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陈毅与张茜结婚,结为一生的革命伴侣。
几十年的时光中,他们同欢喜,共患难,相濡以沫。当陈毅与世长辞,张茜也经历了人生中一场巨大的“折磨”......
图|陈毅张茜夫妇
陈毅去世
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永远闭上双眼,告别了这个世界。
妻子张茜始终守候在他的病床前,当医护人员在给陈毅做最后的抢救时,张茜难以接受这个即将到来的悲痛事实,她将自己关在陈毅病房隔壁的一间屋子里。
张茜强忍住想要痛哭的情绪,捂住自己的嘴,努力不让哭声发出来,但眼角的泪水终归不听话,怎么也止不住,只一个劲儿啪嗒啪嗒往下掉。
医护人员最终抢救失败,宣告了陈毅离世的噩耗。
张茜不敢相信,她的丈夫陈毅就这样离开了,他们相知相爱那么久的时光,可如今他先离她而去,她以后再也听不见丈夫那爽朗的笑声,那豪爽幽默的四川话了。
图|陈毅与张茜
她呆呆地站在陈毅的病床前,望着躺在病床上再也不会醒来的陈毅,张茜的眼泪已经流干,内心充满无尽的伤痛。
张茜紧紧握住陈毅逐渐变得冰冷的手,轻声呼唤着“仲弘”“仲弘”(仲弘是陈毅的字)。
病房里的医护人员们看着这一幕,都感到十分动容,甚至有人不敢抬起头来看这个画面,担心会泪崩。大家就默默站在一旁守候,任由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空气里充满着悲伤与难过,张茜突然滑倒在陈毅病床的床沿,她整个人瞬间放声大哭起来,肆意释放着自己心中的悲恸。孩子们见状赶紧来到她身旁,扶住她:“妈妈,走吧,走吧......”
图|张茜(左一)
当天晚上,张茜在孩子们的陪伴下半夜才回到家中,她没有直接去休息,而是坐在陈毅的办公桌前,呆坐许久。
陈丹淮陪在母亲张茜身边,他轻声呼唤张茜:“妈妈,休息吧,妈妈。”但并未得到张茜的任何回应。
张茜坐在陈毅昔日坐过的椅子上,就这样坐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她也不睡觉,就一直坐着,一直坐到晨曦渐起,天微微亮。
张茜站起来:“快休息吧,以后的事情多了,不睡好怎么应付呀。”
虽说是要休息,但张茜在家中没待多久,就与家人又回到医院,接下来还要处理陈毅的身后事,她无论如何也不能倒下。
图|张茜
张茜守在陈毅的病房门口,等待着来吊唁的人们。此时,陈毅的病房里再不是摆满了各种医学仪器,而是被收拾成临时灵堂的模样,陈毅的身上盖着洁白的床单,他安详的面容宛若只是睡着了。
王震将军率先到来,他牵着自己的小孙女,面色悲伤地向陈毅鞠躬,小孙女则是跪下来给陈毅叩头。看到张茜,王震的眼泪夺眶而出,他握住张茜的手,安慰她:“保重!要保重!”
刘伯承元帅的双目已经失明,他看不见,就在秘书的搀扶下来到医院,他被扶着走进陈毅的病房,不知道陈毅在哪个方向,刘伯承就站在中间朝四个方向都鞠躬。
刘伯承元帅的这份敬意瞬间戳中张茜的心,她强忍着,克制着,不让眼泪流出来。
她代替秘书走到刘伯承身边,扶着他轻声说道:“仲弘在这儿。”将他指引向陈毅病床的方向,刘伯承再次三鞠躬,他走出病房时,眼泪已经在打转。
陈毅生前的老友们、各位国家领导人纷纷来到医院,痛悼陈毅。张茜始终守在病房,接待着前来吊唁的老朋友们。
图|陈毅与张茜
1月10日,是陈毅元帅的追悼会。
他的追悼会在八宝山烈士公墓礼堂举行。几日前,周总理亲自为陈毅修改悼词,毛主席圈定修改。
毛主席亲自圈发了关于陈毅追悼会的文件,其追悼会规格为:参加人数为500人。毛主席身体不适,决定不参加。
周总理亲自部署陈毅追悼会的各项工作,周总理也已经年逾古稀,对于周总理的忙碌操劳,张茜心中充满感激。
她告诉孩子们:“总理现在也是困难时期,我们不能给总理添任何麻烦,不让他有一点为难,什么条件都不提,一切听组织的。”
图|张茜、陈毅、周恩来、邓颖超
到了10日当天,张茜全家提前来到八宝山的休息室,进行追悼会前的准备。
张茜没想到的是,周总理办公室响起了一通电话,直接对陈毅的追悼会产生影响。
追悼会定在下午3时举行,当天中午饭后,病中的毛主席被秘书张玉凤搀扶着走进书房,像往常一样准备休息。
他先坐下来,随手抓起身旁一本书看起来,看了一会儿,毛主席突然抬起头来喊张玉凤:“小张,现在什么时间了?”
