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诸葛亮《后出师表》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刘备在他的扶持下,成功建立了蜀汉政权,后来刘备病故,诸葛亮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想方设法地扩大蜀汉实力,然而遗憾的是,诸葛亮最终还是没有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于五丈原病逝。
在诸葛亮的一生中,他培养并任用了不少贤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诸葛亮每次的眼光都精准无比。至少有两个人诸葛亮便“看错了”,那么你知道他们分别是谁吗?
被高估的人
诸葛亮在北伐作战期间,高估了一个人的能力,最后导致街亭被占,蜀汉的后勤供给无法及时运输,最终只能面临此次北伐作战失败的结局。而这个人就是人们所熟悉的马谡。马谡是襄阳宜城人,作为侍中马良的弟弟,马谡也是一个才能较为出色的人。
诸葛亮非常欣赏马谡灵活的用兵之道,因此经常与他彻夜长谈。不过在刘备眼中,马谡的个人能力有所欠缺,他虽然很能说,但缺少实践能力。
为了避免马谡影响国家大计,刘备在去世前还叮嘱诸葛亮一定不要对马谡委以重任,必须要多加考察之后再用。
由于诸葛亮并没有将刘备的话放在心上,在建兴六年北伐的时候,他直接将马谡提拔为先锋,派其前往街亭执行驻守任务。
也正是因为这个决定,导致诸葛亮的北伐大计“竹篮打水一场空”。最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就这样,马谡的人生彻底落下帷幕。
被低估的人
与马谡相对应的,在蜀汉阵营中还有一个被诸葛亮低估了忠心的人,此人名字叫做魏延。
彼时刘备在攻打长沙时收服了魏延,这之后魏延便一直跟随着刘备四处征战。纵观魏延的一生,完全可以用战功赫赫来形容。
且不论别的,光是在汉中之战、南蛮平定战以及北伐战争中,魏延的表现就一直非常出色。
在人才凋零的蜀汉后期,魏延是为数不多的老一代大将。如果当时魏延不死,蜀汉也不会那么快灭亡。
而魏延的死在很多人看来实在是有些冤枉,彼时诸葛亮认为“我死之后,魏延必反”。于是干脆留下遗令,让杨仪、马岱设计诛杀魏延。
诸葛亮的一生功勋无数,但在马谡和魏延这里却犯了少有的错误,这大概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吧。
补充
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在第二次北伐作战之前,又给刘禅写了一篇《后出师表》,此时距离第一次北伐作战仅仅过去了一年。但在这一年间,蜀汉却损失了8名大将。
其中赵云因病去世,另外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以及邓铜7人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开人世。
再加上第一次北伐作战中损失的马谡、张休及李盛3人,蜀汉的将才凋敝不堪,而这也间接影响到了诸葛亮后来的北伐事业,实在是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