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城,守望5000年
迪丽瓦拉
2025-07-09 16:33:41
0

本报记者王湛实习生管佳颖

1936年,西湖博物馆(今浙江省博物馆)馆员施昕更在家乡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进行三次田野考古发掘,出土大批新石器时代黑陶和石器,良渚文化初露曙光。

2019年,经历四代考古人80多年的努力探寻,良渚文化的神秘面纱被层层揭开,其精妙的玉器、宏大的水利系统和复杂的社会结构,将一座底蕴深厚的良渚古城展露在世界面前,良渚古城遗址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员。

2024年7月6日,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五周年,也是第五个“杭州良渚日”。中国的良渚古城与西班牙的托莱多古城在良渚遗址“相遇”,横跨万余公里,相隔3000多年,两大古老文明通过文明对话,书写美美与共的新篇章。

5000年的良渚文化,正在大步走向世界。

深度访谈

饭稻衣麻,探寻良渚文化的衣食印记

经历了旧石器时代的筚路蓝缕与新石器时代的沧桑巨变,余杭这片土地在距今5300年至4300年前孕育了辉煌的“良渚文化”。玉琮光润、黑陶质朴,映照着先民的生活图谱;水城烟柳、稻作兴起,滋养着远古的江山社稷。

谈及良渚文化,最吸引人的地方,是玉器、玉礼制以及大型土筑工程等。作为良渚文化的标志性符号,玉器制作技艺高超,纹样繁复精美。玉礼制则构建了一个以玉为载体的社会信仰体系,反映了当时社会复杂的组织结构与深刻的精神世界。大型土筑工程如水利系统、祭坛与宫殿遗址的发现,更是将良渚文化的辉煌推向了极致。

在这背后,离不开农业生产的坚实基础。农业简称耕织,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解决人们吃饭和穿衣问题。参与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化所研究员俞为洁著有《饭稻衣麻:良渚人的衣食文化》一书,从良渚文化考古出土的材料入手,分析和复原良渚文化饮食和衣着方面的状况,深入探讨良渚人的饮食之仪和衣饰之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良渚先民生活在水网密布的沼泽平原,恣意生长的水稻自然成了他们的主要食物。良渚文化遗址中的水稻分布非常广泛,甚至成堆出现,2010年至2012年,考古队员在良渚古城的莫角山宫殿区东坡一浅坑中发现大量碳化稻谷。俞为洁表示:“几乎所有的良渚文化遗址都发现有稻的踪迹,这方面的证据主要有稻植物体遗存、稻叶硅体细胞和稻花粉化石三类。”

良渚文化时期发现的与先民食物生产有关的植物种实遗存,除了稻米之外,还有葫芦、甜瓜、菱角、芡实、桃等,这些植物现在均被人工栽培,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稻作农耕文化体系中瓜、果、蔬菜种植的传统特色。

而新式农具的应用,更是推动了原始农业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和水稻生产效率的突破性提升。良渚文化时期,一种安装在木质犁架上的新型农具——石犁得到广泛应用。原来的耜耕是翻一锹土、人倒退一步再翻第二锹土,犁耕则可以拉着犁连续不间断地往前破土,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翻耕效率。

纺织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浙江余杭反山遗址M23(墓主女性)发现了3对织机构件的玉端饰,3对玉端饰一一对称配套,相叠在同一位置,连结镶插的木杆已朽烂,遗痕长约35厘米。通过复原,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赵丰认为,这是一种相当原始的、纯靠手工挑织的原始腰机,但各部位的设计已经非常合理。

良渚文化时期,人们的服饰已经相当讲究,从考古遗存看,良渚人至少已经有帽子、衣服、腰带、木屐等服饰。其中,腰带的使用就是一大代表,典型标志物是玉带钩。它在良渚文化玉器中数量极少,仅见于少数权贵大墓。在福泉山M60和瑶山M7发现的玉带钩就出土于墓主腰部或腰腹部,属于腰带上的带钩。

俞为洁介绍:“虽然良渚文化的这种玉带钩大都素面无纹,但制作规整,造型美观大方,而且都是选用色彩斑斓的玉材琢制而成,是一种很好的腰部装饰物和等级标志。”这种以腰带体现等级的做法,在后世的封建社会也被继承和发展,各品级之间的腰带不仅质地不同,而且制作工艺及花纹图案也都有定制。

尽管良渚文化因自然变迁与社会演进的复杂交织而逐渐式微,但其建立在稻米和丝麻基础之上的文明体系,却以各种方式融入了中华文明体系中,成为民族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博物馆长说

良渚文化实证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2019年7月6日,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得到世界广泛公认。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

良渚博物院是一座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良渚文化的考古遗址博物馆。常规展馆以“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为主题,依托“水乡泽国”“文明圣地”“玉魂国魄”三个展厅,全面立体地展示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的考古成果。

良渚博物院执行院长马东峰告诉记者,良渚遗址自1936年被发现以来,发掘出土不少精品,在良渚博物院陈列——

玉钺:玉钺为军事指挥权的象征。最早始于崧泽文化的石钺,至良渚文化时期,玉钺与玉琮、玉璧一起构成了用玉制度的核心,是显贵者阶层特定身份地位的玉质指示物。良渚文化玉钺一般有长方梯形玉钺和扁方梯形玉钺两种类型,其最高形式一般由钺身、冠饰、端饰三部分组成。

