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三国时期虽然战乱频繁,却并没有和西晋一样被五胡乱华,外族入侵,这其中当然离不开很多的民族主义将领,曹操北破乌恒,孙权南镇山越,夏侯渊千里突袭,马超威震西域,诸葛亮七擒孟获,当然,东汉朝廷早期对羌人的镇压也是不遗余力,而在其中,还有一支白马骑兵,他们致力于在幽州一带抗击羌胡而深得百姓拥护,可惜后来随那位白马将军走上了争霸天下的道路,最终命丧界桥,被中原的繁华迷失了双眼,最终自绝于民,白马将军随着易京一同消失于历史之中,只留下了公孙伯圭和白马的威名。
公孙瓒,又名公孙伯圭,出生于贵族却是庶子,母亲地位低下因此不被重视,但他长相俊美而有才学被涿郡太守赏识招为女婿,在岳父帮助下求学于大儒卢植门下,和刘备等人为友,后来在太守麾下驾车,在太守被贬谪的时候不离不弃,装扮成小兵护送,后来太守在途中被赦,他也因此被人称赞,得以举荐孝廉,担任了辽东属国的长史,一次跟随骑兵巡逻中发现了鲜卑的几百名骑兵,当时数量差距悬殊,而公孙瓒认为退必死战还有一线生机,随机带领骑兵和鲜卑交锋,最终在折损过半的情况下得以幸免于难,而鲜卑也以此为戒,不再轻易犯境。公孙瓒也因此担任了涿郡县令,之后光和年间韩遂,边章叛乱,朝廷从幽州征发三千精锐骑兵归公孙瓒统领,负责渔阳的张纯叛乱,公孙瓒以三千精锐屡次击破敌军,被张纯煽动叛乱的乌恒等部落也纷纷归附,公孙瓒被封都亭候,之后的五六年,都在北疆和少数民族作战,保境安民而被百姓拥护。188年,张纯等人再次卷土重来,在辽东石门被公孙瓒击败,后抛妻弃子逃去鲜卑,公孙瓒贪功冒进被围困于辽西二百余天,后被迫遁逃柳城得以回到中原,之后朝廷任命他守护幽州,他在边境带领军队和羌胡作战的时候总是声疾色厉,就像对待自己的仇人一样,因此在北地打出了赫赫威名,针对鲜卑,羌胡等善于骑射,公孙瓒又训练了一批亲卫,和自己一样骑着白马,作战时专门射杀地方兵士,被人称为“白马义从”,黄巾之乱时丘力居祸害北方青,徐,幽,冀四州而公孙瓒有心无力,朝廷遂派出刘虞到幽州,刘虞奉行的是教化政策,派遣使臣到游牧民族中晓以利害,责令他们献上张纯,游牧民族心动了,公孙瓒却害怕刘虞立功,派人把使者都杀死了,不过游牧民族还是偷偷去找刘虞表示愿意归附,之后刘虞上书朝廷撤走了一些军队,于是张纯被门客杀死首级被带到刘虞这里,刘虞以怀柔手段迅速稳定了边疆,加上其宗室身份,被封太尉,不久后朝廷决定派二人共同镇守幽州,于是刘虞为幽州牧,大司马;公孙瓒为蓟侯,奋武将军。两人一战一和,一松一紧,相得益彰。191年,黄巾军起义的时候,公孙瓒带兵平叛,在久经沙场的幽州边军面前,黄巾军就像是被屠杀的羔羊,公孙瓒带领两万部下大破号称三十万的黄巾军,而黄巾军离开幽州。
可惜,公孙瓒慢慢变了,他对于刘虞怨气很大,加上对军纪要求不是很严格,有时候公孙瓒会纵兵劫掠百姓,因此和刘虞有了矛盾,加上朝廷风云变幻,刘协想回洛阳,就派刘虞的儿子来请求刘虞发兵相助,结果刘和半路被袁术扣押,袁术表示请求刘虞出兵,自己愿意作后援,公孙瓒明白袁术的心思,劝谏刘虞未遂,害怕袁术知道就派人和袁术结盟,后来又因为堂弟公孙越的缘故,认为是袁绍的错,就派兵准备报复袁绍,袁绍当时实力尚弱,把渤海给了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范,请求他调停一下双方的矛盾,结果公孙范直接和公孙瓒连手,协助公孙瓒击破青州,徐州黄巾后进驻界桥,一时间公孙瓒势力到达顶峰,他任命严纲为冀州刺史,田锴为青州刺史,单经为衮州刺史而自己统帅幽州,一时间声势浩大(当然,并未完全占据四州),192年,袁绍带兵和公孙瓒大战,双方对峙于界桥,公孙瓒凭借自己骑兵多而精锐,所以轻视袁绍,却不曾想鞠义早已经发现了白马义从的弱点,轻骑兵缺少护甲,早就设下弓弩手埋伏,双方大战时公孙瓒轻敌冒进,骑兵进了鞠义的埋伏圈,一时间万弩齐发,公孙瓒麾下骑兵损失惨重。随后公孙瓒反击别击退,不得已再次撤军,之后袁绍派兵进攻幽州故安,结果被击败,双方陷入短暂的对峙,不过失去了骑兵优势的公孙瓒,怎么能是袁绍的对手?幽州刘虞认为公孙瓒和袁绍内斗过于伤害百姓,想要节制其行为,而公孙瓒反而变本加厉,因此激化了二人的矛盾,193年刘虞发动十万军队进攻公孙瓒,当时公孙瓒军队分散,本来不是刘虞的对手,但是这个刘虞不懂行军打仗,下令不得扰民,不得放火等种种限制,最终被公孙瓒抓住机会带领几百精锐成功翻盘,突袭刘虞驻地而生擒了刘虞及其家人,之后刘协的使者来到幽州,被公孙瓒胁迫以和袁绍图谋造反的名义杀死了刘虞,之后派人把刘虞首级送往京师,半路被人劫走,而公孙瓒以这种失去民心的方式掌握了幽州,下场可想而知。195年,为了给刘虞报仇,有人联合了深得刘虞恩惠的鲜卑,乌丸等部,以阎柔为首多次击败公孙瓒,逼迫他逃回易京屯田,这边的鞠义因为粮尽撤兵而被公孙瓒突袭,因此公孙瓒有了一夕之安寝,然而他不思进取,修建了土丘堡垒,之后以铁为门,深居其中囤了大量粮食,下令不让七岁以上男子入内,让一些妇女习为大声,来传递命令,更是疏远宾客,因此部下渐渐离心离德,这是取死之道。不久后袁绍带领大军围困易京,而公孙瓒为了自身安危放弃援救被困的部下,更加失去了人心,派出儿子向黑山军求援,结果援军未到就草率约定出击,被袁绍截信后将计就计,最终北地称雄的公孙瓒明白大势已去,引火自焚。
可以说,公孙瓒的早期还是一个民族英雄,在征伐羌胡,鲜卑等事情上不遗余力,可惜后来走上了争霸天下的道路,对于上司刘虞更是丝毫不尊敬,敢于忽视刘虞的强大影响力而杀他,那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失去民心,在易京等死,何况他早已经失去斗志,败亡也就是时间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