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的中国大地上涌现出无数之名的战将和帅才,太平天国诸王、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曾国荃、鲍超、李宗仁、白崇禧、吴佩孚、叶挺等等,他们无不在历史上留下自己深深的足迹。在晚清风起云涌的农民革命浪潮中,太平天国的影响最大,战将也是最多,其中又以翼王石达开最为之名,战绩最为辉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再到挥师西征,石达开都是战功赫赫,无坚不摧。例如,庐州(合肥)一战迫使湘军名将江忠源自杀;湖口、九江一带大败湘军水师的精锐部队,迫使曾国藩屡次三番投水自尽而未成;樟树痛击湘军主力部队,直接合围洪都(南昌),曾国藩失败在即。石达开的外出征战,为太平天国政权的巩固并走向顶峰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北伐失败,东征无果,各路军队与清军相持不下的不利局面下,石达开屡破强敌,使得清军不敢与之接战,太平天国战神之头衔石达开当之无愧,石敢当之绰号名副其实。
1856年,正当太平军在各个战场连连得手之际,石头城爆发了自相残杀的“天京事变”,一时间内石头城血流成河,尸殍遍野,太平天国从此转向了衰落而一发不可收拾。此时,国中无人,朝中无将,各路清军又趁机反扑,重新组建江南和江北大营,太平天国的战略环境极其恶化。在万般无奈之下,洪秀全下诏让石达开从安徽战场回朝中主政,协助天王治理天下。石达开不负众望,短时间内迅速扭转天国不利的战略局面,其治国之才显露无遗。由于洪秀全的猜忌和排挤打击,石达开为了避免再次引起内讧而离京出走,打着太平天国的旗号独自在外征战一方。令人感到不解的是,作为当时著名的战神和帅才,石达开自立门户之后却很少取得像样的胜利,从安徽到福建、江浙、江西、广西、贵州等地的征战几乎都没能攻克一城一池,偶尔只是占领一两座小城市,连块像样的根据地都没有,如同丧家之犬般的流寇作战,最终于四川大渡河畔壮烈牺牲。这是为何呢,为何石达开离开天京之后再也没有取得辉煌的胜利,而他所面的并不是清军主力部队,因为主力部队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与陈玉成和李秀成作战。相信各位历史爱好者对此会很感兴趣,太平天国战神石达开离开天京之后却如此的差劲,以致最终壮烈牺牲。在此,小编就来谈谈其中的缘由,带领广大历史爱好者一起来回顾当时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 没有得到天京的呼应和配合。1857年5月,石达开离开天京之后,虽然没有公开打出旗号自立为王,仍然继续以太平天国的名义作战,但事实上就是与天京对立,自立门户,因为洪秀全根本就无法直接指挥石达开,连续下诏让其回京辅佐政务都公然拒绝,太平天国事实上已经分裂。石达开想自立门户,想通过开辟新的根据地来实现与天京遥相呼应的战略目标,但是天京那边几乎没有任何的反应和支持,石达开屡次救援被清军围困的江西和浙江的太平军,但是石达开自己作战时却几乎得不到天京的有力支持。1859年春,石达开发动宝庆会战,各路湘军闻讯直接重兵驰援宝庆,而石达开确只能孤军奋战,只能受挫于宝庆,被迫退入广西,回到了革命的起点。在广西境内的作战更加得不到天京的支持,广西此地本来就贫穷落后,近代以来又屡屡受到兵灾和政府的盘剥,根本就无法养活石达开的十几万大军,而攻打桂林和全州等地全又都是以失败告终,万般无奈之下,石达开回到了桂平老家。终因广西的落后无法养活大军,石达开只能率领军队外出找粮食,最终确立了进入四川夺取成都开辟新的根据地这一战略目标,遗憾的是最终失败。 战略上摇摆不定,流寇作战明显。石达开离开天京之后几乎就没有取得过像样的胜利,每次攻打城池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偶尔夺取一两座小城市,也旋即放弃,要么就是重新被清军占有。可以说,石达开采取的是流寇式的作战,没有坚定的战略目标,没有全盘的发展计划,走走打打,摇摆不定,这注定会失败。