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解放后,杨开慧的母亲泪流满面,望着毛主席照片,反复念叨一句话
迪丽瓦拉
2025-07-07 03:32:33
0

1950年5月25日,正在忙于工作的毛主席,忽然想起了什么,便对长子说道“是不是要给你外婆祝寿了啊”,听闻父亲这么说,毛岸英也是点了点头,于是在毛主席的示意下,毛岸英便带着礼品前往湖南给外婆祝寿,毛主席还亲自挑选了贺信写上祝词。

毛主席一生清廉,在自己家里也是家常便饭,外出也不过吃上一些地方美食,但是在给自己岳母送上礼品的时候,却也有文献记载,当时人参以及鹿茸,是他以个人名义送出最贵重的礼品。而这位能让毛主席送上大礼的是谁?

我们先了解一位“向老太太”人物,她是杨开慧的母亲,自然也是毛主席的岳母,毛主席对杨开慧有深厚的思念之情,与向老太太相处虽然仅仅只有几年的光景,但他依然没有忘记,这位老人家对他的帮助,也不曾忘记杨开慧的奉献精神。

可以说在杨开慧同志牺牲后,毛主席以及孩子们虽然悲伤,但他仍然谨记在心,对自己的岳母也同样十分关心,因此每逢在向老太生日,都会送上贺礼。向老太太原名向振熙。

1888年,向振熙与杨昌济正式结婚,当初两人相识的过程中,向家与杨家有些关系,不过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家中父母早亡,从小就要住到了外祖家,也就是向振熙的家中。两个年轻人一来二去便相熟起来,也因此产生了爱慕之情。

两人成婚后养育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令人惋惜的是长女身体较弱,在当时的环境下早夭,只有儿子杨开智和次女杨开慧长大成人。毕竟当时处于旧时代,想要出人头地的方式很少。

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本想着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当时的清政府已经腐败不堪,整个环境可以说是非常差,百姓混口饭吃的机会都没有,因此他打消了参加科举考试的念头,并且走向了救国的行列。

杨昌济意识到旧思想已经行不通,于是便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打算唤醒当时的年轻人,他也就有了出国留学的念头,当时他们家境不算差,但是儿女年龄却还小,一家人本来就是靠他的收入生存,可是自己如果出国的话,妻子带着两个孩子该怎么办?

令他想不到的是,向振熙是一位开明的女性,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向振熙明白丈夫所想,也明白如果丈夫出国留学,自己在家也会陷入困境,但是向振熙没有埋怨,也没有阻拦丈夫,而是自己学习纺织工作,一边鼓励丈夫走出家门,自己能在家照顾孩子和工作。

于1903年,杨昌济告别了妻儿前往日本留学,途中多年又到了英国以及德国学习,这些年的留学可以说非常久,而向振熙则是一人在家照顾儿女,一边也没有放弃对儿女的教育。

要知道那个年代重男轻女的情况比较多,特别是女子不允许到学堂念书,就是一项陋习,而向振熙却强烈的要求学堂给女子上学,并且在向振熙的努力下,学堂还破例给女子开了一个班,让当时附近7个女孩子有读书的机会,就算是已经40岁的向振熙,她也会和女儿一同到学校学习,可以说是思维超前的一位女性。

1913年杨昌济学而有成归来,他与友人同学道别,因为他做出了一个让友人惊讶的决定,那就是回到自己的家乡,教导湖南青年。当时杨昌济他们这批留学生,可以说知识丰富,意识超前,但多数人都会去大城市教学,反而杨昌济却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湖南。

在杨昌济任教的这段时期,便有了毛泽东、蔡和森、陈昌等多位优秀的学生,当时毛泽东对杨昌济的学识十分钦佩,只要有空余时间,就会去杨昌济家里请教,久而久之杨昌济与向振熙对这位青年十分看好。

也是这段时间杨开慧也对毛泽东另眼相看,两人从而走到了一起。毕竟在接受教育后的杨开慧,她也藏不住少女的心事,反而是大胆的表露出对毛泽东的爱慕,正因为听了毛泽东的许多事情以及文章,少女心自然是被俘获了。

