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新桂系首脑该不该去南京开会,白崇禧犯难,夫人的一番话点醒了他
迪丽瓦拉
2025-07-08 20:02:35
0

七七事变爆发时,蒋氏在哪?在庐山。

不过,这一次,蒋氏倒不是在庐山当“仙人”,而是在开会。

会议的议题共有三个,桩桩重要。

一是,在庐山搞军官训练团。

这个训练团成立的很早,在1933年的时候就成立了。不过,那时候,这个军官训练团的训练对象都是团以下军官,训练和研究的并不是如何对付日本,而是对付红军。

只不过1937年开办的这个军官训练团的级别明显提高,由过去轮训中下级军官变成了轮训团以上军官。

时至今日,蒋氏也看明白了。自从百灵庙之战后,中日双方几乎算得上是在打明牌了,之所以还没打起来,日方差的是一个借口,而中方差的是还没准备好。

可是,到底准备到什么程度才算准备好了呢?蒋氏的计划是,装备60个德械师。

以当时双方的战斗力来比较,60个德械师相当于日军的30个师团。蒋氏认为,只有这样,才会在战斗中立于不败之地,甚至会让日军知难而退。

二是,蒋氏正在庐山接待红军代表,讨论两党合作以及红军的改编问题。

虽然蒋氏满心不情愿,但在大事面前也不得不如此做。

三是,筹备全国各界人士的谈话会。

之所以要召开这次谈话会的原因倒也很简单,那就是在中日之间正式开打之前,他想了解一下全国各界民众心里到底是一个什么想法。

因此,蒋氏让自己的小兄弟张群向全国各党派首脑、各界名流发出帖子,请大家齐聚庐山,共商国是。

可还没等各界名流齐聚庐山,七七事变就爆发了。

既然大战已经爆发,参加军官训练团的各路将领们分为了两部,一部是部队是在华北的团以上军官们,未等轮训结束就下山了,如正在华北一线与敌作战的37师110旅219团团长吉星文就匆匆下山。

很多人认为,是吉星文打响了抗战的首枪,其实并不是,打响抗战首枪的是219团3营营长金振中。

1937年8月底,匆匆结束集训的各路将领们纷纷下山,赶回部队。这批人中,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部队中所有的能征惯战的将领。

虽然此次庐山会议基本上实现了蒋氏的意图,但仍有一批手握实权的地方实力派未到。如广西的李宗仁和白崇禧、云南的龙云、四川的刘湘、山西的阎锡山、广东的张发奎和余汉谋,甚至连山东的韩复榘都没来。

这可是六个省,接近60~70万的部队实力啊!

在蒋氏看来,这些地方实力派未来参加会议,并非是会议美中不足的问题,而是国家生死攸关的问题。

在大战已经爆发的情况下,如果他不能在短期内获得大家的拥戴,这个抗战还怎么打?

那么,这六个省的地方实力派为何不来庐山参会呢?

说来也简单,也就是对蒋氏不信任。他们生怕被蒋氏以假借开会的名义骗到庐山,然后予以软禁或者处理掉。这并不是他们多心,而是蒋氏有前科。

想当年,李任潮就是在蒋氏谋士吴稚晖信誓旦旦的保证下赶赴南京,随后就被蒋氏扣押。前车之鉴犹在,他们不得不防。

对于地方实力派们的担忧,要说蒋氏一点也不知道,那也不是实话。可既然问题出现了,总的有人出来打破僵局啊?

那么,从哪里打开缺口呢?

思来想去之后,蒋氏决定选从新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入手。

之所以选择先从新桂系入手,蒋氏还是很费了一番心思的。

在当时的诸多派系中,要论蒋氏深恨谁?自然是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了。

自武汉时期开始,新桂系就给他找了太多的麻烦,甚至一度逼得他下野。

在接下来的中原大战、蒋桂战争、两广事变中,李宗仁和白崇禧可谓是无役不与。甚至在诸多军阀纷纷败下阵来,新桂系已处于山穷水尽之时,李宗仁和白崇禧二人仍然不服输,仍然躲在广西积蓄力量。

