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让卫士修补拖鞋
1969年6月的一天,刚睡了几个小时的毛主席从床上醒来。
他先是看来一眼外面已经黑下来的天空,接着就起来穿衣准备开始工作,但当毛泽东将脚伸进拖鞋的时候,没想到他的脚趾头一下捅了出去,拖鞋坏了!
毛泽东看着‘破口’的拖鞋,叹了一口气,然后穿上了旁边放着的另一双鞋。
走到书桌旁把外面值班的卫士叫到身边,并说道:“你明天把我床边的那双拖鞋拿到外面补一补吧?”
“好的,主席!”
第二天,那个卫士径直走到毛主席的卧室,从毛主席的床边拿起了那双拖鞋。
看着手里这双破旧的拖鞋,卫士心里顿时感受到了毛主席的节俭。
但同时卫士的内心也感到了奇怪,明明这双拖鞋已经破成这样了,为什么不重新买一双呢?为什么还是要修呢?
不过毛主席已经说出来,他也只能接受命令,外出找个修鞋师傅把拖鞋修补好。
卫士走了好久,终于在离东湖宾馆一公里的地方,找到个修鞋师傅。
卫士将手里毛主席的拖鞋递给修鞋师傅后,修鞋师傅脸上露出惊愕的表情,然后接过其中‘破口’的那只拖鞋,翻看一番后,说:“你这个鞋已经破的没法补了”。
听到修鞋师傅的话后,卫士的脸一下就垮了下来,嘴里还念叨着:“没法补了,那怎么办呀?”
虽然话是这样说的,但是卫士心里明白,这是毛主席穿了十几年的拖鞋,必须得补。
于是,卫士先是摇了摇头,然后对着手里另外一只拖鞋说道:
“那不行,必须补。”
可是修鞋师傅坚持说:“我也是好心,你这鞋都破成这样子了,实在是没法补啊。”
听到修鞋师傅的话后,卫士抬起头,然后看着修鞋师傅央求道:“好心的师父,您就拿出您的手艺来,费费心吧。”
在卫士不断的坚持下,修鞋师傅答应帮忙修鞋。
他只能先是拆去了大半个鞋面,重新换了新的鞋面。
然后又在鞋底加固了一层,与其说,修鞋师傅修补鞋子,不如说他重新做了一双。
当修鞋师傅把修好的鞋递给卫士的时候,不由得多说了一句:“这位同志,不是我说你啊,补成这样,还不如去买个新的呢。”
修鞋师傅的话,让卫士也觉得有理,付了钱后,在回去的一路上心里都在想着:毛主席也真是的,这有点节俭过度了吧!现在这修鞋的钱再填补点还真的可以买一双新的了。
回去后,卫士先是将已经‘面目全非’的拖鞋送到毛主席的手里,然后又将修鞋师傅的话告诉了毛主席。
听完卫士的话后,毛主席摇摇头,叹口气说:“谢谢你,我先前就知道这双鞋已经很难修补了!”
“那主席为什么还要修啊!“卫士似乎有些赌气得说到。
“非要修是因为送鞋的人,但是你知道这双鞋是谁送给我的吗?”
卫士摇摇头,毛主席叹气说:“这双鞋是许光达当年缴获后送给我的。”
“啊!”
卫士心里一惊,眼眶立马变红,不一会儿,眼泪也蓄满了整个眼眶!
他知道的,许光达将军前不久刚刚去世,毛主席得知噩耗后一天没有进食。
原来非要修补这双拖鞋竟然是这个原因,想到这里,卫士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泪水,顿时夺眶而出。
那么,许光达又是在什么情况下送给了毛主席这双拖鞋呢?
