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南朝四百八十寺,佛寺怎么从兴盛走向衰败,又留下了什么文艺作品
迪丽瓦拉
2025-07-10 10:32:44
0

南朝四百八十寺,佛寺如何走过兴盛与坎坷,又留下了什么文艺作品

【引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话很好的描述了南朝佛教盛行繁荣的现象,历史上南朝时期建立的寺庙远远不止这四百八十座,上至皇家贵胄,下到平民百姓,整个国家都笼罩在供奉佛祖的香薰中。但是到了北朝太武帝时期,供奉的香烟却不再缭绕。南北朝相距不过区区一百年?怎么会在对待佛教的态度上有如此大的区别。

佛教能够南北朝时期盛行,得益于统治者的支持,尤其是梁武帝萧衍。萧衍这个皇帝,是一个狂热的佛教信徒,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他曾经四次出家,想彻底的皈依佛门,远离朝政。但是朝臣不同意,又四次支付了大笔赎金将他从寺庙里赎出来。做不成和尚,萧衍也很关心佛教的事,他大规模的重修了著名的灵隐寺,供奉香火。和尚不能吃肉的规矩也是从梁武帝这儿出来的,原本和尚们是没有强行规定一定要吃素的,但萧衍认为和尚吃肉与佛教中不杀生的理念互相违背,于是下旨,命佛教中人不许吃肉,这才开始了佛教食素的历史。

除了萧衍,北魏献文帝也是真挚的佛教徒,他即位以后,很想出家。遭到了群臣的反对,认为国不可一日无主。他又想禅让帝位,自己不做皇帝了就不再受约束,可以出家入佛门,但是朝臣们还是不同意,献文帝这才死心。

连皇位都不要,也要出家,这在我们听来是非常匪夷所思的。连皇帝都向往遁入空门,更不要说普通民众了,佛教兴盛一时,上寺庙进香求佛的人数不胜数。南朝时期的佛教发展迅速,远远超过了四百八十座这个约数。《南史·郭祖深传》中表明,梁武帝时期的都城,如今的南京,就有差不多五百多座寺庙。这时期修建了很多现在都很有名的寺庙,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四大古刹的栖霞寺等等。

除了一心向佛的虔诚教徒,还有很多为了利益出家的假和尚。有的人是因为佛门的待遇高,选择了出家。而有些人则是为了合理的避税,因为当时统治者抬高佛教,佛教不需要纳税服徭役,所以很多人钻这个空子赚取利益。

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南朝人多多少少都会信佛。魏孝明帝统治时期,佛教发展到了顶峰,全国有近三百万的僧侣,寺庙更是突破了三万座,实在令人不敢想象。

南朝佛教如此受欢迎,为什么到了北朝会一蹶不振,原因也和统治者有关。北魏太武帝登基,北魏与东晋都在中原有自己的政权,但中原的百姓却不认可北魏政权,因为北魏是鲜卑人的政权,他们更认可东晋司马氏的正统地位。

民心涣散,国将不国。为了保护自己的政权不遭受破坏,太武帝开始想办法如何让民众信服北魏的统治。他将鲜卑族逐渐汉化,鼓励两族通婚,大量任用汉族士官。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百姓们还需要精神层面的领导。这一次,太武帝选择了道教,而不是佛教。

佛教失去了国教的地位自然不满,另一边太武帝大量启用汉族官员让鲜卑贵族有了危机感,佛教沙门和鲜卑贵族为了自己的利益很自然的走到了一起,决定反抗太武帝。但是太武帝的统治已经得到了认可,胡汉一家的理念也很好的实施,因此他成功的压制了佛教和鲜卑贵族的反抗。

偷鸡不成蚀把米,佛教的反抗让太武帝可以借题发挥。第一次灭佛就开始了,太武帝下令毁佛像、坑沙门。其实太武帝一开始是不反感佛教的,据《魏书·释老志》记载,“世祖初即位,亦遵太祖、太宗之业,每引高德沙门,与共谈论。于四月八日舆诸佛像,行于广衙,帝亲御门楼,临观散花,以致礼敬”。

那为什么太武帝后来会厌恶佛教呢,主要是因为佛教僧侣过多,香火鼎盛却不用交税。而且僧侣们还大肆兼并土地,影响到了一部分民众的生活。兼并土地却不生产,而是当时处于战争年代,很多人钻空子出家躲避交税和征兵,朝廷既收不到钱又征不到兵,长此以往一定会威胁到统治者的地位。寺庙兼并土地,失了土地的百姓为了生存就会出家,这是一个很危险的死循环,统治者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打击佛教的地位。但在文臣帝登基后,又适当的恢复了一部分佛教的势力,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北魏太武帝继位者文成帝,颁布复佛讼诏曰:“今制诸州郡县,于众居之所,各听建佛图一区,任其财用,不制令限。”佛教得以喘息,继续发展。