而且,蒋氏通过戴笠的报告也知道了新桂系与日本来往密切的消息,并且还知道新桂系从日本人手中以低价购买到了几万支枪。如果不尽早把新桂系团结在自己身边,早晚会出事。

看来,也只能学学汉高祖刘邦的故伎了。想当年,张良劝说刘邦给功臣们封侯的时候,首名目标就是刘邦尤其痛恨的雍齿。给雍齿封侯,大家也就都安心了。

现如今,这个两千多年前的计策仍然可以使用,只要先把新桂系搞定,那么其他和自己没有太多矛盾的军阀定可汇集到自己旗下。毕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因此,蒋氏下定了决心,准备先从新桂系打开缺口。

可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起码在外人眼里,新桂系还是铁板一块的。尤其新桂系当家人李宗仁是个信念坚定的人物,又对自己从来就没有好感,派个等闲之人去游说,根本就无济于事。

而新桂系的2号人物白崇禧虽然计谋百出,可却是个性情中人,相对于李宗仁,比较好说服。

既然选定了主要的突破人选,那派去游说的人选自然也就定了。刘斐,这位深受白崇禧赏识的人就派上了用场。

要说起刘斐,那可是近代军界的一个出名的人物。他出身不高,可军事才能却不低,在做小军官的时候被白崇禧看中,一路提拔到上校参谋的位置上。

后来,白崇禧又送刘斐到日本学习军事,先后在日本的一所步兵预科学校学习和陆军大学旁听。回国后,镀过金的刘斐一下子成为了新桂系重要的参谋人员之一。

很多人认为刘斐是在日本读过军校和陆军大学,拿到过陆军大学证书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刘斐在日本读的仅是预科,是为了学习语言。到陆军大军也仅是旁听,而非正式入学,拿的充其量是旁听证书而已。

这是因为要想进入日本陆军大学的条件是,要在日本部队中服役满两年,军衔在中尉或者大尉,且年龄不超过30岁。

刘斐赴日的时候虽然年龄符合条件,是29岁,可在日本部队中服役两年的条件是根本无法满足的。

这也就是说,不仅是刘斐,在当时凡是自称拿到了日本陆军大学证书的,都是旁听证书。

1933年,刘斐回国,立即被蒋氏看中,委任为“军令部”作战组长,专门负责拟定对日作战计划。

因此,派刘斐回广西游说李宗仁和白崇禧,从人选的角度来看,是非常合适的,因为别看刘斐身在南京,但其实根子仍然扎在广西,仍然扎在新桂系。

果然,刘斐到广西后,并没有受到区别对待,大家仍然把其视为自己人。

在刘斐说明来意后,李宗仁把刘斐安顿好,召开内部大会。

会议的议题只有一个,南京,究竟是去得还是去不得。

白崇禧的态度是,应该去。

理由是,自九一八事变后,新桂系就一直力主抗战,已经成为了全国在抗战态度方面异常坚决的几个省份之一。

在白崇禧看来,广西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的局面,一是新桂系众人的团结,二是几位首脑尚称廉洁,三是抗战的号召力。

而如今,抗战已经爆发,连蒋氏都在南京高喊抗战了,如果此时广西反而态度不明,不仅会让人认为新桂系之前号召的抗战仅是一个口号而已,会丧失掉广西的民心。

民心若丧失,这个兵也就没法带了。兵没法带了,新桂系在广西的统治就将无法保持。失去了广西的地盘,新桂系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不得不说,白崇禧同意去南京的理由是正当且充分的。

可李宗仁却依然有顾虑。

虽然李宗仁认同白崇禧的说法,可他又知道白崇禧是个性情中人,做事往往会感情用事。想当年,若不是白崇禧感情用事,也不会被蒋氏在暗中耍阴谋,把正处于上升期的新桂系在两天之间搞垮,若不是廖磊忠厚,连白崇禧本人也会被蒋氏拿下除掉。

作为新桂系的二把手,白崇禧可以偶尔感情用事,但作为新桂系的当家人,他要是也像白崇禧那样头脑发热,新桂系就将陷入万劫不复境地。

新桂系的其他重要任务,如李品仙、廖磊等人同样对付南京开会一事抱有顾虑,他们的顾虑和李宗仁基本一致,老蒋这次是真的要举国抗战了吗?如果他们去了南京,还能回得来吗?

