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同样是回国,卫立煌能当副国级官职,主席为何婉拒李宗仁要官?
迪丽瓦拉
2025-07-08 22:03:14
0

常胜将军卫立煌?

虽然四年的解放战争老蒋败了,但是他身边的能人还真不少,各方面的专家都有。在军事方面,他有“五虎将”陈诚、顾祝同、刘峙、卫立煌和蒋鼎文综合能力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卫立煌,他是老蒋身边的一员“虎将”。

卫立煌早年追随孙中山闹革命,后成为老蒋的得力部署,参加过北伐战争,也“围剿”过红军。卫立煌对老蒋很卖力,老蒋对他也很器重,曾经为了表彰卫立煌“剿匪”的功绩,将金寨县命名为“立煌县”。

抗日战争时期,卫立煌是抗日虎将,因与八路军亲密合作,遭到了老蒋的猜忌。卫立煌毕竟军事指挥能力出色,1943年被任命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远征军在卫立煌的带领下,收复了滇西全部沦陷的国土,打通了中印公路。

无论是友军还是敌人,对卫立煌的评价都很高,侵华日军华北最高司令官香月清司称他是“支那虎将”。美军高级将领史迪威与卫立煌有过密切合作,在回忆录中称赞卫立煌是国民党军队中最能干的将领,美国媒体赞扬卫立煌是“常胜将军”。

卫立煌有民族大义,抗日战争结束后,他反感内战,以赴美考察军事为名义,离开了国内,远避内战。老蒋多次催卫立煌主持战事,但他以各种理由不回,先后考察了英、法,德、比等多个国家,在国外过得相当潇洒。

解放战争爆发近两年后,老蒋预感自己形势不妙,到了1947年秋,发多封电报催促卫立煌回国。1948年,回国后,卫立煌替陈诚“擦屁股”,去主持已经烂掉的东北局势,担任“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

自卫立煌上任蒋军在东北的最高长官后,形势对他来说已经无力回天了,他主张集中兵力,固守长春、沈阳和锦州三点,拒不出战,与蒋军国防部的作战计划相左。即便老蒋对封电报催促,卫立煌自始至终不肯派兵救援。

如今,许多人对卫立煌在东北的“诡异”行为有所怀疑,觉得他对友军见死不救,无视命令,有点像是我党安插在蒋军内部的地下党。实际上,如今没有任何证据公开卫立煌是地下党,这种说法只是大家的猜测。

锦州兵败后,卫立煌被老蒋革职查办,行动受到限制。好在老蒋下台,李宗仁当了“代总统”后,卫立煌获释,抓住机会逃到了香港。

卫立煌与我军高级将领朱老总,萧劲光等人的私交不错。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3月卫立煌回国,受到了毛主席的热烈欢迎。得知卫立煌回国,主席亲自拟了电报:“先生返国,甚表欢迎,盼望早日来京,籍图良晤。如有兴趣,可于沿途看看情况,于月底或下月初到京,也是好的。”

卫立煌回国后,自广州,途经杭州和上海,4月6日上午来到了北京,为表重视,周总理,朱老总等国家领导人亲自到车站迎接,主席更是亲自设宴款待了这位久未见面的抗日将军。

尽管卫立煌曾经围剿过红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替老蒋主持过东北局势,还是新华社公布的43名战犯中的一员,但自卫立煌重新踏上国土的那一刻,他的一切“罪行”都没有被清算,中央反而委以重任,任命卫立煌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这是一个副国级干部。

“代总统”李宗仁?

李宗仁与老蒋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有讲究了,二人是同一个阵营的竞争对手。李宗仁是新桂系的代表人物,与白崇禧并称“李白”。李宗仁曾多次逼蒋下台,二人之间的私人恩怨比较深,明争暗斗多年。

除了老蒋的中央军外,桂系的实力是其余军阀中最为强大的,因此,无论是李宗仁还是白崇禧,二人均是国民党的“上将”。李宗仁在民族大义上是合格的,他指挥了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正面抗日的一场伟大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李宗仁受到老蒋排挤,被安排了一个虚职。可桂系实力依在,老蒋也不能把李宗仁怎么样,二人是心和面不和。随着老蒋在三大战役中相继失败,美国人对他失去了耐心,选择扶持李宗仁。

在美国人的扶持下,老蒋被迫退位,李宗仁继位成了“代总统”。当时国民党败局已定,老蒋虽然下野,但依旧在背后操控一切事务。因老蒋本人的反对,李宗仁与我党的和谈没有成功,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相继解放了长江以南的大片地区。

随着我军在两广地区消灭了白崇禧的桂系力量,李宗仁的政治资本消耗殆尽,他先是借着看病的名义来到了香港,因与老蒋之间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李宗仁不愿意去台湾,又借着看病的命运逃亡美国,流亡海外十多年。

随着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胜利,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李宗仁萌生了想要回国的想法。经过了几年的协商和谈判,李宗仁于1965年7月回国。与卫立煌一样,回国的李宗仁也受到了新中国领导人的热烈欢迎。

李宗仁回国后,与卫立煌的情况不一样,他没有被任命为任何官职,中央只是在待遇上给予相应的优待。值得一提的是,李宗仁曾当着主席的面“要官”,希望给自己一个副人大委员长,好为国家做贡献。毛主席经过思考,婉拒了李宗仁的要求,为了避免误会,让周总理向李宗仁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按理来说,李宗仁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要超过卫立煌,为何二人回国后,一人没有官职,另一人能当副国级领导呢?

