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衔结束后,对于粟裕这个解放战争第一功臣,没能评授为元帅,一些同志表示了莫大遗憾。
甚至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得到粟裕没能入选元帅,也一脸遗憾得对儿子蒋经国说道:“以粟裕之军事能力,他是绝对有资格成为元帅的,国共内战中,粟裕是歼灭我军最多的将领。”
在后世,不少人提到,粟裕或许评为元帅还差一些资历,可是在大将序列中,“粟裕镇大将”这一说法,是完全可以“成立”的。实际上,粟裕本人是不太同意这种说法的。
一、朱德“镇元帅”是对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军内流传着朱德镇元帅,粟裕镇大将,萧克镇上将的说法。
朱德镇元帅这句话,基本上是没有什么争议的,“朱毛”这一词,就说明了朱德是我党仅次于毛主席的开国元勋,在大革命时期,蒋介石在毛泽东和朱德身上的“通缉赏金”是一样多的。
从红军时代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朱德一直是我党人民武装的总司令,朱德还被称之为红军之父。
另外,游击战、运动战这些对我党战争影响极深的,著名的军事指导思想,正是朱德和毛主席一起提起和完善的。
因此,朱德镇元帅这句话,是让众多将帅们心服口服的。
至于“萧克镇上将”这句话,不少人表示,客观地说,萧克的战功的确不足以镇住其他上将,57位上将中,战功卓著者不计其数,也确实很难分出一个具体排名。
实际上,55年授衔时,元帅和大将的排名,的确是严格按照战功、资历和职务进行排名的,但是上将中将少将这些排名,却是按照当时的部队编制进行排名的,因此,严格意义上说,开国上将中,并没有严格的排名。二、粟裕能够“镇大将”吗?
再来分析一下最具争议的“粟裕镇大将”。之所以很多人会这样说,这是因为粟裕在解放战争中战功太大了,连林老总的战功,都不如粟裕。
如果单纯从军事一个层面来说,粟裕的能力,是不输于任何一个元帅的。这也是为什么毛主席有意授予粟裕元帅的原因。
但是,新中国十大大将中,哪个大将不是世间名将呢?更何况,要想镇大将,光靠战功说话,还是远远不够的,资历、党龄、政治影响力都极为重要,而在这些方面,粟裕显然是无法镇住大将们的。
先来谈谈资历。十大大将中,比粟裕资历老的可谓比比皆是,张云逸是大将中资历最老的,他的资历和刘伯承、贺龙是差不多的。
萧劲光22岁时,就已经担任党代表等要职,而当时的粟裕还在读书。陈赓的资历,也比粟裕老,陈赓甚至是林彪元帅在黄埔时的学长。
职务上,解放战争期间,粟裕身为野战军级别的代司令员,他的级别的确是十大大将中最高的,可是在大革命时期和抗战时期,粟裕并不比陈赓等大将高,甚至要低一些。
譬如说,粟裕在红军时期职务最高是军团参谋长级别,而陈赓同样担任过这个职务。抗战初期,粟裕的职务是新四军支队副司令级别,此时的陈赓是主力旅旅长,职务上二人是相差不大的,因此,从这一点,粟裕也很难镇住大将们。
从战功来说,虽然解放战争粟裕是毫无争议的第一功臣,可是革命的胜利,第一次国共内战和抗战同样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实事求是得说,在解放战争之前,粟裕的战功,并没有特别出色,甚至还不如陈赓战功大。
在大革命时期,陈赓指挥参加了金沙江之战,直罗镇战役等一系列著名战役。在抗战中,陈赓指挥的三八六旅,几乎算是我党数一数二的王牌部队,在日军眼中,陈赓要比粟裕“有名气”一些。
粟裕没法镇大将,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粟裕在军事上的确超级强,可是在其他方面,的确是有所欠缺的。
比如说,在协调各部队关系上,在处理和三教九流的关系上,在对外关系处理上,在政治事件的处理上,在和其他党内同志的关系处理上,粟裕都是有所欠缺的,要想镇住大将,仅仅依靠军事能力突出,是远远不够的。
林老总在建国后曾评价粟裕,其军事指挥能力是登峰造极的,可是在党内斗争和政治智慧上,是严重不足的,这也是粟裕1958年之后被批评,甚至从此基本退出军队序列的一大原因,要想镇大将,综合能力不强,政治智慧不够,是没法做到的。三、粟裕本人不同意“镇大将”
最后,粟裕没法真正做到“镇大将”,不少人还提到一个特别的点,那就是粟裕在党内政治影响力不够。
论政治影响力,陈赓要比粟裕大一些,他和毛主席、周恩来、陈毅等党内领导人关系,都非常好,甚至和民主人士宋庆龄关系也非同一般,陈赓去世后,周恩来特意交代要等他回北京,再开追悼会,大多数元帅都参加了陈赓的追悼会。
相比之下,粟裕政治影响力是不如陈赓的,就以58年彭德怀批评粟裕的军委扩大会议来说,不但有很多同志批评粟裕。
元帅中,只有叶剑英为粟裕说了好话,其他元帅中,彭德怀和聂荣臻批评了他,贺龙等人则没有发言,虽然这次批评,包含着很复杂的政治因素,但也从一定程度上,看到了粟裕的政治影响力的确不是很大。
当然,对于这一个点,不少人也表示了反对,他们认为,粟裕的政治影响力并不比其他陈赓等大将低,58年批评粟裕的军委扩大会议后,粟裕远离军界,也不是因为粟裕政治影响力不够。
当然,对于所谓的“粟裕镇大将”这一说法,粟裕本人在晚年也曾表示是不同意这一说法的。
早在1955年授衔时,当毛主席有意授予他元帅时,粟裕几度拒绝,粟裕明确指出,他参加革命,不是为了军衔,不是为了享受,如果是这样,他参加革命干什么。
粟裕还指出,授予他大将军衔,他已经感觉很高了,不得不说,粟裕的确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也是一个不贪恋权力的人,因此,他从来没有想过要“镇大将”,在他看来,团结党内同志,比什么都重要,这也是我党能够打败国民党的关键因素之一。
所谓的“粟裕镇大将”,更多的是后世崇拜粟裕的人,对粟裕大将的一种“缅怀”,同时,也是不少人对粟裕未能入选元帅的一种遗憾的“弥补”。
当然,如果纯粹从军事角度上说,粟裕的确是能够镇大将的,陈赓等大将,对粟裕也非常钦佩,他们和粟裕也有着坚不可摧的革命友谊,1961年陈赓去世时,粟裕扑在陈赓遗体上大哭不止,甚至导致粟裕病情进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