毛主席和许光达将军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许光达送主席拖鞋始末
1947年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发起了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同年8月,中央军委命令许光达率领三纵的第二和第五旅西渡黄河,和彭德怀总指挥会合。因为许光达的三纵离彭总的西北野战军最近,于是改归彭总指挥。
当许光达率领的部队归入彭总的西北野战军后,打的第一仗就是榆林战役。
那时候许光达心里想着,三纵刚归入西北野战军,得给彭总送一份丰厚的见面礼。
在战斗打响前,许光达动员部下们说:“咱们三纵新加入西北野战军的队列,无论如何都要给彭总送一份大礼。”
在许光达的战术之下,一天之后就把其中工事防御坚固的高家堡攻克下来。
这一仗,我军共毙敌200多人,俘敌1400多人,最重要的是还俘虏了国民党陕北警备司令张子英、256团团长李含英。
许光达听到此战的成果后高兴得对身边的同志说道:“这是我们给彭总的见面礼,不知彭总满意不满意。”
但就是榆林战役打得正酣的时候,胡宗南的部队为了能够尽快拿下延安,集结了大军从三个方向围攻。
当然,中央也不可能坐以待毙,面对敌人的围攻,我军并没有选择死守延安,而是和敌人进行运动战,在运动中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在这期间,任弼时拿出地图指着上面地点对毛泽东说到:“我们可以去这里,距离沙家店20里路,据了解是个有六七户的小村子,正好隐蔽。”
为了保密,中央领导都却了代名,毛主席取名为“李德胜”,周恩来取名为“胡必成”,任弼时取名为“史林”,陆定一取名为“郑位”。
8月16日夜,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领导冒雨赶到了乌龙铺以东的曹家庄。为了中央和毛泽东的安全,周恩来致电彭德怀,将此时的险境告知。
“中央机关不过黄河,仍然留在陕北,处境困难,希望彭老总能够派一支部队火速来援,保卫中央机关向安全地带进行转移。”
得知消息的彭德怀彭老总立即派许光达率领第三纵队连夜赶到乌龙铺,保卫党中央的安全。许光达接到命令后,立即率领部队冒雨前往。
8月17日,许光达率领的三纵及时到达了乌龙铺、曹庄一带,截击向北进犯的刘勘部,接应和掩护中央机关安全转移。
处境危险的时候,许光达向两个旅的旅长下令:“哪怕是敌人的炮弹落在身上,也不许后退半步”。
虽然在乌龙铺和沙家店之间的当川寺拦住了刘堪的主力,但是由于兵力和装备上的劣势,这场阻击战打得十分惨烈。
双方在各个阵地上反复争夺,在这中间许光达反复地对各个旅长,团长讲:“现在是拼命,敌人要我们的脑壳哩!中央机关若是损失一根毫毛,你、我、我3纵队全体官兵,就绝无生还之理!”
而许光达带领的三纵作战勇猛,让刘堪一度以为自己面前的是西北野战军主力。
正是因为许光达在当川寺拖住了刘堪支援胡宗南的脚步,使得沙家店战役取得胜利,从根本上扭转了西北的战争局势。
在这场战役之后,毛主席就称赞道:“沙家店这一仗打得确实好!侧水侧敌本是兵家大忌,但是我军却犯了这个忌,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取得了前无古人的胜利。而这里的侧水侧敌,主要说的就是许光达的3纵,沙家店一战,许光达功不可没。”
而毛主席的那双拖鞋正是许光达在这场战役中缴获的,之后托彭德怀送给毛主席。
这双拖鞋毛主席这一穿就是几十年,这其中不光有战争的意义,还有着毛泽东对于许光达作战的认可的信任,之后更是成为了毛主席对于许光达将军的怀念代表物。
建国后,许光达主动要求降衔
1955年的时候,中央根据许光达的战绩以及对新中国所作的贡献,授予他大奖军衔。当许光达得知后,许光达没有喜悦之情,反而是脸上、眉头都挂上了愁容。
许光达将军忧愁的原因很简单,他觉得自己和其他几位相比,根本不算什么,于是,他强烈要求给自己降衔。
最开始的时候,他先是向贺龙贺老总提出降衔的意见,但是贺龙对他说:
“你是黄埔5期的老资格,还有在苏联红军的经历,在战场上好几次差点掉脑壳,这都是组织决定的,你就服从吧。”
即使贺老总说自己是“老资格”,但是许光达仍然认为授予自己大将军衔是过高了。
于是,许光达立即给毛主席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降衔申请书,同时在里面写清楚了自己要求降衔的理由。
“我扪心自问:论德、才、资、功,我佩戴四星(大将衔),心安神静吗?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实事求是地说,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说同大将们比,心中有愧,与一些年资较深的上将比,也自愧不如。与我长期共事的王震同志功勋卓著:湘鄂赣竖旗,南泥湾垦荒;南下北返,威震敌胆;进军新疆,战果辉煌……”
当毛泽东看完他的申请书后,虽然没有同意许光达要降衔的请求,但是却深受触动,毛泽东赞扬许光达说道:“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
之后在许光达的多番请求之下,在军衔制改为行政级别制之后,许光达的级别改成行政五级,并且下调了他的工资。
这样一来,10位开国大将中,有9位拿的是四级工资,只有许光达一人拿的是五级工资。
许光达最后还是被授予开国大将军衔,毛主席力推他当开国大将的事情,说明了他对于许光达战绩和威望的肯定。
许光达畏战,毛泽东激励
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
那么,许光达这样的能人自然就受到了多方面的邀请。
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任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就因为许光达曾经留学过苏联的经历,而想要把他带到外交部工作。
只是,他的想法一提出来,就遭到了朱德朱老总和彭德怀彭老总两位的反对,两位老总表示:“军队要现代化、正规化,更需要许光达这样的人才!”
