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蒋介石临终遗言:棺材不落土,要等到将来有一天葬到大陆去
迪丽瓦拉
2025-07-09 04:35:30
0

1975年4月5日,中国台湾省台北市的士林官邸中,年近九旬的蒋介石在睡梦中停止了心跳。

虽然身边的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并马上开始抢救,却最终无力回天。

其实在这之前的一段时间,他就已经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便对着自己的儿子蒋经国说出了遗愿,在遗愿中他提到棺材不落土,只为将来有一天葬到大陆去。

事实上,49年败亡后逃到台湾省的蒋介石经历了复杂的心路历程,这也促成了他做这个决定。

那么,蒋介石的遗愿具体还有什么内容?晚年的他又有何思想转变?这与他遭遇的一场意外又有什么关系?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这段历史。

幻想与底线

1949年,随着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的节节败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高层们在祖国大陆再也没有立足之地,只能携带着物资与黄金,在美国人的掩护下逃往了台湾省。

起初,蒋介石并不服气,幻想着有一天能够“反攻大陆”,打回自己的溪口老家去。

1950年,他将以陈诚、蒋经国为首的国民党高层官员集中起来,对党务、宣传、经济、外交等方面的事务进行掌控。

而在蒋介石“反攻大陆”的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便是军事了。

骨子里的软弱性与妥协性,又让他始终无法相信依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做成这件事,所以他一直与美国人保持联系,希望他们能帮忙。

美国人一边嘴上应付着,实际上却没有什么行动,他们之所以愿意表面上支持蒋介石反动政权,是因为其在亚太的利益。

但若要付出军事行动,就意味着大的代价,也不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这对精致利己的美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所以虽然蒋介石“反攻复国”的口号喊得响,也确实迷惑了海内外一些不明真相的同胞,但时间一长,大家就发现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谎言,相信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一计不成,蒋介石又把目光投向了别的领域——文化与政治。

同时,他还派出了大量的特务潜入到大陆,狠抓情报工作。

但他的阴谋都被我们一一破解。

国民党内部的努力不见成效,蒋介石又只能把希望寄托于一些外部的力量。

据他的贴身副官翁元回忆,蒋介石每次都会精心款待来访的外国官员,以避免自己的反动政权在国际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1960年,时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访问台湾省,蒋介石提前两周就命人开始进行周密的布置,将整个国民党政府的力量都动员了起来。

一方面,他想与美国保持紧密的联系,另一方面也是想做给在北京的毛主席看,做给人民解放军看。

还有一次伊朗国王巴列维到访台湾省,蒋介石更是亲自参与了对他的接待工作。

某天的深夜,他与宋美龄突然来到“总统府”的会客室,突击检查手下是否按照他的要求将一切布置完毕。

刚好此时翁元在府内,急急忙忙出来迎接,并带着蒋介石在会场中走了一圈,直到确保所有工作都顺利完成,他才放下心来,说道:

“只要有翁元在,总统办公室一年365天都不用去看。”

但蒋介石也有着自己的底线,那便是反对台独,坚持一个中国。

早在1949年渡江战役的前夕,国共进行和平谈判时,美国人就曾经提出一个以长江为界,南北分治的方案。

蒋介石虽然不甘心于失败,但却对这个方案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和谴责,坚决不同意。虽然他与共产党政见、立场不同,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根。