时钟已经走到一点半钟,距离追悼会开始还有一个半小时,毛主席拍了一下沙发的扶手,说道:“调车,我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
工作人员赶紧向周总理办公室打电话,向周总理这一消息。毛主席要出席陈毅的追悼会,这意味着,陈毅追悼会的规格改变,周总理当即做出调整与部署。
图|周恩来与张茜
周总理提前来到八宝山,告诉张茜:“张茜同志,毛泽东同志马上就要到了,他决定也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宋庆龄同志也参加,我还通知西哈努克夫妇,他们都是陈毅同志的老朋友了。”
周总理通知完张茜后,立即去检查追悼会的各项安排。
另一边,毛主席乘车来到八宝山公墓礼堂,被搀扶来到接待室。他过来时,周总理、朱德、宋庆龄、叶剑英等国家领导人都已经等候在此。
毛主席与在场众人一一握手,周总理一边迎接着毛主席,一边赶紧嘱咐人去找张茜。
图|毛主席来到陈毅的追悼会
没一会儿,张茜赶来接待室,毛主席身体不好,他已经被搀扶着坐在沙发上。一见张茜进来,毛主席赶紧要从沙发上站起来,一旁的工作人员搀扶着他。
见到毛主席的面,张茜几日来强撑的坚强瞬间化为眼泪,她讲话的声音已经哽咽:“主席,您怎么来了?”
毛主席看着泪流满面的张茜,眼眶也已经泛红,他缓慢而沉重地说道:“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嘛!陈毅同志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同志......”
毛主席温暖的话语,感动着张茜的心,她很激动,不由得挽住了毛主席的胳膊。
过了一会儿,陈毅的几个孩子也过来,周总理向毛主席一一做介绍。毛主席关心完张茜,又鼓励她和陈毅的几个孩子们,希望他们能继承父亲的遗愿,好好学习,好好工作。
张茜考虑到毛主席的身体,关切地问:“主席,您坐一下就回去吧。”
但毛主席拒绝了张茜,他既来到八宝山,就要参加陈毅的追悼会。他在左袖上戴了黑纱。
图|毛主席在陈毅追悼会上
下午3点整,追悼会准时开始,李德生主持,周总理致悼词,会场里一千人都被哀痛的氛围包围,人群中毛主席、张茜等人听着悼词,悲从中来。
这次陈毅的追悼会,是毛主席最后一次公开出席追悼会。
等陈毅的追悼会过后,一根弦一直紧绷的张茜也终于得以喘息一下。而与此同时,另一个悲伤的消息正在向她袭来。
图|陈毅与张茜
张茜病重
早在陈毅生病时,张茜就始终守候在他身边,悉心护理着丈夫的生活。
陈毅因病腹痛难忍,张茜就忧心如焚,一方面她要日夜操劳,时刻照料陈毅;另一方面,她也要振作起精神来,尽可能多地给予陈毅慰藉,以减轻他身体上剧烈的病痛。
在陈毅去世后,张茜还记得他未完的夙愿,整理陈毅多年来写下的诗稿。
陈毅病重时,曾说:“等我好起来的时候再着手进行,我还想写一些诗,好些事情在我脑子里留着很深的印象,我打算好好写出来。”他还特意强调:“我要花点工夫,对这些诗稿进行修改和加工。”
结果他一病不起,再也没有盼来好起来的那一天,陈毅离开了,可他的心愿还没有实现。
张茜决定要将陈毅的诗稿整理出来。从陈毅生病、到追悼会、再到追悼会之后,张茜何曾好好休息过,在身心承担着巨大压力的时候,病魔也开始侵袭张茜的身体。
图|陈毅张茜一家
陈毅卧病在床时,张茜就偶尔出现咯血的现象,但那时她更在意的,是陈毅的病情,因此顾不上检查与治疗。
陈毅追悼会后没多久,长久操劳、身心俱受折磨的张茜身体急剧变差,常常咯血不止。
叶剑英元帅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安排张茜住进301医院。
张茜在医院进行各项身体检查,一天,叶剑英把陈昊苏兄妹叫到301医院的意见会议室,他面色沉重,手里拿着一叠会诊报告,告诉陈毅与张茜的孩子们:“你们母亲的病是肺癌。”
陈昊苏几人听闻噩耗,当场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父亲刚刚去世没多久,他们还没来得及从伤痛中走出来,如今母亲的的病让他们再次遭受打击。
叶剑英理解这些孩子们的心情,说完这句话后没有再说什么,而是走出去,转身回到张茜的病房。
图|叶剑英
看到叶剑英未带一丝笑容的表情,以及他身后相伴而来的院长、主任等一群医护人员,张茜虽不清楚自己到底得了什么病,但她心知肚明,自己的病情一定不乐观。
她用幽默的语气问叶剑英:“抓不住那个小东西了么?”
