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指点蒋介石退守台湾的高人是谁?建议毛主席先夺台湾的人又是谁?
迪丽瓦拉
2025-07-09 09:03:07
0

前言

蒋介石为何要退守台湾?究竟是何人的建议?又是何人早先建议毛主席先夺下台湾,切断蒋介石后路?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攻台失败?

在1948年的历史背景下,辽沈战役结束,国民党在东北的四十多万大军全军覆没,而淮海战役的开端则让战局更加不利。

此时,国民党内部面临着经济金融混乱、军事失利的困境,民心向背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各解放区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让民心逐渐向我方倾斜,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些有心之人已经看出了国民党离失败不远的趋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蒋介石召集心腹商讨退路,人心惶惶,各种建议纷纷而出,有人提议和共产党和谈划江而治,也有人主张据守四川西南;也有人表示去台湾海南。

还有人表示做最坏的打算,逃亡别的国家。然而,这些建议都不是蒋介石所希望的。此时,他的同乡心腹兼智囊张其昀提出了退守台湾的建议。

张其昀虽然不懂军事,但他作为当时民国屈指可数的地理大家,从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分析了台湾、西南和海南的优劣。海南离大陆太近,且缺乏工业基础和与我党关联,都不是理想的选择。

而台湾的战略位置险要,加上优越的水热条件和日据时期留下的工业基础,更适合养活千万人。国民党有海空军,而且背靠美国,没有海空军的共产党,无法跨越几百公里的海域,最重要的是,台湾长期被日本占据,岛内对共产党并不感冒,我党在台湾的地下活动也很少。

综合这些因素,退守台湾成为了蒋介石的最终选择。至此,蒋介石选择将台湾作为了自己的退路,同时派遣自己的心腹陈诚到台湾做好准备。

紧接着,大陆战局接连失败,蒋介石开始将各种有价贵金属,物资,人才相继转运到台湾,这也稳定了台湾的金融和人心。为蒋介石败逃台湾奠定了基础。

在1949年11月,解放军开始了进军大西南,而胡宗南退往成都。蒋介石企图以西南的70万大军跟解放军斗争到底,然而,在12月9日,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卢汉等人在同一时间宣布起义,西南局势轰然发生巨变。

在这种绝望之下,蒋介石匆匆带着蒋经国以及心腹等等一批人,于当月10日在凤凰山机场飞往台湾桃园机场。

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最终困守台湾岛,未能继续掌控西南地区。这也导致了台湾至今未能回归祖国,国家长期未能实现统一

在1948年底的淮海战场,国民党军大部被解放军歼灭,平津战争中,国民党军也被包围在少数几个大城市中,这个局势显示,国民党的败势已无可避免,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民国军事大家、我党老朋友、著名民主人士杨杰将军向我党提出了一个独特的建议。

杨杰将军多次写信给毛主席,他主张应该首先集中重兵攻下台湾和海南,让蒋介石成为瓮中之鳖。他认为,这样做可以防止国际变局的发生,彻底断绝蒋介石的后路,在他看来,这是对国民党控制区进行战略收割的关键步骤。

杨杰将军的战略眼光非常独到,他能够提前预判蒋介石的退路,并预见到如果先解放台湾和海南,祖国早就实现了统一,这一点,相对于其他人的想法,他显然领先了几步。

毛主席对杨杰将军的建议非常重视。他不仅认真考虑了杨杰的建议,还将其与当前的战略形势相结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在军事战略上,毛主席认为杨杰将军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当时,东南地区仍有大片土地尚未解放,蒋介石在一片反对声中下野,开启了国共之间的再次和谈。然而,蒋介石拒绝签字,导致和谈破裂。

在这样的背景下,解放军在4月20日发起了渡江战役,短短几天后,南京解放,解放军如同秋风扫落叶般迅速解放了东南地区。

到了6月21日,毛主席起草了一份电文给粟裕将军,讨论解放台湾的问题,在他看来,仅有20万残兵败将防守的台湾,根本不是解放军的对手。

国民党军凭借海空优势,占据着东南沿海的岛屿,如舟山群岛、马祖、金门等。然而,解放军要解放台湾,首先需要克服渡海登陆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三大野战军在东南沿海进行了艰苦的渡海登陆训练。

然而,当时我国和党受到了西方的敌视,国家也无力组建强大的海空军,在这样的背景下,党邀请了杨杰将军前往北京。然而,蒋介石惧怕像杨杰将军这样的民主人士投奔共产党,下令特务暗杀了他,杨杰将军在1949年9月19日在香港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这无疑给解放台湾增加了难度。

以当时的我军条件,没有能力持续将大规模军队送到台湾岛,我们没有海空军,在解放台湾上,苏联并不支持,对苏联来说,台湾只是个小岛。相比来说,朝鲜半岛更加重要。

1950年6月25日,在苏联的支持下,朝鲜战争爆发,这对即将发动台湾战役的中国来说不是好消息,6月27日,美国第七舰队驻扎在台湾海峡,蒋介石终于松了一口气,随着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台湾战役只能搁置。

