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63年,500名非洲留学生在红场闹事,赫鲁晓夫:取消留学政策
迪丽瓦拉
2025-07-09 13:33:42
0

“臭女人,我喜欢你是对你的恩赐,你别给脸不要脸!”

1962年年底,在莫斯科人民友谊大学的舞会上,一个黑人学生气得青筋暴起,对着面前的苏联女生骂叫嚣道。

原来,刚刚他邀请这位苏联女同学跳舞,却遭到拒绝,他无法接受,一口唾沫吐在女生脸上,女生马上还了他一记耳光。

黑人怒火攻心,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疯狂殴打起女生来。

很多苏联同学看不下去,便上来劝架,而其他黑人留学生见状,纷纷围上来将他们打得倒地不起。

这起恶性事件当年在苏联掀起轩然大波,然而这些打人的黑人学生没有受到任何处罚,依然享受“学伴”、“免费食宿”、“学习津贴”等特殊待遇,在苏联横行霸道。

为什么苏联如此厚待这些留学生?这些黑人又为何如此无法无天?事情后来怎样了?

上世纪60年代,美苏两国争当世界霸主,明争暗斗,竞争激烈。

随着非洲的独立运动如火如荼,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便计划以“文化交流”为由,引进了大批黑人留学生。

而他的目的,就是将他们培养成亲近苏联的棋子,然后扶持他们回非洲当政府领导、军队将领,以此扩大苏联在全球的影响力。

开始时,赫鲁晓夫还为自己的谋略沾沾自喜,以为稳操胜券,没想到,这个计划会成为他一生的污点。

1960年,赫鲁晓夫正式颁布这项政策,并宣布:“苏联各城市引进黑人留学生的数量,会作为中央评判当地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

为了讨好领袖,也为了政绩考虑,各地政府纷纷响应。很快莫斯科、圣彼得堡等苏联的大城市就建立起人民友谊大学,专门接收非洲黑人留学生。

其他城市也将引进黑人留学生当作一种“潮流”,纷纷模仿。

起初,这项政策只针对一些黑人贵族,到年底只招到了5000多人,这些人里也确实出了一些人才。

比如西非安哥拉的前总统——多斯桑托斯,不仅在苏联留学,还娶了苏联妻子。最终在苏联支持下,回到自己国家当上了总统,苏联也借此间接控制了安哥拉的政治和经济。

若一直对引进的黑人严加把关,或许不会有后来一系列恶性事件。

但第二年,苏联各地政府因为政绩压力,干脆“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是黑人,就要引进。

为了竞争黑人生源,各地政府更是纷纷对黑人留学生开出优厚条件:来回的机票由学校报销,免除一切学杂费,每个人还配有独立精装宿舍。

除此之外,黑人留学生每月还能拿到80卢布的奖学金。

要知道,那时苏联工人一个月的薪水也不过50卢布。

到最后,有些学校甚至还给出了每个黑人留学生配女学伴这样离谱的待遇。

这些消息很快传到非洲,那些在家乡吃不饱饭,一个月洗不上一回澡的黑人。发现居然有人求着他们去享福,便成群结队混进苏联薅羊毛。

看着黑人留学生滚滚而来,赫鲁晓夫十分满意,各地领导也乐开了花。却没想到,有朝一日,这群黑人会成为他们避之不及的麻烦。

随着大批低质量的黑人来到苏联,他们不仅文化不通,还缺乏基本的常识,更没有心思好好学习,很快就把校园搞得乌烟瘴气。

一次课堂上,就有黑人要求大学教授教他们制造宇宙飞船,教授只好告诉他们:“宇宙飞船需要先积累相关知识,不是你们现在能学的。”

这些黑人留学生听后顿时炸了,大声抗议:“你这是种族歧视,我们要投诉你。”随后便闹到教育部门,教授因此遭到处分。

经这么一闹,学校害怕戴上“种族歧视”的帽子,只好对这些黑人学生听之任之。反正对这些黑人留学生来说,学业根本无足轻重,所以学校的一切课业,他们都可以免修。

从此,黑人留学生无人看管,整日在校园内外闲逛,四处勾搭女生。由于他们在苏联地位特殊,加上每月还能领到一笔不菲的“奖金”,竟成了不少苏联女学生眼里的“香饽饽”,主动投怀送抱。

苏联的校园里,经常出现这样的画面:

当苏联学生勤工俭学,忙于学业时,黑人留学生却左拥右抱,喝得烂醉。更加可恶的是,这些黑人还以“猎艳”苏联女生为乐,肆意勾搭,得手后又随意抛弃。

当时很多少不更事的苏联少女,被黑人哄着上了贼船,甚至生下孩子。据悉,在黑人留学生大量增加的时期,苏联出生的混血儿高达上万人。

本来苏联女性数量就远少于男性,因为黑人留学生的到来,更是“狼多肉少”。很多人担心这样下去,苏联会出现大量的黑人孩子,变成黑人的“殖民地”。

但因为苏联政府“善待黑人弟兄”的政策,他们只能忍气吞声。

1962年年底,莫斯科警局接到一起报案电话:一群黑人留学生殴打苏联学生,致使多人重伤入院。

由于案件涉及国外友人,警察局长亲自介入调查。查明案件起因是黑人留学生调戏女同学,便要将其逮捕。

可这群留学生都不是善茬,直接找到大使馆,状告自己在苏联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不久后,领导致电警察局,要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局长只好口头警告黑人留学生一番,这件事便不了了之。

