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的某一天,北京卫戍区召开了一场意义特殊的会议,此次参加会议的人员多为高级将领,而彭德怀彭老总,也是参加此次会议的一员。
当时,会议进行到一半,所有人决定先行休息,彭老总近日来疲惫不堪,也决定休息片刻,于是便独自走到小礼堂旁边的树下闭目养神。
正休息时,彭老总察觉到似乎有人朝着自己的方向走来,他睁开眼正欲仔细查看时,却发现那人已经冲到了自己面前。
“彭德怀,还认得我吗?”
“啪!”
还未来得及应声,一记清脆的耳光便落在了彭老总的脸上,彭老总诧异,不明白眼前这人为什么突然会做出这种行为?
(彭老总概述图)
此番动静惊动了其他的干部和将领,霎时间,所有人都围了过来。
众人见似乎有什么人正在和彭德怀“纠缠”,便立马上前调解,在此过程中有人发现:打彭老总耳光的那个人,竟然是一个开国少将。
这个开国少将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做出这种让人不可理解的事情?
事态的后续发展又是怎么样的呢,事情最后又是怎么处理的了吗?
【厥功至伟,却因会议对彭总生出误会】
这个开国少将名叫李钟奇,原名李连芳。
1913年12月13日,李钟奇出生于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的一个小村子里,家庭条件算不上特别富裕,可即便如此,他的家人也还是省吃俭用,努力供他读书。
李钟奇没有辜负父母的栽培和付出,自幼刻苦学习,并且立志要投身革命事业,好好做出一番成绩。
正是凭借自身的努力,以及对革命事业的热忱,李钟奇在接下来的人生中,博得了大放异彩的机会。
1931年9月18日,历史上著名的“九一八事件”爆发,面对突然爆发的革命事件,李钟奇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抗日义勇军,同日本侵略者作顽强斗争。
1932年,李钟奇率兵突袭日军军营,他奋勇当先、冲锋陷阵,但在这次突袭行动中,他被一颗子弹径直打穿大腿。
为了不拖累战友、影响战局,李钟奇拒绝就医,硬生生地将子弹给挤了出来,整个过程中,他愣是没有发出一丁点喊叫声。
李钟奇这钢铁般的意志力,非常人所能及,而他对革命的奉献,可不仅限于率兵作战:李钟奇曾经从事过地下工作,多次为红军购买通讯、医疗方面的器械用品,多次解决了红军的后勤支援问题,可谓功不可没。
然而,东北抗日战争并不是他人生里最辉煌的事迹,这只是他革命事业生涯的开始。
1936年10月1日,李钟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了山城堡战斗、平型关战役、解放战争等多场战役,多次为革命和组织立下了汗马功劳。
由于功绩显赫,李钟奇得到了革命组织的关注。
1955年新中国成立后,李钟奇因为曾经的功绩,被授予少将军衔。
李钟奇出身农村,却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最终跻身开国少将行列,如此辉煌荣耀加身,也算得上光宗耀祖了。
可是,这样一个优秀的革命人才,后来却和彭老总产生了“误会“,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细细想来,李钟奇和彭老总产生交集接触的开端,还得追溯到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缘故,彼时的训练总监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即针对“如何提高军队训练效果、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和学习苏联经验”问题的两种不同态度,即“反对教条主义”和“反对经验主义和保守主义”。
持两种不同意见的团体,在争论了两年以后,有人向毛主席提出建议,希望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展开反对教条主义的斗争。
毛主席经过一番思索后表示赞同,并且让彭德怀对大会内容进行总结和决议,而彭老总对这个决定既欣喜又欣慰。
(彭老总照片)
其实,彭老总早就发现,现如今有不少军官,深陷教条主义、形式主义无法自拔,整日里不想着好好干工作,尽做一些表面功夫。
彭老总是个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人,为了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彭老总曾经连续召开了多次国防部会议,并在会议上批评了不少存在问题的官员。
或许生活可以做表面功夫,但对待工作却不能如此。
如果这些官员的“个人主义”思想,可能会影响到工作态度,甚至影响到新中国的发展和建设,那么,勤勤恳恳、爱岗敬业的彭老总自然不会允许。
