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英伦三岛的计划失败之后,希特勒将逼迫英国人投降的希望,寄托在了打垮苏联的作战行动上。
1941年,德国开始了密集的军事调动。400多万德国军队和无数飞机坦克向德苏边境集结,罗马尼亚、芬兰等仆从国军队也开始朝着预定针线进发。
庞大的法西斯军队蓄势待发,他们希望在1941年春季进入苏联,并且在秋雨季节来临之前基本稳定东线战事。
然而,突然发生的两件事情,使希特勒不得不临时转向,暂缓了对苏联进攻。而这次转向,也间接导致了入侵苏联行动后来的失败。
心比天高的意大利小伙伴
现在看来,二战时期的墨索里尼多少有点郁闷。
当德军闪击法国,一路势如劈竹的时候,墨索里尼开心得就像个200多斤的孩子,他马上命令军队进入法国,希望分享德国的胜利果实。
让墨索里尼郁闷的是,32个师的意大利军队被5个残破的法国师击退,如果不是法国人无心恋战不愿意继续追击,意大利险些都保不住自己的领土;
墨索里尼一气之下决定前往北非,然而近50万意大利军队,却被5万英国守军抓了“5亩地的军官,200亩地的战俘”;
恼羞成怒的墨索里尼再次切换目标,气势汹汹的意大利军队从阿尔巴尼亚进攻希腊。然而3个星期之后,希腊军队就反攻进了阿尔巴尼亚境内,并且占领了阿尔巴尼亚南部的部分领土。
这场发生在欧洲南部的小战事,起初并没有引起希特勒的重视。然而,当英国人开始干预并且向希腊增兵的时候,情况就发现了改变。
从上图(红色箭头)来看,如果任由英国人在希腊发展的话,他们在清理完孱弱的意大利军队之后,下一个目标必然是向北发展,那么就会威胁德国重要的石油来源——罗马尼亚。
虽然在罗马尼亚和希腊之间还隔着南斯拉夫等国,显然希特勒心知肚明,这些仆从国是不可能挡住英国和希腊的联合进攻。
于是,在1940年11月,希特勒决定干预希腊战事。这场对希腊战事的干预,到最后的时候,希特勒一共调动了120万轴心国军队。
这就已经使得对苏作战的计划大大受阻,不过屋漏偏逢连夜雨,罗马尼亚的油田再一次受到了威胁,使得希特勒不得不再次转向。
感觉受到了羞辱的希特勒
1941年3月,为了巩固东南欧,充实罗马尼亚的前线防御,希特勒将南斯拉夫的摄政王保罗邀请到了“狼穴”博西斯特加登。
在这次会面中,希特勒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使得南斯拉夫同意参加轴心国。到了3月底的时候,德国与南斯拉夫的正式协定也完成了签署。
希特勒此举原希望在入侵苏联前进一步巩固后方,未曾想反而激化了矛盾。
在德国与南斯拉夫完成签约后的2天后,坚决抵制加入轴心国的南斯拉夫人民愤然起义,并且推翻与德国签约的茨维特科维奇政府。
于是,突然发生的南斯拉夫事件,再次逼迫希特勒改变作战计划。
从战略位置上来说,南斯拉夫毗邻希腊与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比希腊更容易威胁罗马尼亚(上图红色箭头)。
而从内心情感上来说,希特勒感觉受到了南斯拉夫民众的羞辱。这使得他在秘密军事会议上暴跳如雷,大骂南斯拉夫人背信弃义,并且火速决定了进攻南斯拉夫的作战方案。
于是,1941年4月,原本计划对苏作战的数十万轴心国军队(其中德军32万)转向巴尔干半岛,涌入南斯拉夫境内。
同月,时任最高统帅部参谋总长的凯特尔向希特勒汇报,因为德军入侵巴尔干的行动,所以对苏作战至少要延后4个星期。
后来的事,就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事了。
原计划在春季执行的对苏作战,被延迟到了1941年的6月底。虽然德国人在战役初期让苏联损失惨重,然而秋雨季节的提前到来以及冬季的严寒,最终让德国人从苏联铩羽而归。
书生妄言
德军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大概是战争史上谜团最多的方案之一了。
而从战前准备上来说,希特勒这两次转向是否直接导致“巴巴罗萨”的失败,事实上也是存在很多争议。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信,那就是德军对于罗马尼亚的高度敏感。因为他们接近70%的燃油,是来自于罗马尼亚的油田(后期合成燃油占到了50%)。
因此,关于“巴巴罗萨”战役发起前的两次转向,书生认为更多的也是考虑罗马尼亚的安全,或者说石油供给线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