就在李宗仁纠结的时候,云南的龙云和四川的刘湘纷纷给李宗仁发电报,内容虽不尽相同,但表达的意思却惊人的一致,“如果你们去南京,被软禁了怎么办?如果被蒋氏软禁了,那岂不是抗战不成,又添新乱吗?还是先等等再说吧。”

这下子,本来去意满满的白崇禧心里也开始犯合计了。

新桂系的内部会议开了一天,也未能达成任何结果,带着满肚皮官司的白崇禧郁闷地回了家。

见到夫人马佩璋后,白崇禧不觉眼前一亮,都说他是“小诸葛”,可外人哪里知道,自己家里可是有个“女诸葛”的。

都说自己是内事不明问夫人,外事不明问德邻,那今天自己就反其道而行之,外事不明也问夫人。反正也没啥不好意思的。

白崇禧知道,自己这位夫人平日里虽然看起来不显山露水的,可在处理大事,尤其是难以处理的大事的时候,堪称杀伐果断,从不拖泥带水。

想当年,自己驻军南宁的时候,因一时寂寞,接受了副官许辉生送上来的未婚妻,并一索而得男,生下了长子白先道。

本来,这一切都隐瞒得很好,连那位给白崇禧生下了长子的王姑娘都不知道白崇禧的身份,只知道自己的这位良人是个大人物而已。

可有一天,王姑娘和朋友逛街,看见白崇禧正在演讲,就随口说了一句,那位演讲的人是她当家的。

这下子坏了,这句话顿时不胫而走,迅速传到了马佩璋的耳朵里。这位大妇立即从香港赶回来,既不哭,也不闹,给了王姑娘一笔钱后打发了事,并把白先道留在身边视为己出。

都说国事难弄,可家务事同样难弄,尤其是像白崇禧搞出的这种家事。

可令白崇禧束手无策的家事在马佩璋的一摆弄下,让几方都皆大欢喜。既没有丢了白崇禧的面子,也没让王姑娘流离失所,还让白崇禧有了儿子,自己身边又没有了威胁,可谓是四全其美。

从此之后,白崇禧就对这位夫人刮目相看,大小事情总是愿意对夫人唠叨几句。

可马佩璋却非常识大体,从来不像李宗仁的如夫人郭德洁那样对权力有那么大向往,总是摆正自己的身份,从不干预白崇禧的大事。

可马佩璋越是这样,白崇禧越是愿意对她讲政事。而马佩璋呢,也总是在白崇禧没见到的地方提点一二,总会让白崇禧受到启发。

这次同样如此。

白崇禧回家后,把自己遇到的难事对夫人讲后,马佩璋根本就不在意,仅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这事你自可做主。”

什么意思呢?就是让白崇禧按照自己的本心行事即可。

那么,白崇禧的本心是什么呢?自然是赴南京了。

那白崇禧就不担心会被蒋氏软禁吗?

还真不会。

白崇禧判断,七七事变与以往的历次事变都不同,在这种局势下,蒋氏即使不想抗战也不行了。如果蒋氏不想抗战,往大了说,南京方面也将不复存在;往小了说,蒋氏的地位将不保。

也就是说,无论与公与私,这次蒋氏都是铁了心要抗战了。

至于龙云和刘湘等人的担忧,在这种举国要求抗战的局面下,是不会发生的,蒋氏也不敢这么做。

见白崇禧主意已定,李宗仁也只好同意。但出于稳妥的考虑,李宗仁让白崇禧先一个人到南京,自己留在广西继续编练部队,为接下来的抗战做准备。一旦蒋氏真的翻了脸软禁了白崇禧,那么,自己身在广西,蒋氏也不敢对白崇禧动手。