1918年,杨昌济受到远在北京友人的邀请,便到了北京大学任教,而毛泽东勤工俭学也同样前往了北京,当时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访杨昌济,为了照顾毛泽东的生活,还推荐他到图书馆工作,也就是这段时间毛泽东与杨开慧有了更多的相处机会。

当他们众人一心救国救民,在奋斗事业上做出努力,杨昌济却因病倒下了,尽管毛泽东与杨开慧尽心照料,可是最终杨昌济还是因病逝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交代友人的事情,并不是对妻儿的照顾,而是让好友照顾好两个重要的青年,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蔡和森。

因为两人有着出众的才华,对事业有重要的帮助,1920年杨昌济病逝后,毛泽东与杨开慧等人办理了丧事后,向振熙便做主了杨开慧和毛泽东的婚事。毕竟两人情投意合多年,也是时候成家了。

两人虽然成家,但却未停止对革命的奋斗,当初两人结婚没有举办婚礼仪式,也没有嫁妆和花轿,原本是杨昌济支持他们的革命事业,现在就轮到了向振熙义无反顾支持他们两人。

特别是在毛泽东缺少经费,举办“书社”的时候,向振熙主动拿出了家中的积蓄,同时还让自己的姐姐也变卖绣品,筹备了一百块大洋给毛泽东,当时的毛泽东无比的感动。

直到1921年我党成立后,因为需要进行革命事业,毛主席开始四处奔波,也需要众多的掩护,而杨开慧则是和母亲向振熙照顾孩子,虽然大家四处转移,但一家人还是相聚在一起,日子虽然苦了点,但也不是不能过。

但意外还是发生了,在1927年的时候,一场围剿行动让大家都分开了,毛主席为了家人的安全,选择离开家乡到其他地方继续发展事业,也是为了躲掉抓捕。而杨开慧则是带着孩子们,开始了东躲西藏的生活,一家人就此分开。随着毛主席的名头越来越大。

更是有人公开悬赏1000大洋,就是为了捉住“毛泽东的妻子杨氏”,虽然在乡亲父老的帮助下,她躲过了追捕,但是一直逃下去也不是办法,终究身边还留着孩子的,在当时杨开慧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只身回到板仓。

在临走前她已经想好了一切后路,为了不连累向家以及亲戚,她把三个孩子托付给了自己的亲人,选择自己去面对剩下的危机,当时她也有绝望的时候,并且还写下了一封信,但是由于情况紧急没有送出去,只能藏在她居住地方的一个隐秘之处。

直到1982年,当地维修杨开慧故居的时候,才发现了这封信件,当时已经距离杨开慧牺牲,已经有52年之久,看到信件的人没有一个是不伤心流泪的,如果她没有牺牲就好了。

毕竟形势紧张,1930年10月,杨开慧和毛岸英不幸被捕,敌人用来很多方法逼供杨开慧,但杨开慧并没有多说一句话,甚至表示自己死不足惜,只要丈夫革命成功,自己就不算什么。

杨开慧被捕自然传到家人的耳中,为了救援杨开慧,向振熙与其亲人都四处奔走,就是希望有人能够营救杨开慧,然而不管用什么方式,杨开慧都没有妥协,更不会让毛主席停止事业。最终在11月14日,杨开慧被杀,牺牲时年仅29岁。收到噩耗的毛主席悲痛欲绝。

杨开慧牺牲,向振熙与杨开智夫妇担心孩子也会被迫害,悄悄联系上了党组织,护送三个孩子安全的离开了。从此战火硝烟,向振熙虽然想念外孙,但一直没有机会再见面,直到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毛主席和向振熙才有了联系。

得知毛主席成为领袖后,那年向振熙已经80岁高龄,但她看着毛主席照片,嘴里一直念叨着“润之终于成功了,我等到这一天了”,而杨开智特意发送了电报给毛主席,当时毛主席接到电报,他非常高兴,也告知了对方孩子们的消息,让岳母放心。