蒋介石在民族大义的大是大非上是不含糊的,但他所幻想的一个中国,是他领导下的中国。

因此,“反攻大陆”的美梦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

直到晚年,才开始慢慢转变思想,转向了统一,而这种转变,源于一场意外。

一场意外带来的转变

1969年夏天,高龄的蒋介石和妻子宋美龄从士林官邸搬到了阳明山的住处避暑,阳明山是蒋介石最喜欢的地方之一,每年都有一段时间在那儿度过。

所以在阳明山的周围,国民党当局布置了大量的警力,还专门投入大量资金修建了一条高级的公路。

同年7月份的一天,蒋介石和宋美龄像往常一样坐着汽车外出,当他们的车队经过一个弯道时,头车的司机发现前方有一个正在上下客的班车挡住了视线。

突然,车队所在的车道对面相向驶来一辆吉普车。

这辆吉普车上坐着一个国民党的中将师长,因为家里有急事所以把车开的飞快,被那辆班车挡住了去路,所以猛打了一把方向到了另一个车道超车。

蒋介石车队的司机因为之前视线被挡,再加上来车速度实在太快,只能实行紧急刹车。

这一刹虽然避免了与吉普车直接相撞,但位于车队第二位的蒋介石所在的汽车却来不及反应,径直撞上了头车。

幸好后面的车没有再重蹈覆辙,否则蒋介石的车就彻底成了“夹心饼干”,他们夫妇俩的命可能也就交待在这了。

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蒋介石整个人弹到了玻璃隔板上去,受了严重的撞击,特别是胸部一阵剧痛几乎让他当场昏迷,口中的假牙也一下飞了出去。

而宋美龄也未能幸免,双腿也重重地撞上了玻璃隔板,疼的叫出了声来。

事发后,蒋介石夫妇马上被送往了医院抢救。经过检查,医生发现他的心脏部位明显受创,虽然经过手术暂无大碍,但这对一个以及年过八旬的老人来说是十分致命的。

原本蒋介石的身体还算硬朗,但经过这一事件后便每况愈下了,只能进行长期的休养。虽然这之后他也有露过几次面,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他的气色愈来愈差。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蒋介石的心性慢慢开始改变,虽然嘴上说着永远不会和中共接触,但他不再像之前那样每天高喊“反攻大陆”了。

我们分析,蒋介石在这一时期之所以产生这些转变,甚至由原来的依赖美国援助到站出来反对美国的霸权,而倾向与中共交流,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其一便是上文提到的车祸。事实证明,这场车祸加速了蒋介石的离去,而他本人也已经意识到自己真实的身体情况。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希望自己必须做些什么,为自己的祖国和同胞留下更多美好的东西,也是在认识到之前自己倒行逆施带来恶果后进行的一种力所能及的弥补。

其二便是中国人骨子里落叶归根的思想。我们都知道,蒋介石是浙江宁波的奉化溪口人。到了晚年,他时常念起家乡,怀念母亲的坟墓。

在1970年的一次家庭聚会上,蒋介石突然对自己的家人伤感地说了这样的一句话:“人老了,总有一种落叶归根的感觉,那边不知道怎么样……”

他话中所提及的“那边”,自然指的是祖国大陆,是自己的家乡。而这句话的起因是一些照片。

原来几天前,有几个下属给他送来了几张照片,照片上的内容正是他溪口老家如今的一些情况,拿着照片的蒋介石久久沉默,很是伤感。

而第三点原因是他认识到了美国人的本质。在1971年的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2758号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地位,将蒋介石的“中华民国”代表团进行驱逐。

原本蒋介石十分信任和依赖美国人,但是美国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毫不犹豫地牺牲了他的所谓“政权”,也让他意识到,外人始终是信不过的。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蒋介石为了祖国的统一,也采取了一些实际行动,而他所发出的信号,也被我们敏锐地接收到了。

双方的努力

1975年,在蒋介石发布了生命中最后一个元旦文告后,他联系了国民党元老之一的陈立夫,并交给他一个绝密任务——邀请毛泽东访问台湾。

其实在此之前,国共双方就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了接触。

早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毛主席在和尼克松的对话中就曾提到过这么一句:“我们共同的老朋友蒋委员长对这件事可不赞成了。”

这句话一语双关,既隐晦地点出了美国之前支持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行为是错误的,又给了蒋介石一个面子,“老朋友”的称呼也表明了双方之间的态度有所缓和。

