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9年,新中国正式成立,全国人民都在举手高呼。
在进行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无数的英烈也就此迎来了光辉,他们的牺牲并没有白费。
但有这么三位高级将领,却永远的倒在了解放战争时期,而且这三位将领还被认为,如果他们还活着,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就肯定有他们的大名。
这其中还有一位,甚至以当时元帅的评选标准来看,极有可能会被评为十大元帅之一。
那么这三位将领都是谁呢?他们又分别对党对人民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没有被授衔的“元帅”
第一位便是我们大家所都熟知的叶挺将军,他的遭遇可谓是十分的不幸,被蒋介石囚禁多年,好不容易在毛主席以及党组织的多次帮助下,才得以脱身。
却不曾想在叶挺将军满怀期待的,坐上飞往延安的飞机时,却遭遇了劫难,眼看希望就在眼前,却永远定格在了50岁,自此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而他在人民的心中,也一直都有着极大的分量,在之后,人民群众也将叶挺将军亲切的称呼为:没有被授衔的元帅。
从这就可以看出他在人民心中的分量有多高。
开国十大元帅,可不单单只是一个名号,他更是对每一位将领,对革命所做出的奉献的极大认可。
那叶挺在革命的道路中都做了些什么呢,能够得到如此高的赞誉?
1911年,叶挺以卓越的成绩考入惠州府立蚕业学校。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仅仅学习蚕业知识,而是积极投身于反清抗议活动。他剪掉辫子,以此表达对清朝统治的不满,并坚定地支持广州“黄花岗起义”。
这一勇敢的举动引起了当局的注意,他被捕并遭到关押,幸运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监禁后,他最终获释。
获释后,叶挺决心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他转入惠州府立中学接受更加全面的教育。在这所学校里,他的爱国情怀逐渐被激发。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的爆发给了他极大的鼓舞,他下定决心走上军事救国的道路。
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叶挺在之后还就读于广东陆军学院、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等其他军事学校。
在这些学校中,他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高质量的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军事素养。
1918年,叶挺顺利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在校期间,正值中国动荡的时期,袁世凯企图复辟称帝,这引发了广泛的反对声浪。
叶挺积极参与了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斗争。
他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们,一起组织了抗议活动,发表演讲,宣扬民主和自由的理念,呼吁人们团结起来捍卫国家的尊严和民众的权益。
1919年,叶挺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参加了援闽粤军的行动。在这期间,他得到了辛亥革命的元老、孙中山先生和粤军总司令部参议何子渊的引荐。
这为他在福建漳州加入建国粤军,担任支队副官提供了机会。
后来,他知晓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毅然决然的加入到了国民党的行列之中。
但由于陈炯的叛变,让他看不到希望,后来在接触到共产党思想之后,才真正的看到了国家未来的希望。
于是他毫不犹豫的选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此以后共产主义,一直就成了他唯一的主义信仰。
因为他明白只要在共产主义的思想、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他们的国家才能再次见到光辉。
北伐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革命战争,共产党人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叶挺将军所率领的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和优秀的指挥才能。
他们经历了多次战斗,屡战屡胜,取得了一系列的战功,使各路军阀部队感到胆战心惊。独立团因其顽强的战斗精神,和无畏的勇气而被誉为“铁军”。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对共产党的误解,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导致革命的势头受到了严重的挫折。
在北伐战争即将成功的关键时刻,革命的力量不得不采取行动来保卫和捍卫革命事业的前进。
于是,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1日发动了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地下走向公开的武装斗争,而叶挺就是其中的发起者之一。
1937年,新四军成立,叶挺成为了新四军的军长。
叶挺作为该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受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热烈欢迎和支持。他的坚定支持,体现了他对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认同和信任。
他在之后的抗战中,更是转战大江南北多次指挥作战,将新四军从最初的一万人逐渐壮大到了十万余人。
叶挺所创造出的丰功伟绩,让毛主席都赞叹不绝:叶挺领导抗战,卓著勋劳!
只可惜,在皖南事变中,叶挺为保住他的部下,不得不与国民党进行谈判,但这也使他被长期囚禁,最终在迎来希望的时候遇难。令人赶到惋惜。
思劳成疾,一心为党
第二位罗炳辉将军。
1915年,年仅18岁的罗炳辉入滇军当兵,在里边他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并且作战勇敢,很快就被升到了营长的位置。
后来也参与了讨伐袁世凯、东征战争和北伐战争等数起革命,并在这里面获得了不小的贡献。
1929年,秘密加入共产党,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江西独立第五团团长,在后来的战局中,他还与红军战士们一同拿下万安,歼灭了国民党军团。
当时的革命根据地就是在他们的守护之下,才得以保全,为此罗炳辉在这次战役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1934年,对于第五次的反围剿失败以后,红军战士就被迫踏上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
在经过彝族时,罗炳辉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他展示了对彝族文化的尊重和关心,同时也向他们宣传共产党的理念和革命事业的意义。这使得沿途有许多彝族同胞积极参加了红军的行列。
在罗炳辉的领导下,红九军团顺利通过了凉山彝族地区,这得益于与彝族同胞的合作和帮助。
彝族同胞为红军提供了重要的引导和支持,确保了红军的安全通过。最终,红九军团与中央红军主力在将台堡、会宁城会师,实现了战略上的重要合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罗炳辉也没有做任何的休整,直接踏上了抗日前线,在之后的多场战役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放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罗炳辉便被任命为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并兼新四军第二副军长。
1946年的6月9日,罗炳辉带领战士成功将盘踞在枣庄的国民党军全歼,至此枣庄获得全面解放。
但不幸的是,同月的21号,却因脑溢血突然逝世,因为常年作战,不愿多加休息,积劳成疾患上了胃病和高血压,享年仅49岁。
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
第三位是吴大明将军。
参加了红军一到四次反围剿的斗争。
早在1929年的时候,便加入了共产党,在军中担任的各种重要职务数不胜数。
他的家庭是不幸的,在蒋介石的迫害之下,他的父母被活活饿死,而他的兄弟也全都在战争中牺牲。
吴大明的家境贫寒,从小过的省吃俭用的生活,这也使得他在参军之后,还是保留了朴实单纯的性格。
吴大明在参与红军战斗时,有着极强的敏锐力,让他很是积极的帮助人民,让人民看到了共产党对人民的关心和在乎。
吴大明先后担任过红十五军团75师225团的政委、冀鲁豫军区新3旅8团的副团长等多个重要职位。
并且在多场经典战役中都有着他的身影,在这些战役中,他也都大放异彩,得到了很多将士的认可与尊重。
后来在解放战争中,定陶战役之后,我军成功的打击了蒋介石的嚣张气焰。
正当他们的要进行撤离的时候,国民党第十一师三十二团的上千余人,悄悄跟随着我军来到了巨野县南部的章缝集。
我军已经明显注意到了他们的动静,于是再此决定给他们一个沉痛的打击,当作战方案全部规划好以后,吴大明亲自带着一众指挥官到村外勘察地形。
而吴大明就走在最前面,谁也不会料到,刚一出村,敌军的一发炮弹就朝他们打了过来。
而这枚炮弹就正好落在了吴大明的身边,后来因为伤势过重,抢救无效牺牲了。
总结
革命烈士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出生命的英勇战士,他们的奉献和牺牲值得我们无尽的赞扬和敬佩。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壮丽的英雄篇章,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他们在革命斗争中舍生忘死,为了国家的独立、人民的幸福而英勇奋斗,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民族的壮丽赞歌。
烈士的事迹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只要怀揣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坚守信念,勇往直前,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革命烈士们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是我们学习和追随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