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个军礼没做好,日本少将当场挨耳光,打他的人啥级别?
迪丽瓦拉
2025-07-07 12:06:44
0

军礼是体现一个军人精神面貌的重要标志,然而仅仅因为一个军礼就让少将级别的军官挨打未免有些小题大做,然而这样荒谬的事情就真实地被记载于斋藤邦雄的回忆录《陆军步兵漫画物语》中。

从“国军”到“皇军”的日本军队

在人们心中,“日本皇军”一词似乎天生就是一个贬义词,事实也倾向于此,近代日本军队以“皇军”的称号参与了数场国际战争。

“皇军”一词有着皇家独有军事权的意味,然而皇权独大自古以来就是弊大于利,没有了权利制约的皇权军事就会成为助长皇家无尽扩张的得力工具。

但日本军队创立之初,一直是以“国军”的称号进行活动,那么从“国军”到“皇军”这一转变是怎么来的呢?

近代日本中,首次提到“皇军”一词的是松本正造在1887年出版的《圣德太子传图会》一书,但这本书中的“皇军”指的是古代的日本军队,而非近代日军。

甲午战争爆发不久,茂木充实编写《神祗感应皇军必胜篇》一书来鼓励日军士气,虽然这本书中的“皇军”仍指近代之前的日本军队,但却处处暗示着天皇对军队的绝对宗教领袖地位。

日俄战争,两国处于胶着状态时,日本社会开始弥漫着恐怖和失败的气氛,为了抚慰民心,“皇军”一词开始广泛出现在军歌及鼓舞民心的文章中。

之后,日本各种媒体及著作中也开始使用“皇军”一词来代称近代日本军队。

但是,这里的“皇军”更多的是一种带有浓厚神道宗教色彩和吹捧“皇国史观”的象征,并没有实质上的含义。

此时的日军无论在形式组成还是在具体指挥上,天皇或皇室都鲜有插足,自然称不上是“皇室私人武装”。

真正促使近代日本“国军”向“皇军”转变,并赋予“皇军”实质性内容的是陆军中“皇道派”的崛起,尽管在“二二六事件”后,“皇道派”遭到“统治派”清洗,但“皇军”从此成为了日军的代名词。

“国军”向“皇军”的实质转变,意味着之前虽独断专行,但在扩军备战、军费预算上仍需同政府协商的军部从此走向幕前、主导日本,并毫无忌惮地实施对外侵略扩张计划。

尽管“皇道派”策划的以天皇为首的军政府胎死腹中,但法西斯军国主义体制已经建立,内阁完全成为了“皇军”发动战争、宣扬皇道光大皇国的附庸和后勤部。

以军部为核心的日军,借“皇军”之名,进行国民精神总动员,将整体国民和国家经济纳入高速运转的国家战争机制。

之后,日本皇军更是迫不及待地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使周遭各国生灵涂炭,犯下累累罪行。

暴力不断的日本“皇军”

斋藤邦雄于1941年成为了日本皇军中的一员,在入伍后,他被派往旅团情报室负责对八路军情报工作。

战争结束后,他写下了多部描述军中经历的著作,其中《陆军步兵漫画物语》用漫画和文字结合的形式重现了侵华战争时期他的所见所闻,在日本广泛传播。

在这本书的“追忆战友(二)”的部分,描绘了一幅令人好笑又感到可悲的荒谬事件。

斋藤邦雄在旅团司令部期间,有一位少将名叫田中信男。

要说起田中信男,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他的大胡子和敬礼方式。

田中的大胡子在军队内可是出了名的,他身材魁梧,脸上留着醒目的八字胡,在两边脸颊左右伸出10多公分,虽然前线部队里留胡子的军官有不少,但是像田中的胡子这么浮夸又引人注目的确实不少见。

就连当时的日本天皇都颇为喜欢,还亲口说:“田中的胡子不许剃。”

这番话当然使得田中更加洋洋自得,恨不得把它做成绶带挂在自己身上。

至于田中的第二大特色-敬礼方式相比之下就没那么光荣了。

田中每次敬礼时却总爱把肘部向上弯,在配上飞扬的大胡子,活像只“招财猫”似的,这样的敬礼方式,自然是非常不标准的。

本来部队中对于敬礼是特别注重的,但是田中不知道是由于自己本身就敬得不怎么标准所以对其他人的敬礼也不会挑三拣四,还是因为不在乎敬礼这件事所以自己敬礼的动作做得歪歪扭扭。

有的时候遇见士兵要向他敬礼,他也会觉得士兵打仗辛苦,因此让士兵不用多此一举。

但是田中对别人宽松不代表自己也能在上级面前马马虎虎。

根据斋藤邦雄回忆,一次有一位陆军中将到旅团司令部视察,在情报作战室里与包括田中在内的军官们召开会议,他负责端茶倒水。

正要进入房间时,他却听见里面传来响亮的“啪,啪”声,一时间感到奇怪,却也没多想抬脚就跨进了房间。

进房间后眼前的一幕却让斋藤瞠目结舌,只见高大的田中站得笔直,两手紧贴裤缝,面前站着比田中矮了一个头的大员,这位大员气得眉毛都竖了起来,对着田中大喊:“这算什么敬礼,给我重来!”

