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亚历山大灯塔真伪:大报恩寺改写认知,西方伪造又一历史?
迪丽瓦拉
2025-07-09 08:32:49
0

公元前3世纪,中国还在激烈的战国末期,旅行家安提帕特列举了当时世界七大人造奇观,即世界七大奇迹,其中之一就是埃及亚历山大港的亚历山大灯塔。

根据西方历史记载,亚历山大帝国分崩离析之后,埃及由托勒密统治,公元前300年托勒密一世命人在亚历山大城的一座人工岛上,建造一座灯塔,设计者为希腊建筑师索斯查图斯,塔高400英尺、即122米,加上塔基,整个高度约135米,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公元前290年,亚历山大灯塔竣工,此后存在1500年,一直在暗夜中为水手们指引进港的路线,在它的顶端,白天用一面镜子反射日光,晚上用火光引导船只。公元956、1303、1323年的三次大地震,差不多将整座灯塔摧毁。公元1480年,遗址的大理石块更被改用来兴建碉堡。此后,亚历山大灯塔彻底消失。

2000年前的旅行家、希腊建筑设计师、135米高的灯塔(还沿用1500年)........这些词语放在一起,绝对让人震撼,想必由此也对西方文明肃然起敬!但问题是,这是一个真实奇迹,还是又一段伪史?

考古能否证实灯塔?

所谓“雁过留痕,风过留声”,如此巨大的灯塔,即便消失,也应该会留下一些痕迹,但现代考古并不能证明亚历山大灯塔真实存在过。或许说,以西方学者的考古发现看,不能确认是真实可信的。

1996年,法国学者声称在亚历山港的海底发现大规模的古代遗迹,包括古希腊的双耳长颈瓶,用来装葡萄酒跨海长途贸易,还发现巨大的法老雕像等等,遗迹大多有几吨至几十吨重。总之,西方学者发现的遗存,似乎说明亚历山大灯塔有其真实存在的背景。

问题在于:石制雕像等在海水中历经千年以上,理应遭到海水严重侵蚀,但西方学者发现的这些石制文物非常干净,严重违背正常规律,这让人怎么相信?

诡异的是,其他地方海中文物,只要历经一些岁月,那么都会遭到海水侵蚀,但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往往却是没有。下图也是西方学者发现的海底文物,也几无海水侵蚀痕迹。

又比如,公元前5世纪,希罗多德曾赞美古埃及的伊拉克利翁是一座宏伟壮观的城市,特洛伊之战中的海伦曾与爱人帕里斯旅行旅游过这座城市,后来这座城沉于海底。

本世纪后,法国学者发现了伊拉克利翁,并捞出了大量文物,其中一艘大型驳船上打捞的一具巨大远古未知法老雕像,现场照片见下,至少已经历经1500年的雕像,几无侵蚀痕迹。西方将这一次发现,视为21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因此,别说没有考古发现亚历山大灯塔的直接证据,就是未来如果发现一些证据,但却像上下图这样的话,估计也很难让人相信。

对比明朝大报恩寺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位于江苏南京,明朝朱棣靖难成功之后建造,目的是为报答父母朱元璋与马皇后的“罔极之恩”所建,因此这里面除了亲情之外,应该还有一些政治目的,就是以此表示朱棣政权的合法性。

根据史书记载,大报恩寺的核心建筑,高78.2米,九层八面,周长百米,工程耗时近20年,使用的匠人和军工达10万人,仅所消钱粮就高达248.5万两白银,自建成至衰毁一直被称为“天下第一塔”。如今的大报恩寺,是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

与之不同的是,亚历山大灯塔建造仅用十年,不谈基座的高度为122米,比大报恩寺高了40多米。更为重要的是,亚历山大灯塔是建造在海边的一座“人工岛”上,工人建材组织、调配等等,明显要超过大报恩寺。因此,亚历山大灯塔的建造难度、技术含量都要超过大报恩寺。

但问题有两个:其一,明朝是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组织调配能力非常强大,明朝建造技术能力也很强,否则就不能建造明长城了,难道不如1700年前的托勒密王朝?其二,大报恩寺高度才78米,就10万人建造20年,耗资接近250万两,那么亚历山大灯塔该如何?