而在停止炮击金门后,我们的思路也逐渐向“和平解放台湾”转变,国家体育机构就曾经邀请了一些台湾运动员来到大陆参加友谊赛以及亚运会、全运会等正式赛事。

在大陆担任职务的原国民党元老廖仲恺的儿子廖承志,以及傅作义、张治中等人也都纷纷出面,表达了他们希望宝岛台湾早日正式回到祖国怀抱的愿望。

除此之外,党中央还做出了决定,释放了一批原来关押的国民党战犯人员,并给予他们经济上的补贴,还给他们安排工作,确保他们能像正常公民一样生活。

陈诚逝世时,在遗言中也曾这样给蒋介石进言:对中共不能反潮流;不能为外国动用台湾兵力;不能信任美国;不能受日本愚弄等。

陈诚是深受蒋介石信任的,还被人称为小委员长,这样一个蒋介石身边人物的态度也能从侧面反映出蒋介石此刻的主张。

后来,有国民党的右派想在陈诚的遗言中加入“反攻”、“反共”等字眼,还闹到了蒋介石那,蒋介石的态度却耐人寻味,表示这种修改是不必要的。

很显然,双方都已经觉察到各自态度上微妙的转变。

1973年,香港启德机场迎来了一位92岁高龄的老人,他的名字叫做章士钊。

此时的他已经坐上了轮椅,但就这样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来到香港,是为了台湾的统一事业而来。

在香港的这些日子,他坚持会见各方的人士,包括与台湾方面直接相关的一些人员,就是为了能够尽早地实现自己的愿望与使命。

但身体已经不再能支持他为了事业继续奋斗,在同年7月1日,还在为了台湾事务而努力的他最终在香港的一处驿站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像这样的人在双方中间都有许多,而他们的努力也终于渐渐看到了成效。

虽然蒋介石嘴上从来不可能像毛主席那样大度,称对方为一句“老朋友”,但毫无疑问,在维护主权的原则问题上,他的立场十分坚定。

1974年,南越派军队侵犯了西沙群岛,得到消息后的蒋介石异常愤怒,又说出了在无数有关的影视作品中最经典的那句台词:“娘希匹,如果中共不出兵,我即出兵。”

说完,他就命人发表了“中国领土不容侵犯”的声明。

而当西沙的海战正式爆发后,毛主席也决定考验一下这个“老朋友”,他指示邓小平,我们前往支援的海军不必绕道台湾东南的公海,“直接走”。

蒋介石在接到有中共军队要穿越台湾海峡的消息时,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幽幽地说了一句:“西沙战事紧呐!”然后便命令国民党军队打开探照灯,确保我们的军队顺利通过。

这对斗了一辈子的“冤家”在此次的“合作”上,表现出了高度的默契,而这一切的根源,便是炎黄子孙那斩不断的血脉。

有了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让蒋介石的思乡之情更加炽热,所以才有了1975年的元旦他给陈立夫下达的这一秘密使命。

毛主席在接收到蒋介石发来的这一信号后也马上作出了反应,他曾亲口对出任第一副总理的邓小平说道:“两岸要尽快实现三通,你可以代表我去台湾访问。”

而陈立夫也按照蒋介石的吩咐在香港报纸上公开发表了一篇名为《假如我是毛泽东》一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欢迎毛泽东或者周恩来到台湾访问与蒋介石重开谈判之路,以造福国家人民。

但遗憾的是,蒋介石最终没能等来自己的愿望实现的那天。

1975年4月,经历过肺脏穿刺手术的蒋介石身体机能几乎已经完全衰败,在下午吃了几粒维他命丸入睡后,到了深夜他的心跳渐渐停止,陷入了昏迷。

在场的医护人员在进行急救,但无力回天,遗憾地宣布了蒋介石与世长辞,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充满争议的人物就这样走完了一生。

而他自己对这一天的到来早有意料,5日早晨,他特意把忙于事务的儿子蒋经国叫到跟前,嘱咐道:“你应好好多休息。”

同时,他也对着自己的儿子说出了自己的遗愿:棺材不落土,要等到将来有一天葬到大陆去。

蒋介石离世后,蒋经国按照他的意愿将遗体进行防腐处理,放在一口特质黑色大理石的棺材中,安放在桃园县的慈湖行馆内。

这是蒋介石特意嘱咐和安排的地方,只因此地的格局与风景和自己的故乡溪口十分相像。他就这样带着有朝一日能落叶归根的遗憾永远离去了。

结语

蒋介石的一生是充满争议的一生,曾经的他也是一个意气风发的革命少年,但终究在权力和金钱的诱惑下迷失了自我。

由于他的傲慢、自大、独裁、倒行逆施,在祖国的大地上造成了无数的惨剧,也让宝岛台湾省长期飘移在母体之外。

他一直坐着“反攻”的美梦,幻想着有一天能够重新成为这片土地的统治者。

但他又始终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他会反思、伤感、遗憾,最终转化成对祖国统一的夙愿。