想来就是这田中少将东倒西歪的敬礼姿势惹恼了大员,导致他堂堂一个少将还要因为敬礼不规范挨巴掌。

如果单纯因为触犯军纪或者是交流时意见相左,那么一些拳脚动作在情理上似乎还说得过去,然而这位大员却因为敬礼这种细枝末节的事情对堂堂少将暴力相待,这实在是不可理喻。

斋藤自己也说:“凡是那种在敬礼上要求特别多的上司,一旦打起仗来也往往都是些无能的人。”

不过这巴掌对于田中少将来说或许只是他从军生涯的一个小插曲罢了,因为不久以后少将就升任为了中将,被提拔为33师团的师团长,到东南亚印缅地区赴任去了。

其实挨巴掌这事在当时的日本军队中极为常见,只不过当受害者是普通士兵时,引起暴力的事由就会变得更为离谱,遭遇暴力的程度也远远不止一个巴掌这么简单。

在这本书中的“回忆战友(一)”的部分,斋藤还写了另一个版本的“巴掌事件”。

他有一位关系亲密的战友:二等兵M,他们俩在同一个班里接受新兵训练,上了战场后又被分在同一个中队。

按照斋藤的话说,M根本就不是个当兵的料:不仅动作迟缓不说,说话总是模糊不清,脑子似乎也转不过来,这三条让他在当新兵时连着好几天被班长、老兵扇耳光,几乎脸都快变形了。

后来5月份的一天,M突然叫斋藤一起去厕所,原来是M的家人偷偷在厕所的背处给他送了一箱大福饼来。

M和斋藤快速地偷偷吃完大福饼后就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回了联队,却没想到当时负责训练的上等兵刚好也在厕所,所以还没到晚上就东窗事发了。

结果当然就是一顿毒打。

当时新兵管理采取连坐的方式,只要一个人犯错那所有人都会被连累到,所以当晚的“特级巴掌”毫不留情地招呼到了每个新兵身上。

这里的“特技巴掌”指的就是用靴子打,斋藤和M被打得嘴角都裂开了,之后二等兵M战死沙场,这件事就成为斋藤心中忘不掉的记忆。

另一个证人

1936年应征入伍日军第十六师团步兵第九连队第十一中队的上等兵——望月五三郎,也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记录了日军侵华期间的种种劣行。

1937年11月,他随部队到达常熟,在这里他看见各地民房的墙上都写着“彻底抗战”、“打倒东洋鬼”等标语。

部队的鲭中队长对他们说,这里是抗日非常活跃、抵抗很强的地方,所以从现在开始,不管男女老幼都可以就地处决,所有的民房一律烧掉。

当鲭中队长下达这条冷酷而不人道的命令时,显得有些语无伦次,但是部队中没有一个人执行这个命令。

原本他们会在路途中用钱购买当地人的东西,可是到了常熟后,上级长官却直接下达了征粮的指令,实质上就是强行掠夺当地人的粮食。

没过多久,他们就抢来了大量的粮食、肉,还有蔬菜,就连藏在地窖中的酒都不放过。

在他的回忆中,日军队内欺软怕硬的风俗也一样猖獗。

由于队内的门准尉讨厌鸡蛋,他便下令军队中不能出现煮鸡蛋的影子,抢来的鸡蛋便随意地被扔在地上。

在战斗时,鲭中队长还总是站在火线后方两百米的战壕中高喊,让少尉往前冲,不要站在原地指挥,这番言辞再对应他自己的行为,实在是异常可笑。

除此之外,上级对下级暴力相对的事情也不在少数,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样的军队,究竟是如何担得起“现代化军队”之名的?

这其实也与日军的组成有关。

为了准备侵华战争,从1937年8月9日到10月1日,日本曾举行四次征兵,总共征到五十万人,这样匆忙的征兵自然质量十分良萎不齐。

根据统计,当时侵华的日军中百分之八十是由农民充任的,军官则大部分由职业的军人、大资产阶级和地主担任,少数富农可以担任低阶的军官。

所以,日军上下级之间不健康的关系实质上是社会阶层分明的日本社会风气的浓缩,上层阶级与下层阶级之间是直接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没有平等可言。

在战争中日军的政治道德状况也可以看出有明显的缺陷,军队指挥者对虐待平民行为默许不仅让中国人民愤慨,也激起了他们国内群众的不满。

随着战争的进行,日军队内的反战情绪也开始逐渐蔓延,虽然日方对于此类事件加以粉饰,或者是避而不谈,但外国记者的报道是他们意想不到的。

根据外国报纸上公布的几个事实,可以看出上海曾发生数次整个日本小队拒绝开到前线去的事情,也时常有队伍因为“不稳”而由前线上调回来。

南京和上海都曾发生几次整批的兵士由战线上逃脱,有些士兵拒绝继续进攻的事情,以及在南京和芜湖的海军指挥部多次与拒绝执行指挥命令的步兵发生公开的纠纷。

日本本国也时常发生对于征兵逃避和装病的事件,军队中自杀的数目也在与日俱增。

在日本军队失败的影响下,东京也开始承认这次侵华战争的严重性了,日本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曾说:

“这次中国事件可怕的战争转移到上海的时候,我国人民显然明白,这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我国上次参加世界大战时仅见到利润,丝毫未曾感觉现代战争的性质。只有这一次的中国事件才给我们开了眼界,让我们明白,什么才叫做现代战争。”

最后的故事

战争结束后,苏联承担了部分运回日本军的工作,斋藤就在其中。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这辆“回日本”的火车实际上是苏联将他们押往西伯利亚劳动的“俘虏护送列车”。

最后,斋藤被迫在西伯利亚扣留了三年才得以回到日本。

从被一张红纸召集入伍后,斋藤作为一名士兵在军队里强制生活了8年,在这场战争中,他失去了许多战友、朋友和亲人。

1988年,斋藤写了《陆军步兵漫画物语》这本书来纪念战争中的同胞,同时揭露日本军队中腐败而又荒唐的种种行径,然而这本书的出版并不能减轻斋藤心中的强烈感情。

所以1998年6月,他又为《陆军步兵漫画物语》写了后记感慨战争的残酷。

斋藤邦雄1912年出生,1941年入伍,再次回到家乡已经年近四十,除了出版著作外,他复员后的生活少有人知。

有人说他最后又回到了中国并长眠于此,也有人说他结婚生子隐于市井之中。

但是他书中所述的种种,以及背后日军侵华的罪行都被刻在了历史之柱上,永远不会消失,战争中牺牲的无辜百姓也永远不会被人民遗忘。

《陆军步兵漫画物语》;光人社;2009.04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 日军官兵回忆》;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10

《日本兵漫画抗战》;《文史博览》;2011.9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为什么呢...
原创 末... 他3岁被封为辅国公,15岁袭贝勒爵位。 他是晚清北京娱乐界的“顶流大腕儿”,是各大戏班的票房保障。 ...
原创 三... 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贡,名为端木赐,复姓端木,字子贡。儒商鼻...
原创 美... 1946年蒋介石依仗自己拥有绝对优势兵力发动了全面内战,然而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领导下,...
原创 荆... 荆轲刺秦是战国末期最为著名的事件之一,燕国太子丹企图通过刺杀秦国国君,也就是后世的秦始皇,来阻止秦国...
原创 回... 前言 “这个计划真的是太好了”。 1949年8月11日,宋希濂为了尽快敲定自己的大胆计划,急忙乘机飞...
原创 曾... 在清朝的末年,可谓是动荡不堪,由于长时间的闭关锁国是导致国力严重的衰退,加上外国的侵略,所以清朝在当...
原创 清... 肆虐的风裹着浮土,空气塞满了血腥气,永定门的城墙破烂得像个豁子。1902年1月8号,宫宝田随驾慈禧太...
原创 三... 三家分晋可以说是由春秋自战国的标志性事件,从此进入了“礼坏乐崩”的乱世。晋国大夫赵、韩、魏三家,先联...
原创 临... 出生于富裕颖川官宦之家,董卓的家族底蕴深厚,其父身为县尉,财富累积丰厚。自小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中,董卓...
原创 一... 前几天,小编去逛西安碑林。在西安碑林那里,不只是名家的石碑,还有一个棺材,这具棺材可谓历史悠久,而且...
原创 此... 三国时期:是人才辈出的时期,出名的霸主有曹操刘备、孙权等人,他们手下武将,谋士更是数不胜数,武将出名...
原创 《... 王孝杰是《神探狄仁杰》第二部中出场的重要人物,也是“崇州案”的核心线索之一。故事刚开始的时候,王孝杰...
原创 同...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出身关陇贵族集团的李渊在晋阳起兵,并成功占据关中,收编整合了隋朝关陇贵族的势力,开...
原创 八... 八十年代的新疆,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那个看似遥远的年代,吐鲁番地区流传着一种古老而独特的疗...
原创 一... 文 / 子玉 秦末汉初的历史舞台轰轰烈烈,简直就是一个烈火蔓延,诸侯满地的时代,但将这些人细分的话,...
原创 科...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对于很多人来说,读书学习考进好大学就是改变人生的唯一...
原创 后... 哈喽大家好,上周小编有篇文章写道晋朝司马炎用着羊拉车,羊车停在哪就宠幸哪个妃子,于是就有了“羊车望幸...
原创 揭... 1939年7月份,日本关东军面对苏联军队的猛烈打击,被其难以抵挡的军事力量所钳制,一时之间日军已经束...
原创 日... 1945年9月2日,停泊在日本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投降书的签字仪式。至此,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