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曾与自己平级的多人评上元帅,萧上将很坦然,直言两次“站错队”
迪丽瓦拉
2025-07-07 10:34:09
0

1955年9月我军第一次授衔。

因为是第一次,就隐然包含了“开国功臣论功”的味道,让人联想到东汉光武帝首封的“云台二十八将”、唐太宗首封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以及明太祖洪武三年分封功臣的盛举,凡能上榜者,必定名标青史、垂范万世。

事实上也是如此。

现在距离1955年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人们每谈起当年的评军衔盛况,情景如昨,历历如新,津津乐道,话题长盛不衰。

该年共有1048名高级军官获将帅军衔,其中有十大元帅、十大大将,以及55位上将、175位中将、798位少将。

毋庸置疑,其中最辉煌、最耀眼的,当然就是十大元帅、十大大将!

这十大元帅、十大大将后来又全部被列入共和国三十六军事家之列!

从这个角度来说,被授予第一上将军衔的萧克将军,未免有些遗憾。

萧克将军的资历很深,他和林彪是同一年生人,也和林彪一样,同为黄埔四期毕业生,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成为了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指挥员之一。

他在担任红八军军长时才25岁,27岁担任红六军团军团长,率先西征,拉开了万里长征的序幕。

红军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方面军军级单位为“军团”。曾有过第一军团、第二军团、第三军团、第五军团、第六军团、第七军团、第八军团、第九军团、第十军团、第十五军团,共十个军团。

红一军团总指挥为朱德、红二军团总指挥为贺龙、红三军团总指挥为彭德怀、红五军团总指挥为董振堂、红六军团军团长为萧克、红七军团军团长为寻淮洲、红八军团军团长为周昆、红九军团军团长为罗炳辉、红十军团军团长为刘畴西、红十五军团军团长为徐海东。

这十个军团长、军团总指挥中,除了壮烈牺牲的董振堂、寻淮洲、刘畴西、病故的罗炳辉,以及失踪的周昆,朱德、贺龙、彭德怀均评为了元帅,徐海东评为大将。

和红二方面军会师后,贺龙担任总指挥,萧克担任副总指挥等职。

抗战时期,萧克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

当时,八路军只有三个主力师,师长分别为林彪、贺龙、刘伯承,三个副师长分别为徐向前、聂荣臻、萧克。

这六个人,除了萧克,其他五人都评上了元帅!

甚至,在这三个师里担任旅长的徐海东、陈赓也都评上了大将。

不用说,萧克只评上上将,是有些遗憾了。

这之后,萧克任冀热察挺进军司令、晋察冀军区副司令。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第四野战军第一参谋长等职。

对于自己只评上上将军衔,萧克将军非常坦然,他说,“很多战友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在战争中都牺牲了,我早该打死了,评不评衔、评什么衔都行。”

另外,在回忆录中,萧克将军也直言自己曾经两次“站错队”,“很不应该”。

他说:“第一次站错队是1929年6月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那时,军委召开的党代表大会,几乎都要重新选举军党委和军委书记。在这次选举军委书记时,我投的陈毅同志的票,大多数代表都投的陈毅同志的票,只有林彪少数几个人投毛主席的票,所以毛主席落选了……”

“第二次站错队是我们二、六军团长征快到现在的四川甘孜时。那时张国焘在甘孜,他派了一位代表来迎接我们。这位代表来到后,就分别单个找我们二、六军团的领导谈话,说毛主席、周恩来、张闻天他们率一方面军(东路军)北上如何错误,他们四方面军南下如何正确,等等。我当时不了解他们长征会师后的具体情况。那时我们六军团就一部电台,还经常坏,再加上战斗紧张,很少和他们联系,所以对张国焘代表所说的话我没有表态。也就是说,我当时没有批评张国焘的错误,这不是又站错队了吗?”

那么,是否因为这两次“站错队”影响了萧克将军的军衔评定呢?