之后毛主席对向老太太十分的关照,并且让孩子们前往向老太太家探望,两家人也终于恢复了见面,对向老太太的生活也一直照顾着,她不喜欢在北京生活,毛主席就会让人送她们到长沙安顿。

为了全心全意照顾好向老太太,毛岸英的牺牲并未告知年迈的向老太太,毛主席则是每年都会从自己的稿费收入中,取出一部分照顾向家,直至1962年向老太太离开人世后,毛主席十分伤心,但为了了却一家人的心愿。

毛主席特别写了一封信给杨开智,还特别寄过去500元,用作葬礼。并且让向老太太葬于自己妻子同一处,因为两家本是一家人,不分彼此。毛主席当时一直都是这么说,最后也是这么做的。在毛主席的心中,杨夫人一直在他心里面,他引以为傲的爱人虽然离开了,但她的精神和信念永远都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契... 融入历史背景为题材的影视作品里,虽不常见直面描绘“契丹”和“辽”,但总会穿插其中,如金庸大师的《天龙...
原创 慈... 如果要讨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覆灭,就一定会有人说起慈禧太后。这个封建王朝中最后一个大权在握的...
隋唐:大隋朝的一帅一将四总兵,... 咱们先来瞧瞧大隋朝里那位统帅、那位将领,还有那四位总兵都是何方神圣? 【一帅:指的是兵马大元帅杨林。...
原创 日... 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为寻长寿灵丹妙药派徐福东渡。而且跟徐福一起来的还有三千个童男童女们,据说徐福是把他们...
原创 美... 现在拖欠工资已经成了一种常态,特别是那些每天加班996模式的上班族,好不容易熬到发工资那天,老板却告...
原创 “... “韩国故宫”扩建挖到历史遗迹,出土500年历史的文物,却非得和中国三星堆遗址进行对比,结果却让人无法...
原创 您...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桃园三结义,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死生不相负,为人所敬仰;瓦岗结义却全...
原创 解... 1949年初,随着解放战争进程的持续深入推进,我军不论是在武器装备上,还是在兵力人数上都有了大幅度的...
原创 一... 古往今来我们现代人对于历史的了解一般都从书本上和网页上得来。但是这些文字的记载还是过于片面,难以让人...
原创 陈... 郭忏,土木系四大金刚,浙江绍兴诸暨人,保定军校六期炮兵科毕业,抗日战争时英勇杀敌,保家卫国。1929...
为何花剌子模40万精锐难抵10... 1219年,成吉思汗带着蒙古大军首次向西出征,他们的目标就是花剌子模。 这次他带兵出征,手下只有十多...
诸葛亮真正欣赏的大将,并非关羽... 诸葛亮心里真正看重的大将军,其实并不是关羽和张飞,而是另外四个人。就连那个挺厉害的魏延,都比不上他们...
原创 民... 民国时期的保长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村主任。 保长这个概念源自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主要是为了强化对农民的...
白起和韩信谁更厉害? 全文共1825字 | 阅读需4分钟 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白起与韩信犹如两座并峙的高峰,前者以"人屠"...
原创 日... 综述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武器装备普遍领先于我国,别看日本人当时个子不高,但凭借先进专业化的训练以及...
原创 5... 引言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在情感上,古人早已表达了这样一种相见恨晚的...
原创 “... 提及拜占庭帝国,人们一般会想起一个在巴尔干地区历时千年的古老国家,一个继承了罗马帝国一半基业的悠久帝...
原创 日... 19世纪,日本为何要与西方白人杂婚? 日本:将与西方白人杂交,实现人种改良 1853年,四艘黑色近代...
原创 破... 实用历史·楚汉争霸篇·13 引子: 公元前208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成就了西楚霸王的威...
原创 “... 夏侯惇是曹操手下第一大将。不过,他的阵战之能确实比较一般。 至于《三国演义》中两次击败赵云,只是老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