南朝对佛教的扶持,使得佛教兴盛一时,自然也留下了不少的文化财富。寺庙自然不必说,除了名寺,佛教还留下了其它的文化遗产。

首当其冲的就是石窟,也就是雕刻艺术。几乎叫得上名的石窟都建造于南北朝时期。比如云南的云冈石窟,洛阳的龙门石窟,以及中国洞窟艺术的集大成者—敦煌莫高窟。每座洞窟都富丽堂皇,宏伟壮观。

当然莫高窟内除了雕刻,还有著名的壁画艺术。在莫高窟中,有的壁画高达五米,颜色绚丽、美轮美奂。莫高窟内还藏有大量古代经书,每一本都珍贵无比,这都是南北朝佛教为人类文明留下的建设。

【结语】南朝佛教的鼎盛为后世留下了难以计数的瑰宝,但北朝对佛教的打压也有其历史意义。纵观世界历史,宗教渗入政治反而会使社会动荡不安,内乱频发。北朝“灭佛”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佛教的势力范围,对佛教的发展有了一定的约束,避免了佛教成为贵族一样有特权的阶层,这对历史的推进是积极的。

参考文献

《南宋·郭祖深传》

《魏书·释老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凝聚青春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黄桥,苏北平原上一个普通的集镇。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政写华中抗战历史进程的黄桥决战。194...
原创 三... 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画面莫过于武将之间的单挑,不过演义毕竟是小说,并非现实,在真正的历史中,武将之间...
135件珍品讲述马可·波罗传奇... 《世界地图》的局部细节放大。 本报记者 方非摄 佛罗伦萨斯蒂伯特博物馆藏,17世纪土耳其儿童长袍...
原创 怀... 怀素,是我国唐代杰出的书法家,他与另一个“草圣”张旭,共同享有“颠张狂素”的美名。其实,怀素出生于一...
【峥嵘岁月·致敬八一】兰州脑康... “缅怀革命英烈 赓续红色血脉 慰问参战功臣 凝聚奋进力量”主题活动,旨在深切缅怀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
原创 神... 泱泱五千年,中华民族更朝迭代,过于久远的年代由于文字还不成型,春秋之后记载的文献大量流失,所以较难考...
原创 眼... 本文是《血溅玄武门》系列第二篇,之前一篇讲李建成为何会惨败。今天就来说说,玄武门事变时,身为皇帝和父...
原创 他... 开国上将当中有这么一个将领,他的一生也是为中国革命立下了许多的战功,在1937年加入的中国共产党,之...
原创 我... 历经多年的累积与成长,我国凭借着丰富的文献记录、航海资料,以及国际社会的支持,逐渐开始收回那些流失多...
原创 把... #深度好文计划#当历史上的名人被剥离光环,变回普通人,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四位中国最伟大的帝王...
原创 为... 近代中国历史之中的悲剧和失败到底是谁造成的,相信这个预言和悲剧其实很多人都应该是听说过的,但听说过并...
原创 对... 前言 在鼎盛的三国时代,赵云和夏侯惇两位杰出的将领,他们的较量成为不朽的战争传说,深刻地表现了战争的...
原创 比... #深度好文计划#大唐盛世,女性光芒四射,武则天和长孙皇后皆传奇不朽。然而,若要论及谁最飒爽,则眼前这...
“国枫所”的“平安警务共同体” 派出所名称:陕西省旬邑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 建所时间:1949年。 辖区概况:辖区面积178平方千米...
原创 刘... 综述 听从徐庶的建议,刘备三顾茅庐,前往拜访诸葛亮,诸葛亮也不负众望为刘备画出了一个完美的蓝图。 后...
原创 警... 1947年春天,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下,东北战场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配合东北战场作战,...
原创 曹... 张松是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的部下,因为厌恶刘璋软弱无能,无力统一天下。因此有了出卖刘璋,另投明主的打算...
原创 宋... 宋代八贤王,那群历史长河中的隐秘传奇,虽鲜为人知,却故事丰富。他究竟是何等风采的人物?在浩渺史书中,...
原创 宋... 宋真宗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在宋太宗的几次对辽战争皆以失败告终后。北宋对辽的战略态势由进攻转为防守,在...
原创 黄... 黄继光烈士的壮烈事迹早已广为人知,我们早在小学的时候,就在课本上读过他的事迹,无数人被感动的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