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国最正,唯汉与明”明显是网络上部分明粉喊出的口号,本质上和“肖战哥哥,我们永远支持你”这种饭圈文化没有区别。
得国正与不正的解释权在王朝自身,而不在别人。但凡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都能给自己造出一套“得国正”的理论,而后继王朝为了体现自身的合法性,则必须承认前朝的得国之正。中国古代所谓的“五德说”或者“天命说”,成为王朝更迭的重要“理论依据”。但这些玩意儿无不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用理性的眼光来审视,会发现这些不过是胜利者用来粉饰自身的话术而已。王朝时代,奉行丛林法则,胜者掌握话语权。
作为现代人,如果用追星式的思维、以神秘学的理论去争论某一王朝得国到底“正不正”,是非常幼稚的。
如果按照某些人认为汉与明“得国正”的论据,则清朝绝对是“得国正”的,这没什么疑问。
汉朝汉高祖刘邦,本是大秦朝泗水亭长,手下的重要幕僚萧何乃是大秦朝的县吏,二人可以说都是秦帝国的基层工作人员,吃着大秦帝国的皇粮,结果在大秦动荡之际,不思报效大秦,反而摇身一变,成为反秦力量,从道德上来讲,这叫不叫吃里爬外?再说灭秦之战,项羽在东线与秦军主力厮杀得昏天黑地,结果刘邦直接秦朝兵力空虚处捡漏,靠着这点封了个王爵,这种行为在电子竞技中叫做“抢人头”,是要受到所有队友谴责的。
因此,如果说汉朝得国正,则清朝得国不可谓不正。清朝比汉朝强的地方在于,至少在正面战场上数次击败明朝,迫使明朝皇帝不得不加倍搜刮民间,从而给了李自成等农民军以无穷无尽的有生力量;松锦之战中,更是将明朝最为精锐的关宁军主力全歼,入关不过是迟早的问题。
再说明朝,如果有人说清朝是捡漏,那明太祖更是捡漏。不过“明粉”认为朱元璋的捡漏是策略的体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看着张士诚、红巾军和陈友谅轮番与大元军队交手,自己则向元朝不断示好,以免受到元朝的打击。结果等到其他人都精疲力尽了,朱元璋立即出手收割战果,“龟缩大法”玩得那叫一个顺溜。从抗元大计的角度来看,朱元璋的这种行为是非常无耻的,但从个人逐鹿中原的角度来看,无可厚非。如果以是否击败前一个王朝主力来评论得国是否正,则大家都不正,但如果说其中一个正,则大家都正,没啥好说的。
至于清朝得国正与不正,用雍正皇帝的原话来阐述,是最为合适不过的:
且以天地之气数言之,明代自嘉靖以后,君臣失德,盗贼四起,生民涂炭,疆圉靡宁,其时之天地,可不谓之闭塞乎?本朝定鼎以来,扫除群寇,寰宇安,政教兴修,文明日盛,万民乐业,中外恬熙,黄童白叟,一生不见兵革,今日之天地清宁,万姓沾恩,超越明代者,三尺之童亦皆洞晓,而尚可谓之昏暗乎?
不否认清朝初年的确存在“暴政”,但任何王朝都有如此暴政,宋朝军队洗劫蜀中,朱元璋屠戮山东江苏以及西南民族,都属于暴政,这是古代中国王朝中普遍存在的,而非清朝独有,从辩证法的角度而言,此属于“普遍性”,而别有用心之人妄图以“特殊性”来取代普遍性,不知是何居心。而随后的康乾盛世,免去人头税,减轻农民负担;废除贱籍,实现社会文明向前迈进;人口迅速增长(和美洲作物没关系,根据统计,清朝美洲作物的种植率最高不过百分之五,且是在乾隆中后期开始大量种植),这些举措,足以证明这个王朝到底“正与不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