石达开脱离洪秀全之后,首先是从安徽南下江西去救援被湘军团团围困的临江和吉安等太平军之战略要地,石达开虽然作战勇猛,但是他手下的将领都是最新提拔而来,缺少作战经验,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等拥戴他的名将都留守安徽而没有南下配合作战。石达开大军缺乏水师和战船,无法顺利渡过赣江,救援行动失败。第二年石达开又挥师东进攻打江浙、福建等当时清王朝在东南一带的主要财政来源地,并想最终开创闽浙根据地与天京相呼应,遗憾的是正当太平军节节胜利之时,江西建昌、抚州等地失守,太平军腹背受敌,只能放弃浙江,随后转入福建、江西等地,此时石达开流寇作战的性质已经开始显现,但至少还是在天京周围作战,不过随后的作战行动就显示出非常强的流寇作战性质。1859年春,石达开攻打宝庆失败,全军退入广西,但是无法攻克广西境内的大城市,最后又离开广西向大西南进军。1863年夏季,石达开兵败大渡河。由此可知,石达开在自立门户之时,很少注重对根据地的夺取与建设,也没想过要全力去夺取某些大城市或者战略要地来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和可靠的大后方,以致部队失败时没有退路,也没有休整的机会,粮食等战略物资的补给也是一大问题。所以,石达开只能带着大部队到处乱窜,形同流寇,在清朝大军坚壁清野,地方土司的不配合面前显得无能为力,大军时常受挫于坚城之下。 拜上帝教理论使其难以在中国立足。就算石达开能开辟出一块可靠的根据地,能够得到天京的全力支持,他依然会失败,拜上帝教理论不足以使他在中国这块遍地受到儒家思想熏陶的土地上生存,这一点毋庸置疑。拜上帝教的理论显然是有违背中国的传统思想和伦理道德,不但得不到知识分子的拥戴,也无法争取地方士绅的支持,其群众基础极其薄弱。拜上帝教不允许偶像崇拜,不允许祭祀地方神灵,不允许祭祀祖先,以及实行夫妻别居的做法显然就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尤其是它烧毁中国古典书籍等一些过于偏激的做法受到士大夫和地方士绅、知识分子的强烈抵触。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就明确说道“中国传统数千年之礼仪典则化为灰烬,孔孟之痛哭于九原”。当石达开离开天京之时,其活动的范围正好是理学思想比较浓厚的江浙和湖南、湖北一带,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观念在这些地方影响十分深远,曾国藩、胡林翼、罗泽南、彭玉麟、李续宾、李续宜等等无不是当时湖湘一带的经世派理学大师。由此可知,拜上帝教要想在湖南、湖北、江浙一带发展和传播,无异于天方夜谭。如果仔细去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人们很容易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打着反对“清妖”旗号的太平军受到的最大劲敌就是深受理学思想熏陶的湘军,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拜上帝教理论的激烈反抗和抵触,湘军的胜利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胜利。 总而言之,太平天国战神翼王石达开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战功赫赫,所到之处如同秋风扫落叶般,迅速席卷长江中下游一带。1857年夏,石达开离开天京自立门户之后,几乎很少取得辉煌的胜利,时常受挫于坚城之下,最后只能到处乱窜,走走打打,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究其原因,缺少天京的呼应和有力支持,战略目标不坚定,流寇作战方式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关键因素在于拜上帝教理论不足以支撑其在中国大地上建立新的根据地,尤其是在湖南、湖北、江浙等深受理学思想影响的地方更是无法立足,没有相应的群众基础和理论支撑,其失败是必然的。您的关注、转载、分享、收藏是“纵横国史”创作的力量,您的评论、交流和指正是“纵横国史”进步的推力。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