叶剑英告诉他:“抓住了,抓住了就好好部署消灭它。”他看上去说得如此豁达,可心中却充满担忧。
图|陈毅与张茜
张茜住进了医院,将厚厚的一堆书稿也带进了医院。1972年3月17日,她进行了手术,术后第3天,张茜就躺在病床上,让工作人员念陈毅的诗文。
等再过几天,她的身体能下床了,张茜就自己看诗稿。
她以编年的体例,要从陈毅的三百多篇诗作中选出一百篇来,时间线从红军时期一直延续到陈毅逝世之前,陈毅的有些作品没有标注时间,张茜还要做补充。
做补充工作并不容易,她要在陈毅留下的一个小本子,一点点推敲,甚至还要去老同志家中走访,才能确定诗作的大概写作时间。
陈毅有一些还未完成的诗稿,他生前希望能做补充,只是他还未来得及做这项工作,张茜在整理工作中,字斟句酌,不断推敲,去向老师墙请教学习,力求能在保持陈毅原有诗作的风格下,将其补充完整。
图|张茜
张茜为整理陈毅诗稿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她自己本身就患有重症,可还是在身体能支撑的情况下,经常伏在桌子上看稿,且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医护人员心疼她,劝她:“张茜同志,你现在的健康情况,不允许你过分劳累,你要保重,要节制些。”
“谢谢你们的医治,我身体恢复得很好,感觉自己的体力和精力还可以,我会注意的,但是必须努力工作。”张茜如此回答。
在与朋友一起探讨诗词修订的事情时,她叹着气表示:“我在和病魔抢时间,我一定要完成我的心愿。”
以前,这是陈毅未完的心愿,而今成了张茜一心一意要做的事情。
图|张茜晚年
除了治疗,她几乎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整理诗稿中去。有时候,她在整理诗稿,然后会突然失神地望向远处,呆坐好一会,好似在回味过往的时光。
又有时候,她看着陈毅写下的一字一句,或是笑意盈盈,又或是热泪盈眶。
那些诗句,带她回到过去的时光,回到那些她和陈毅一起经历过的喜怒哀乐。身边人担心她的身体和情绪,劝她少看一些充满悲思的情绪,希望她能保重身体。
到1972年底,经过张茜和其他朋友长时间的努力,陈毅的100首诗词被编城《陈毅诗词选集》,由其子陈昊苏手抄,因此也被称为“手抄本”,十分珍惜。
病中的张茜长舒一口气,也算终于完成一件心愿。
图|陈毅张茜一家
当然,陈毅留下来的不仅只有诗作,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文字同样整理整理。张茜自知自己身体情况,或许是感觉自己无力做完这些事,她将此重任托付给她和陈毅的孩子们。
张茜告诉子女:
“原来,我只想用三五年的时间就可以把你们爸爸留下来的东西整理出一个头绪来,现在不行了。希望你们能够进行下去,你们要懂得那些纷扰的争斗、虚浮的颂辞都不过是过眼的云烟,不值得计较和迷恋。在你们爸爸的文章、讲话和诗词作品中,有一些真正有价值的、崇高的东西,你们不要等闲置之。”
当然,这些也是留给后世无与伦比的财富!
1974年春,在陈毅元帅离世的两年后,张茜因肺癌病逝,人们为此悲恸不已。而这对相爱的革命伴侣,也将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得以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