以大报恩寺看,想在十年建成亚历山大灯塔,那么整个建造人员应该不会低于十万。

但学者郭子林的《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社会结构与专制王权》中认为托勒密王朝人口150万至300万,笔者之前根据粮食产量数据推算过古埃及的人口,得出古埃及极限承载人口大约在200万上下,那么不谈其他巨型建筑任务,托勒密王朝要拿十五分之一到三十分之一的青壮建造灯塔?况且,不到300万人口的托勒密王朝,又有多少财政收入?

因此,以大报恩寺看,亚历山大灯塔存疑之处实在太多,更似伪说!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还有两处疑点:

其一,关于世界七大奇迹的说法,并没有确切、可信的文献来源,记载旅行家安提帕特的文献流传情况并不清晰,完全可能后世托古伪造。可信的文献,一般要有清晰的流传,犹如记载秦长城的文献一样,且各个朝代往往也会对此有所谈论。

其二,古今度量衡不一,中国历代度量衡都不太一样,使得前人认为张仲景的老方子不好使,这是因为剂量搞错了。好在中国考古出土历代度量衡,如今可以基本还原历代相关数据。但亚历山大灯塔高度,没有记录者的“度制”证据,如何明确它有135米?

因此,其中存在一种可能,就是可能存在灯塔,但未必是公元前3世纪建造的,也远没有135米高,或许只是一座略微高一些的灯塔罢了,被后世搞错了高度,或过度吹嘘了。

综上,所谓135米的亚历山大灯塔,大概率不是什么真实奇迹,而是一段伪造的历史。

或者,退一步说,即便不能判断其伪,但至少也远不能判断其真,既然如此,那就应该慎重对待,将西方历史叙事中的亚历山大灯塔与疑点一一列出,而不是深信不疑的写在各种书籍中让中国人顶礼膜拜,这样才能不会误人子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象 曾遍布华夏的吉祥巨兽 李洋 昨天,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看·见殷商”展上新了,湖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国宝级文物“铜象尊”登场。...
原创 朱... 好的,我会帮你改写这篇文章,每段保留原意的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让内容更丰富,但整体字数变化不大。下...
原创 晚... 晚唐故事:须知授首归朝日,早在良臣擘划中 马元实还都复命,极言军心附杨弁,不如议抚。唐武宗令与宰相...
原创 朱... 当然,下面是改写后的文章,我在不改变原有语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细节和描述: --- 关注我们,...
原创 历... 第一章 樱花落尽 1937年3月的东京弥漫着异样的躁动。 美代子蹲在灶台前添柴时,听见隔壁裁缝铺的收...
原创 宫... 苏联在西部战场上胜利果实累累,令美国在欧洲战场能够调动精锐部队,而两颗原子弹在日本本土的轰然爆炸,加...
文明探源|在河泊所遗址读懂西南... 近期,云南河泊所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河泊所遗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
原创 毛... “手中掌握着历史的卷轴,内心孕育着百万雄兵的智慧。”毛主席无疑是新中国历史中最为关键的核心人物之一。...
原创 中...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由小人物引发的重大历史事件,而这些事件常常能在社会变革的关键时刻改变国家乃至民族的...
明大将徐达的祖籍地原来在丰城 收听音频 1386年,明太祖朱元璋与五位大臣共同起草了一篇为明朝开国元帅徐达所作的碑文,这块“御制中...
原创 如...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毛主席绝对是最具决定性和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的领导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发展轨迹,也深...
原创 蒋... 1955年,新中国首次举行了授衔仪式,十位杰出的军事将领被授予了元帅军衔。虽然其中有些将领更为人所熟...
原创 孟... 1947年5月16日,山东孟良崮山顶的一个岩洞内,张灵甫紧握着手中的勃朗宁手枪,手指微微颤抖。洞外,...
原创 赵... 公元1162年,秦岭淮河以南的南宋王朝和北方的蒙古高原,同时发生了两件对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 这一年...
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山东泰... 泰安6月16日电(记者 赵晓 王峰)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省主场城市活动16日在泰安大汶口国...
原创 朱... 由于平台改版,新增了广告解锁功能。当广告出现时,您只需静候5秒,待广告结束后,点击右上角的“X”关闭...
原创 晋... 1948年6月,正值山西最酷热的季节,同时也是晋中平原麦子成熟、农忙收割的关键时刻。军事上流传着一句...
原创 比... 在提到山东时,许多人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往往是孔子与诸葛亮,前者被誉为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后者是三国时期智...
原创 高... 李原名,原是一位明朝初期的礼部尚书,成长于安州。他的早年经历在史书中鲜有记载,因此后人对他的背景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