李宗仁和卫立煌回国有何“差异”??

无论是卫立煌还是李宗仁,二人能够回国中央还是非常欢迎的,这利于统战工作,对外界,尤其是台湾的影响很大。卫、李二人回顾后,并不存在厚此薄彼的情况,在待遇方面差不多。

中央为何任命卫立煌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李宗仁却没有任何官职,主要还是二人此前的职务和背景有关。

卫立煌是老蒋的高级将领,李宗仁是自成一派的军阀。民国时期,卫立煌虽然是二级上将,也是东北剿总司令官,是一方的最高统帅,但他毕竟是老蒋的下属,没有自己的一派。

鉴于卫立煌在民国时期就已经是这么高的官职了,回国后,为了表示对他的欢迎,为了有利于接下来的统战工作,任命他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这个副国级干部,也算是比较合理的。

“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这个职务原先是云龙担任,原国军高级将领张治中,程潜等人也出任过新中国的副国级干部,在国民政府里头,他们与卫立煌的地位相当。

与卫立煌不同,李宗仁虽然也是国军的高级将领(一级上将),但他自成一派,是桂系的首领人物之一,并非老蒋的嫡系。桂系不属于中央军,李宗仁名义上是实力雄厚的大军阀,握有军权,有较高的政治地位。

在国民政府里头,看似卫立煌和李宗仁所担任的职务差不多,但仔细一琢磨,二者并非同一水平线上,还是有较大的差距的。民国时期,李宗仁接替老蒋,当了一段时间的“代总统”,成为国家领导人,对应的是正国级干部。

正国级干部非常少,且握有实权,职位非常重要。李宗仁刚刚回国不久,如果给他一个与之前“代总统”相匹配的职位,恐怕不好安排,许多人会不服。

既然卫立煌等在国民政府里地位不如李宗仁的高级将领被任命为副国级干部,让李宗仁当副国级干部就降低了他的身份。

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统战工作,减少外界对此事的议论,李宗仁的官职既不能授低了,也无法授高,提高生活待遇,不授职务是最好的一种选择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50年,在美国出兵朝鲜以后,拥有海陆空绝对优势的美军,消灭朝鲜军队已经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美...
原创 赤... 赤壁之战是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之一。当然,很多人对这场战役的了解可能还是来自于《...
谁是逼迫红军长征的罪魁祸首?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失利,为保存革命力量,除开部分人员留守苏区,8.6万名...
原创 为... 自古英雄出少年,多少豪杰为了这盛世江山,而奋力拼搏。将士们在前方浴血奋战,统治者则在指点江山。 天...
原创 隋... 隋炀帝为何执意三征高句丽?唐太宗一句话点明,看看后勤就知道 若要谈起历史上那些开疆拓土的皇帝,大家肯...
原创 长... 杀降这件事,肯定是错误的;站在秦王、白起的角度,也是不得已的事,实在是没有什么好方法了,原因如下: ...
原创 曹...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 十二年,曹公北征乌丸,先主说表袭许,表不能用 ”。 这里的“十二年”指建...
原创 朱...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在朱元璋小时候,家中十分贫穷,自己的哥哥和父亲都因为没饭吃而活生生饿死,自己...
三重壕真的“壕” 我国考古发现...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将于4月24日...
原创 曹... 曹魏武将众多,处于核心位置的不过数人,曹仁就是这样一个独当一面的大将,位列大司马,夏侯惇死后,曹仁袭...
原创 蒋... 作者:莫孤烟 1947年9月,东北民主联军发起秋季攻势,东北蒋军连连告急。南京当局的操作,一贯是拆东...
原创 岳... 周侗号称“铁臂金刀大侠”,收有徒弟卢俊义、史文恭、林冲、岳飞、王贵、张显、汤怀,还有半个徒弟是武松。...
原创 刘... 前言:公元1531年(嘉靖十年),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朱厚熜(明世宗)为了标榜自己的正统身份,下旨恢复大...
原创 因... 自隋唐采用科举制选拔人才以来,开科取士成为政府获取人才、收揽天下读书人之心的主要手段。宋太宗就曾说:...
原创 一... 每到一个朝代不稳定的时候就会有起义之人横飞而出,这样的人要么成功被天下人所知,要么就会因为失败而被深...
原创 韩... 中国的姓氏总称被称为百家姓,在14亿多的人口大国中,平均每个姓氏的占比不超过10%,但是在韩国有50...
如果亚历山大继续东进,秦国能抵... 公元前4世纪末,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以雷霆之势横扫欧亚非大陆,建立起横跨三大洲的帝国。而同一时期的东方...
原创 战... 公元前238年,楚国发生了一场震惊天下的刺杀案。 这一年,楚国的老国王楚考烈王,因病去世。楚考烈王...
原创 曹... #2021生机大会# 齐桓公想讨伐宋国。 管仲分析说,宋国虽然无理,但他隔我们那么远,不太好打呀。鲁...
原创 真... 罗艺死得多少有点冤。他本来是位选边站的高手,所以不论是隋炀帝杨广在位还是唐高祖李渊称王,他都能混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