(彭老总照片)
于是,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彭老总对于这个持续了两年之久的问题,做出了正式总结,即保持“反对教条主义”的态度,同“反对经验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干部展开斗争。
最终,受军委扩大会议结果的影响,训练总监部解散,多人被降级降职,而李钟奇也在调离行列之中。
至此,李钟奇被调离北京,到了地方当军副参谋长。
【彭德怀遭遇困境,李钟奇愤愤不平】
被调往地方后的李钟奇,始终不理解会议结果。
但实际上,这次军委扩大会议的结果,是为了解决当时“教条主义”横行的现象,并非是为了针对某一个人。
(图为网络素材)
彭老总过往跟李钟奇没有什么接触,甚至都不认识他这个人,自然不会去针对他,何况他还是自己的下属。
而且彭老总的性格向来直来直去,如此直爽坦率、开口见胆的一个人,自然不会也不屑做出刻意打压谁的事情。
李钟奇本人也是个耿直的老实人,或许是因为一时钻了牛角尖,所以才想不通这一点。
李钟奇被调到地方后,心里就两个打算:一是赶紧做出成绩,继续向上爬,二是希望能和彭老总有机会沟通,搞明白当时自己为什么会被调离地方。
只不过,彭德怀身为开国元帅,又是自己的上级,身份地位皆在自己之上,而且当中还隔了好几个级别,李钟奇思来想去,也不知道该怎么去沟通和处理这件事情。
(李钟奇概述图)
世事无常,这一点在李钟奇身上得到了印证,同样,也在后来的彭老总身上得到了印证,彭老总很快也遇到了困难。
1967年9月1日,李钟奇前往北京卫戍区,参加一场会议,在会议召开途中,李钟奇无意间瞟到了那个让自己“心心念念”的人。
“那不是彭德怀吗?竟然在这儿遇见他了?”李钟奇先是一阵惊讶,随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因为此时的彭老总遇到了困难,他认为彭德怀如今身份尴尬,觉得自己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不过,此时他心里念头一转,生出了些冲动的心思。
他未曾想过,自己脑海中即将付诸行动的想法、自己接下来的举动,会造成什么影响。
(图为网络素材)
其实,李钟奇从来都没有意识到,为什么自己会被调离地方,这件事的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会议中场休息期间,他找到在小礼堂外闭目休息的彭德怀,此时的李钟奇想起自己被调离地方,一时间愤愤不平,又难以释怀,于是有了开篇的那一幕。
这场“闹剧”,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关注和重视,虽然当时有很多人对李钟奇的举动不理解,但碍于当时的特殊情况,一时间,李钟奇的事件并没有实质性的处理。
(李钟奇旧照)
【事件得以处理,晚年离休病逝】
北京军区得知了这件事后,认为李钟奇的行为实在不当,面对此类事件,决定要公正处理,所以,北京军区没有选择纵容。
于是,彼时刚刚接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的吴忠将军,在经过一番思考后,决定给予李钟奇公开通报,并且对其进行批评,同时进行检讨。
写了检讨,受了批评,但是并没有实质性的处理,李钟奇觉得自己所受的处置也到此为止了,但往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李钟奇的军衔和职务都没有再进一步。
直至1982年,资历深厚、功劳匪浅的李钟奇,离开部队离休时,也仅仅只有个少将军衔。
离休后的李钟奇,晚年生活平淡,倒也安逸平静,2003年1月11日,李钟奇病逝于北京,享年90岁。
试想一下,李钟奇跻身开国少将,功劳显赫,论其功绩完全有机会更上一层楼。
但仅仅是因为自己的“一念之差”,因为一场无谓的“误会”,也间接影响了自己的前程,不得不说,实在是可惜。
(书本上的李钟奇介绍)
结语:
李钟奇这个人一生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其卓越的功绩不可否定,不过却因为一个小错误,影响到了自己和他人,着实是不应该。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如李钟奇这样,由于环境局势和小小的误会,导致自己的仕途受到影响,实在是令人惋惜。
李钟奇本是千古流芳的革命英雄,却因为一场误会,间接影响到了自己和他人,不得不让人感叹一句无奈。
参考资料:
《彭德怀全传》第六篇第四节:倡以我为主-“为何将军掴元帅耳光”
“中共北京市怀柔区委员会”官网:《党史人物-李钟奇》
百度词条:李钟奇
下一篇:日报社论:书店架起中日交流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