就这样,1937年8月,白崇禧在刘斐的陪同下飞赴南京。

果然,在白崇禧飞赴南京后,榜样的力量开始显现。过去那些存在疑虑的地方实力派们纷纷来到南京开会。

见人来的从来就没有这么齐过,蒋氏终于吃了一颗定心丸。

可只有副总参谋长杨杰不高兴,因为随着白崇禧的到来,他的位置被白崇禧顶了。

其实,这个事情并不是蒋氏的责任,而是杨杰个人的问题。因为就在不久前,蒋氏准备对驻扎在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先发制人,就命令杨杰制定作战计划。可杨杰却应付了事,仅在一张旧地图上画了几个圈,并标注了几个说明,就交给了蒋氏。

蒋氏见到这份作战计划后,气得一个发懵。因此,随着白崇禧的到来,杨杰就被蒋氏罢免,改任白崇禧为副总参谋长。刘斐所在的作战组也随即升格为作战厅,刘斐出任作战厅长。

其实,在很多时候,令人困扰人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自己本心的迷失。在这种时候,身边人往往不经意的一句话往往就会直指本心,让其摆脱困扰。

马佩璋对白崇禧说的这番话恰恰就起到了这个作用,简单的一句话就点醒了白崇禧,让陷入事件困扰的白崇禧顿悟,这才有了接下来的南京之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在明朝开国的战火纷飞中,朱元璋麾下的一员猛将,以勇猛无敌闻名。然而,他...
原创 曹... 曹操不能像李渊与刘邦一统天下,就是运气太差的原因?枭雄 曹操和刘邦和李渊面对的局势也相差很大,刘邦和...
原创 海... 作为清朝的开国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绝对称得上是一代枭雄。在其父努尔哈赤创建的后金政权基础上,建立和...
原创 1... 1975年周总理膀胱癌加重,步入晚期。最严重时,周总理感觉有针在扎自己的骨头,疼得不能入睡。可就是这...
原创 苏... 在20世纪的历史长河中,苏联这颗曾经耀眼的红星,经历了从辉煌到衰落的跌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物...
原创 她... 雍正,清朝历史上备受瞩目的一位皇帝。尽管他是个铁面君王,但他的后宫生活却一直引人关注。虽然不是以好色...
原创 曹... 当提到奸诈之人,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三国时期的曹操,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大白脸”,这在一定程度上受...
原创 1... 1996年,中德两国联手开展一项考古行动——探索秦始皇陵! 这次考古行动,可以说是有备而来。德国携带...
原创 山... 公元1531年,晋端王第三次上书嘉靖皇帝,为的是给自己亡故的小妾一个“夫人”名分。前两次都因为小妾是...
原创 河... 尔朱荣终结北魏皇室,宣告开启新时代。 北魏是北朝时期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从道武帝拓跋珪建国到太武帝拓...
落实审计整改 徐州市出台《关于... 近日,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采纳审计建议,提请徐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关于全面推进考古前置工作的通...
原创 赵... “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这是史书上上对于赵子龙的描述,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顶配高富帅,并且武艺高强,为人...
原创 彭... 彭德怀临终前想见朱德一面,却都被无情拒绝! 1974年11月29日,饱经摧残和折磨之后的彭德怀元帅在...
原创 白... 提及白先勇,熟悉当代文学的人都或多或少地了解这个人物,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对昆曲的贡献,都是世人无法忽...
洋风画与古地图共展,看“海丝”... 7月20日,“艺荟中西——海上丝绸之路视角下的19世纪澳门与广东地区图像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原创 西... 西北大学(太白校区)位于唐长安城太平坊遗址,紧邻着皇城的西南角,乃王侯和高僧居住地。实际寺坐落于太平...
原创 谥... 古代帝王去世之后,都会有谥号和庙号。很多对历史不太了解的人,根本就分不清楚谥号跟庙号有何区别,正因如...
原创 刘...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汉朝历史上,刘邦、刘彻、刘秀这三位帝王各自开创了辉煌的篇章。 刘邦,草...
原创 三... 蜀国,即蜀汉,三国时 蜀国面积由于天下形势的变化,也历经数次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鼎盛时期...
原创 《... 自从《大秦赋》开播以来,对他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但随着剧情越来越拖沓,大家对这个大秦帝国最后一部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