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也有必要权衡朝鲜和台湾,美军参战后,苏联害怕直接与美军作战,引发新的世界大战,因此拒绝出兵援助朝鲜,但是,苏联和朝鲜都向中国求助,希望中国能出兵援助朝鲜。

毛主席高瞻远瞩,7月13日,东北边防军成立,随着美军跨越38线,战线逐渐向鸭绿江推进,中国根本无法独善其身,中央政府在进入朝鲜或不进入朝鲜之间有很大的分歧。但毛主席反复权衡,认为参战对中国利益极大,不参战对中国极为不利,做出了“打一拳,避百拳”的判断,果断参战。

毛主席原本想让粟裕带领志愿军入朝参战,但粟裕将军又病倒了,只能让彭德怀元帅担任志愿军统帅,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越鸭绿江,开启了对中华民族意义重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落下帷幕,英勇的人民志愿军以183108名烈士的巨大牺牲为代价,成功保卫了家园,完成了保家卫国的崇高使命。

这场战争不仅为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基础,更获得了苏联156个重型项目的援建,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的屈辱和挫折,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首次完全战胜帝国主义列强,这场胜利不仅让我们重拾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但是对于我国来说,错过了解放台湾的最佳机会,随着美苏争霸,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开始了对立,而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长期占据台湾,台湾问题也由此产生。

一直到了七八十年代,两岸关系才有所缓和,蒋介石去世后,李登辉上任,开始了背弃祖国的行为,一直宣扬“一中一台”,也因此引发了95-96年台海危机,之后的台湾也是在“台独”歧途上愈走愈远,不断挑战中国底线。

随着中国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武复台湾早已成为可能,但为了台湾同胞的安全,我们仍然希望和平统一,无论是武统还是和统,台湾一直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之一,谁敢阻止我们,谁就是我们的敌人。我建议台湾当局的分裂分子认识到现实。美国不会真正为你而出台,台湾只是他们约束中国的一张牌,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不要成为民族罪人,最后,我们再次引用毛主席的话:我们必须解放台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出师表》是历史上诸葛亮亲自撰写的著名辞章,大家对此都不陌生。不过,许多人可能注意到,《出师表》中提...
原创 一... 关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忠义化身,但令人好奇的是,这位拥有强烈傲骨的英雄,为何会对刘备...
原创 三... 在历史长河中,三国时期被视为战乱纷争的年代,正如古人所言,时局造英雄。在这纷扰的背景下,涌现出许多杰...
原创 三... 在三国的后期,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仍然存在,而蜀国却在渐显暗弱的情形下不曾坐以待毙。蜀国一直致力...
原创 三... 三国演义谋士排行榜:诸葛亮为何未能问鼎第一? 在讨论三国演义中的谋士排行榜时,诸葛亮虽以其出众的才能...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在这一乱世之中,能够保全全家性命是极为困难的。然而,诸葛家族...
原创 三... 三国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几乎每位三国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气质。然而,在...
原创 邓... 263年,曹魏的权臣司马昭派遣邓艾和钟会率领大军征讨蜀汉。邓艾乃是一位擅长军事的将领,他凭借着敏捷的...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小说中,刘关张三英的英勇形象常常吸引着我们关注,或是曹操、周瑜、司马懿等富有个...
原创 原... 关羽,字云长,被誉为“美髯公”,他以忠义著称,赢得了刘备和曹操的高度评价。然而,在这两位权臣之间,关...
原创 溥... 在溥仪实现退位之际,清朝的十二位铁帽子王并非没有反对之声,反而反对情绪十分激烈。一部分人表达了强烈的...
五谷之长的稷,北方的粟:西周时... 考古探源:时光碎片中的稷迹 旧石器至新石器:曙光初绽 考古发掘,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
原创 抗... 在我们所观看的许多影视作品中,清朝的形象并不如历史书中所描绘的那样衰败。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影视剧的创...
原创 汉... 三国时期,名将层出不穷,张辽、关羽、张飞、周瑜、吕蒙、陆逊等英雄人物声名显赫,广为人知。然而,在汉末...
原创 “... 电视剧《大明风华》中关于“礼部尚书兼任锦衣卫指挥使”的设定显然存在严重的历史失误,这与明朝的官职制度...
原创 为... 苏轼有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这趟名为生活的漫长旅途中,我们总渴望用理性的罗盘指引方向,以...
原创 古... 明代在我们传统印象中,通常与朱元璋的传奇经历、东厂与锦衣卫的权力斗争以及明制汉服的华丽风格相联系。影...
原创 崇... 历代的亡国之君中,崇祯皇帝无疑是最令人同情的一位。身陷国破家亡的困境,他并未选择苟且偷生,而是毅然决...
原创 明... 根据不完整的统计数据,目前在中国范围内,自称为大槐树移民后裔的人数已经超过上亿。从明朝初期至今,这短...
原创 当... 1900年6月,慈禧在收到一条情报后愤怒不已:洋人希望她将政权归还给光绪帝。为此,她以光绪的名义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