任由周总理如何说,两位老总怎么也是不放人,不得已,周恩来找来许光达问他的意见。
“光达同志,我现在想要调你到外交部工作,但是朱老总和彭老总不放你走,现在,我问问你的意见?”
许光达对着周恩来、朱德和彭德怀三人立正敬了一个礼后,沉思几秒后回答道:“报告总理,外交工作我恐怕不能胜任,还是军队的工作熟悉一些。”
就在周总理还想要说些什么来说服许光达的时候,毛主席走了进来。
毛泽东得知三人是在‘争夺’许光达后,笑出声来,听到许光达回答周总理的话后,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毛泽东转头对着周恩来说到:“恩来啊,你看来是争不过两位老总了!而且我与老总们的意见是一致的,光达同志还是留在军队里面好!”
听到毛泽东如此说,周恩来只能忍痛放弃许光达到外交部工作的想法了。
1950年的5月份,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正式成立。
许光达被毛主席亲自从郑州调回了北京,并且被任命为新中国崭新的兵种——装甲兵的司令员兼政委。
许光达说:“军委让我搞装甲兵,我后半辈子一定把心血用在装甲兵上。”
因为我们国家关于这方面的技术很薄弱,因此,他就不断提倡干部们一定要多学习,不断学习关于坦克的技术。
他表示:“我们大家都来自步兵,都是优秀的指战员,有很高的战术素质和战术技能,但是大家缺的是文化和技术,没有这两条,就不能让咱们手中的武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那就不能称作是中国的装甲部队了。”
当然他自己也查阅了大量相关的苏联装甲兵资料,之后在了解了坦克部队指挥员部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3种编制,分别为:坦克师、独立坦克团和独立坦克营。
1959年,在许光达和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之下,即使没有苏联的专家,新中国的第一台五九式主站坦克成功诞生。
也在这一年的国庆十周年庆典上,我国自主生产的坦克车队参加了阅兵仪式。当坦克开过天安门广场前的时候,许光达的心中满是骄傲!
很多人不知道的一个情况就是,在抗美援朝时期,许光达训练的坦克兵,由毛主席亲自拍板,进入了战场。
但是,作为装甲兵司令,许光达的心里清楚:新中国的装甲兵刚刚建立,作战经验根本没有多少,如果要入朝参战,与装备精良的美国对战,就犹如婴儿对付壮汉!
于是,许光达就将自己的担心告诉了毛泽东。
听完许光达的话后,毛泽东从茶几上拿出一支烟来,猛烈得吸了起来。抽完后又拿出一支夹在食指与中指之间。
沉默一会之后,开口只说了一句话:“只知道往娘怀里躲的崽是没有出息的,我们的装甲兵要在战争中成长,要在风雨中成长!”
而许光达也被毛主席的这一句点醒,于是许光达回到装甲学院后就紧急下令,将本来计划一年的训练,压缩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他希望坦克以及装甲兵能够尽快地投入朝鲜战场!
有了在朝鲜战场上的经验,许光达他根据坦克团的具体情况,合理作出了培养干部和培养义务兵的具体方法。
在这之后,许光达在装甲兵司令员岗位上,为新中国的装甲部队奋斗了近20年。
许光达使解放军序列中的这个新兵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先进装备,从进口到国产化,被誉为“中国的装甲兵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