并不是。

我们看,第一次“站错队”之后不久,萧克当上了红八军的军长;第二次“站错队”的一年多后,萧克成了八路军120师副师长。

由此可见,毛主席与中央军委并没有因萧克所谓的“站错队”而不重用他。

关于萧克只评上将一事,萧克将军的私人秘书张国琦在2007年接受记者采访时揭秘说,萧老曾在私下里说,在评军衔期间,毛主席曾找到他说,评定工作不好做,把你安排到上将的位置,只要你接受了,那其他人就没话说了。

于是,萧克将军坦然接受了这样的安排。这,充分表现出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个共产党人的胸襟。

事实上,我们看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之首,他们分别是粟裕、萧克、徐立清、解方,这四人的资历很强大,把他们四人分别排在诸将之首,的确可以有效地堵住那些嫌自己军衔评低了的人之口。

最后补充一下,萧克将军不但是一员骁勇善战的战将,还是一名诗人、作家,他创作于战争年代的长篇小说《浴血罗霄》曾获得茅盾文学奖,他本人于1991年与刘白羽、路遥等著名作家一起走上了领奖台。

萧克将军是活得最长寿的红军时期的高级将领,其于2008年10月24日去世,享年102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和...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在《水调歌头》里如是说,去往那至高无上的位子的路总是...
原创 土... 明宣宗的早亡直接给后来的土木堡之变创造了环境。 公元1435年,当了十年皇帝的明宣宗三十八岁就驾鹤西...
原创 韩... 汉朝在历史上是非常厉害的,在这个朝代中,出现了能征善战的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历史上的汉武帝是...
原创 古... 古人说“朋友妻不可欺”,还有一句同样经典,可惜鲜为人知 过去的生活真的是天然无污染,由于是农业大国...
原创 玄... 导语:玄武门之变后,被迫退位的唐高祖李渊晚年生活得如何? 在历史上,一般都是在皇帝驾崩后,才会有人来...
法兰西文明三千年:从高卢战歌到... 法国的历史悠久,从史前时期到现代共和,经历了无数的变迁和发展。本文将带您穿越时空,领略法兰西文明的辉...
原创 古... 在那遥远历史深处所散发着光芒的故事,似乎总是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后世之人总是想要探究一二,却也终究是...
原创 解... 在赤壁被烧惨的曹操带着残兵败将,慌张开溜。但跟在后面的孙权却如打了鸡血玩命地追。而在曹丞相溃逃的路上...
美国向我国返还41件文物艺术品... 北京时间4日凌晨,国家文物局在美国纽约曼哈顿检察官办公室接收其向我国返还的41件文物艺术品。包括铜摇...
原创 我... 在汉末三国的混沌棋局中,谋士们的智慧之光如同繁星照亮乱世夜空。当我们以历史纵深为尺,以战略实效为度,...
原创 台... 1.简姓 简姓在上杭人数不多。《民国上杭县志》载:“简氏,明代由江西迁杭,附郭户口数十。”在台湾省有...
原创 家... 在内蒙古赤峰市的一个宁静小镇上,尤先生珍藏着一枚意义非凡的家传瑰宝——己酉大清铜币当制钱二十文。这枚...
原创 贯... 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汉家王朝。不过,明朝在经济方面的表现却十分让人失望。就拿财政来说,明朝几乎是从建...
原创 原... 大家读历史的时候往往是不是有一种这样的感觉,一股图书馆长期不通风的腐朽味道。不过,一名广州月薪几千块...
高克勤︱1959年中华上编校对... 友人徐俊兄从网上看到一张照片“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先进集体校对科合影1960年”,传给我看。...
原创 南... 公元464年闰五月十六日,与母亲路惠男乱伦的宋孝武帝刘骏去世,同日,皇太子刘子业即位,改元永光。大赦...
原创 蜀... 诸葛瞻以逸待劳,占据天时地利,为何敌不过邓艾长途跋涉的士兵? 三国之中,蜀国可以说是最为弱小的国家了...
此人周总理请不动,吃饭时伟人作...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这么一位传奇人物,此人周总理请不动,吃饭时伟人作陪,大将粟裕都为他摆餐具,他虽未...
原创 赵... 蜀汉五虎上将赵云,一生战功赫赫,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长坂坡单骑救主、截江夺阿斗、计取桂阳、汉水拒曹兵...
原创 韩... 淮阴侯韩信是汉初著名的军事天才,他率军杀敌,平魏败赵,降燕灭楚,逼死了项羽,成就了刘邦,为大汉王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