然而,矛盾不会自己消失,只会酝酿成更大的灾祸。苏联官方的不作为,让黑人留学生越发狂妄,最后闹得一发不可收拾。

1963年冬天,一位名叫阿萨尔.阿多的黑人留学生因醉酒冻死在郊外。虽然证据确凿,可大部分黑人留学生,都认为这是苏联人因为歧视故意谋杀。

1963年,12月18日,将近500多名黑人留学生组织到一起,闯进当年斯大林阅兵的红场展开了浩浩荡荡的游行抗议。

他们一路毁坏街边建筑,还烧毁大量汽车,更有人趁机打砸沿街的商铺,抢了东西就跑。

这场混乱持续了两天,引发西方记者关注。在接受采访时,这些黑人在西方媒体面前,大力吐槽苏联“种族歧视”、“杀害非洲人”。

这下彻底触碰到了赫鲁晓夫的逆鳞,他苦心孤诣,大费周章经营的“国际领袖”形象因此轰然倒塌,终于决定出手治治这群“白眼狼”。

“红场游行”结束后,赫鲁晓夫重拳出击,取缔黑人留学生组织,逐步取消对他们的特殊福利,想借此将黑人驱逐出境。

但请神容易送神难,这些黑人在苏联好吃好喝好招待,怎肯说走就走。

但政府不再给黑人撑腰,民间自然不会姑息他们。很快,黑人在俄罗斯的地位一落千丈,成了最不受欢迎的人。

对于那些勾搭苏联女生的黑人,苏联男生动辄合伙殴打他们;而对于那些执意和黑人交往的苏联女生,苏联人民也会给她们安上“坏女人”、“荡妇”之类的称号。

发展到最后,甚至只要黑人留学生和苏联女生走在一起,就会遭受毒打,同时还要教训女孩不知检点。

随着这类事件天天发生,黑人留学生不堪忍受,联名上书赫鲁晓夫,请他出面解决。

赫鲁晓夫让相关部分调查处理,没想到竟查出大部分黑人存在学历造假,于是名正言顺地将他们遣返回国。剩下的黑人见在苏联待着也是自讨没趣,大部分人也只好跟着离开。

而这些黑人留学生被遣返回非洲时,苏联人民走上街头,欢呼庆祝。

只是可怜那些和黑人交往过的女性,和在苏联出生的混血儿。她们背负着这段不堪的历史,一辈子都得活在歧视中做人。

---END---

作者:公子正

责任编辑:池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要说大唐初年最具有吸引力的一场权力斗争,无非就是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两个人之间的政治斗争了,在皇权...
原创 统...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的战争史,是北方游牧民族...
原创 为... 谈起古代军事著作,现代人首先会想到《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三略》、《六韬》等。这些军事著作是古...
《三国志·战棋版》马上赛季末,... 哈喽大家好啊,七赛季第一批服务器签到51天了,已经差不多到赛季末了。 一般来说,诸侯合战第四轮结束...
原创 建...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带领大军抵达南京龙江驿,对南京城展开围攻,建文帝朱允炆闻讯惶恐,写下罪己诏以平息朱...
原创 傲... 吕蒙吕大都督表示: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讲哦。你可以说我不讲武德偷袭关羽,但你不能诬陷说关羽是我干掉...
原创 苏... 建国以后,很多外国政要陆续来中国访问,除了到北京参观,上海、杭州、武汉等城市也很热门,杭州似乎特别受...
原创 大...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为了各自的理想和目标,就像一个创业团队一样,有的经过努力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有的大浪...
原创 为... 毛主席一生酷爱读书,尤其喜爱历史典籍,一本《三国演义》,毛主席是看了一遍又一遍,对于书中的各个历史人...
原创 周... 前言 1949年,我党在北平隆重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在会议上,周总理宣布了很多职位的任命决定。...
原创 遵...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 彼时红军刚刚经历过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且在湘江战役中付出了惨重...
原创 拉... 有关西哈莫尼国王和拉玛十世的颜值较量,确实是一个颇受中国网友关注的话题。 有人赞誉西哈莫尼国王年轻...
原创 民... 在现代中国的学术殿堂中,有一群人身影独特而鲜活。他们是文人,但不仅仅是文人。他们的研究领域广泛,远非...
原创 明...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是明朝历史上三位伟大功臣的终局,他们分别是王阳明、于谦、张居正。然...
原创 古... 幕僚最初的含义是在军中为将领们处理各种文事的参谋,秘书等。而后随着这种模式的推广,幕僚泛指为官员出谋...
原创 康... 清朝历史中的这一段有关康熙皇帝与西方文化交流的片段确实是一个充满趣味和启示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康熙...
原创 没... 安史之乱,把大唐帝国推向崩溃边缘。仆固怀恩造反,则把帝国向着崩溃的边缘又推了一把。这件事的破坏指数远...
原创 吴... 1988年5月,开国少将吴忠重返老部队参观,并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一个笔记本捐给了部队荣誉室。 图|吴...
原创 康... 导读:在康熙朝,宠爱的妃子有很多,其中以惠、宜、德、荣四位妃子备受皇帝钟爱。那么,为何惠妃能够跻身四...
原创 张... 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张三丰那么厉害,他的七个徒弟为什么稀松平常? 武当七侠武功稀松平常?怕是对七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