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后,朝鲜对东北野战军进行了大量援助,不仅赠送10万武器,还派遣3个师的部队参战。
在近代中国的革命历程中,朝鲜人的身影屡见不鲜。他们不仅参与中国的革命斗争,还为中国革命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黄埔军校中,就有不少朝鲜学员的身影。在大革命失败后,一些朝鲜人选择追随国民党,而另一些则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抗日战争期间,朝鲜人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抵御外敌的侵略。八路军领导下的朝鲜义勇军,在战场上英勇善战,与八路军一同打响了许多硬仗、恶仗。
在延安,众多朝鲜进步青年毅然前来,他们被安排在朝鲜军政干校深造。完成学业后,这些青年才俊被分配到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各个部队中担任要职,其中新四军独立第4师的团参谋长金雄便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本宣战,其军队迅速进入中国东北和朝鲜。此时,位于苏联境内的东北抗联教导旅,亦称远东国际第88旅,进行了战略性的分割。一部分中国官兵在旅长周保中的率领下,紧密配合苏军,共同解放了东北;而另一部分朝鲜官兵,则在营长金日成等人的带领下,随同苏联红军一同反攻朝鲜。
二战结束后,金日成在苏联的支持下,逐渐崭露头角,最终成为北朝鲜的实际领导人。与此同时,那些曾在中国并肩作战的朝鲜人,大部分选择留在了中国东北地区。他们组成的朝鲜义勇军被整编为七个支队,深入东北各地的朝鲜人聚居区,积极开展工作,并投身于对国民党军的战斗之中。金日成更是积极号召朝鲜的有志青年,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东北野战军,共同抵御外敌。
1948年辽沈战役前夕,朝鲜义勇军被东北野战军整编为三个师,分别是直属东北军区的164师、166师以及隶属于43军的156师。此外,东北野战军的其他单位,如后来的47军(原东野十纵)以及特种兵纵队、铁道兵纵队、后勤部门、军械部门和卫生部门等,也不乏朝鲜同志的身影。
除了人员,朝鲜在武器装备方面也对东北野战军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解放战争爆发后,金日成明确表示,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视为朝鲜人民自己的事务,并承诺将竭尽全力支援解放军。日本曾长达36年对朝鲜进行殖民统治 在朝鲜境内留下了众多军火库。在解放战争初期,当陈云和萧劲光向朝鲜请求武器支援时,金日成迅速响应,提供了宝贵的军事援助。朝鲜全国全国各地纷纷着手寻找日占时期遗留的武器装备,并安排专人将这些珍贵的物资总计十万件安全押运至中国,以支持国内的抗战事业。
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吉东军分区面临着军服配发的严峻挑战。司令员姜信泰深知此时国内资源匮乏,便毅然决定向邻国朝鲜发出求助信号。得知这一情况后,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展现出了极大的国际主义精神,迅速调拨了一万套军装、一千匹优质布料以及一车皮药品,这些物资在当时可谓雪中送炭。此外,朝鲜还慷慨地提供了制造武器弹药所需的原材料,如铜、铅、锌等有色金属,以及雷管、导火索、硝酸等关键物资。
辽沈战役爆发后,后勤保障工作成为了难题,东北军区为了确保战役的顺利进行,积极筹措弹药等军需物资。1948年秋,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副政委李富春秘密访问朝鲜,为辽沈战役筹集军需物资。朝鲜方面深知此战对于中国革命事业的重要性,金日成迅速安排专人与东北军区对接,并在国内积极筹措解放军所需的武器装备,将其源源不断地运往东北战场。
在辽沈战役期间,朝鲜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支援,还有许多朝鲜战士直接参与到了战斗中,在黑山阻击战中,一个主要由朝鲜族战士组成的营与敌人战斗后,仅剩20多人。
此营主要由朝鲜籍战士构成,当时国民党军队派遣了一个旅的兵力,对101高地展开连番猛烈的进攻。然而,在二营的顽强抵抗下,敌军始终未能得逞。尽管在敌人的炮火洗礼下,二营遭受了重大伤亡,当弹药耗尽之际,一排长李永发毅然挺身而出,挥舞刺刀与敌人展开近身搏斗。然而,因敌人兵力众多,一排的战士们最终全部英勇牺牲。
二营在经历了一场场激战之后,仅剩下二十余名战士,但他们依然坚守阵地,直至援军抵达。随后,这些朝鲜战士在东野十纵(即后来的47军)的指挥下,随军长梁兴初从东北的白山黑水之地一路南下,直至重庆城下,后又奉命回师湘西,剿灭当地土匪。此外,第40军的炮兵营中也有相当数量的朝鲜战士,他们还参与了解放海南岛的战役。
1949年底,随着国内战事的逐渐平息,四野中的朝鲜战士被整合编为三个师,并返回朝鲜。这三个师在四野的精心整编下,装备极为精良,每个师均配备有四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通讯大队、一个反坦克大队、一个教导大队、一个卫生大队、一个自动炮大队以及侦察和运输中队,总兵力达到一万五千余人。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部队中的大部分战士都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堪称老兵精锐。
朝鲜战争爆发后,这些经过战火洗礼、装备精良的部队再次挺身而出,为朝鲜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