,继续为他隐藏身份。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笔汇款,却给毛泽青带来了大祸。
根据资料记载,毛泽青虽然参与财会工作,但一直过得非常简朴,庞淑谊回忆:家里一度揭不开锅。也正因为如此,毛主席才会给他寄来一笔钱。
但恰好当时正赶上“三反运动”,全国范围内开始打老虎、打贪官。
大家都知道毛泽青平时非常廉洁,后来却发现他突然间变得“富裕”起来,因为他买了一双崭新的鞋子,床上也买了新的毯子。这下子众人就把他当成了“犯罪嫌疑人”,都纷纷指责他贪污。
毛泽青就这样被调查了,而在审查中,他始终不肯说明自己突然多了一笔钱是怎么回事。
直到众人要将他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时,他才不得不说出了真相:我买东西的那些钱,都是毛主席送给我的。这些钱是他的稿费中拿出来的。这些都是真的,不信你们,可以…...
这番言论吓坏了众人,他们赶紧向上级报告,最终通过层层问询才确定了答案,于是毛泽青被无罪释放。
虽然这事闹了一个乌龙,但众人对其做法并不太理解,既然这笔钱是合法的,为何毛泽青却咬死的不说呢?
结果毛泽青说出了一句让人肃然起敬的话:主席三哥一贯对自己的亲属要求很严,我们怎么能够打着他的牌子呢?在被洗刷清白后,他又告诉众人,不要把他的身份透露出去,他只想踏踏实实的工作。
对此也有知情人打抱不平,有人甚至还给他提建议,把毛泽青这个名字改回来,这样众人不看僧面也会看佛面,随随便便可以成为师团级干部。
毛泽青听了非常不开心,他固执的说道:“改什么改?定了就算,不改名好。”
1954年,毛泽青转业到辽宁阜新发电厂,庞淑谊回忆,期间有一位好心的干部又一次提出让他改名字,庞淑谊对此也坚决反对,她提议:“把名字改成毛万才吧。”就这样,毛运才又变成了毛万才。
此后毛泽青继续踏实工作着,期间在1956年,他收到了总理办公室的通知,毛主席让他们全家人来北京一次,大家一起见一见。
这是很难得的一幕场景,毛泽青高兴的向三哥介绍自己的妻儿,毛主席也是很高兴的回复,表达了自己亲切的问候和关心。
期间,毛主席隆重的向江青介绍:这是叔叔家的儿子,十弟泽青,就是在延安当兵的那个。
后来毛主席还把一个玩具车送给了毛泽青的二女儿,江青还插了一句:“这不是那天少先队员送给你的吗?”毛主席笑着回答道:“今天我做主,把这个礼物送给小侄女。”
紧接着,毛主席让江青把几个孩子也叫了进来,也正是在那一刻,毛泽青见到了李敏和李讷两个小姑娘,大家一起吃了一顿饭,双方其乐融融。
之后毛主席还拉着众人合了个影,而这张照片也一直被雪藏了40多年。
经过此次会面后,毛泽青就基本没和毛主席再见面了,期间1958年毛主席去抚顺视察,原本想要和他再见一面,于是便向当地领导提出,要见一见堂弟毛泽青。
抚顺市领导得知毛主席诉求后,不敢怠慢赶紧派人去接毛泽青。而没过多久,抚顺市领导却回来告诉毛主席:“毛泽青出差去了,现在暂时不在抚顺。”毛主席无奈,只能向身边的人感叹:“我这个兄弟真是任劳任怨。
其实当地领导没有给毛主席说实情,毛泽青并没有出差,人就在抚顺。出差的理由也是他让市委领导这么说的。
但是此时的毛泽青没想到的是,错过了这次见面的机会后,他便再也没能见到自己的三哥。这无疑是给他和毛主席,都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再后来,毛主席离开了众人。而1981年,毛泽青也离开了人世......
但即使在弥留之际,这位老人还是嘱咐家人,不要把自己的死讯告诉远方的亲人,因此他离开的时候也是走的非常平静。
不过,当年一起合影的两个小姑娘李敏和李讷还是送来了花圈,她们向这位长辈表达了哀痛和思念。
正如那位和毛泽青共事四年的同事所说:他看起来总是那么的普通,但不管他是叫毛泽青还是毛万才,他的形象都是那样的高大,那样的淳朴和善良。他在我们的心中仍然是一个模范学员,模范军人,模范干部。
对此我们表示完全赞同,而且更应该加上一句,这就是毛主席那一代人的品德和精神,而这也是他言传身教留给家人和后人的最重要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