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对老百姓的生活极为关注。在反腐反贪方面,他实行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旨在更好地管理官员,尤其是治理贪官污吏的法规。在明朝时期,对于贪污的处罚极为严厉,仅贪污六十两白银就可能面临死刑的惩罚。这相当于现在的几万块人民币,与近年来一些官员涉嫌巨额贪污的案件相比,可见朱元璋对贪污绝不妥协。
朱元璋下令要求百姓家中必须有法律书籍,每个人都要了解法律,否则犯罪者会被加重处罚。这举措旨在确保百姓了解法规,以便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朝廷官员的行为也受到了百姓的监督,任何私藏罪犯的官员都会被揭发,这不仅会导致个人的惩罚,还可能株连全家。在午门之外,还设有大鼓用于检举,任何人一旦击鼓检举,都会迅速被带到朝廷受审,确保检举者的安全。
由于朱元璋出身农民,深知百姓生活的不易。他希望通过改革,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为了确保制度的延续,他甚至在遗嘱中嘱咐后代要遵循自己制定的法规。在朱元璋掌握朝政的时期,朝堂上基本没有贪官存在,因为这些大臣们深知钱财和生命相比,小命更为重要。在老百姓眼中,朱元璋是一个好皇帝,但在大臣们看来,他是一个连开国功臣都敢斩首的君主,令他们深感敬畏。
当时的当政者态度坚决,对于贪污犯罪的惩罚得以真正执行。尽管明朝的官员工资并不高,但他们都不敢贪污。即便有人娶妾,也是少数,因为在那个时代,省了一些心事。然而,在这种制度下,甚至像海瑞买猪肉都可能被人议论纷纷,显示了当时的社会法规的严格性。对于那些贪官污吏,明朝也实行一样的刑罚,即廷仗,被脱光衣服进行公开处决。对于男性来说,这或许还能勉强接受,但对于女性而言,这是一种极大的羞辱,甚至可能导致被打死。
朱元璋的治理措施和法规为明朝社会带来了相对清明的时期,他的严格反腐立下的法治基础,为后来的明代帝王奠定了一定的制度基础。