参考资料:

晚年毛泽东和蒋介石的统一梦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04-30

毛泽东与蒋介石晚年的恩恩怨怨 刘志青 党史纵横 2004-10-25

蒋介石晚年向毛泽东发出邀请 李松林; 学习月刊 2002-04-01

贴身副官回忆蒋介石的晚年生活 翁元; 北京农业 2009-11-15

毛泽东和蒋介石鲜为人知的遗愿 佚名; 政府法制 2010-08-10

蒋介石之死与1969年车祸 白木,周洁 现代交通管理 2000-10-20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1932年,中国正值中华民国统治,日本侵略和西方列强向中国转嫁经济危机。 在如此动荡的时期,清华大学...
原创 老... 相传孔子死后,弟子们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守墓三年。子贡因深得老师器重,守墓更是长达六年。现代版“结庐...
原创 部... 部下获评中将,陈赓却对毛主席说:评低了,我愿让一颗将星给他! 1955年,刚成立仅6年的新中国举行了...
原创 对... 中国,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如今已成为全球旅游的热潮中心。她的魅力如磁石般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内蒙古考古发掘二长渠墓群 为北...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近日,为配合内蒙古准格尔旗古城煤矿露天开采第四期项目,考古人...
原创 指... 前言 蒋介石为何要退守台湾?究竟是何人的建议?又是何人早先建议毛主席先夺下台湾,切断蒋介石后路?又是...
原创 子... 被迫转移 徐海东是我军的一员虎将,我国优秀的军事家和革命家,功勋卓著。因为自己身体原因,后期在很长时...
打造千亿级铝产业集群 包头的信... □记者 张燕青 历史的巨笔,在这个夏天擘画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 改革越是要“进一步”...
五代《浮雕散乐图》领衔,看凝固... 澎湃新闻获悉,“惠世天工——河北曲阳石雕艺术展”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展览遴选了汉、南北朝、隋唐、...
原创 听... 众所周知,毛主席留下了很多重要的思想理论成果,对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影响深远的指导意义。但伟大正确...
原创 中... 1958年,在甘肃天水市秦安县,考古发现“大地湾遗址”,出土了众多震惊世界的文物,其中在仰韶晚期房F...
箕子朝鲜可以说是朝鲜半岛文明开... 箕子朝鲜可以说是朝鲜半岛文明开化之始 《周易》卦爻辞唯一提到的可靠的历史人物,只有箕子。孔子曰:“...
原创 在...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大一统朝代,但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却算得上是大一统朝代开国皇帝中最窝囊的。不仅在...
原创 他... 赵匡胤在称帝前,在后周禁军中任职,与军中将领的关系非常好。后来,赵匡胤也是在这些人的帮助下,才发动“...
原创 尤...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前言:尤氏姐妹跟随尤老娘入住宁国府,姐妹二人相互扶持,可以说是姐妹情深。可是当...
原创 新... 1948年11月30日,深夜的西柏坡。 毛泽东半躺着坐在一把破旧的椅子上,满脸焦虑之色。 虽然我军刚...
原创 曹...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后,他的儿子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退位,从而...
原创 宋... 宋仁宗是宋朝建立后的第四位皇帝,相较于之前的三位宋朝皇帝。宋仁宗虽然不是最为雄才大略的一位,却因为在...
原创 鬼... 鬼谷子是历史上的厉害人物,此人并不出名,但是他的学生都是战国时优秀的谋士。鬼谷子的学生有商鞅,此人不...
省纪委监委网站丨渑池:精准监督... 一器一物浓缩文化,方寸之间解码文明。月牙纹彩陶罐,小口尖底瓶……在仰韶文化博物馆内,陈列着的一件件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