玉璧:为良渚文化玉器乃至中国玉器的典型代表之一。多素面,少数有鸟立柱、鸟形刻符等纹饰,是最为盛行的良渚重器,出土时一般位于墓主人胸腹以下直至脚端的部位。玉璧一般被认为是祭天用的礼器,也有学者认为是财富的象征。

刻符黑陶罐:夹砂黑皮陶,在余杭南湖采集。因出土于河沙中,故表面多呈锈红色。烧制成后,在其肩部及上腹部刻有亦图亦文的12个符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李学勤研究员称其为“前所未见的珍品”。

嵌玉漆杯:整体为一瘦长形的带把宽流杯,口沿外壁弦纹带上镶嵌有小玉粒,鼓腹,从野外背面的杯底涂朱痕迹判断,其可能有圈足。其图案以大者玉粒为中心,主要结构有重圈、螺旋纹等,类似陶器上的鸟蛇样刻划或玉器地纹的螺旋线,其工艺极为复杂,是良渚文化时期木作、漆作和玉作的集成之品。

民间留言板

良渚第三小学在校内开设了“良渚古城小讲解员”拓展课程,与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展开合作,邀请专业讲解员为学生科普良渚文化。同时,学校搭建校内一廊两柜、校古城微公园和校外良渚遗址公园等平台,以一院一园的讲解稿素材为蓝本,培养学生讲良渚故事的能力,成为遗产和文明的守护者和传承人。

在良渚文化月里,杭州余杭区云会中心小学组织学生学习并了解良渚玉器及其种类,完成了画玉器、晒玉器、蓝晒书签制作、良渚文化长卷制作等任务,在多彩的艺术实践中感受到良渚文化的底蕴和魅力。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

●蒋卫东

《神圣与精致:良渚文化玉器研究》

●赵晔

《湮灭的古国故都:良渚遗址概论》

●俞为洁

《饭稻衣麻:良渚人的衣食文化》

●刘斌

《神巫的世界:良渚文化综论》

《良渚古城与中华五千年文明》

●王宁远

《遥远的村居:良渚文化的聚落和居住形态》

●刘恒武

《良渚文化综合研究》

●方向明《良渚玉器与中华文明》

浙江省社科联

潮新闻·钱江晚报

联合出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要说大唐初年最具有吸引力的一场权力斗争,无非就是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两个人之间的政治斗争了,在皇权...
原创 统...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的战争史,是北方游牧民族...
原创 为... 谈起古代军事著作,现代人首先会想到《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三略》、《六韬》等。这些军事著作是古...
《三国志·战棋版》马上赛季末,... 哈喽大家好啊,七赛季第一批服务器签到51天了,已经差不多到赛季末了。 一般来说,诸侯合战第四轮结束...
原创 建...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带领大军抵达南京龙江驿,对南京城展开围攻,建文帝朱允炆闻讯惶恐,写下罪己诏以平息朱...
原创 傲... 吕蒙吕大都督表示: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讲哦。你可以说我不讲武德偷袭关羽,但你不能诬陷说关羽是我干掉...
原创 苏... 建国以后,很多外国政要陆续来中国访问,除了到北京参观,上海、杭州、武汉等城市也很热门,杭州似乎特别受...
原创 大...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为了各自的理想和目标,就像一个创业团队一样,有的经过努力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有的大浪...
原创 为... 毛主席一生酷爱读书,尤其喜爱历史典籍,一本《三国演义》,毛主席是看了一遍又一遍,对于书中的各个历史人...
原创 周... 前言 1949年,我党在北平隆重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在会议上,周总理宣布了很多职位的任命决定。...
原创 遵...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 彼时红军刚刚经历过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且在湘江战役中付出了惨重...
原创 拉... 有关西哈莫尼国王和拉玛十世的颜值较量,确实是一个颇受中国网友关注的话题。 有人赞誉西哈莫尼国王年轻...
原创 民... 在现代中国的学术殿堂中,有一群人身影独特而鲜活。他们是文人,但不仅仅是文人。他们的研究领域广泛,远非...
原创 明...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是明朝历史上三位伟大功臣的终局,他们分别是王阳明、于谦、张居正。然...
原创 古... 幕僚最初的含义是在军中为将领们处理各种文事的参谋,秘书等。而后随着这种模式的推广,幕僚泛指为官员出谋...
原创 康... 清朝历史中的这一段有关康熙皇帝与西方文化交流的片段确实是一个充满趣味和启示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康熙...
原创 没... 安史之乱,把大唐帝国推向崩溃边缘。仆固怀恩造反,则把帝国向着崩溃的边缘又推了一把。这件事的破坏指数远...
原创 吴... 1988年5月,开国少将吴忠重返老部队参观,并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一个笔记本捐给了部队荣誉室。 图|吴...
原创 康... 导读:在康熙朝,宠爱的妃子有很多,其中以惠、宜、德、荣四位妃子备受皇帝钟爱。那么,为何惠妃能够跻身四...
原创 张... 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张三丰那么厉害,他的七个徒弟为什么稀松平常? 武当七侠武功稀松平常?怕是对七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